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增层开挖新型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7918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8: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地下增层开挖新型支护结构,若干个新支护主件,设置在地下室墙面的外侧,并与原支护主件相连形成新外支护主件,所述新外支护主件与原地下室底板之间通过水平布置的内支撑件相连,原地下室底板下一层的基桩部分作为新增地下室的承重柱;新增地下室承台,建立于新增地下室底板标高与原基桩之间的位置,新增地下室承台之间建立有新增地下室底板;新增地梁,拉结基桩并与新增地下室底板上表面相平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其施工难度低、施工时间较短,同时利用原地下室底板作为下挖新增地下室时的水平换撑,从而缩短工序,节省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增层开挖新型支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地下桩支护
,具体涉及一种地下增层开挖新型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推进,过去老旧建筑的地下空间利用不足问题日渐突出,在既有建筑进行地下空间开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地下空间开发时需要进行支护结构体系的施工,而既有建筑下部进行地下空间开发时支护结构与普通支护结构有较大差异:1)支护结构内部为已有建筑;2)支护结构变形控制要求较高现有的申请号为CN201410690050.7的专利文献公开了《利用支护结构和托换结构支撑既有建筑物地下增层方法》的专利文献,其外侧独立基础框架柱内侧两个角的外边,通过泥浆护壁钻孔桩的方式施工钢筋混凝土托换桩,而托换桩的底部支撑在坚硬岩石层,使得在东部岩石层较深的区域;托换桩长度很高,施工难度大、施工时间长。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增层开挖新型支护结构,解决了现有的地下增层开挖新型支护结构施工难度大、施工时间长的缺陷。(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地下增层开挖新型支护结构,若干个新支护主件,设置在地下室墙面的外侧,并与原支护主件相连形成新外支护主件,所述新外支护主件与原地下室底板之间通过水平布置的内支撑件相连,原地下室底板下一层的基桩部分作为新增地下室的承重柱;新增地下室承台,建立于新增地下室底板标高与原基桩之间的位置,新增地下室承台之间建立有新增地下室底板;新增地梁,拉结基桩并与新增地下室底板上表面相平齐。本技术采用位于地下室墙面外侧与地下室底板相连的支护主件,使得支护主件与地下室底面相连,使得支护主件与地下室加强固定,其施工难度低、施工时间较短,同时利用原地下室底板作为下挖新增地下室时的水平换撑,从而缩短工序,节省施工成本;新支护主件的顶部标高低于原支护主件的顶部标高,充分利用原支护主件,节省了该位置的支护施工,降低了成本。优选的,所述新支护主件处于原支护主件内侧,新支护主件的顶部标高低于原支护主件顶部标高。优选的,所述新支护主件的顶部与原地下室底板平齐,新支护主件与原支护主件重叠的部位相互贴靠,两者之间通过压顶梁连接。优选的,所述内支撑一端与新外支护主件相连,另一端与原地下室外墙上对应原地下室底板的位置相连。优选的,所述内支撑之间的距离3-8m。优选的,所述地下增层开挖新型支护结构还包括至少一组外支撑件;位于所述底板上部的支护主件通过外支撑件连接地下室的外墙;所述外支撑件位于支护主件的顶端,并与地表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优选的,所述新外支护主件与新增地下室底板之间建有换撑,换撑的一端与新支护主件相连,换撑的另一端与新增地下室底板相连。优选的,所述换撑包括钢条和位于钢条一端的千斤顶,所述钢条远离千斤顶的一端固定在支护主件上,所述千斤顶末端顶住地下底板。优选的,所述钢条为工字钢。优选的,所述支护主件与内支撑件的连接部分、内支撑件与地下室底板浇筑成一个整体,形成加固的辅助地下室底板。(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地下增层开挖新型支护结构,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采用位于地下室墙面外侧与地下室底板相连的支护主件,使得支护主件与地下室底面相连,使得支护主件与地下室加强固定,其施工难度低、施工时间较短,同时利用原地下室底板作为下挖新增地下室时的水平换撑,从而缩短工序,节省施工成本;新支护主件的顶部标高低于原支护主件的顶部标高,充分利用原支护主件,节省了该位置的支护施工,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地下增层开挖新型支护结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地下增层开挖新型支护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1、新支护主件;2、新外支护主件;3、内支撑件;4、承重柱;5、新增地下室承台;6、新增地下室底板;7、新增地梁;8、辅助地下室底板;10、外支撑件;11、换撑;12、钢条;13、千斤顶;100、地下室;200、新增地下室底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地下增层开挖新型支护结构,若干个新支护主件1,设置在地下室100墙面的外侧,并与原支护主件相连形成新外支护主件2,所述新外支护主件与原地下室底板之间通过水平布置的内支撑件3相连,原地下室底板下一层的基桩部分作为新增地下室的承重柱4;新增地下室承台5,建立于新增地下室底板标高与原基桩之间的位置,新增地下室承台之间建立有新增地下室底板6;新增地梁7,拉结基桩并与新增地下室底板上表面相平齐。