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动力河岸景观湿地水质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66860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5: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动力河岸景观湿地水质净化系统,包括建在驳岸内侧的格栅井和景观湿地,格栅井设置在驳岸与景观湿地之间,且与景观湿地下低端相连通,景观湿地由调蓄单元、位于调蓄单元上端的钢制穿孔顶板、位于钢制穿孔顶板上方的湿地基质层以及种植在湿地基质层上的湿地植物构成,调蓄单元内填装纤维载体填料,钢制穿孔顶板的开孔率65‑75%,调蓄单元内底面通过转轴安装有活动挡板,活动挡板的下底面通过弹簧件与调蓄单元的内底面固接,活动挡板用于控制排水管的排水时间。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但保留了陆地绿化原有的景观绿化作用,又增强河道、湖塘的水质净化功能,同时沟通了水陆间的联系,使河道、湖塘边有限的景观绿地具有更多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动力河岸景观湿地水质净化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动力河岸景观湿地水质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多年来,水利工程以防洪抗旱、河岸安全、营造整齐划一的驳岸为主要目标,对河道、湖塘进行了大范围的硬化石驳岸建设,使得水陆隔绝,水体自净能力大大降低,即使在没有点源污染物排入的城市景观湖塘,也常常呈现浑浊的水体现象和较差的水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动力河岸景观湿地水质净化系统,将河道、湖塘的水质净化与岸边绿化相结合,将建有硬质化驳岸的河道、湖塘边的陆地绿化地块改建成人工景观湿地,不但保留了陆地绿化原有的景观绿化作用,又增强河道、湖塘的水质净化能力,同时沟通了水陆间的联系,使河道、湖塘边有限的景观绿地具有更多的功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动力河岸景观湿地水质净化系统,包括建在驳岸内侧的格栅井和景观湿地,所述格栅井设置在驳岸与所述景观湿地之间,且与所述景观湿地下低端相连通,所述驳岸上设有一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前端穿过所述驳岸与河道连通,且所述进水管横截面的中心位于常水位处,所述进水管的后端穿过所述驳岸与所述格栅井连通,且后端内设置有第一单向止回阀,所述格栅井顶部的入水口布置有粗格栅,内部倾斜布置有细格栅,底部布置有滤石滤层;所述景观湿地的两端设有两挡墙,前端的挡墙下部设有与格栅井相连通的通孔,后端的挡墙下方布置有带第二单向止回阀的排水管,排水管与河道连通;所述景观湿地由调蓄单元、位于调蓄单元上端的钢制穿孔顶板、位于钢制穿孔顶板上方的湿地基质层以及种植在湿地基质层上的湿地植物构成,所述调蓄单元内填装纤维载体填料,纤维载体填料采用钢丝绳固定在单元内,填装密度为12%,所述钢制穿孔顶板的开孔率65-75%,孔隙直径4-6mm,所述调蓄单元内底面通过转轴安装有活动挡板,所述活动挡板的下底面通过弹簧件与所述调蓄单元的内底面固接,所述活动挡板设置在第二单向止回阀的入水侧,用于控制排水管的排水时间。进一步地,所述湿地基质层从上往下依次包括覆土层、生态布层、生物基质层。进一步地,所述湿地基质层下底面沿四周侧面包裹有加固网。进一步地,所述的生物基质为多孔软质结构,厚度为10-5cm,植物根系可穿透,能够形成很好的水体微动力循环与生物过滤效果;所述的生态布为非编织结构,具有透水透根不透土的特点;所述的覆土层厚度为5-8cm,种植湿地植物。进一步地,所述粗格栅的间距为7-11mm。进一步地,所述细格栅倾斜60-75度角安装在格栅井内。进一步地,所述挡墙为不透水的实心墙。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内安装有过滤网。