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间隙安全的电缆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8865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2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间隙安全的电缆终端,属于电缆终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电缆间隙安全的电缆终端,包括电杆,电杆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上担杆、中担杆、下担杆,上担杆、中担杆、下担杆的末端均连接有电缆;还包括固线装置,固线装置设置有两根夹角可调的轻质杆,轻质杆上设置有若干的线夹,线夹在轻质杆上位置可调,电缆固定于线夹中。通过线夹将电缆固定,同时各线夹之间距离固定,使得各电缆之间的距离固定,可以加好的保证安全距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间隙安全的电缆终端
本技术涉及电缆终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间隙安全的电缆终端。
技术介绍
目前,110kV双回路架空线广泛分布,而且在城市地段经常需将架空线接入相关电缆终端装置后改为电缆入地。通常情况下采用在现有形式的架空线电力杆塔上改装部分构件,用以安装相应的跳线棒式绝缘子、避雷器及电缆终端等相关装置,用引下线将裸导线引接至电缆终端接头。中国专利文献公开号CN105298201A公开的一种输电线路电缆终端立体引下装置,包括钢管杆和设置于钢管杆侧部的电缆终端平台;钢管杆包括杆身、内端与杆身相连接且轴线在杆身的剖面上的投影不重合的三层横担,三层横担分别为上横担、中横担和下横担;电缆终端平台包括电缆终端平台主杆、安装于电缆终端平台主杆上且与三层横担的外端相竖直对应的电缆终端头-避雷器安装平台,经三层横担转接为竖直向下方向的三根电力线分别在各自与电缆终端头-避雷器安装平台相交处对应连接一根电力电缆的一端部,电力电缆的另一端部入地。本专利技术能够使架空线路的引下线之间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上述电缆下引时由于风力问题,容易导致电缆晃动,从而使得电缆间隙改变,从而引发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电缆之间的间隙不安全,提出一种电缆间隙安全的电缆终端,通过固线装置将电缆之间的间隙固定,使得电缆间隙的安全得到保障。同时,本设计将中担杆设计比其他杆短,使得下引时三根电缆之间形成三角形,使得各电缆之间的间隙加大。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缆间隙安全的电缆终端,包括电杆,电杆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上担杆、中担杆、下担杆,上担杆、中担杆、下担杆的末端均连接有电缆;还包括固线装置,固线装置设置有两根夹角可调的轻质杆,轻质杆上设置有若干的线夹,线夹在轻质杆上位置可调,电缆固定于线夹中。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固线装置还包括转轴接头、套筒接头;一根的轻质杆的一端与转轴接头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根的轻质杆的一端与套筒接头的一端固定连接,转轴接头的另一端与套筒接头的另一端枢接。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转轴接头的一端设置有角度指针,角度指针随转轴接头绕套筒接头的外侧旋转,角度指针上设置有锁定螺钉,固定时,螺钉的底端与套筒接头的另一端的端面抵接。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线夹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螺钉,固定螺钉与轻质杆抵接,线夹的另一侧设置有缺口夹,电缆卡接于缺口夹中。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中担杆比上担杆、下担杆的杆长均更短。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还包括下引装置,电缆连接于下引装置上,下引装置设置有三个的连接支柱,三个的连接支柱呈三角形排布。本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下引装置还包括固定柱、避雷针;避雷针固定于固定柱的一侧,避雷针电性连接连接支柱。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电缆间隙安全的电缆终端,包括电杆,电杆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上担杆、中担杆、下担杆,上担杆、中担杆、下担杆的末端均连接有电缆;还包括固线装置,固线装置设置有两根夹角可调的轻质杆,轻质杆上设置有若干的线夹,线夹在轻质杆上位置可调,电缆固定于线夹中。通过线夹将电缆固定,同时各线夹之间距离固定,使得各电缆之间的距离固定,可以加好的保证安全距离。