一种吸泥结构及包括该结构的反冲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9646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1:21
一种吸泥结构及包括该结构的反冲洗装置,所述吸泥结构包括与滤布过滤面一一对应的吸泥支路装置,每个吸泥支路装置包括吸泥软管、吸泥支管、吸泥支管支架以及吸泥支架固定部,吸泥软管与吸泥总管连接,吸泥支管与吸泥软管连接,并固定在吸泥支管支架上;所述吸泥支管与滤布表面相接触,所述吸泥支管表面布置多个小孔,在反冲洗过程中,滤布表面的污泥通过所述多个小孔吸入吸泥支管中;每个吸泥支管包括弹性补偿装置。该补偿装置采用具有弹性的刮泥板,结构简单,使用可靠,故障率低且更换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泥结构及包括该结构的反冲洗装置
本申请涉及利用微滤机进行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对其过滤组件进行清洗的吸泥结构及包括该结构的反冲洗装置。
技术介绍
微滤机在使用一定时期后,过滤能力下降,随着微滤机中水位上升,要对其过滤组件(通常为滤布)进行周期性的反向冲洗,排出滤布中的颗粒等杂质或赃物,以使得滤布继续正常使用。其原因是,通常使用的滤布是呈片状的毯状编织物,过滤过程中,毯状编织物的纤维组织能对污水中的污泥颗粒及其他杂物进行拦截,并将其容纳在纤维组织的间隙中。经过一段时间后,毯状编织物的纤维组织中污泥颗粒及杂物越来越多,使得过滤阻力增大,造成过滤出水减少。利用反冲洗装置对过滤层进行反向冲洗,能够排出滤层中的杂质、脏物,对滤层起清洁作用;同时还减小滤层中的杂物产生的阻力。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为201010244441.8的申请公开了一种微滤机的反冲洗装置,其采用了竖直安装于壳体内的由毯状编织物构成的片状过滤组件,反冲洗装置的吸泥管的一端位于滤料组件的两侧,另一端通过吸泥总管连接吸泥泵。该微滤机中反冲洗装置由小车带动吸泥管沿毯状编织物平面移动抽吸污泥,在实际应用中会因技术加工精度的问题存在如下问题:其一、吸泥支管因进水水中杂物的不确定性,容易出现堵塞,影响反冲洗效果;其二、过滤组件的表面不平整,使得清洗时吸泥支管与过滤组件之间产生缝隙,影响清洗效果。中国申请号为201320035918.0的申请公开了一种自动补偿式滤池反冲洗系统,具有反冲洗组件,反冲洗组件与过滤组件配合,反冲洗组件包括吸泥总管和与吸泥总管相连通的若干吸泥支管,吸泥总管上安装有支撑柱,支撑柱上部、下部分别设有支撑柱安装条,每块支撑柱安装条上均设有补偿弹簧,吸泥支管上部、下部分别设有吸泥支管安装条,吸泥支管安装条与支撑柱安装条相对应,补偿弹簧顶住吸泥支管安装条。通过设置补偿弹簧,使得吸泥支管与滤布的间隙变小。该补偿结构的结构复杂,加工耗时耗力;另外,在实际使用中,吸泥支管因进水水中杂物的不确定性,杂物常常卡在弹簧处,从而出现堵塞,影响反冲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提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可靠的吸泥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反冲洗装置。一种用于微滤机的吸泥结构,所述吸泥结构包括与滤布过滤面一一对应的吸泥支路装置,每个吸泥支路装置包括吸泥软管、吸泥支管、吸泥支管支架以及吸泥支架固定部,吸泥软管与吸泥总管连接,吸泥支管与吸泥软管连接,并固定在吸泥支管支架上,吸泥支管支架与吸泥总管外壁铰接,吸泥支架固定部一端与吸泥总管外壁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吸泥支管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吸泥支管与滤布表面相接触,所述吸泥支管表面布置多个小孔,在反冲洗过程中,滤布表面的污泥通过所述多个小孔吸入吸泥支管中;每个吸泥支管包括弹性补偿装置,所述弹性补偿装置为设置在吸泥支管外壁的刮泥板。所述刮泥板由具有弹性的钢片制成。所述刮泥板由橡胶制成。所述刮泥板由弹性树脂制成。所述弹性树脂为带羟基直链聚酯树脂或者聚氨酯弹性体改性的聚酯树脂。所述刮泥板与吸泥支管固定连接。所述刮泥板与吸泥支管的固定连接为螺栓连接。所述刮泥板与吸泥支管的固定连接为焊接。一种用于微滤机的反冲洗装置,具有吸泥总管和所述吸泥结构。所述吸泥支架固定部由拉杆、固定销钉和螺钉组成;吸泥总管上具有与螺钉相配的内螺纹;拉杆的一端通过螺钉与内螺纹可拆卸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固定销钉与吸泥支管支架固定连接。