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鱼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9268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鱼漂,智能鱼漂包括:漂体、漂尾和漂脚,漂尾、漂脚均与漂体相连接;漂身内设置有通信模块;漂尾中设置有螺旋天线和同轴线缆,螺旋天线通过同轴线缆与通信模块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在漂尾中,与通信模块连接的螺旋天线进行信息发送和信息接收,在保证天线的性能的同时,不增加漂尾的大小,保障了天线的增益,提高了浮漂的信号性能接收和信号发送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鱼漂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渔具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鱼漂。
技术介绍
浮漂,又叫浮子、鱼漂、鱼浮、浮标等,是钓鱼用具中需要的重要部件。浮漂使用的材质,从最原始的芦苇杆、高粱杆、孔雀羽、野猪毛,到现在比较流行的巴尔杉木和纳米材质。随着浮漂的功能日益增加,为实现浮漂与岸上器件的信息交互,需要在浮漂中设置交互元件,而天线是提高接收和发射效率的重要元器件,但是受限于尺寸形式和水中使用环境,普通天线增益小,信号较差。而且由于水对电磁波信号的吸收作用,在2,4GHz高频段上,信号更加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鱼漂。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鱼漂,包括:漂体、漂尾和漂脚,所述漂尾、漂脚均与所述漂体相连接;所述漂身内设置有通信模块;所述漂尾中设置有螺旋天线和同轴线缆,所述螺旋天线通过同轴线缆与所述通信模块电连接。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可以做出如下改进。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螺旋天线套设在所述漂尾的外周表面。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例,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例中,所述漂尾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与所述漂体内空腔相连通;所述同轴线缆设置于所述漂尾的空腔内,且延伸至所述漂体内。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例,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例中,所述漂尾表面设置有内孔,所述螺旋天线通过所述内孔与设置在所述空腔内的同轴线缆连接。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例,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例中,所述漂尾的外部还设置有将所述漂尾密封的透明外壳。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例,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例中,所述同轴电缆与所述漂尾并列。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例,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例中,所述漂尾为导光管;所述漂体内设置有光源;且所述光源的照射方向为所述导光管所在方向,以照亮所述导光管。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或第六种实施例,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施例中,所述螺旋天线为弹簧线圈,所述弹簧线圈与所述同轴线缆的同轴线芯焊接连接。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或第六种实施例,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施例中,所述螺旋天线为同轴线芯。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施例,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实施例中,所述同轴线芯的外表面还设置有绝缘层。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在漂尾中,与通信模块连接的螺旋天线进行信息发送和信息接收,在保证天线的性能的同时,不增加漂尾的大小,保障了天线的增益,提高了浮漂的信号性能接收和信号发送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鱼漂结构示意图其一;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鱼漂结构示意图其二;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同轴线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螺旋天线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鱼漂结构示意图其三;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鱼漂结构示意图其四。