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成本水泵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8120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泵驱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低成本水泵控制电路,包括输出驱动线路和状态采集线路;所述输出驱动线路接入电平微控制信号,输出相应作用于水泵的电平信号;所述状态采集线路接入所述电平信号,输出相应的状态采集信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低成本水泵控制电路,相比现有技术,电路设计更简单,元器件使用较少,集成IC的版面减小,设计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成本水泵控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水泵驱动
,尤其涉及一种低成本水泵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汽车行业的发展,特别是新能源电动车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泵被应用于汽车行业。在汽车整车系统中,这些泵通常使用于例如电池冷却等汽车冷却系统和空气增压器,以及用来辅助内部加热等汽车热循环系统。水泵在汽车空调控制系统中多有涉及使用,但现有水泵控制电路普遍存在电路复杂、元器件使用较多、集成IC的版面较大、设计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低成本水泵控制电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水泵控制电路普遍存在电路复杂、元器件使用较多、集成IC的版面较大、设计成本较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低成本水泵控制电路,包括输出驱动线路和状态采集线路;所述输出驱动线路接入电平微控制信号,输出相应作用于水泵的电平信号;所述状态采集线路接入所述电平信号,输出相应的状态采集信号。优选地,所述输出驱动线路设有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三极管Q1与第一电容C1,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接入所述电平微控制信号,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B)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C)作为驱动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E)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一端,所述第三电阻R3和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优选地,所述状态采集线路设有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稳压管D、第二电容C2;所述第四电阻R4与第五电阻R5依次串联在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C)与地之间,所述稳压管D反向串联在所述第五电阻R5的两端,所述第二电容C2并联在所述稳压管D的负极端与正极端之间,所述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的共同连接端作为采集输出端输出所述状态采集信号。优选地,所述采集输出端和所述驱动输出端分别接入水泵内部线路的驱动输入端和水泵内部线路MCU的信号采集端。优选地,所述水泵内部线路设有第二三极管(Q2)、第六电阻(R6)、MCU、第七电阻(R7)和第八电阻(R8);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C)即为水泵内部线路的驱动输入端,发射极(E)接地,基极(B)连接第八电阻(R8)后连接所述MCU的驱动端;供电电源(VCC)通过所述第六电阻(R6)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C),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C)还通过所述第七电阻(R7)连接所述MCU的电源输入端。具体地,所述状态采集信号即为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电平信号,所述信号采集端所属于所述MCU。具体地,所述MCU通过分析所述电平信号的下拉电平时间判定水泵的工作状态;所述工作状态包括干转、堵转、过温、低于最低速和正常工作。具体地,所述MCU通过分析所述电平信号的采集电压的大小诊断所述低成本水泵控制电路的异常状态;所述异常状态包括对电源短路、对地短路或开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低成本水泵控制电路,相比现有技术,电路设计更简单,元器件使用较少,集成IC的版面减小,设计成本较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低成本水泵控制电路的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泵内部线路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泵工作状态及其对应的波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具体阐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实施例的给出仅仅是为了说明目的,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包括附图仅供参考和说明使用,不构成对本技术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因为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基础上,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许多改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低成本水泵控制电路,其连接原理如图1所示,包括输出驱动线路1和状态采集线路2;所述输出驱动线路1接入电平微控制信号,输出相应作用于水泵的电平信号;所述状态采集线路2接入所述电平信号,输出相应的状态采集信号。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驱动输入端Pump_PWM_CTRL从所述输出驱动线路1接入,从所述输出驱动线路1的驱动出端Pump_Out输出电平信号,以及从所述状态采集线路2的采集输出端Pump_Diag输出对应的状态采集信号。如图1所示,所述输出驱动线路1设有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三极管Q1与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起到分压作用,第一电容C1为静电防护电容。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接入所述电平微控制信号,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B)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C)作为驱动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E)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一端,所述第三电阻R3和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如图1所示,所述状态采集线路2设有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稳压管D、第二电容C2,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起到分压作用,第二电容C2为滤波电容。所述第四电阻R4与第五电阻R5依次串联在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C)与地之间,所述稳压管D反向串联在所述第五电阻R5的两端,所述第二电容C2并联在所述稳压管D的负极端与正极端之间,所述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的共同连接端作为采集输出端输出所述状态采集信号。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三极管Q1处于放大状态时,由于Pump_PWMCTRL=5V,R1=R2=2.2KΩ,即基极电压Ub=5*2.2/(2.2+2.2)=2.5V,那么导通电压U0=2.5-0.7=1.8V。第一三极管Q1是一直处于放大区,而短路到12V时,故功率为P=(12-1.8)*(1.8/150)=122mW<250mW(三极管Q1的最大功耗),从而不会损坏三极管。同时由于少了关断的三极管元件,成本得到优化。此时此控制电路仅含有五个电阻、两个电容、一个三极管、一个稳压管,成本极低,且Layout面积小。在一个较完整的实施例中,所述采集输出端和所述驱动输出端分别接入水泵内部线路3的驱动输入端和信号采集端。如图2所示,所述水泵内部线路3设有第二三极管Q2、第六电阻R6和MCU;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C)即为水泵内部线路3的驱动输入端,发射极(E)接地,基极(B)连接所述MCU的驱动端;供电电源VCC通过所述第六电阻R6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C)和所述MCU的电源输入端。水泵内部下拉第二三极管Q2,通过其下拉低电平时间来确认水泵处于何种状态(干转、堵转、过温、低于最低速、正常工作),此时Pump_Diag接到MCU来采集水泵拉低电平的时间,进而判断水泵处于何种状态,如图3所示。为设计低成本、空间小的水泵控制电路,设计电路如图1。水泵内部电路上拉第六电阻R6(2.2K)到电源VCC,当控制电路Pump_PWM_CTRL输出为高电平,此时Pump_Out为低电平;当控制电路Pump_PWM_CTRL输出为低电平,此时Pump_Out为高电平(Upump)。当Pump_PWM_CTRL输出高电平,通过第一电阻R1电连接到第一三极管Q1,那么第一三极管Q1导通,由于R3=150Ω,R6=2.7KΩ,VCC=12V,Q2的集射电压UQ2C=0.1V,故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成本水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出驱动线路和状态采集线路;所述输出驱动线路接入电平微控制信号,输出相应作用于水泵的电平信号;所述状态采集线路接入所述电平信号,输出相应的状态采集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成本水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出驱动线路和状态采集线路;所述输出驱动线路接入电平微控制信号,输出相应作用于水泵的电平信号;所述状态采集线路接入所述电平信号,输出相应的状态采集信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成本水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驱动线路设有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三极管(Q1)与第一电容(C1),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接入所述电平微控制信号,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B)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C)作为驱动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E)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一端,所述第三电阻(R3)和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成本水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采集线路设有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稳压管(D)、第二电容C2;所述第四电阻(R4)与第五电阻(R5)依次串联在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C)与地之间,所述稳压管(D)反向串联在所述第五电阻(R5)的两端,所述第二电容(C2)并联在所述稳压管(D)的负极端与正极端之间,所述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的共同连接端作为采集输出端输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展鸿李小龙杨全义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