一种微滤机反冲洗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行车轨道、行车、排泥管道、吸泥泵和吸泥电机;行车轨道设置在微滤机上方,行车在行车轨道上移动,排泥管道设置在行车上,排泥管道与吸泥泵相连,吸泥泵与吸泥总管相连,吸泥泵由吸泥电机启动。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的微滤机反冲洗装置设置有补偿装置,该补偿装置采用具有弹性的刮泥板,结构简单,使用可靠,故障率低且更换方便。使用时,能够提供补偿功能,使得吸泥支管更好的与滤布接触,提高反冲洗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微滤机反冲洗装置的正面示意图。图2为反冲洗结构补偿装置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微滤机的吸泥结构,所述吸泥结构包括与滤布过滤面一一对应的吸泥支路装置,每个吸泥支路装置包括吸泥软管5、吸泥支管6、吸泥支管支架7以及吸泥支架固定部(图中未示出),吸泥软管5与吸泥总管4连接,吸泥支管6与吸泥软管5连接,并固定在吸泥支管支架7上,吸泥支管支架7与吸泥总管4外壁铰接,吸泥支架固定部一端与吸泥总管4外壁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吸泥支管支架7固定连接;所述吸泥支管6与滤布(图中未示出)表面相接触,所述吸泥支管6表面布置多个小孔,在反冲洗过程中,滤布表面的污泥通过所述多个小孔吸入吸泥支管6中;每个吸泥支管6包括弹性补偿装置,所述弹性补偿装置为设置在吸泥支管外壁的刮泥板8。所述刮泥板8由具有弹性的钢片制成。所述刮泥板8由橡胶制成。所述刮泥板8由弹性树脂制成。所述弹性树脂为带羟基直链聚酯树脂或者聚氨酯弹性体改性的聚酯树脂。所述刮泥板8与吸泥支管6固定连接。所述刮泥板8与吸泥支管6的固定连接为螺栓连接。所述刮泥板8与吸泥支管6的固定连接为焊接。一种用于微滤机的反冲洗装置,具有上述的吸泥结构。一种微滤机反冲洗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行车轨道、行车、排泥管道、吸泥泵和吸泥电机;行车轨道设置在微滤机上方,行车在行车轨道上移动,排泥管道设置在行车上,排泥管道与吸泥泵相连,吸泥泵与吸泥总管相连,吸泥泵由吸泥电机启动。微滤机反冲洗装置对微滤机进行反冲洗时,具体过程如下:行车运行启动在行车轨道上移动,吸泥电机启动带动吸泥泵产生吸力。刮泥片将滤布表面的大颗粒等物质刮下,同时在吸力的作用下,已过滤的清水透过滤布,将滤布表面的污泥带入吸泥支管中,再经过吸泥软管5,流经吸泥总管4,再通过排泥管道把液体排出去;在弹性补偿装置的作用下,反冲洗的整个过程中,吸泥支管6始终与滤布表面接触。上面以举例方式对本技术进行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凡基于本技术所做的任何改动或变型均属于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泥结构,所述吸泥结构包括与滤布过滤面一一对应的吸泥支路装置,每个吸泥支路装置包括吸泥软管、吸泥支管、吸泥支管支架以及吸泥支架固定部,吸泥软管与吸泥总管连接,吸泥支管与吸泥软管连接,并固定在吸泥支管支架上,吸泥支管支架与吸泥总管外壁铰接,吸泥支架固定部一端与吸泥总管外壁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吸泥支管支架固定连接;其特征是:所述吸泥支管与滤布表面相接触,所述吸泥支管表面布置多个小孔,在反冲洗过程中,滤布表面的污泥通过所述多个小孔吸入吸泥支管中;每个吸泥支管包括弹性补偿装置,所述弹性补偿装置为设置在吸泥支管外壁的刮泥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泥结构,所述吸泥结构包括与滤布过滤面一一对应的吸泥支路装置,每个吸泥支路装置包括吸泥软管、吸泥支管、吸泥支管支架以及吸泥支架固定部,吸泥软管与吸泥总管连接,吸泥支管与吸泥软管连接,并固定在吸泥支管支架上,吸泥支管支架与吸泥总管外壁铰接,吸泥支架固定部一端与吸泥总管外壁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吸泥支管支架固定连接;其特征是:所述吸泥支管与滤布表面相接触,所述吸泥支管表面布置多个小孔,在反冲洗过程中,滤布表面的污泥通过所述多个小孔吸入吸泥支管中;每个吸泥支管包括弹性补偿装置,所述弹性补偿装置为设置在吸泥支管外壁的刮泥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刮泥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根喜刘永启李小荷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必蓝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