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调节水体停留时间的人工湿地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7684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能调节水体停留时间的人工湿地试验装置,用在池体内壁上呈间隔状、左右两边交错设置的若干挡板卡槽和挡板将池体分割成若干功能区,在各功能区的一侧设置彼此错开的导流口;在池体的同侧、对侧或其它位置并且是在相应功能区导流口的远离端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延缓水体的流速并不断改变水的流向,从而延长水体在各功能区的停留时间;延长水体在水池中总的停留时间,便于考察在停留时间内不同砾石区和植被区对水体净化的影响;装置不复杂且占地小,各功能区设置及操作灵活,便于考察人工湿地试验装置的处理效果,有利于为人工湿地大型工程的建设提供可行性数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调节水体停留时间的人工湿地试验装置
本技术属于环境保护的污水处理装备
,具体的是一种能调节水体停留时间的人工湿地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环境保护的水处理领域,采用人工湿地对水体进行净化也是一种主要的处理方式。利用人工湿地对水体进行净化属于一种利用动植物建立自然的、合理的生态环境对水体进行治理的方法,它几乎不需要使用化学催化剂,但占用场地较大且耗时较长。在建立人工湿地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各功能区,如砾石区、不同植被区的处理效果和连贯的治理效果。由于实际的人工湿地占用场地大、工程量大,所以需要用相应的试验装置进行前期的研究,通过人工湿地试验装置考察各功能区的治理效果,在前期研究成功的基础上再进行人工湿地工程的具体实施。因此,采用相应的人工湿地试验装置是非常重要的。目前,现有的单一性人工湿地试验装置难以调节水体在不同功能区的停留时间,仅能通过改变水量来进行控制,这就难以考察水体在各功能区中因不同停留时间而产生的治理效果,而利用土壤或砾石结构、不同植被净化水体是一个耗时比较长的过程,期间水体停留的时间是很重要的;如果采用多个人工湿地试验装置的话,一是要占用大量试验场地;二是在操作上也比较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调节水体停留时间的人工湿地试验装置,它通过挡板将池体分割成若干功能区并在不同的功能区设置交错的导流口,延缓水体的流速并不断改变水的流向,从而延长水体在各功能区的停留时间;延长水体在水池中总的停留时间;便于不同砾石功能区和植被功能区对水体的净化,便于考察人工湿地试验装置的处理效果,它占地小,有利于为建设人工湿地大型工程提供可行性依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能调节水体停留时间的人工湿地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含有池体、若干挡板卡槽、若干挡板和功能区,在所述池体的前后端分别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在所述池体的内壁上呈间隔地、左右两边交错的形式设置所述若干挡板卡槽,所述挡板卡槽贴着池体内壁,由池体底部直至池体顶端,在所述挡板卡槽内卡接所述挡板,所述挡板的长度小于所述池体的宽度;所述挡板前端与所述池体另一端的内壁之间形成一个导流口;所述若干挡板能将所述池体分割成若干功能区,所述功能区具有垂直于池体底部的阻断层面。进一步,所述挡板卡槽呈固定的间隔距离、左右两边交错的形式设置在所述池体的内壁上,在所述挡板卡槽内卡接有所述挡板。进一步,所述挡板卡槽呈不固定间隔距离、左右两边交错的形式设置在所述池体的内壁上,在所述挡板卡槽内卡接有所述挡板。进一步,所述挡板的底部与所述池体的底部紧密连接,所述挡板的长度是能够调整的。进一步,所述挡板的底部与所述池体的底部紧密连接,所述挡板的长度是能够调整的。进一步,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在所述池体的同侧、对侧或其它位置,应设置在相应功能区导流口的远离端。进一步,所述人工湿地试验装置设有至少三个功能区。本技术一种能调节水体停留时间的人工湿地试验装置的积极效果是:(1)通过若干挡板将池体分割成若干功能区并在不同的功能区设置交错设置的导流口,能延缓水体的流速并不断改变水的流向,从而延长水体在各功能区的停留时间;延长水体在水池中总的停留时间。(2)采用不同长度的挡板和不同的卡接位置能改变各功能区的大小以及导流口的宽度,从而能灵活控制水体在各个功能区不同的停留时间,便于考察在停留时间内不同砾石区和植被区对水体净化的影响。