同时将中担杆设计比其他杆短,使得下引时三根电缆之间形成三角形,使得各电缆之间的间隙加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上中下担杆排布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固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下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杆;2、下担杆;3、中担杆;4、上担杆;5、固线装置;6、下引装置;51、线夹;511、固定螺钉;512、缺口夹;52、轻质杆;53、转轴接头;54、套筒接头;55、角度指针;56、锁定螺钉;61、连接支柱;62、避雷针;63、固定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电缆间隙安全的电缆终端,包括电杆1,电杆1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上担杆4、中担杆3、下担杆2,上担杆4、中担杆3、下担杆2的末端均连接有电缆;还包括固线装置5,固线装置5设置有两根夹角可调的轻质杆52,轻质杆52上设置有若干的线夹51,线夹51在轻质杆52上位置可调,电缆固定于线夹51中。电缆下引时,电缆之间构成三角形,或者处于同一平面。调整两根轻质杆52的夹角使得其上面的线夹51可以固定在电缆上。调整线夹51在轻质杆52上的位置,然后将线夹51固定,将电缆卡入线夹51中。从而可以很好地限制各电缆之间的距离,使得电缆间隙的安全得到保障。如图3所示,固线装置5还包括转轴接头53、套筒接头54;一根的轻质杆52的一端与转轴接头53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根的轻质杆52的一端与套筒接头54的一端固定连接,转轴接头53的另一端与套筒接头54的另一端枢接。转轴接头53另一端的转轴位于套筒接头54中,使得转轴接头53可以在套筒接头54中旋转,从而使得两个的轻质杆52之间的角度可以调整。进一步地,转轴接头53的一端设置有角度指针55,角度指针55随转轴接头53绕套筒接头54的外侧旋转,角度指针55上设置有锁定螺钉56,固定时,螺钉的底端与套筒接头54的另一端的端面抵接。为了便于看到两杆之间的角度,在套筒接头54的端面设置有刻度盘,通过角度指针55可以方便的看到两轻质杆52之间的夹角,便于调节。进一步地,线夹51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螺钉511,固定螺钉511与轻质杆52抵接,线夹51的另一侧设置有缺口夹512,电缆卡接于缺口夹512中。在调整好角度之后可以通过固定螺钉511将转轴接头53和套筒接头54固定。如图2所示,中担杆3比上担杆4、下担杆2的杆长均更短。使得三根电缆之间形成三角形,而不是处于同一平面,使得电缆之间的相互距离更大,使得更加安全。如图4所示,还包括下引装置6,电缆连接于下引装置6上,下引装置6设置有三个的连接支柱61,三个的连接支柱61呈三角形排布。进一步地,下引装置6还包括固定柱63、避雷针62;避雷针62固定于固定柱63的一侧,避雷针62电性连接连接支柱61。可以较好地固定电缆,使得电缆可以防雷,更加安全。本技术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技术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间隙安全的电缆终端,包括电杆(1),所述电杆(1)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上担杆(4)、中担杆(3)、下担杆(2),所述上担杆(4)、中担杆(3)、下担杆(2)的末端均连接有电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线装置(5),所述固线装置(5)设置有两根夹角可调的轻质杆(52),所述轻质杆(52)上设置有若干的线夹(51),所述线夹(51)在所述轻质杆(52)上位置可调,所述电缆固定于所述线夹(51)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间隙安全的电缆终端,包括电杆(1),所述电杆(1)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上担杆(4)、中担杆(3)、下担杆(2),所述上担杆(4)、中担杆(3)、下担杆(2)的末端均连接有电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线装置(5),所述固线装置(5)设置有两根夹角可调的轻质杆(52),所述轻质杆(52)上设置有若干的线夹(51),所述线夹(51)在所述轻质杆(52)上位置可调,所述电缆固定于所述线夹(51)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间隙安全的电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线装置(5)还包括转轴接头(53)、套筒接头(54);一根的所述轻质杆(52)的一端与所述转轴接头(53)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根的所述轻质杆(52)的一端与所述套筒接头(54)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接头(53)的另一端与所述套筒接头(54)的另一端枢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间隙安全的电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接头(53)的一端设置有角度指针(55),所述角度指针(55)随所述转轴接头(53)绕所述套筒接头(54)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满华刘有根李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市安迪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