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隧道构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6181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皮下隧道构造装置,包括:穿刺内芯,用于刺破皮肤形成穿刺点;钝形扩张器,活动套设于穿刺内芯上,钝形扩张器用于沿着穿刺点扩张皮下组织以形成皮下隧道;隧道支撑管,活动套设于钝形扩张器上,隧道支撑管用于支撑于皮下隧道中以防止医用导管受皮下组织压迫弯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皮下隧道构造装置,通过穿刺内芯、钝形扩张器及隧道支撑管的设置,从而使得其在构造皮下隧道时,减少出血,伤口感染机率低,且医用导管不会因受到皮下组织的压迫而弯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皮下隧道构造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学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皮下隧道构造装置。
技术介绍
在很多临床手术过程中,植入医用管体之后,为了减少感染的机率,一般会以原穿刺点开始至周边3-5cm之外某点之间创建一个皮下隧道,封闭原穿刺点,从而使得管体远离原穿刺点。现有技术中,一般构造皮下隧道的方法有以下两种:1.用手术弯钳去实施,到达指点位置之后,用破皮刀破皮,形成皮下隧道;2.用隧道针去实施,隧道针一般自带破皮功能。这两种方法都有如下缺点:1.都是采用金属材质的手术器械,其对皮下组织的进行切割或者撕裂,将会造成层下组织机械损伤严重,大量出血;2.刺破皮肤时造成较大的切割创伤,容易引起感染;3.都只是一个构建皮下隧道的过程,在皮下隧道形成之后,没有对经过皮下隧道的医用管体进行保护,将会造成医用管体易弯折或者受压迫,从而导致医用管体无法起到预设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皮下隧道构造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构造皮下隧道时大量出血、感染严重及医用导管易弯折或受压迫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皮下隧道构造装置,包括:穿刺内芯,用于刺破皮肤形成穿刺点;钝形扩张器,活动套设于所述穿刺内芯上,所述钝形扩张器用于沿着所述穿刺点扩张皮下组织以形成皮下隧道;隧道支撑管,活动套设于所述钝形扩张器上,所述隧道支撑管用于支撑于所述皮下隧道中以防止医用导管受所述皮下组织压迫弯折。进一步地,所述穿刺内芯包括用于刺破所述皮肤的穿刺管,以及与所述穿刺管连接并用于供手握持的把手。进一步地,所述穿刺管的一端具有用于刺破所述皮肤的刺头,所述刺头呈针尖状,所述把手设于所述穿刺管的另一端。进一步地,所述钝形扩张器具有轴向贯穿的中心内孔,所述中心内孔的内径大于所述穿刺管的外径,所述中心内孔套设于所述穿刺管上,所述穿刺管可设于所述中心内孔中并沿其轴向移动,所述刺头可缩进并可伸出所述中心内孔的一端,所述把手可止挡于所述中心内孔的另一端。进一步地,所述钝形扩张器包括用于扩张所述皮下组织的扩张部,以及与所述扩张部连接并用于限位所述把手的限位部,所述中心内孔轴向贯穿所述扩张部及所述限位部,所述隧道支撑管活动套设于所述扩张部上。进一步地,所述中心内孔包括贯穿所述扩张部的扩张孔,以及与所述扩张孔相通并贯穿所述限位部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内径由所述扩张孔向所述中心内孔的另一端逐渐增大,所述把手可插设并限位于所述限位孔中。进一步地,所述扩张部一端具有用于引导所述扩张部进入所述穿刺点的引导段,以及与所述引导段连接并用于扩张所述皮下组织的扩张段,所述引导段及所述扩张段的外表面均呈圆锥面,且所述引导段的锥角大于所述扩张段的锥角。优选地,所述扩张部为可轴向伸缩的伸缩套管。进一步地,所述隧道支撑管具有伸出所述皮下隧道的伸出端,所述皮下隧道构造装置还包括用于将所述伸出端固定于所述皮肤上的固定夹。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夹包括可套设于所述伸出端上的连接部,以及设于所述连接部相对两侧并可贴设于皮肤上的固定部。本技术提供的皮下隧道构造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皮下隧道构造装置通过穿刺内芯、钝形扩张器及隧道支撑管的设计,穿刺内芯可以形成创面较小的穿刺点,从而减少伤口感染机率;钝形扩张器使用扩张皮下组织的方式形成皮下隧道,从而使得皮下组织受到的割裂伤及挫伤大幅度减小,减小出血;隧道支撑管可于皮下隧道中支撑医用导管,从而防止医用导管因受到皮下组织的压迫而弯折。