图中:1:漂尾;2:漂体;3:漂脚;4:同轴线芯;5:绝缘层;6:屏蔽层;7:PVC护套;8:弹簧线圈;9:同轴线缆;10:螺旋天线;11:透明外壳。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鱼漂,包括:漂体2、漂尾1和漂脚3,漂尾1、漂脚3均与漂体2相连接,漂脚3由轻质塑胶或碳纤维材质组成,起到平衡作用,所述漂尾通过可导光或不导光的玻纤材质、树脂材质或塑胶材质制成。如图2所示,漂身内设置有通信模块;漂尾1中设置有螺旋天线10和同轴线缆9,螺旋天线10通过同轴线缆9与通信模块电连接,通信模块广泛地运用在车辆监控、遥控、遥测、小型无线网络、无线抄表、门禁系统、小区传呼、工业数据采集系统、无线标签、身份识别、非接触RF智能卡、小型无线数据终端、安全防火系统、无线遥控系统、生物信号采集、水文气象监控、机器人控制、无线232数据通信、无线485/422数据通信、数字音频、数字图像传输等领域中,通过通信模块可以实现信息的无线传递,如图3所示,同轴线缆9一般包括:铜质绞线,即同轴线芯4,一半多为多股同质导线,也可以是单股同质导线,设置在同质脚线外表面的FPE绝缘层5,即塑胶绝缘层5,设置在绝缘层5外表面的铜质纺织网,即屏蔽层6,保障内芯信号传输不受外界干扰,设置在铜质纺织网的PVC护套7,保护同轴线缆9内部所有结构,避免氧化腐蚀,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漂尾1内设置螺旋天线10,螺旋天线10连接通信模块,在浮漂中,由于浮漂的体积较小,所以各个部件所占用的空间不能过大,采用螺旋天线10可以在提高天线的有效长度的前提下,不增加螺旋天线10所占用的空间,保障了天线的对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的性能。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螺旋天线10可以是弹簧线圈8,弹簧线圈8与同轴线缆9的同轴线芯4焊接连接,弹簧线圈8可以是由金属导线绕制而成的螺旋线圈,螺旋天线10与同轴线缆9的同轴线芯4焊接,弹簧线圈8线径为0.1mm–1mm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轻质金属导线绕制螺旋线圈,可由同轴线缆9一端剥去较长屏蔽层6,露出的线芯部分,直接在漂尾1末端光纤上缠绕成为螺旋天线10。为避免同轴线芯4被腐蚀,同轴线芯4的外表面还设置有绝缘层5,由于同轴线芯4是铜质绞线,保留同轴线缆9的绝缘层5,可以减少使用环境对同轴线芯4的腐蚀。在本实施例中,螺旋天线10缠绕后螺旋段总长度在0.7cm–4.2cm之间,频段不同长度不同,螺旋内径在1.0mm–2.0mm之间,同轴线缆9直径为0.30–0.52mm之间。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螺旋天线10套设在漂尾1的外周表面,将螺旋天线10套设在漂尾1的外周表面,漂尾1可以起到支撑固定螺旋天线10的作用,防止晃动碰撞导致螺旋天线10形变或脱断,避免影响无线信号传输,具体的,螺旋天线10可以套设在漂尾1的任意位置,比如,螺旋天线10可以套设在漂尾1远离漂体2的一端,由于通信信号在水环境中的传输效率会大幅下降,鱼漂在使用过程中,会有部分漂尾1在水面以下,但还是会有部分漂尾1在水面以上,所以,螺旋天线10套设在漂尾1的顶端,可以避免水环境对天线的干扰。缠绕螺旋方向为顺时针或逆时针,螺旋天线10使用连接频段为433MHz,315Mhz等SUBG频段。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漂尾1内部设置有空腔,空腔与漂体2内空腔相连通;同轴线缆9设置于漂尾1的空腔内,且延伸至漂体2内,通过在漂尾1内设置空腔,将同轴线缆9通过空腔连接螺旋天线10和通信模块,避免水环境对同轴线缆9的损伤,提高同轴线缆9的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例中,漂尾1表面设置有内孔,螺旋天线10通过内孔与设置在空腔内的同轴线缆9连接,当同轴线缆9设置在空腔中,需要在鱼漂上设置内孔,使得螺旋天线10可以伸入漂尾1中与同轴线缆9连接,或者同轴线缆9伸出鱼漂与螺旋天线10连接。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漂尾1的外部还设置有将漂尾1密封的透明外壳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鱼漂,其特征在于,包括:漂体、漂尾和漂脚,所述漂尾、漂脚均与所述漂体相连接;所述漂身内设置有通信模块;所述漂尾中设置有螺旋天线和同轴线缆,所述螺旋天线通过同轴线缆与所述通信模块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鱼漂,其特征在于,包括:漂体、漂尾和漂脚,所述漂尾、漂脚均与所述漂体相连接;所述漂身内设置有通信模块;所述漂尾中设置有螺旋天线和同轴线缆,所述螺旋天线通过同轴线缆与所述通信模块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鱼漂,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天线套设在所述漂尾的外周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鱼漂,其特征在于,所述漂尾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与所述漂体内空腔相连通;所述同轴线缆设置于所述漂尾的空腔内,且延伸至所述漂体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鱼漂,其特征在于,所述漂尾表面设置有内孔,所述螺旋天线通过所述内孔与设置在所述空腔内的同轴线缆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众凌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