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架系统及其滑轨总成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68804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2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关一种机架系统及其滑轨总成,该滑轨总成适用于一承载物,该承载物具有一第一侧与一第二侧,且该承载物包含一前部与一后部。该滑轨总成包含一第一轨、一托架、一第二轨及一支撑件。该托架依附至该第一轨;该第二轨可相对该第一轨位移,该第二轨用以连接至该承载物的后部的第一侧;该支撑件位于该托架;当该第二轨相对该第一轨处于一预定位置时,该支撑件用以支撑该承载物的前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架系统及其滑轨总成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架系统的滑轨总成,特别是指一种具有支撑机制可用以支撑一承载物的机架系统或滑轨总成。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在一机架系统中,一承载物(如电子设备)通常是通过一对滑轨总成而安装至一机架。其中,每一滑轨总成通常包含一固定轨固定至机架,以及一活动轨可相对该固定轨位移,用以将电子设备自机架内位移至机架外;或者,从机架外将电子设备推入至机架内。其中,有时候因为环境空间或承载物的结构形状的需求,所述活动轨仅能被连接或安装至承载物的特定部位(或局部),因此,如何提升滑轨总成对承载物的支撑可靠度显然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支撑机制可用以支撑一承载物的机架系统或滑轨总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观点,一种机架系统包含一机架、一承载物、一第一滑轨总成、一第二滑轨总成及一支撑件。该承载物具有一第一侧与一第二侧,且该承载物包含一前部与一后部,该承载物的前部与后部的第一侧实质上是位于同一平面,以及该承载物的前部与后部的第二侧实质上是位于同一平面,其中,该前部具有一空间,且该前部的第一侧具有一开口连通该空间;该第一滑轨总成与该第二滑轨总成分别安排在该机架的两个位置,且每一滑轨总成包含一第一轨及一第二轨可相对该第一轨位移,该第一滑轨总成的第一轨与该第二滑轨总成的第一轨分别通过一托架能够安装至该机架的一机柱,且该第一滑轨总成的第二轨与该第二滑轨总成的第二轨分别连接至该后部的第一侧与第二侧;该支撑件连接至该托架与该机柱的其中之一;其中,当该第二轨相对该第一轨处于一预定位置时,该支撑件用以支撑该承载物的前部。较佳地,该支撑件包含一支撑部,且该支撑部相对该托架与该机柱的其中之一的高度方向是呈侧向配置,当该第二轨处于该预定位置时,该支撑部用以支撑该承载物的前部的底部。较佳地,该支撑件还包含一连接部,该连接部实质上相对该支撑部垂直地弯折,且该支撑部通过该连接部连接至该托架与该机柱的其中之一。较佳地,该支撑件是固定地连接至该托架与该机柱的其中之一。较佳地,该第一滑轨总成与该第二滑轨总成皆包含一第三轨,该第三轨活动地安装在该第一轨与该第二轨之间,用以延长该第二轨相对该第一轨的位移行程。较佳地,该第二轨的长度是较短于该第一轨与该第三轨的长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观点,一种滑轨总成包含一第一轨、一托架、一第二轨及一支撑件。该托架依附至该第一轨,该托架包含一侧墙与至少一安装件位于相邻该侧墙;该第二轨可相对该第一轨位移,该第二轨包含一上墙、一下墙及一纵向墙连接在该上墙与该下墙之间;该支撑件位于该托架,该支撑件包含一支撑部;其中,当该第二轨相对该第一轨处于一收合位置时,该第二轨的一端未超出该支撑件的支撑部。较佳地,当该第二轨相对该第一轨处于一延伸位置时,该第二轨包含该端的一部分轨段是超出该支撑件的支撑部。较佳地,该支撑件连接至该托架,且该支撑件的支撑部相对该托架的侧墙凸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观点,一种滑轨总成适用于一承载物,该承载物具有一第一侧与一第二侧,且该承载物包含一前部与一后部,该承载物的前部与后部的第一侧实质上是位于同一平面,其中,该前部具有一空间,且该前部的第一侧具有一开口连通该空间,该滑轨总成包含一第一轨、一托架、一第二轨及一支撑件。该托架依附至该第一轨,该托架包含一侧墙与至少一安装件位于相邻该侧墙;该第二轨可相对该第一轨位移,该第二轨用以连接至该承载物的后部的第一侧;该支撑件位于该托架,该支撑件包含一支撑部;其中,当该第二轨相对该第一轨处于一预定位置时,该支撑件的支撑部用以支撑该承载物的前部。较佳地,该滑轨总成还包含一第三轨活动地安装在该第一轨与该第二轨之间,用以延长该第二轨相对该第一轨的位移行程,当该第二轨相对该第一轨处于该预定位置时,该承载物的前部的第一侧与该第一轨及该第三轨的其中之一彼此之间定义一间隙。较佳地,该第二轨的长度是较短于该第一轨的长度。附图说明为进一步说明证实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中:图1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机架系统,且一承载物通过一对滑轨总成收合在机架内的示意图。图2显示图1的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3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一滑轨总成安装在机架的机柱的示意图。图4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滑轨总成与承载物的分解示意图。图5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机架系统,且该承载物通过一对滑轨总成自机架内往一方向位移的示意图。图6显示图5的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7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承载物通过一对滑轨总成处于一位置的示意图。图8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承载物通过一对滑轨总成处于另一位置的示意图。