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张力性气胸穿刺引流套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9457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张力性气胸穿刺引流套件,包括引流管以及设置在引流管内并且两端均从引流管内穿出的穿刺内芯。其中,引流管包括插入胸腔内的插入端以及置于体外的体外端,体外端的末端可拆卸地安装有鸭嘴式双瓣阀,该鸭嘴式双瓣阀的每片阀瓣的厚度为0.2~0.5mm。体外端上还设置有液体引流支管,该液体引流支管一端和体外端相连通,另一端和负压吸引装置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张力性气胸穿刺引流套件同时具有排气和排血两个通道,操作简便,主要是用于院前急救时快速置管,防止张力性气胸导致患者死亡,同时该套件可直接连接负压引流装置,避免了因更换引流管给患者造成的二次伤害,对合并的血胸和胸腔积液也有较好的引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张力性气胸穿刺引流套件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张力性气胸穿刺引流套件。
技术介绍
张力性气胸是指较大的肺气泡破裂或较大较深的肺裂伤或支气管破裂,裂口与胸膜腔相通,且形成单向活瓣,因此又称高压性气胸。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在局麻下沿锁骨中线上缘平行作1.5~2cm的皮肤切口,用套管针穿刺进入胸膜腔,拔去针芯,再将胸腔导管插入。现有的胸腔引流器,多是引导胸腔内的气体进入液体瓶内的液体中,以排出气胸内的高压气体。由于液体瓶和引流管密封连接,气体的流入会使得液体瓶内的压力迅速上升,不仅导致胸腔内的气和血排出受阻,需要医护人员频繁更换液体瓶才能保证气血排出通畅,而且这种形式的胸腔引流器无法在患者体内较长时间置入,频繁更换置入引流管无形中也增加了患者身体上的痛苦以及经济上的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分别通过不同的渠道排出张力性气胸内的气和血的张力性气胸穿刺引流套件。本技术提供的张力性气胸穿刺引流套件具有如下技术特征:包括引流管以及设置在引流管内并且两端均从引流管内穿出的穿刺内芯。其中,引流管包括插入胸腔内的插入端以及置于体外的体外端,体外端的末端可拆卸地安装有鸭嘴式双瓣阀,该鸭嘴式双瓣阀的每片阀瓣的厚度为0.2~0.5mm。体外端上还设置有液体引流支管,该液体引流支管一端和体外端相连通,另一端和负压吸引装置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在本技术提供的张力性气胸穿刺引流套件中,还包括固定粘合片,套在体外端的外壁上,面向患者皮肤的一面涂覆有粘胶。进一步,在本技术提供的张力性气胸穿刺引流套件中,负压吸引装置为引流袋。液体引流支管的另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引流袋上设置有和该外螺纹相匹配的连接帽。该设计借鉴输液导管三通的连接方式,有利于降低整个套件的设计和制造成本。进一步,在本技术提供的张力性气胸穿刺引流套件中,体外端的末端和鸭嘴式双瓣阀螺纹连接。体外端末端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鸭嘴式双瓣阀设置有带有内螺纹的中空螺帽。这种设计的优点在于,一方面,引流管是一次性用品,二者的螺纹连接方式,有利于鸭嘴式双瓣阀和不同的引流管快速匹配;另一方面,相对于插入式连接等其他连接方式,螺纹连接方式不仅连接牢固,使得鸭嘴式双瓣阀不易受患者身体晃动或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且该种连接方式技术成熟,有利于降低设计和制造成本。进一步,在本技术提供的张力性气胸穿刺引流套件中,阀瓣的高度为8~12mm,宽度为8~12mm。将鸭嘴式双瓣阀阀瓣的尺寸限定在该范围内的目的是,一方面,该尺寸确保了鸭嘴式双瓣阀能够在胸腔内气体压力的作用下张开嘴,将胸腔内气体顺利排至空气中;另一方面,随着胸腔内气体的排出,气体压力逐渐减小,当气体压力不足以将鸭嘴式双瓣阀打开时,该尺寸使得鸭嘴式双瓣阀内形成了一个气体暂存空间,随着气体的集聚,双瓣阀可再次被打开。当然,少量的气体也可在排出胸腔淤血的过程中,被负压吸收装置吸入液体瓶中,如此少的气体几乎不会对淤血的排出造成不良影响。进一步,在本技术提供的张力性气胸穿刺引流套件中,插入端的前端部呈鸭嘴形,有利于胸腔内淤血被吸入引流管内。进一步,在本技术提供的张力性气胸穿刺引流套件中,鸭嘴式双瓣阀外设置有保护罩,在鸭嘴式双瓣阀被使用前对其进行隔菌保护。技术的作用与效果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张力性气胸穿刺引流套件,一方面由于引流管的体外端的末端可拆卸地安装有鸭嘴式双瓣阀,该鸭嘴式双瓣阀的每片阀瓣的厚度为0.2~0.5mm,既使得鸭嘴式双瓣阀的两片阀瓣在空气压力下能够始终保持接触状态,又能够在胸腔内气体流出胸腔时张开,将气体引出至压力较小的空气中;另一方面,由于体外端上还设置有液体引流支管,该液体引流支管一端和体外端相连通,另一端和引流袋可拆卸连接,在胸腔内气体拍完后,对胸腔内的淤血进行排出。