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并网逆变器控制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8631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2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并网逆变器控制柜,包括,箱体,包括箱盖和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的内放置逆变器,逆变器,包括处理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处理组件将其输出的命令给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逆变器的运行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控制柜具有控制内部逆变器的功能,且内部设有散热件,可以散出内部的热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并网逆变器控制柜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电子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并网逆变器控制柜。
技术介绍
为应对能源危机和减小环境污染,分布式发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网逆变器作为连接分布式发电系统和电网主要的功率接口单元,地位非常重要,研究其稳定性与并网电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并网电流质量,工程上常使用LCL型滤波器来抑制并网逆变器产生的高频开关频率次谐波,其带来的谐振问题可通过电容支路串联电阻的无源阻尼策略,电容电流反馈、电容电压反馈或状态反馈等有源阻尼策略得以解决。其中,电容电流反馈的阻尼方法因简单且性能优良得到更多的应用。由于分布式电网中含有各种非线性装置及不平衡负载,其PCC电压处含有各种低次谐波。传统的滞环控制、比例积分(PI)控制、比例谐振(PR)控制策略对电压谐波的抑制能力偏弱,而基于内模原理的重复控制利用干扰信号的周期性,可有效抑制PCC电压中周期性谐波的干扰,且设计简便。但其容易受到电网频率波动的影响,使内模的谐振频率偏离电网基波和谐波频率,造成控制性能的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因此,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并网逆变器控制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并网逆变器控制柜,包括,箱体,包括箱盖和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的内放置逆变器,逆变器,包括处理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处理组件将其输出的命令给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逆变器的运行状态。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并网逆变器控制柜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箱盖上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所述处理组件相连接,通过所述控制面板上的按钮调控所述逆变器的开合。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并网逆变器控制柜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第一电容、IGBT、IGBT控制电路板和排线,所述IGBT通过所述排线与所述第一电容相连接,并与所述IGBT控制电路板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并网逆变器控制柜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与所述第一电容相并联,且所述第二电容的电容量小于所述第一电容的电容量,所述第二电容的运算处理速度大于所述第一电容的运算处理速度。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并网逆变器控制柜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排线包括第一母排、第二母排和第三母排,所述IGBT包括第一主端子、第二主端子、第三主端子、第一辅助端子和第二辅助端子;其中,所述第一主端子与所述第一母排相连接,所述第二主端子与所述第二母排相连接,所述第三母排与所述第三主端子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并网逆变器控制柜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主端子和所述第二主端子连接的直流电,所述第三主端子输出的是交流电。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并网逆变器控制柜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箱体内设有散热件。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并网逆变器控制柜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散热件包括散热片,阵列设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后面,散出所述容纳空间内的热量。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并网逆变器控制柜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散热件还包括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搁置在所述散热片上,散除所述箱体内的热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的控制柜具有控制内部逆变器的功能,且内部设有散热件,可以散出内部的热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并网逆变器控制柜的整体结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并网逆变器控制柜的整体结构的去掉外壳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并网逆变器控制柜的整体结构的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并网逆变器控制柜的所述逆变器的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并网逆变器控制柜的所述IGBT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LCL型并网逆变器的二阶重复控制方法提供的三相LCL型并网逆变器拓扑及控制结构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LCL型并网逆变器的二阶重复控制方法提供的开环系统根轨迹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LCL型并网逆变器的二阶重复控制方法中的SORC闭环系统结构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LCL型并网逆变器的二阶重复控制方法中的P(z)幅频特性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LCL型并网逆变器的二阶重复控制方法中的SORC内模结构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LCL型并网逆变器的二阶重复控制方法中CRC与SORC内模幅频特性对比;图12为本专利技术LCL型并网逆变器的二阶重复控制方法中Q取0.95时,闭环系统误差输出响应;图13为本专利技术LCL型并网逆变器的二阶重复控制方法中Q为低通滤波器时,闭环系统误差输出响应;图14为本专利技术LCL型并网逆变器的二阶重复控制方法中采用CRC和SORC,闭环系统的误差输出响应;图15为本专利技术LCL型并网逆变器的二阶重复控制方法中CRC、SORC内模在基波和二次谐波处增益随δT0(%)变化曲线图;图16(a)为本专利技术LCL型并网逆变器的二阶重复控制方法中额定电网频率下,PCC电压和并网电流稳态仿真波形及其频谱图;图16(b)为本专利技术LCL型并网逆变器的二阶重复控制方法中额定电网频率下,CRC电压和并网电流稳态仿真波形及其频谱图;图16(c)为本专利技术LCL型并网逆变器的二阶重复控制方法中额定电网频率下,SORC电压和并网电流稳态仿真波形及其频谱图;图17(a)为本专利技术LCL型并网逆变器的二阶重复控制方法中额定电网频率下,CRC电压和并网电流动态仿真波形;图17(b)为本专利技术LCL型并网逆变器的二阶重复控制方法中额定电网频率下,SORC电压和并网电流动态仿真波形;图18(a)为本专利技术LCL型并网逆变器的二阶重复控制方法中电网频率为49.75Hz时,PCC电压和并网电流仿真波形及其频谱图;图18(b)为本专利技术LCL型并网逆变器的二阶重复控制方法中电网频率为49.75Hz时,CRC电压和并网电流仿真波形及其频谱图;图18(c)为本专利技术LCL型并网逆变器的二阶重复控制方法中电网频率为49.75Hz时,SORC电压和并网电流仿真波形及其频谱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专利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参照图1~图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并网逆变器控制柜,该控制柜包括箱体100和逆变器200,将逆变器200放置到箱体100内。具体的,箱体100包括箱盖101和容纳空间102,容纳空间102的内放置逆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并网逆变器控制柜,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00),包括箱盖(101)和容纳空间(102),所述容纳空间(102)的内放置逆变器(200),逆变器(200),包括处理组件(201)和控制组件(202),所述处理组件(201)将其输出的命令给所述控制组件(202),控制所述逆变器(200)的运行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并网逆变器控制柜,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00),包括箱盖(101)和容纳空间(102),所述容纳空间(102)的内放置逆变器(200),逆变器(200),包括处理组件(201)和控制组件(202),所述处理组件(201)将其输出的命令给所述控制组件(202),控制所述逆变器(200)的运行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网逆变器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101)上设有控制面板(101a),所述控制面板(101a)与所述处理组件(201)相连接,通过所述控制面板(101a)上的按钮调控所述逆变器(200)的开合。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并网逆变器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202)包括第一电容(202a)、IGBT(202b)、IGBT控制电路板(202e)和排线(202c),所述IGBT(202b)通过所述排线(202c)与所述第一电容(202a)相连接,并与所述IGBT控制电路板(202e)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并网逆变器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202)还包括第二电容(202d),所述第二电容(202d)与所述第一电容(202a)相并联,且所述第二电容(202d)的电容量小于所述第一电容(202a)的电容量,所述第二电容(202d)的运算处理速度大于所述第一电容(202a)的运算处理速度。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兴武李豪徐依明黄玉辉符杨赵剑飞向大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力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