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车站围护桩间模筑混凝土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67306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6: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铁车站围护桩间模筑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对围护桩进行预处理;2)对围护桩朝向模筑混凝土的一侧植入钢筋;3)在围护桩朝向模筑混凝土的一侧敷设第一钢筋网片;4)在围护桩朝向模筑混凝土一侧设置模板;5)在模板和第一钢筋网片之间进行第一层混凝土浇筑;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再浇筑第二层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保持润湿状态。上述的一种地铁车站围护桩间模筑混凝土的施工方法,能够提高初支体系的防、止水效果,简化防水基面砂浆找平工艺,消除找平层掉块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铁车站围护桩间模筑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铁车站围护桩间模筑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有些地铁区间在施工阶段采用明挖(局部盖挖)顺筑法施工,基坑支护体系采用钻孔灌注桩+旋喷桩+内支撑体系,坑内桩间原设计采强喷射混凝土和钢筋网片作为初支体系。初支体系为车站防水体系的第一道防水措施。车站的防水等级设计为一级,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基坑围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旋喷桩止水帷幕+内支撑体系,开挖时采用坑内降水,桩间需要进行挂网喷射混凝土,主体施工前需要进行砂浆找平后铺设防水层。该工艺存在以下几点弊端:1)喷射混凝土基面需二次找平,影响主体施工进度;2)找平层容易掉块影响防水层铺设质量;3)挂网喷射混凝土受密实度影响,自身孔洞较多,易出现渗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地铁车站围护桩间模筑混凝土的施工方法,提高初支体系的防、止水效果,简化防水基面砂浆找平工艺,消除找平层掉块隐患。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铁车站围护桩间模筑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对围护桩进行预处理;2)对围护桩朝向模筑混凝土的一侧植入钢筋,每根围护桩植入两排钢筋;钢筋植入围护桩的部分通过锚固剂与围护桩锚固;3)在围护桩朝向模筑混凝土的一侧敷设第一钢筋网片,所述第一钢筋网片挂接在植入围护桩的钢筋上,并与之焊接固定;4)在围护桩朝向模筑混凝土一侧设置模板,所述模板与第一钢筋网片间隔一定距离,并且所述模板通过单侧拉筋的加固方式与围护桩固定连接;所述模板远离围护桩的一侧通过斜向放置的钢管将模板与地面进行支撑;所述模板朝向地面的一侧采用海绵条堵塞密实;所述模板沿着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别采用分层和分段安装;并且上下两层模板之间留有一定缝隙;5)在下层模板和第一钢筋网片之间进行第一层混凝土浇筑,浇筑过程中用振动棒、橡胶锤在模板外侧轻轻振动或拍打,以保证混凝土均匀沉入底部;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再浇筑第二层混凝土到顶标高,重复振动和拍打操作,保证混凝土密实均匀;6)在上层模板和第一钢筋网片之间进行第一层混凝土浇筑,浇筑过程中用振动棒、橡胶锤在模板外侧轻轻振动或拍打,以保证混凝土均匀沉入底部;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再浇筑第二层混凝土到顶标高,重复振动和拍打操作,保证混凝土密实均匀;7)上下两层模板内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拆除上下两层的模板;裁剪第二钢筋网片大小使其能够恰好敷设到所述缝隙之中,所述第二钢筋网片与植入围护桩的钢筋焊接固定;8)采用微膨胀细石混凝土对所述缝隙分两层进行填充,第一层将所述第二钢筋网片填充覆盖,完成第一层施工后再进行第二层填充直至填满所述缝隙;9)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保持润湿状态。