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进油化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8099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8: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进油化油器,包括:燃油储存腔,燃油储存腔与油管连通;台阶槽,台阶槽具有进油口和出油口,进油口与燃油储存腔连通,膜片,膜片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与台阶槽滑动连接,膜片在第一位置与台阶槽贴合并关闭进油口,膜片在第二位置与台阶槽分离并开启进油口;进油通道,进油通道一端与出油口连通,另一端与针阀座连通,针阀座与浮子室内腔连通;膜片弹簧和负压盖,负压盖设置于膜片上方,其具有工艺直孔,工艺直孔与发动机的进气口气压工艺孔连通,膜片弹簧设置于负压盖与膜片之间。随着发动机工作就实现了油箱燃油智能供给,避免发动机工作与不工作需手动操作进油开关等部件机械动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进油化油器
本技术涉及化油器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智能进油化油器。
技术介绍
目前配套通用小型汽油机水泵系列机型的化油器大都采用手动扳动浮子式油开关结构,在油箱燃油进入化油器之前必须经过油开关,通过油开关的手动开启实现燃油进入浮子室内,当发动机将处于长时间不工作状态下,需手动关闭油开关将进油管道关闭,进油的开启与关闭形成重复的机械式操作,使用十分不便,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基于发动机的开启与关闭智能控制进油的化油器成为本领域人员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进油化油器,所述化油器与发动机油箱的油管连通,其具有针阀座和浮子室内腔,包括:燃油储存腔,所述燃油储存腔与油管连通;台阶槽,所述台阶槽具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所述燃油储存腔连通,膜片,所述膜片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与所述台阶槽滑动连接,所述膜片在第一位置与所述台阶槽贴合并关闭所述进油口,所述膜片在第二位置与所述台阶槽分离并开启所述进油口;进油通道,所述进油通道一端与所述出油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针阀座连通,所述针阀座与所述浮子室内腔连通;膜片弹簧和负压盖,所述负压盖设置于所述膜片上方,其具有工艺直孔,所述工艺直孔与发动机的进气口气压工艺孔连通,所述膜片弹簧设置于所述负压盖与所述膜片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膜片的位置变化实现智能控制进油,当启动发动机时,将膜片移动至第二位置,实现进油;当发动机启动后通过发动机进气口的负压作用将膜片吸附并保持在第二位置;当发动机关闭后,负压作用消失,膜片由于弹簧的弹力自动复位至第一位置,关闭进油。进一步的,还包括推杆,所述进油通道包括A段和B段,所述A段竖直设置,其一端与所述出油口连通,另一端通向化油器外部;所述B段一端贯穿所述A段侧壁并与所述A段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针阀座连通;所述所述推杆设置于所述A段内,其一端穿过所述出油口并与所述膜片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A段外部,所述推杆的外径小于所述A段的内径,所述推杆的长度大于所述A段的竖直长度。启动发动机时,操作人员可通过外部施力推动推杆进而将膜片移动至第二位置。燃油从出油口进入进油管道A段,通过A段内壁与推杆直接的缝隙向下流动并在A段与B段的连通处流向B段并最终流至针阀座和浮子室内腔。进一步的,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推杆上且其最高高度低于所述B段与所述A段的连通处,所述密封圈至少有两个。密封圈的作用在于防止进入A段的燃油不会顺着推杆与A端的间隙外漏。进一步的,还包括推杆把手和复位弹簧,所述推杆把手设置于所述推杆的另一端,所述复位弹簧设置于所述推杆把手与所述A段另一端之间。在发动机启动时,推动推杆的操作只需执行一次,推动推杆后,燃油进入台阶槽孔内并通过通针阀座进油直孔进入针阀座,并随浮子自重打开进油到浮子室内腔,浮子室内腔充满一定水平面的燃油,放开推杆把手,通过复位弹簧推杆自动回位。进一步的,还包括还包括圆柱销,所述圆柱销贯穿所述推杆把手和所述推杆并将其固定连接;推杆把手一般可以设置为塑料件,为提高推杆把手与推杆的连接稳定性,可以通过圆柱销对两者进行固定。进一步的,所述燃油储存腔为半月形。半月形的燃油储存腔可以减少腔体内油压,这样膜片与台阶槽端面接触密封性会更好。进一步的,膜片弹簧的弹力不可过大,若过大则发动机工作负压吸附不了膜片向上运动,无法实现发动机启动后自动进油的功能,一般采用1.3-1.8N弹力的弹簧即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台阶槽,2-膜片,3-推杆,4-推杆把手,5-复位弹簧,6-圆柱销,7-密封圈,8-进油通道,81-A段,82-B段,9-针阀座,10-膜片弹簧,11-负压盖,12-出油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进油化油器,化油器与发动机油箱的油管连通,其具有针阀座9和浮子室内腔,包括:燃油储存腔,燃油储存腔与油管连通;台阶槽1,台阶槽1具有进油口和出油口12,进油口与燃油储存腔连通,膜片2,膜片2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与台阶槽1滑动连接,膜片2在第一位置与台阶槽1贴合并关闭进油口,膜片2在第二位置与台阶槽1分离并开启进油口;进油通道8,进油通道8一端与出油口12连通,另一端与针阀座9连通,针阀座9与浮子室内腔连通;膜片弹簧10和负压盖11,负压盖11设置于膜片2上方,其具有工艺直孔,工艺直孔与发动机的进气口气压工艺孔连通,膜片弹簧10设置于负压盖11与膜片2之间。