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抗渗性试验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混凝土抗渗试验
,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抗渗性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混凝土内不可避免地存在微孔隙和微裂缝,许多有害物质都是以水为介质通过微孔隙和微裂缝进入到混凝土内部,从而造成钢筋锈蚀、有害离子侵蚀等不利影响,使混凝土耐久性能降低。混凝土的抗渗性是其耐久性的重要评价指标,因此,对混凝土抗渗性进行测试尤为重要。根据GBT50082-2009《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我国混凝土抗渗性试验方法主要有三种,具体为抗渗标号法、渗水高度法和渗水量法。经试验证明,抗渗标号法在测试混凝土抗渗性时不能达到精度要求,因而很少被采用;渗水量法是通过测渗流量计算出渗透系数,以表征抗渗性,但其不适用于抗渗性较大的混凝土,局限性比较大;渗水高度法实用性较强,可以适用于较多种类的混凝土,但观测时不得不破坏试件,易造成浪费,目前,常用的混凝土抗渗性试验装置通常只适用于一种试验方法,无法满足不同种类混凝土的试验需求,而购置多个试验装置,又会导致试验成本的增加。而且,适用于渗水高度法的现有混凝土抗渗性试验装置,其体积通常较大,也无法满足施工现 ...
【技术保护点】
1.混凝土抗渗性试验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自上而下设有上筒体(2)和下筒体(5);所述上筒体(2)的底部敞口,并连接于所述壳体(1)的顶壁;所述下筒体(5)的顶部敞口,并通过升降组件(6)支撑于所述壳体(1)的底壁;所述上筒体(2)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压紧环(3),所述第一压紧环(3)与混凝土试件(19)顶面边缘抵接密封;所述下筒体(5)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压紧环(4),所述第二压紧环(4)与混凝土试件(19)底面边缘抵接密封;所述上筒体(2)连接有第一注水管(10)和第一排水管(11),所述下筒体(5)连接有第二注水管(13)和第二排水管(14), ...
【技术特征摘要】
1.混凝土抗渗性试验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自上而下设有上筒体(2)和下筒体(5);所述上筒体(2)的底部敞口,并连接于所述壳体(1)的顶壁;所述下筒体(5)的顶部敞口,并通过升降组件(6)支撑于所述壳体(1)的底壁;所述上筒体(2)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压紧环(3),所述第一压紧环(3)与混凝土试件(19)顶面边缘抵接密封;所述下筒体(5)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压紧环(4),所述第二压紧环(4)与混凝土试件(19)底面边缘抵接密封;所述上筒体(2)连接有第一注水管(10)和第一排水管(11),所述下筒体(5)连接有第二注水管(13)和第二排水管(14),所述第一注水管(10)和第二注水管(13)均连接有水箱(9);所述上筒体(2)侧壁安装有测压表(12),所述上筒体(2)中还设有用于将所述上筒体(2)内的水压向所述混凝土试件(19)的活塞组件(7);所述壳体(1)的一侧侧壁开设有窗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抗渗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紧环(3)靠近所述上筒体(2)的底部敞口设置,所述第二压紧环(4)靠近所述下筒体(5)的顶部敞口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抗渗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紧环(3)的底面,以及所述第二压紧环(4)的顶面,均设有密封圈(18)。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混凝土抗渗性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水管(10)和第一排水管(11)与上筒体(2)筒壁的连通处均位于所述第一压紧环(3)上方,且所述第一注水管(10)与上筒体(2)筒壁的连通处高于所述第一排水管(11)与上筒体(2)筒壁的连通处;所述第二注水管(13)和第二排水管(14)与下筒体(5)筒壁的连通处均位于所述第二压紧环(4)下方,且所述第二注水管(13)与下筒体(5)筒壁的连通处高于所述第二排水管(14)与下筒体(5)筒壁的连通处;所述测压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国玺,林凡通,商怀帅,范国靖,唐晓成,陈洪州,李效民,王竣,谭丞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