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67714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质净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高效净化系统,包括航行船体、植物净化装置和除藻装置,所述航行船体包括船沿、排水口、沉砂池和生物净化池,所述植物净化装置通过连接杆和定位螺母与船沿连接,所述植物净化装置设有植物生长筐和拦截杆,所述拦截杆的端面设有橡胶盖,所述除藻装置包括调节架和超声波振子;沉砂池拦截河水中的泥沙,生物净化池吸附河水中的悬浮物质、生物氧化降解有机废物;超声波振子抑制藻类的生长,调节架调节超声波振子在水中的高度;植物生长筐中种有用于生态修复的水生植物,拦截杆拦截水中的塑料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少二次污染,安全除藻,修复水体,实用性很强,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净化系统
本技术涉及水质净化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高效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河湖水体污染、富营养化越来越严重。在我国许多城市中,河道有机污染物普遍存在且日益突出,城市污水直排河道,流经城镇的河段污染尤为严重,水体出现季节性或长时间的黑臭,目前河道污染问题亟待解决。城市河道净化的常用方法中,机械清淤只能短期改变河道底泥上浮问题,化学药剂只能起应急作用,对河道的自净能力没有帮助,而且容易带来新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净化系统,用于解决如何提供一种减少二次污染、安全除藻和修复水体的河水高效净化系统。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高效净化系统,包括航行船体、植物净化装置和除藻装置,所述航行船体包括船沿、排水口、沉砂池和生物净化池,所述船沿设有连接孔,所述沉砂池设有吸入泵和过滤网,所述生物净化池通过进水口与沉砂池连接,所述生物净化池通过出水口与排水口连接;所述植物净化装置通过连接杆和定位螺母与船沿连接,所述植物净化装置设有植物生长筐和拦截杆,所述植物生长筐和拦截杆均设有通孔,所述拦截杆的端面设有橡胶盖;所述除藻装置与航行船体的尾部固定连接,所述除藻装置包括调节架和超声波振子。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包括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所述下连接杆与上连接杆滑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螺母包括上螺母和下螺母,所述上螺母与上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下螺母与上连接杆螺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生物净化池包括生态填料床和生态流动层,所述生态填料床包括上陶粒层、中间活性炭层和下陶粒层,所述生态流动层包括仿生水草和微生物菌剂。进一步的,所述上陶粒层的粒径范围是8-16mm,所述中间活性炭层的粒径范围是0.2-6mm,所述下陶粒层的粒径范围是6-10mm。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架包括上调节架和下调节架,所述下调节架与上调节架滑动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吸入泵将河水泵入沉砂池中,过滤网拦截河水中的泥沙,通过沉砂池去除泥沙的河水从进水口进入生物净化池,经生态填料床吸附和生态流动层生物氧化降解有机废物的河水从出水口排入排水口,最后重新排入河道中,避免药物净化带来的二次污染;(2)通过超声波振子的超声振动破坏藻类的细胞壁和活性酶,抑制藻类的生长,处理水藻范围大、效率高,调节下调节架33能够调节超声波振子在水中的高度;(3)植物生长筐中种有香菇草等用于生态修复的水生植物,既通过水生植物修复水体,又能通过植物生长筐限制水生植物的长势避免侵占水体,拦截杆按照不同高度分布,拦截水中的塑料袋,橡胶盖防止拦截杆与河道中的其他物体相撞。综上,本技术提供的河水高效净化系统,减少二次污染,安全除藻,修复水体。