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装置以及烹饪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9359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搅拌装置以及烹饪机,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器、转动驱动装置、第一蜗轮、以及第二蜗轮。所述搅拌器包括沿上下向延伸的搅拌轴和设于所述搅拌轴的叶片。所述第一蜗轮的转轴沿上下向设置,且所述第一蜗轮的转轴与所述转动驱动装置的转轴连接。所述第二蜗轮与所述第一蜗轮相啮合,所述第二蜗轮的转轴沿横向延伸,且与所述搅拌器的搅拌轴固定连接,以在转动时,带动所述搅拌轴摆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搅拌轴的摆动模拟人手翻炒的过程,使食材受热均匀,提高烹饪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搅拌装置以及烹饪机
本技术涉及烹饪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搅拌装置以及烹饪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带有搅拌器的烹饪机,在烹饪食材的过程中,搅拌机的叶片等搅拌部位大多只能作圆周转动,而无法模拟人手翻炒的过程,在以圆周转动的方式搅拌的作用下,容易使食材堆积于烹饪机内的边缘部位,进而使食材受热不均匀,导致烹饪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搅拌装置以及烹饪机,旨在模拟人手翻炒的过程,使食材受热均匀,提高烹饪效果。为了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搅拌装置,包括:搅拌器,包括沿上下向延伸的搅拌轴和设于所述搅拌轴的叶片;转动驱动装置;第一蜗轮,所述第一蜗轮的转轴沿上下向设置,且所述第一蜗轮的转轴与所述转动驱动装置的转轴连接;以及,第二蜗轮,与所述第一蜗轮相啮合,所述第二蜗轮的转轴沿横向延伸,且与所述搅拌器的搅拌轴固定连接,以在转动时,带动所述搅拌轴摆动。优选地,所述第二蜗轮的转轴通过螺接件与所述搅拌轴固定连接。优选地,自所述搅拌轴的一侧表面开设有插槽,自所述插槽的底壁面开设有贯穿至所述搅拌轴的另一侧面的让位孔;所述第二蜗轮的转轴具有插置固定于所述插槽的安装端,所述安装端的端面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接件自所述让位孔伸入以与所述螺纹孔螺接。优选地,所述第二蜗轮的转轴的安装端的侧表面和所述插槽的内壁面,其中之一设有缺口,另一设有与所述缺口配合的凸块。优选地,所述转动驱动装置为电机。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烹饪机,包括:内锅,所述内锅的上端设有开口;上盖组件,盖合所述内锅的开口设置;以及,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安装于所述上盖组件,且所述搅拌器向下伸入至所述内锅内,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器,包括沿上下向延伸的搅拌轴和设于所述搅拌轴的叶片;转动驱动装置;第一蜗轮,所述第一蜗轮的转轴沿上下向设置,且所述第一蜗轮的转轴与所述转动驱动装置的转轴连接;以及,第二蜗轮,与所述第一蜗轮相啮合,所述第二蜗轮的转轴沿横向延伸,且与所述搅拌器的搅拌轴固定连接,以在转动时,带动所述搅拌轴摆动。优选地,所述搅拌轴具有在其摆动方向上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转动驱动装置受控于所述烹饪机的控制器,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正反向转动,以使得所述搅拌轴在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优选地,所述上盖组件内限定出安装腔;所述转动驱动装置、所述第一蜗轮和第二蜗轮均安装于所述安装腔;所述搅拌器的搅拌轴上端伸入至所述安装腔内,以与所述第二蜗轮的转轴连接;所述安装腔的底壁面开设有让位所述搅拌轴摆动的长形让位槽。优选地,所述安装腔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上安装腔和下安装腔,且在两者之间设有过孔;所述转动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上安装腔,所述第一蜗轮设于所述下安装腔,所述转动驱动装置的输出轴或所述第一蜗轮的转轴穿过所述过孔;所述下安装腔内设有安装凸块,所述安装凸块贯设有沿横向延伸的安装孔;所述第二蜗轮的转轴穿过所述安装孔设置。优选地,所述上盖组件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的内部限定出所述上安装腔;装饰盖,盖合所述盖板的下表面且对应所述上安装腔设置,以与所述上盖板共同围合形成所述下安装腔,所述装饰盖上形成所述长形让位槽。优选地,所述安装凸块包括固定于所述固定于所述盖板的上凸块、以及固定于所述装饰盖的下凸块,所述上凸块的下端面设有上半环形槽,所述下凸块的上端面设有下半环形槽,所述上半环形槽和所述下半环形槽共同围设形成所述安装孔。