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间断直流电源
本技术属于电源
,具体涉及一种间断直流电源。
技术介绍
现有用电设备进行工作时,一般会有两个电源,一个主电源一个备用电源,主电源平时给设备进行供电,当主电源在任何时候掉电时,备用电源都有足够能量维持系统工作要求的时间,因此,主电源与备用电源的切换,对于设备不间断的稳定运行很重要。不间断电源的无缝切换方式具有很高的要求:切换时间短,切换电路功耗低,寿命长,无论主电和备电那个电压高。对于不间断供电系统来说,其理想状态是主备电源切换时输出电压不产生任何跌落或波动。现有技术中,通常的切换方式有利用二极管单向导通特性把主电源和备用电源逻辑或的方式合路给负载端,或者采用继电器切换。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采用二极管方式,可实现几乎0切换时间的无缝切换,但是大电流运行时,二极管功耗非常大,极大影响整机效率和热特性。继电器(电磁继电器或者SSR)切换则存在切换时间问题,一般中低功率继电器切换时间在10ms左右,这给后级带来系统掉电的风险,理论上可通过大容量电容来补充,但这增加了系统成本和不可靠因素,中小功率系统已经很少采用这种方式。并且因为大电流切换时,触点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不间断直流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电源、备电源供电的切换电路,该切换电路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场效应管Q3、场效应管Q4、场效应管Q7、场效应管Q8、电阻R11、电阻R15、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电阻R31、电阻R36、集成电路模块U6;所述集成电路模块U6的管脚1通过电阻R27与集成电路模块U6的管脚2电连接,所述集成电路模块U6的管脚2还通过电阻R15与接地端电连接,集成电路模块U6的管脚2还与电阻R17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7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负极电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与第一电源输入端V1+电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间断直流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电源、备电源供电的切换电路,该切换电路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场效应管Q3、场效应管Q4、场效应管Q7、场效应管Q8、电阻R11、电阻R15、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电阻R31、电阻R36、集成电路模块U6;所述集成电路模块U6的管脚1通过电阻R27与集成电路模块U6的管脚2电连接,所述集成电路模块U6的管脚2还通过电阻R15与接地端电连接,集成电路模块U6的管脚2还与电阻R17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7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负极电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与第一电源输入端V1+电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还与二极管D2的正极电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与电阻R25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25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24与接地端电连接;电阻R25的另一端还与集成电路模块U6的管脚4电连接,电阻R25的另一端还通过电阻R26与集成电路模块U6的管脚5电连接;集成电路模块U6的管脚3与接地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端V1+还与场效应管Q3的漏极电连接,场效应管Q3的源极与场效应管Q4的源极电连接,场效应管Q3的源极通过电阻R11与场效应管Q3的栅极电连接,场效应管Q3的栅极还与场效应管Q4的栅极电连接,场效应管Q3的漏极与集成电路模块U6的管脚9电连接;场效应管Q3的栅极还通过电阻R18与集成电路模块U6的管脚10电连接;场效应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厚友,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福华力能电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