因此,本技术的张力性气胸穿刺引流套件同时具有排气和排血两个通道,操作简便,主要用于院前急救时快速置管,防止张力性气胸导致患者死亡,同时该套件可直接连接负压引流装置,避免了因更换引流管给患者造成的二次伤害,对合并的血胸和胸腔积液也有较好的引流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胸腔内气体被排至液体瓶中导致胸腔内的气和血排出受阻的问题,使得本技术的张力性气胸穿刺引流套件能够较长时间置入患者体内,从而减轻了患者身体上的痛苦以及经济上的压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张力性气胸穿刺引流套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下列实施例不应看作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张力性气胸穿刺引流套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张力性气胸穿刺引流套件10包括引流管11、穿刺内芯12、鸭嘴式双瓣阀13、固定粘合片14以及引流袋15。穿刺内芯12设置在引流管内并且两端均从引流管内穿出,鸭嘴式双瓣阀13和引流管11的后端连接,固定粘合片14套在引流管11的外壁上,引流袋15也和引流管可拆卸连接。引流管11包括插入胸腔内的插入端以及置于体外的体外端。插入端的前端部呈鸭嘴形,有利于胸腔内淤血被吸入引流管内。体外端末端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111,和鸭嘴式双瓣阀设置的带有内螺纹的中空螺帽131相匹配。当引流管11未和鸭嘴式双瓣阀13连接时,其上安装有肝素帽。这种设计的优点在于,一方面,引流管是一次性用品,而鸭嘴式双瓣阀可重复使用,二者的螺纹连接方式,有利于鸭嘴式双瓣阀和不同的引流管快速匹配;另一方面,相对于插入式连接等其他连接方式,螺纹连接方式不仅连接牢固,使得鸭嘴式双瓣阀不易受患者身体晃动或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且该种连接方式技术成熟,有利于降低设计和制造成本。此外,体外端上还设置有液体引流支管112,该液体引流支管112一端和体外端相连通,另一端和引流袋15螺纹连接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液体引流支管112的另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引流袋15的进口管151上设置有和该外螺纹相匹配的连接帽152。该设计借鉴输液导管三通的连接方式,有利于降低整个套件的设计和制造成本。此外,液体引流支管112和进口管151上各安装有一个止流夹153,用于在排气或更换引流袋时止流,当然也可以仅设置一个止流夹。另外,当液体引流支管112不和引流袋连接时,其外螺纹处上拧有内螺纹帽。穿刺内芯12的外壁紧贴引流管11的内壁,其前端部121呈锥形,以便于胸腔内淤血被吸入引流管内,后端部穿出鸭嘴式双瓣阀13,其上安装有供医生操作的手柄122。关于穿刺内芯型号的选择,一般选择20F、24F的引流管选用18F或20F的穿刺内芯,穿刺内芯与管壁前端贴合紧密,以方便穿刺。鸭嘴式双瓣阀13的中空螺帽131上安装有两片阀瓣132,每片阀瓣采用塑料制成,厚度为0.2~0.5mm,高度为和宽度均为8~12mm。该厚度确保了鸭嘴式双瓣阀的两片阀瓣在空气压力下能够始终保持接触状态,又能够在胸腔内气体流出胸腔时张开,将气体引出至压力较小的空气中;该长宽高的尺寸一方面确保了鸭嘴式双瓣阀能够在胸腔内气体压力的作用下张开嘴,将胸腔内气体顺利排至空气中;另一方面,随着胸腔内气体的排出,气体压力逐渐减小,当气体压力不足以将鸭嘴式双瓣阀打开时,该尺寸使得鸭嘴式双瓣阀内形成了一个气体暂存空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张力性气胸穿刺引流套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以及设置在所述引流管内并且两端均从所述引流管内穿出的穿刺内芯,其中,所述引流管包括插入胸腔内的插入端以及置于体外的体外端,所述体外端的末端可拆卸地安装有鸭嘴式双瓣阀,该鸭嘴式双瓣阀的每片阀瓣的厚度为0.2~0.5mm,所述体外端上还设置有液体引流支管,该液体引流支管一端和所述体外端相连通,另一端和负压吸引装置可拆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张力性气胸穿刺引流套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以及设置在所述引流管内并且两端均从所述引流管内穿出的穿刺内芯,其中,所述引流管包括插入胸腔内的插入端以及置于体外的体外端,所述体外端的末端可拆卸地安装有鸭嘴式双瓣阀,该鸭嘴式双瓣阀的每片阀瓣的厚度为0.2~0.5mm,所述体外端上还设置有液体引流支管,该液体引流支管一端和所述体外端相连通,另一端和负压吸引装置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力性气胸穿刺引流套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粘合片,套在所述体外端的外壁上,面向患者皮肤的一面涂覆有粘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力性气胸穿刺引流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广玉王志农徐激斌孙骁薛乾肖健张宇峰杨潜周玥王燎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