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漂尾及智能鱼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56466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漂尾及智能鱼漂,涉及钓具技术领域。其中,漂尾包括:柔性主体、发光部件及RF线缆;所述柔性主体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发光部件通过电气元件实现电性连通,所述发光部件、所述电气元件及所述RF线缆均适配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本申请直接在漂尾中设置发光部件,使得漂尾能够直接发光,而不是如现有技术中发光部件设置于漂身上、漂身发的光再通过中空的光纤漂尾导出的方式,因此漂尾的亮度更好,而且,本申请的柔性主体不需要导出光线,因此无需设置成体积较大的中空形式,通过在柔性主体设置安装槽的形式来安装发光部件及RF线缆,在实现传送鱼讯号的前提下,便于控制漂尾的体积。

A kind of floating tail and intelligent fish flo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漂尾及智能鱼漂
本技术涉及钓具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漂尾及智能鱼漂。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已经应用于渔具中,如在鱼漂内设置通信部件,并将鱼漂的实时状态及其他信息传输至钓鱼者的手机或其他智能设备中。现有的智能浮漂中,常采用蓝牙、WIFI等无线方式传送鱼讯号,其天线一般置于中空光纤管内,并且将LED灯放置于漂身中,为了同时兼顾灯光和天线效果,浮漂漂尾就变得粗大笨重,而且由于光纤管中空、容易断。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浮漂亮度不够、漂尾体积大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升浮漂亮度、减小漂尾体积的漂尾及智能鱼漂。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漂尾,包括:柔性主体、发光部件及RF线缆;所述柔性主体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发光部件通过电气元件实现电性连通,所述发光部件、所述电气元件及所述RF线缆均适配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所述电气元件及所述RF线缆均沿所述柔性主体的轴向延伸,所述发光部件沿所述柔性主体的轴向排列布设;所述安装槽的开口位于所述柔性主体的侧壁上。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发光部件靠近所述开口侧,所述RF线缆位于所述发光部件与所述安装槽的底壁之间;或者,所述RF线缆靠近所述开口侧,所述发光部件位于所述RF线缆与所述安装槽的底壁之间。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柔性主体的外壁上对应所述发光部件的位置设置有透明的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用于扩散所述发光部件的光线。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气元件为柔性电路板或导线。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气元件为柔性电路板,所述发光部件设置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上,所述柔性电路板沿所述柔性主体的轴向延伸,所述发光部件通过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电源。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RF线缆的一端设置有天线收发段,所述RF线缆的另一端用于与主板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所述天线收发段避让设置,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电源的焊接点。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柔性主体为玻璃纤维棒或塑胶材质主体。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鱼漂,包括漂身、漂脚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漂尾,所述漂尾、所述漂身及所述漂脚依次连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漂尾及智能鱼漂,直接在漂尾中设置发光部件,使得漂尾能够直接发光,而不是如现有技术中发光部件设置于漂身上、漂身发的光再通过中空的光纤漂尾导出的方式,因此漂尾的亮度更好,而且,本申请的柔性主体不需要导出光线,因此无需设置成体积较大的中空形式,通过在柔性主体设置安装槽的形式来安装发光部件及RF线缆,在实现传送鱼讯号的前提下,便于控制漂尾的体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漂尾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漂尾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漂尾的爆炸图。