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预处理是指:①对围护桩侵入模筑混凝土限界或者主体结构限界的部分进行凿除;②对围护桩间存在的浮土及松动石子进行清理;③对围护桩朝向浇筑混凝土的一侧表面进行凿毛处理。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两排钢筋中排间距为50cm,每一排中相邻两根钢筋的间距也为50cm;所述钢筋植入围护桩的深度为30cm。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钢筋网片、第二钢筋网片分别采用直径6.5mm的钢筋按间距150mm进行焊接固定而成。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从相邻两个围护桩之间注入。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模筑混凝土密实度高,自防水性能优于喷射混凝土;2)外观质量可控,线型顺直,基面平整,利于防水板敷设;3)钢围檩及钢支撑安装顺直,标高及轴线位置控制较好,围檩背后无脱空现象,基坑支撑安全系数较高;4)模筑面平顺,减少抹面工序,降低施工成本;5)模筑混凝土较喷射砼(回弹量)浇筑时材料无浪费,降低材料浪费,降低材料成本;6)模筑混凝土根据浇筑速度可运输4~8方,较喷射砼每次只能运输2~4方,减少了运输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围护桩间模筑混凝土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围护桩间模筑混凝土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围护桩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参考图1-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铁车站围护桩间模筑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对围护桩1的作业面进行预处理。主要包括:1)围护桩1侵限凿除;车站主体围护钻孔桩由于在施工过程扩孔、偏孔等原因,部分围护桩1结构侵入模筑混凝土限界或者主体结构限界,造成模筑混凝土无法平整施工,钢筋网片不能平整铺设,模板不能安装。故施工模筑混凝土前应先对围护桩1内侧壁进行侵限凿除处理,以保证模筑混凝土的正常施工。2)围护桩1间松动土石清理;基坑开挖后,围护桩1间会残留浮土及松动石子,容易造成模筑混凝土粘性减小,混凝土大面积脱落的现象,严重影响施工质量;由于基坑开挖至底部才进行模筑混凝土施工,基坑上部在围护桩1间的土石暴露时间过长,会在施工过程中会脱落掉入基坑下部,也对基坑内施工人员产生了严重的安全威胁,因此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以及模筑混凝土施工前应用挖机及时将围护桩1间土石清理干净,施工前进行检查,确认无大块浮土和松动石子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2)凿毛对围护桩1朝向模筑混凝土那一侧的施工作业面进行凿毛处理,能有效增加模筑混凝土附着力。(2)植筋在围护桩1朝向模筑混凝土那一侧进行植入钢筋2,为保证模板稳定性,钢筋2采用HRB400Φ16mm钢筋,每根桩基竖向植筋2排,间距50cm,水平间距50cm,钢筋2植入的深度为30cm,并采用高强度锚固剂进行锚固。(3)第一钢筋网片3敷设在围护桩1朝向模筑混凝土的一侧敷设第一钢筋网片3,所述第一钢筋网片3采用Φ6.5mm的钢筋按间距150mm设置,钢筋焊接连接,焊好的第一钢筋网片3直接挂在植入围护桩1的钢筋2上,并点焊固定,第一钢筋网片3在安装前应对其平整度进行调整。(4)模板4安装第一钢筋网片3敷设完成后,进行模板4安装。模板4安装前应对模板4进行检查清理,保证模板4表面平整光滑,并涂刷脱模剂。模筑混凝土按纵向20m一段,竖向1.5~3m一层进行分层分段施工,模板4相应的进行分层分段安装。所述模板4与第一钢筋网片3间隔一定距离,并且所述模板4通过单侧拉筋5的加固方式与围护桩1固定连接;所述模板4远离围护桩1的一侧通过斜向放置的钢管将模板4与地面进行支撑;所述模板4朝向地面的一侧采用海绵条堵塞密实;所述模板4沿着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别采用分层和分段安装;并且上下两层模板4之间留有一定缝隙;模板4在横向上用边长5*5方钢加固,每隔30cm一道,竖向上采用边长5*5mm方钢加固,每隔50cm一道,预先植入部分钢筋2伸出模板4与所述单侧拉筋5焊接在一起。