(3)人工湿地试验装置的设置不复杂且占地小,各功能区的设置及操作灵活,便于考察人工湿地试验装置的处理效果,有利于为建设人工湿地大型工程提供可行性数据和依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能调节水体停留时间的人工湿地试验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池体;2、进水口;3、挡板卡槽;4、挡板;5、功能区;6、导流口;7、出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介绍本技术一种能调节水体停留时间的人工湿地试验装置的具体实施过程,但是,本技术的实施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参见图1。一种能调节水体停留时间的人工湿地试验装置,含有池体1、进水口2、挡板卡槽3、挡板4、功能区5、导流口6和出水口7。所述池体1、进水口2、挡板卡槽3和出水口7可采用含钢筋的水泥结构,或者所述池体1采用泥土结构,所述进水口2、挡板卡槽3和出水口7可采用砖头与水泥结构;所述挡板4可采用木质挡板。一是可重复使用,二是拆除容易,三是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在所述池体1前后端的同侧、对侧或其它位置设置进水口2和出水口7(由于挡板4分割的功能区5以及错开设置的导流口6的作用,水体通过进水口2和出水口7进入或者流出池体1的流向不受影响,但是,流速会受到较大影响);为此,所述进水口2和出水口8必须设置在相应功能区5导流口6的远离端。在池体1的内壁上呈间隔地、左右两边交错的形式设置若干挡板卡槽3:所述挡板卡槽3呈固定的间隔距离、紧贴着池体1内壁,底部与所述池体1的底部紧密连接,由池体1底部直至池体1顶端;或者所述挡板卡槽3呈不固定间隔距离、紧贴着池体1内壁,底部与所述池体1的底部紧密连接,由池体1底部直至池体1顶端。在所述挡板卡槽3内卡接所述的挡板4:所述挡板4的长度应小于所述池体1的宽度;在所述挡板4前端与所述池体1另一端的内壁之间形成一个豁口——导流口6。由于所述挡板4的长度是能够调整的(可采用不同长度的挡板4或采用有伸缩结构的挡板4),因此,所述导流口6的宽度是能够调整的。所述挡板4的底部与所述池体1的底部紧密连接,能将所述池体1上下一致整体分割开来。采用若干块所述的挡板4既能将所述池体1分割成若干功能区5。由于挡板4的作用,所述功能区5具有垂直于池体1底部的阻断层面。可在所述各功能区5设置与人工湿地功能相应的砾石功能区或者植被功能区。本技术在实施中应至少设置三个功能区5——功能区5数量的多少取决于人工湿地试验中要求改变水流方向的次数以及水体在各功能区5停留时间变化范围的大小。本实施例就设置了11个功能区6(续见图1),尽可能多的功能区5可实现水体最大的停留时间。也可将功能区5分割成大小不同的连接单元格局,以考察不同大小的功能区5在不同停留时间下的处理效果。实施中应注意:每个功能区5设置的导流口6应该是错开的,即,第一功能区5的导流口6开在右边的话,第二功能区5的导流口6必须开在左边,第三功能区5的导流口6再开在右边,形成“右-左-右”弯弯绕的布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调节水体停留时间的人工湿地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含有池体(1)、若干挡板卡槽(3)、若干挡板(4)和功能区(5),在所述池体(1)的前后端分别设置进水口(2)和出水口(7);在所述池体(1)的内壁上呈间隔地、左右两边交错的形式设置所述若干挡板卡槽(3),所述挡板卡槽(3)贴着池体(1)内壁,由池体(1)底部直至池体(1)顶端,在所述挡板卡槽(3)内卡接所述挡板(4),所述挡板(4)的长度小于所述池体(1)的宽度,所述挡板(4)前端与所述池体(1)另一端的内壁之间形成一个导流口(6);所述若干挡板(4)能将所述池体(1)分割成若干功能区(5),所述功能区(5)具有垂直于池体(1)底部的阻断层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调节水体停留时间的人工湿地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含有池体(1)、若干挡板卡槽(3)、若干挡板(4)和功能区(5),在所述池体(1)的前后端分别设置进水口(2)和出水口(7);在所述池体(1)的内壁上呈间隔地、左右两边交错的形式设置所述若干挡板卡槽(3),所述挡板卡槽(3)贴着池体(1)内壁,由池体(1)底部直至池体(1)顶端,在所述挡板卡槽(3)内卡接所述挡板(4),所述挡板(4)的长度小于所述池体(1)的宽度,所述挡板(4)前端与所述池体(1)另一端的内壁之间形成一个导流口(6);所述若干挡板(4)能将所述池体(1)分割成若干功能区(5),所述功能区(5)具有垂直于池体(1)底部的阻断层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调节水体停留时间的人工湿地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卡槽(3)呈固定的间隔距离、左右两边交错的形式设置在所述池体(1)的内壁上,在所述挡板卡槽(3)内卡接有所述挡板(4)。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乔周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化学工业区中法水务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