附图标记:1、玻璃纤维棒,2、RF线缆,3、柔性电路板,4、天线收发段,5、IPEX连接座,6发光部件,7、焊接点,8、凸起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智能鱼漂通常包括三个部分:漂尾、漂身及漂脚,漂尾、漂身及漂脚依次连接,即漂脚和漂尾分别连接在漂身的相对两端。现有的智能鱼漂中,在漂身中设置发光部件6,漂尾设置为中空的光纤管形式,发光部件6发光后通过光纤管传导至漂尾处,这往往使得夜晚使用过程中漂尾的亮度不够;而且为实现信号传输,中空的光纤管内会设置天线,使得漂尾的导光性不好,并且天线的设置使得中空的漂尾易断。为解决此类问题,如图1-3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漂尾,其包括:柔性主体、发光部件6及RF线缆2;柔性主体上设置有安装槽;发光部件6通过电气元件实现电性连通,发光部件6、电气元件及RF线缆2均适配安装于安装槽内。本技术实施例中,直接在漂尾中设置发光部件6,使得漂尾能够直接发光,而不是如现有技术中发光部件6设置于漂身上、漂身发的光再通过中空的光纤漂尾导出的方式,因此漂尾的亮度更好,而且,本申请的柔性主体不需要导出光线,因此无需设置成体积较大的中空形式,通过在柔性主体设置安装槽的形式来安装发光部件6及RF线缆2,在实现传送鱼讯号的前提下,便于控制漂尾的体积;同时非中空形式设置的漂尾不易折断,使用寿命更长。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柔性主体设置为玻璃纤维棒1(简称玻纤棒),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他玻璃纤维制品结合合成树脂的其他复合材料或塑胶材质制备的柔性主体。玻纤棒作为浮漂漂尾,结实耐用。RF线缆2用于信号发射和接收。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电气元件可为柔性电路板3或导线,采用导线是需设置为极细导线,导线将LED灯与电源连接;通过柔性电路板3或导线实现发光部件6与电源的连接,发光部件6可设置为LED灯。其中,设置导线的方式需要对LED灯单独固定,设置柔性电路板3的方式即可以对LED灯实现结构支撑又可以实现LED灯的电性连接,因此设置柔性电路板3的形式为优选方式。本实施例中,以在漂尾中设置柔性电路板3(FlexiblePrintedCircuit,FPC)为例,LED灯设置于柔性电路板3上,柔性电路板3沿柔性主体的轴向延伸,LED灯通过柔性电路板3连接电源。其中,安装槽、柔性电路板3及RF线缆2均沿柔性主体的轴向延伸,LED灯沿柔性主体的轴向排列布设,本实施例中LED灯在柔性电路板3上间隔设置几处即可;安装槽的开口位于柔性主体的侧壁上,即安装槽的长度方向沿柔性主体的轴向延伸,安装槽的深度方向则沿柔性主体的侧壁向柔性主体的轴线方向延伸。本实施例中,对安装槽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定,以实现适配安装柔性电路板3及RF线缆2即可,例如,本实施例中安装槽设置为沿柔性主体轴向延伸的条状槽。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槽也可以设置为匹配RF线缆2形状的弧形槽形式,此时柔性电路板3可进行适应性弯曲,以实现安装进安装槽内。本申请对安装槽内柔性电路板3或LED灯与RF线缆2的安装顺序不做限定,可以将具有LED灯的柔性电路板3靠近开口侧,RF线缆2位于发光部件6与安装槽的底壁之间,如图2所示,此时LED灯发光不会被天线遮挡,亮度更好;或者,RF线缆2靠近开口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漂尾,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主体、发光部件及RF线缆;所述柔性主体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发光部件通过电气元件实现电性连通,所述发光部件、所述电气元件及所述RF线缆均适配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漂尾,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主体、发光部件及RF线缆;所述柔性主体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发光部件通过电气元件实现电性连通,所述发光部件、所述电气元件及所述RF线缆均适配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漂尾,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所述电气元件及所述RF线缆均沿所述柔性主体的轴向延伸,所述发光部件沿所述柔性主体的轴向排列布设;所述安装槽的开口位于所述柔性主体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漂尾,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部件靠近所述开口侧,所述RF线缆位于所述发光部件与所述安装槽的底壁之间;或者,所述RF线缆靠近所述开口侧,所述发光部件位于所述RF线缆与所述安装槽的底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漂尾,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主体的外壁上对应所述发光部件的位置设置有透明的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用于扩散所述发光部件的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众凌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