图9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机架系统的示意图。图10显示图9的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一机架系统20包含一机架22、一承载物24、一第一滑轨总成26、一第二滑轨总成28及一支撑件30。该机架22包含一对第一机柱22a与一对第二机柱22b,于此,以该一对第一机柱22a与该一对第二机柱22b的位置是彼此对应且隔开为例。该承载物24例如是一电子设备的机箱(chassis),但实施上不局限。具体而言,该承载物24具有一第一侧S1与一第二侧S2,且该承载物24包含一前部32与一后部34。较佳地,该承载物24的前部32与后部34构成如长方体或矩形体。该承载物24的前部32具有一空间33,用以容纳电子零件,例如是硬盘。其中,该承载物24的前部32包含一下墙32a,较佳地,还包含一上墙32b、一后墙32c及一前墙32d。这些墙32a、32b、32c、32d彼此相互连接且共同定义出该空间33。该第一滑轨总成26与该第二滑轨总成28分别安排在该机架22的两个相对位置。其中,该第一滑轨总成26与该第二滑轨总成28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配置。为了简明起见,于下文以该第一滑轨总成26(亦可简称滑轨总成)作说明。该第一滑轨总成26包含一第一轨36及一第二轨38可相对该第一轨36位移。该第一轨36通过一托架40安装至该机架22的第一机柱22a,以及通过另一托架42可被活动地调整而安装至该机架22的第二机柱22b。该第一滑轨总成26的第一轨36与该第二滑轨总成28的第一轨36分别通过彼此的托架40能够安装至该机架22的第一机柱22a(亦可简称机柱)。另一方面,该第一滑轨总成26的第二轨38与该第二滑轨总成28的第二轨38(由于视角的关系,未显示)分别连接至该承载物24的后部34的第一侧S1与第二侧S2。配合图2所示,该支撑件30连接至该托架40。较佳地,该托架40包含一侧墙44与至少一安装件46位于相邻该侧墙44,该至少一安装件46用以穿置在该第一机柱22a的孔H。当该第二轨38相对该第一轨36处于一预定位置,例如收合位置L1时,该支撑件30的一支撑部48用以支撑该承载物24的前部32,较佳地,该支撑部48用以支撑该承载物24的前部32的底部。进一步而言,当该第二轨38相对该第一轨36处于该收合位置L1时,该第二轨38的一端(例如前端38a)未超出该支撑件30的支撑部48。如图3与图4所示,该第一滑轨总成26较佳地还包含一第三轨50,该第三轨50活动地安装在该第一轨36与该第二轨38之间,用以延长该第二轨38相对该第一轨36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架系统,包含一机架、一承载物、一第一滑轨总成及一第二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物具有一第一侧与一第二侧,且该承载物包含一前部与一后部,该承载物的前部与后部的第一侧实质上是位于同一平面,以及该承载物的前部与后部的第二侧实质上是位于同一平面,其中,该前部具有一空间,且该前部的第一侧具有一开口连通该空间;所述第一滑轨总成与一第二滑轨总成分别安排在该机架的两个位置,且每一滑轨总成包含一第一轨及一第二轨可相对该第一轨位移,该第一滑轨总成的第一轨与该第二滑轨总成的第一轨分别通过一托架能够安装至该机架的一机柱,且该第一滑轨总成的第二轨与该第二滑轨总成的第二轨分别连接至该后部的第一侧与第二侧;以及一支撑件连接至该托架与该机柱的其中之一;其中,当该第二轨相对该第一轨处于一预定位置时,该支撑件用以支撑该承载物的前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架系统,包含一机架、一承载物、一第一滑轨总成及一第二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物具有一第一侧与一第二侧,且该承载物包含一前部与一后部,该承载物的前部与后部的第一侧实质上是位于同一平面,以及该承载物的前部与后部的第二侧实质上是位于同一平面,其中,该前部具有一空间,且该前部的第一侧具有一开口连通该空间;所述第一滑轨总成与一第二滑轨总成分别安排在该机架的两个位置,且每一滑轨总成包含一第一轨及一第二轨可相对该第一轨位移,该第一滑轨总成的第一轨与该第二滑轨总成的第一轨分别通过一托架能够安装至该机架的一机柱,且该第一滑轨总成的第二轨与该第二滑轨总成的第二轨分别连接至该后部的第一侧与第二侧;以及一支撑件连接至该托架与该机柱的其中之一;其中,当该第二轨相对该第一轨处于一预定位置时,该支撑件用以支撑该承载物的前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含一支撑部,且该支撑部相对该托架与该机柱的其中之一的高度方向是呈侧向配置,当该第二轨处于该预定位置时,该支撑部用以支撑该承载物的前部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还包含一连接部,该连接部实质上相对该支撑部垂直地弯折,且该支撑部通过该连接部连接至该托架与该机柱的其中之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是固定地连接至该托架与该机柱的其中之一。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轨总成与该第二滑轨总成皆包含一第三轨,该第三轨活动地安装在该第一轨与该第二轨之间,用以延长该第二轨相对该第一轨的位移行程。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轨的长度是较短于该第一轨与该第三轨的长度。7.一种滑轨总成,包含一第一轨、一托架及一第二轨,其中,该托架依附至该第一轨,该托架包含一侧墙与至少一安装件位于相邻该侧墙,该第二轨可相对该第一轨位移,该第二轨包含一上墙、一下墙及一纵向墙连接在该上墙与该下墙之间,其特征在于:一支撑件位于该托架,该支撑件包含一支撑部;其中,当该第二轨相对该第一轨处于一收合位置时,该第二轨的一端未超出该支撑件的支撑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二轨相对该第一轨处于一延伸位置时,该第二轨包含该端的一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庚金杨顺和郭美佐王俊强
申请(专利权)人:川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川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