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保护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生物净化池的剖视图;图3为除藻装置的左视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1-航行船体,2-植物净化装置,3-除藻装置,11-船沿,12-排水口,13-沉砂池,14-生物净化池,15-生态填料床,16-生态流动层,21-上连接杆,22-下连接杆,23-上螺母,24-下螺母,25-植物生长筐,26-拦截杆,27-橡胶盖,31-超声波振子,32-上调节架,33-下调节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一种高效净化系统,包括航行船体1、植物净化装置2和除藻装置3,航行船体1包括船沿11、排水口12、沉砂池13和生物净化池14,船沿11设有连接孔,沉砂池13设有吸入泵和过滤网,生物净化池14通过进水口与沉砂池13连接,生物净化池14通过出水口与排水口12连接,吸入泵将河水泵入沉砂池13中,过滤网拦截河水中的泥沙,通过沉砂池13去除泥沙的河水从进水口进入生物净化池14,经生物净化池14处理后的河水从出水口排入排水口12,最后重新排入河道中;植物净化装置2通过连接杆和定位螺母与船沿11连接,植物净化装置2设有植物生长筐25和拦截杆26,植物生长筐25和拦截杆26均设有通孔,通孔(图中未画出)供河水穿过,拦截杆26的端面设有橡胶盖27,植物生长筐25中种有香菇草等用于生态修复的水生植物,拦截杆26按照不同高度分布,拦截水中的塑料袋,橡胶盖27防止拦截杆26与河道中的其他物体相撞;除藻装置3与航行船体1的尾部固定连接,除藻装置3包括调节架和超声波振子31,通过超声波振子31生态除藻,超声波振子31的电线连接到航行船体1内的电气柜。其中,连接杆包括上连接杆21和下连接杆22,下连接杆22与上连接杆21滑动连接,下连接杆22的螺杆沿上连接杆21的滑槽滑动,旋拧螺杆外侧的螺母固定下连接杆22,根据水生植物的长势调节植物生长筐25在水中的深度。其中,定位螺母包括上螺母23和下螺母24,上螺母23与上连接杆21固定连接,下螺母24与上连接杆21螺纹连接。其中,生物净化池14包括生态填料床15和生态流动层16,生态填料床15包括上陶粒层、中间活性炭层和下陶粒层,生态流动层16包括仿生水草和微生物菌剂,生态填料床15吸附穿透沉砂池13的固体污染物,仿生水草吸附河水中的悬浮物质,微生物菌剂通过生物氧化作用,将河水中的有机废物氧化分解,微生物菌剂可以是实验室筛选的单一纯化菌种,也可以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或活性污泥上清液。其中,上陶粒层的粒径范围是8-16mm,中间活性炭层的粒径范围是0.2-6mm,下陶粒层的粒径范围是6-10mm。其中,调节架包括上调节架32和下调节架33,下调节架33与上调节架32滑动连接,连接方式与上连接杆21和下连接杆22相同,滑动下调节架33,使超声波振子31的上表面不高于河水的水面。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净化系统,包括航行船体(1)、植物净化装置(2)和除藻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航行船体(1)包括船沿(11)、排水口(12)、沉砂池(13)和生物净化池(14),所述船沿(11)设有连接孔,所述沉砂池(13)设有吸入泵和过滤网,所述生物净化池(14)通过进水口与沉砂池(13)连接,所述生物净化池(14)通过出水口与排水口(12)连接;所述植物净化装置(2)通过连接杆和定位螺母与船沿(11)连接,所述植物净化装置(2)设有植物生长筐(25)和拦截杆(26),所述植物生长筐(25)和拦截杆(26)均设有通孔,所述拦截杆(26)的端面设有橡胶盖(27);所述除藻装置(3)与航行船体(1)的尾部固定连接,所述除藻装置(3)包括调节架和超声波振子(3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净化系统,包括航行船体(1)、植物净化装置(2)和除藻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航行船体(1)包括船沿(11)、排水口(12)、沉砂池(13)和生物净化池(14),所述船沿(11)设有连接孔,所述沉砂池(13)设有吸入泵和过滤网,所述生物净化池(14)通过进水口与沉砂池(13)连接,所述生物净化池(14)通过出水口与排水口(12)连接;所述植物净化装置(2)通过连接杆和定位螺母与船沿(11)连接,所述植物净化装置(2)设有植物生长筐(25)和拦截杆(26),所述植物生长筐(25)和拦截杆(26)均设有通孔,所述拦截杆(26)的端面设有橡胶盖(27);所述除藻装置(3)与航行船体(1)的尾部固定连接,所述除藻装置(3)包括调节架和超声波振子(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包括上连接杆(21)和下连接杆(22),所述下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宝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奥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