所述支护主件与内支撑件的连接部分、内支撑件与地下室底板浇筑成一个整体,形成加固的辅助地下室底板8。所述新支护主件处于原支护主件内侧,新支护主件的顶部标高低于原支护主件顶部标高。所述新支护主件的顶部与原地下室底板平齐,新支护主件与原支护主件重叠的部位相互贴靠,两者之间通过压顶梁连接。所述内支撑一端与新外支护主件相连,另一端与原地下室外墙上对应原地下室底板的位置相连。所述内支撑之间的距离3-8m。所述地下增层开挖新型支护结构还包括至少一组外支撑件10;位于所述底板上部的支护主件通过外支撑件连接地下室的外墙;所述外支撑件位于支护主件的顶端,并与地表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新外支护主件与新增地下室底板200之间建有换撑11,换撑的一端与新支护主件相连,换撑的另一端与新增地下室底板相连。所述换撑包括钢条12和位于钢条一端的千斤顶13,所述钢条远离千斤顶的一端固定在支护主件上,所述千斤顶末端顶住地下底板。所述钢条为工字钢。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时,在既有建筑外侧进行围护墙(桩)的施工。支护墙(桩)施工完成后进行支撑的施工,支撑采用工字钢及千斤顶结合的方式,支撑一侧与围护结构连接,一侧与既有建筑底板(顶板)连接。支撑完成后进行土体的开挖,当变形过大时,进行千斤顶加压,支护结构两侧对称施工。土体开挖至下一支撑标高时,进行下一道支撑的施工,继续土体开挖、加压等步骤。开挖到设计标高时,进行底板浇筑,同时将支撑进行浇筑,与地下室底板形成统一整体,形成辅助地下室底板。实施例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地下增层开挖新型支护结构,若干个新支护主件,设置在地下室墙面的外侧,并与原支护主件相连形成新外支护主件,所述新外支护主件与原地下室底板之间通过水平布置的内支撑件相连,原地下室底板下一层的基桩部分作为新增地下室的承重柱;新增地下室承台,建立于新增地下室底板标高与原基桩之间的位置,新增地下室承台之间建立有新增地下室底板;新增地梁,拉结基桩并与新增地下室底板上表面相平齐。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其中各部件的结构、连接方式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增层开挖新型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新支护主件,设置在地下室墙面的外侧,并与原支护主件相连形成新外支护主件,所述新外支护主件与原地下室底板之间通过水平布置的内支撑件相连,原地下室底板下一层的基桩部分作为新增地下室的承重柱;新增地下室承台,建立于新增地下室底板标高与原基桩之间的位置,新增地下室承台之间建立有新增地下室底板;新增地梁,拉结基桩并与新增地下室底板上表面相平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增层开挖新型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新支护主件,设置在地下室墙面的外侧,并与原支护主件相连形成新外支护主件,所述新外支护主件与原地下室底板之间通过水平布置的内支撑件相连,原地下室底板下一层的基桩部分作为新增地下室的承重柱;新增地下室承台,建立于新增地下室底板标高与原基桩之间的位置,新增地下室承台之间建立有新增地下室底板;新增地梁,拉结基桩并与新增地下室底板上表面相平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增层开挖新型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支护主件处于原支护主件内侧,新支护主件的顶部标高低于原支护主件顶部标高。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增层开挖新型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支护主件的顶部与原地下室底板平齐,新支护主件与原支护主件重叠的部位相互贴靠,两者之间通过压顶梁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增层开挖新型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撑一端与新外支护主件相连,另一端与原地下室外墙上对应原地下室底板的位置相连。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增层开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剑龙王渊刘念武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