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转动驱动装置驱动第一蜗轮转动,第一蜗轮带动第二蜗轮转动,再进而由第二蜗轮带动搅拌轴摆动,从而模拟出人手翻炒的过程,使食材受热均匀,提高烹饪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烹饪机的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烹饪机部分结构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烹饪机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烹饪机部分结构的又一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烹饪机的搅拌轴位于第一位置时的部分结构立体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的烹饪机的搅拌轴位于第二位置时的部分结构立体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烹饪机300搅拌装置200上盖组件400内锅210安装腔11搅拌轴220让位槽111插槽211上安装腔1111凸块212下安装腔112让位孔213过孔12叶片230安装凸块2转动驱动装置231安装孔31第一蜗轮232上凸块32第二蜗轮233下凸块321安装端240盖板3211缺口250装饰盖4螺接件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图1示出的为本技术提供的烹饪机100的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所述烹饪机100,所述烹饪机100可以包括上端设有开口的内锅400、盖合所述内锅400的开口设置的上盖组件200、安装于所述上盖组件200的搅拌装置300。所述搅拌器向下伸入至所述内锅400内,以对内锅400内的食材进行搅拌。其中,所述搅拌装置300包括搅拌器、转动驱动装置2、第一蜗轮31、以及第二蜗轮32。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搅拌器包括沿上下向延伸的搅拌轴11和设于所述搅拌轴11的叶片12。所述第一蜗轮31的转轴沿上下向设置,且所述第一蜗轮31的转轴与所述转动驱动装置2的转轴连接。所述第二蜗轮32与所述第一蜗轮31相啮合,所述第二蜗轮32的转轴沿横向延伸,且与所述搅拌器的搅拌轴11固定连接,以在转动时,带动所述搅拌轴11摆动。使用时,所述转动驱动装置2驱动第一蜗轮31转动,第一蜗轮31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二蜗轮32转动,进而第二蜗轮32在转动时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搅拌轴11摆动。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蜗轮31、第二蜗轮32传动,将转动驱动装置2输出的竖向转动,转化为横向摆动,通过搅拌轴11的摆动,从而模拟人手翻炒的过程,使食材受热均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器,包括沿上下向延伸的搅拌轴和设于所述搅拌轴的叶片;转动驱动装置;第一蜗轮,所述第一蜗轮的转轴沿上下向设置,且所述第一蜗轮的转轴与所述转动驱动装置的转轴连接;以及,第二蜗轮,与所述第一蜗轮相啮合,所述第二蜗轮的转轴沿横向延伸,且与所述搅拌器的搅拌轴固定连接,以在转动时,带动所述搅拌轴摆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器,包括沿上下向延伸的搅拌轴和设于所述搅拌轴的叶片;转动驱动装置;第一蜗轮,所述第一蜗轮的转轴沿上下向设置,且所述第一蜗轮的转轴与所述转动驱动装置的转轴连接;以及,第二蜗轮,与所述第一蜗轮相啮合,所述第二蜗轮的转轴沿横向延伸,且与所述搅拌器的搅拌轴固定连接,以在转动时,带动所述搅拌轴摆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蜗轮的转轴通过螺接件与所述搅拌轴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自所述搅拌轴的一侧表面开设有插槽,自所述插槽的底壁面开设有贯穿至所述搅拌轴的另一侧面的让位孔;所述第二蜗轮的转轴具有插置固定于所述插槽的安装端,所述安装端的端面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接件自所述让位孔伸入以与所述螺纹孔螺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蜗轮的转轴的安装端的侧表面和所述插槽的内壁面,其中之一设有缺口,另一设有与所述缺口配合的凸块。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驱动装置为电机。6.一种烹饪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锅,所述内锅的上端设有开口;上盖组件,盖合所述内锅的开口设置;以及,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安装于所述上盖组件,且所述搅拌器向下伸入至所述内锅内。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具有在其摆动方向上的第一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绍生苏畅蒙剑友邹伟江太阳常宇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