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正江专利>正文

干湿两用型平板拖把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94091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干湿两用型平板拖把桶,包括桶本体、隔板和桶盖,桶本体为上部敞口的方形桶,桶本体的四个角部均为弧形过度结构;隔板垂直连接桶本体的两个对角上,隔板将桶本体的内腔分割成并列的两个独立腔室,分别为清洗腔和挤干腔,清洗腔和挤干腔的横截面均为三角形;桶盖可拆卸的设置在桶本体顶部敞口上,桶盖上设置有清洗装置和挤干装置,清洗装置正对清洗腔设置,挤干装置正对挤干腔设置,清洗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架、第一刮板、第一滚轮和毛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清洁效果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干湿两用型平板拖把桶
本技术涉及日常生活用品
,尤其是涉及一种干湿两用型平板拖把桶。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人们对地面卫生清洁用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平板拖把的拖把杆通过拖把杆连接叉头与设置在平板拖的连接座铰接,拖布通过套接、粘贴或卡扣等方式固定在平板拖上,使用时可以始终保持拖布与地面接触,拖布清洗时又可以方便取下,因此,平板拖把深受广大使用者的喜欢。但是,平板拖把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使用前需将湿透的拖布手工挤干,再把拖布固定在平板拖上方可使用,使用后又需要将拖布从平板拖上卸下进行手工清洗和挤干,不仅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而且在清洗挤干时要弄脏双手,已不能满足广大使用者的清洁卫生要求。为了能够方便的对拖布进行清洗和挤干,拖把桶走进了千家万户。现在市场上的拖把桶存在以下技术问题,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在清洗拖把过程中无法及时高效的将拖把上粘连的头发或其他垃圾清除下去;2、拖把桶内清洗腔和挤水腔空间浪费严重,造成拖把桶体积庞大,笨重,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干湿两用型平板拖把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拖把桶体积大、笨重,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干湿两用型平板拖把桶,包括桶本体、隔板和桶盖,其中:所述桶本体为上部敞口的方形桶,所述桶本体的四个角部均为弧形过度结构;所述隔板垂直连接所述桶本体的两个对角上,所述隔板将所述桶本体的内腔分割成并列的两个独立腔室,分别为清洗腔和挤干腔,所述清洗腔和所述挤干腔的横截面均为三角形;所述桶盖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桶本体顶部敞口上,所述桶盖上设置有清洗装置和挤干装置,所述清洗装置正对所述清洗腔设置,所述挤干装置正对所述挤干腔设置。通过将桶本体四角全部设置成弧形过度结构,不仅美观,而且没有死角存在方便桶本体的清洗,将隔板沿桶本体对角设置,能够高效的利用桶本体空间,清洗同样规格平板拖把比现有技术中的拖把桶规格小,方便搬运和存储;通过隔板将桶本体分割成两个独立的腔室,一个用于清洗拖把,另一个进行挤干作业,具有清洗和拧干功能于一体,简化操作设备,简化流程,节约人力物力。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桶盖顶部对应所述清洗腔和所述挤干腔位置分别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容置腔,两个所述容置腔分别为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容置腔深度,所述第一容置腔底部开设有供平板托把进出的清洗口,所述第二容置腔底部开设有供平板拖把进出的挤干口,所述清洗装置设置在所述清洗口下部,所述挤干装置设置在所述挤干口下部。通过将清洗装置设置在第一容置腔下,将挤干装置设置在第二容置腔下,由于清洗装置与水接触,而且拖把在上下拉动过程中,难免会带水出来,所以将第一容置腔设置深度大,带出的水可在第一容置腔内储存并回流到清洗腔内,第二容置腔深度小,挤干后的拖把上带出的水少,所以设置容置腔深度小,节约材料,降低生产成本。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清洗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架、第一刮板、第一滚轮和毛刷,所述第一固定架位于所述清洗口下方且所述第一固定架与所述第一容置腔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上开设有与所述清洗口规格相同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刮板和所述第一滚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刮板斜向上布置用以将刮下的水导流到远离所述第一开口的那一侧,所述毛刷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架上,且所述毛刷位于所述第一刮板下方。第一刮板限位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架上。所述第一刮板处于原始位置时,所述第一刮板板面为斜向上设置。通过设置第一滚轮,方便平板拖把的上下移动,而且第一滚轮还具有导向作用,通过设置毛刷,可对经过的平板拖把进行刮刷动作,将平板拖把上的头发或其他垃圾刮刷下来,从而具有清洁效果更好的特点。第一刮板倾斜设置,第一刮板靠近第一开口的那一端高于第一刮板另一端,从而经第一刮板刮下的垃圾会在重力作用下沿第一刮板向下滑动最后流入到清洗腔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毛刷包括刷柄和刷毛,所述第一固定架上设置有供所述刷柄穿设的卡槽,所述刷毛设置在所述刷柄靠近所述第一开口那一侧。通过将毛刷可拆卸的设置在第一固定架上,方便更换和清洗,当毛刷上积存的垃圾过多时,可通过拆下来清洗的方式进行清洁处理。