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还包括推杆3,进油通道8包括A段和B段,A段竖直设置,其一端与出油口12连通,另一端通向化油器外部;B段一端贯穿A段侧壁并与A段连通,另一端与针阀座9连通;推杆3设置于A段内,其一端穿过出油口12并与膜片2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至A段外部,推杆3的外径小于A段的内径,推杆3的长度大于A段的竖直长度。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还包括密封圈7,密封圈7套设于推杆3上且其最高高度低于B段与A段的连通处,密封圈7至少有两个。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还包括推杆把手4和复位弹簧5,推杆把手4设置于推杆3的另一端,复位弹簧5设置于推杆把手4与A段另一端之间。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还包括还包括圆柱销6,圆柱销6贯穿推杆把手4和推杆3并将其固定连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燃油储存腔为半月形。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膜片弹簧10的弹力不可过大,若过大则发动机工作负压吸附不了膜片2向上运动,无法实现发动机启动后自动进油的功能。具体工作过程如下:用手推动推杆把手4顶开膜片2,燃油通过进油口进入台阶槽1内并通过出油口12进入进油通道8进而流至针阀座9,再随浮子自重进油到浮子室内腔,浮子室内腔充满一定水平面的燃油后放开推杆把手4因复位弹簧5的弹力作用推杆3自动回位,膜片2受膜片弹簧10的弹力作用紧贴台阶槽1端面,关闭进油。因浮子室内腔已充满燃油,手拉启动绳索可以启动发动机,发动机工作时化油器进气口负压工艺孔通负压盖11工艺直孔,在负压作用下吸附膜片2克服膜片弹簧10弹力向上抬起,随着发动机持续的工作,燃油储存腔内的燃油就会不断进入浮子室内腔进行持续供油,当发动机熄火后膜片2在膜片弹簧10弹力密封作用关闭进油。这样随着发动机工作就实现了油箱燃油智能供给,避免发动机工作与不工作需手动操作进油开关等部件机械动作。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进油化油器,所述化油器与发动机油箱的油管连通,其具有针阀座(9)和浮子室内腔,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油储存腔,所述燃油储存腔与油管连通;台阶槽(1),所述台阶槽(1)具有进油口和出油口(12),所述进油口与所述燃油储存腔连通;膜片(2),所述膜片(2)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与所述台阶槽(1)滑动连接,所述膜片(2)在第一位置与所述台阶槽(1)贴合并关闭所述进油口和出油口(12),所述膜片(2)在第二位置与所述台阶槽(1)分离并开启所述进油口和出油口(12);进油通道(8),所述进油通道(8)一端与所述出油口(1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针阀座(9)连通,所述针阀座(9)与所述浮子室内腔连通;膜片弹簧(10)和负压盖(11),所述负压盖(11)设置于所述膜片(2)上方,其具有工艺直孔,所述工艺直孔与发动机的进气口气压工艺孔连通,所述膜片弹簧(10)设置于所述负压盖(11)与所述膜片(2)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进油化油器,所述化油器与发动机油箱的油管连通,其具有针阀座(9)和浮子室内腔,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油储存腔,所述燃油储存腔与油管连通;台阶槽(1),所述台阶槽(1)具有进油口和出油口(12),所述进油口与所述燃油储存腔连通;膜片(2),所述膜片(2)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与所述台阶槽(1)滑动连接,所述膜片(2)在第一位置与所述台阶槽(1)贴合并关闭所述进油口和出油口(12),所述膜片(2)在第二位置与所述台阶槽(1)分离并开启所述进油口和出油口(12);进油通道(8),所述进油通道(8)一端与所述出油口(1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针阀座(9)连通,所述针阀座(9)与所述浮子室内腔连通;膜片弹簧(10)和负压盖(11),所述负压盖(11)设置于所述膜片(2)上方,其具有工艺直孔,所述工艺直孔与发动机的进气口气压工艺孔连通,所述膜片弹簧(10)设置于所述负压盖(11)与所述膜片(2)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进油化油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推杆(3),所述进油通道(8)包括A段(81)和B段(82),所述A段(81)竖直设置,其一端与所述出油口(12)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祥雨郑节昭蒋涛赵地兵卢尖兵周勇许文清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华龙化油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