此外,本技术通过将钝形扩张器活动套设于穿刺内芯上,并将隧道支撑管活动套设于钝形扩张器上的设计,使得在构造皮下隧道时,不需要频繁的将穿刺内芯或钝形扩张器从隧道支撑管中拆卸或者安装,从而使得结构组装方便,且防止了因频繁拆装而造成的结构受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隧道支撑管支撑于皮下隧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皮下隧道构造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皮下隧道构造装置的正面剖视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局部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3中B局部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2中的穿刺内芯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2中的钝形扩张器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钝形扩张器的扩张部的一种实施例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提供的隧道支撑管与固定夹的安装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穿刺内芯;2-钝形扩张器;3-隧道支撑管;4-固定夹;5-医用导管;6-皮肤;7-皮下组织;8-皮下隧道;80-隧道出口;9-穿刺点;11-穿刺管;12-把手;20-中心内孔;21-扩张部;22-限位部;31-伸出端;41-连接部;42-固定部;111-刺头;121-外盖;122-内阀;210-扩张孔;211-引导段;212-扩张段;213-延伸段;220-限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现对本技术提供的皮下隧道构造装置进行说明。该皮下隧道构造装置用于在皮肤6下面构造皮下隧道8,从而封闭临床手术中植入医用导管5后的穿刺点9。皮下隧道构造装置包括穿刺内芯1、钝形扩张器2及隧道支撑管3,钝形扩张器2活动套设于穿刺内芯1上,隧道支撑管3活动套设于钝形扩张器2上,穿刺内芯1用于刺破皮肤6形成穿刺点9,钝形扩张器2用于沿着穿刺点9扩张皮下组织7以形成皮下隧道8,隧道支撑管3用于支撑于皮下隧道8中以防止医用导管5受皮下组织7压迫弯折。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皮下隧道构造装置具体工作方式如下:首先将钝形扩张器2活动套设于穿刺内芯1上,并将隧道支撑管3活动套设于钝形扩张器2上,接着通过穿刺内芯1刺破皮肤6形成穿刺点9,通过钝形扩张器2沿着穿刺点9扩张皮下组织7形成皮下隧道8,钝形扩张器2扩张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皮下隧道构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刺内芯,用于刺破皮肤形成穿刺点;钝形扩张器,活动套设于所述穿刺内芯上,所述钝形扩张器用于沿着所述穿刺点扩张皮下组织以形成皮下隧道;隧道支撑管,活动套设于所述钝形扩张器上,所述隧道支撑管用于支撑于所述皮下隧道中以防止医用导管受所述皮下组织压迫弯折。

【技术特征摘要】
1.皮下隧道构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刺内芯,用于刺破皮肤形成穿刺点;钝形扩张器,活动套设于所述穿刺内芯上,所述钝形扩张器用于沿着所述穿刺点扩张皮下组织以形成皮下隧道;隧道支撑管,活动套设于所述钝形扩张器上,所述隧道支撑管用于支撑于所述皮下隧道中以防止医用导管受所述皮下组织压迫弯折。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下隧道构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内芯包括用于刺破所述皮肤的穿刺管,以及与所述穿刺管连接并用于供手握持的把手。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下隧道构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管的一端具有用于刺破所述皮肤的刺头,所述刺头呈针尖状,所述把手设于所述穿刺管的另一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皮下隧道构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钝形扩张器具有轴向贯穿的中心内孔,所述中心内孔的内径大于所述穿刺管的外径,所述中心内孔套设于所述穿刺管上,所述穿刺管可设于所述中心内孔中并沿其轴向移动,所述刺头可缩进并可伸出所述中心内孔的一端,所述把手可止挡于所述中心内孔的另一端。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皮下隧道构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钝形扩张器包括用于扩张所述皮下组织的扩张部,以及与所述扩张部连接并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官国锋陈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擎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