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挤干装置包括第二固定架、第二滚轮和第二刮板,所述第二固定架位于所述挤干口下方且所述第二固定架与所述第二容置腔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上开设有所述挤干口规格相同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滚轮和所述第二刮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刮板斜向上布置用以将刮下的水导流到远离所述第二开口的那一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回流结构,所述回流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架上的储水槽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腔侧壁上的回流口,所述储水槽俯视图投影为三角形,所述第二刮板低端与所述储水槽大口端衔接设置,所述储水槽小口端具有一出口,所述出口穿过所述回流口后与所述清洗腔连通。通过设置回流结构,在挤干腔内由第二刮板刮下的水通过第二刮板的倾斜设置自动流入到储水槽内,储水槽内的水汇流后从出口流入到清洗腔内进行回流再利用,可节约水源,降低使用成本。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清洗腔底部设置有防止平板拖把与所述清洗腔底部接触的凸块。所述凸块横截面为矩形,所述凸块位于所述清洗腔底部中间,且所述凸块垂直于所述隔板设置。凸块的设计是为了防止拖把与清洗腔底部接触与底部的垃圾接触造成二次污染。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挤干腔底部设置有防止平板拖把与所述挤干腔底部接触的凸台,所述凸台高度大于所述凸块高度。所述凸台横截面为矩形,所述凸台位于所述挤干腔底部中间,且所述凸台垂直于所述隔板设置。凸台的设置也是为了防止拖把与挤干腔底部的水接触进而使挤干工作失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桶本体下部还设置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排污口分别对应所述清洗腔和所述挤干腔设置,所述排污口上设置有开关阀和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设置有外螺纹,还包括封盖,所述封盖上具有与排污管螺纹规格相同的螺纹,所述封盖与所述排污管通过螺纹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桶本体上还设置有提手。提手的设置方便拖把桶的搬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通过将隔板沿桶本体对角设置,充分利用桶本体内空间,可减少拖把桶体积,节约原料,方便搬运和收纳。2、本技术通过设置毛刷,在进行拖把清洗时能将拖把上的垃圾刮擦下来,提高清洗效果。3、本技术通过设置回流结构,将挤干流程中的水回流到清洗腔内,节约水消耗,降低使用成本。4、本技术通过在桶盖上设置不同深度的容置腔,既方便操作,避免清洗和挤干过程中水滴落或外流,又可节约生产原料,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干湿两用型平板拖把桶,其特征在于:包括桶本体(1)、隔板(2)和桶盖(3),其中:所述桶本体(1)为上部敞口的方形桶,所述桶本体(1)的四个角部均为弧形过度结构;所述隔板(2)垂直连接所述桶本体(1)的两个对角上,所述隔板(2)将所述桶本体(1)的内腔分割成并列的两个独立腔室,分别为清洗腔(11)和挤干腔(12),所述清洗腔(11)和所述挤干腔(12)的横截面均为三角形;所述桶盖(3)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桶本体(1)顶部敞口上,所述桶盖(3)上设置有清洗装置(31)和挤干装置(32),所述清洗装置(31)正对所述清洗腔(11)设置,所述挤干装置(32)正对所述挤干腔(12)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湿两用型平板拖把桶,其特征在于:包括桶本体(1)、隔板(2)和桶盖(3),其中:所述桶本体(1)为上部敞口的方形桶,所述桶本体(1)的四个角部均为弧形过度结构;所述隔板(2)垂直连接所述桶本体(1)的两个对角上,所述隔板(2)将所述桶本体(1)的内腔分割成并列的两个独立腔室,分别为清洗腔(11)和挤干腔(12),所述清洗腔(11)和所述挤干腔(12)的横截面均为三角形;所述桶盖(3)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桶本体(1)顶部敞口上,所述桶盖(3)上设置有清洗装置(31)和挤干装置(32),所述清洗装置(31)正对所述清洗腔(11)设置,所述挤干装置(32)正对所述挤干腔(12)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湿两用型平板拖把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桶盖(3)顶部对应所述清洗腔(11)和所述挤干腔(12)位置分别设置有向下凹陷的容置腔,两个所述容置腔分别为第一容置腔(33)和第二容置腔(34),所述第一容置腔(33)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容置腔(34)深度,所述第一容置腔(33)底部开设有供平板托把进出的清洗口(331),所述第二容置腔(34)底部开设有供平板拖把进出的挤干口(341),所述清洗装置(31)设置在所述清洗口(331)下部,所述挤干装置(32)设置在所述挤干口(341)下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湿两用型平板拖把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装置(31)包括第一固定架(311)、第一刮板(312)、第一滚轮(313)和毛刷(314),所述第一固定架(311)位于所述清洗口(331)下方且所述第一固定架(311)与所述第一容置腔(33)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311)上开设有与所述清洗口(331)规格相同的第一开口(3111),所述第一刮板(312)和所述第一滚轮(313)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3111)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刮板(312)斜向上布置用以将刮下的水导流到远离所述第一开口(3111)的那一侧,所述毛刷(314)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架(311)上,且所述毛刷(314)位于所述第一刮板(312)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湿两用型平板拖把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毛刷(314)包括刷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正江薛涛
申请(专利权)人:张正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