为保证模板4稳定,同时保证作业平台,现场搭设施工脚手架,搭设高度为2m,搭设宽度为1.2m。作为简单替换,方钢也可以换为方木。(5)模筑混凝土施工1)模筑混凝土采用C20细石商品砼浇筑,受场内施工便道限制,砼浇筑采用一台25t吊车运送混凝土,坑内采用小型挖机配合倒运。浇筑工艺流程如下:①作业检查A、浇筑混凝土层段的模板4、钢筋是否全部安装完毕,经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向监理报检。B、已经根据施工方案对操作班组已进行全面施工技术交底,混凝土浇筑申请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铁车站围护桩间模筑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对围护桩进行预处理;2)对围护桩朝向模筑混凝土的一侧植入钢筋,每根围护桩植入两排钢筋;钢筋植入围护桩的部分通过锚固剂与围护桩锚固;3)在围护桩朝向模筑混凝土的一侧敷设第一钢筋网片,所述第一钢筋网片挂接在植入围护桩的钢筋上,并与之焊接固定;4)在围护桩朝向模筑混凝土一侧设置模板,所述模板与第一钢筋网片间隔一定距离,并且所述模板通过单侧拉筋的加固方式与围护桩固定连接;所述模板远离围护桩的一侧通过斜向放置的钢管将模板与地面进行支撑;所述模板朝向地面的一侧采用海绵条堵塞密实;所述模板沿着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别采用分层和分段安装;并且上下两层模板之间留有一定缝隙;5)在下层模板和第一钢筋网片之间进行第一层混凝土浇筑,浇筑过程中用振动棒、橡胶锤在模板外侧轻轻振动或拍打,以保证混凝土均匀沉入底部;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再浇筑第二层混凝土到顶标高,重复振动和拍打操作,保证混凝土密实均匀;6)在上层模板和第一钢筋网片之间进行第一层混凝土浇筑,浇筑过程中用振动棒、橡胶锤在模板外侧轻轻振动或拍打,以保证混凝土均匀沉入底部;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再浇筑第二层混凝土到顶标高,重复振动和拍打操作,保证混凝土密实均匀;7)上下两层模板内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拆除上下两层的模板;裁剪第二钢筋网片大小使其能够恰好敷设到所述缝隙之中,所述第二钢筋网片与植入围护桩的钢筋焊接固定;8)采用微膨胀细石混凝土对所述缝隙分两层进行填充,第一层将所述第二钢筋网片填充覆盖,完成第一层施工后再进行第二层填充直至填满所述缝隙;9)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保持润湿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车站围护桩间模筑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对围护桩进行预处理;2)对围护桩朝向模筑混凝土的一侧植入钢筋,每根围护桩植入两排钢筋;钢筋植入围护桩的部分通过锚固剂与围护桩锚固;3)在围护桩朝向模筑混凝土的一侧敷设第一钢筋网片,所述第一钢筋网片挂接在植入围护桩的钢筋上,并与之焊接固定;4)在围护桩朝向模筑混凝土一侧设置模板,所述模板与第一钢筋网片间隔一定距离,并且所述模板通过单侧拉筋的加固方式与围护桩固定连接;所述模板远离围护桩的一侧通过斜向放置的钢管将模板与地面进行支撑;所述模板朝向地面的一侧采用海绵条堵塞密实;所述模板沿着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别采用分层和分段安装;并且上下两层模板之间留有一定缝隙;5)在下层模板和第一钢筋网片之间进行第一层混凝土浇筑,浇筑过程中用振动棒、橡胶锤在模板外侧轻轻振动或拍打,以保证混凝土均匀沉入底部;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再浇筑第二层混凝土到顶标高,重复振动和拍打操作,保证混凝土密实均匀;6)在上层模板和第一钢筋网片之间进行第一层混凝土浇筑,浇筑过程中用振动棒、橡胶锤在模板外侧轻轻振动或拍打,以保证混凝土均匀沉入底部;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再浇筑第二层混凝土到顶标高,重复振动和拍打操作,保证混凝土密实均匀;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穆秋胜裴如鹏尚武孝徐建宁曾凡福吴松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一局集团厦门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