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河道、湖塘的水质净化与岸边绿化相结合,将建有硬质化驳岸的河道、湖塘边的陆地绿化地块改建成人工景观湿地,不但保留了陆地绿化原有的景观绿化作用,又增强河道、湖塘的水质净化能力,同时沟通了水陆间的联系,使河道、湖塘边有限的景观绿地具有更多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无动力河岸景观湿地水质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截面图。图中标号:1-粗格栅;2-湿地基质层;3-挡墙;4-调蓄单元;5-驳岸;6-格栅井;7-细格栅;8-进水管;9-第一单向止回阀;10-滤石滤层;11-弹簧件;12-活动挡板;13-第二单向止回阀;14-排水管;15-钢制穿孔顶板;16-景观湿地。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动力河岸景观湿地水质净化系统,包括建在驳岸5内侧的格栅井6和景观湿地16,所述格栅井6设置在驳岸5与所述景观湿地16之间,且与所述景观湿地16下低端相连通,所述驳岸5上设有一进水管8,所述进水管8的前端穿过所述驳岸5与河道连通,且所述进水管8横截面的中心位于常水位处,所述进水管8的后端穿过所述驳岸5与所述格栅井6连通,且后端内设置有第一单向止回阀9,所述格栅井6顶部的入水口布置有粗格栅1,所述粗格栅1的间距为7-11mm,内部倾斜布置有细格栅7,所述细格栅7倾斜60-75度角安装在格栅井1内,与雨水流入的方向相对一侧安装,底部布置有滤石滤层10,滤石滤层的为3-5cm;所述景观湿地16的两端设有两挡墙3,所述挡墙3为不透水的实心墙,前端的挡墙3下部设有与格栅井6相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安装有过滤网,后端的挡墙3下方布置有带第二单向止回阀13的排水管14,排水管14与河道连通;所述第一单向止回阀和第二单向止回阀的方向相反;优选地,在第二单向止回阀的入水口安装一过滤网,避免第二单向止回阀的堵塞。所述景观湿地16由调蓄单元4、位于调蓄单元4上端的钢制穿孔顶板15、位于钢制穿孔顶板15上方的湿地基质层2以及种植在湿地基质层2上的湿地植物构成,所述调蓄单元4内填装纤维载体填料,纤维载体填料采用钢丝绳固定在单元内,填装密度为12%,所述钢制穿孔顶板15的开孔率65-75%,孔隙直径4-6mm,所述调蓄单元4内底面通过转轴安装有活动挡板12,所述活动挡板12的下底面通过弹簧件11与所述调蓄单元4的内底面固接,所述活动挡板12设置在第二单向止回阀13的入水侧,用于控制排水管14的排水时间。所述湿地基质层2从上往下依次包括覆土层、生态布层、生物基质层。所述湿地基质层2下底面沿四周侧面包裹有加固网。所述的生物基质为多孔软质结构,厚度为10-5cm,植物根系可穿透,能够形成很好的水体微动力循环与生物过滤效果;所述的生态布为非编织结构,具有透水透根不透土的特点;所述的覆土层厚度为5-8cm,种植湿地植物。本具体实施利用水浪的作用,将河道、湖塘的富营养河水引入埋设在驳岸内的进水管内;引入到进水管的大部分河水通过进水管末端的第一单向止回阀涌入格栅井,经格栅井内的滤石层过滤后连同雨水一起进入调蓄单元,调蓄单元底部向上形成升流,经过钢制穿孔顶板流入湿度基质层,通过根系发达的湿地植物以及调蓄单元和湿地微生物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协同净化作用实现对河水的充分净化,实现自动净化河道、湖塘水质的功能。在调蓄单元内的水达到一定容量时,活动挡板会向下压,从而使得部分水经第二单向止回阀涌入排水管,经排水管流入河道。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动力河岸景观湿地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建在驳岸(5)内侧的格栅井(6)和景观湿地(16),所述格栅井(6)设置在驳岸(5)与所述景观湿地(16)之间,且与所述景观湿地(16)下低端相连通,所述驳岸(5)上设有一进水管(8),所述进水管(8)的前端穿过所述驳岸(5)与河道连通,且所述进水管(8)横截面的中心位于常水位处,所述进水管(8)的后端穿过所述驳岸(5)与所述格栅井(6)连通,且后端内设置有第一单向止回阀(9),所述格栅井(6)顶部的入水口布置有粗格栅(1),内部倾斜布置有细格栅(7),底部布置有滤石滤层(10);所述景观湿地(16)的两端设有挡墙(3),前端的挡墙(3)下部设有与格栅井(6)相连通的通孔,后端的挡墙(3)下方布置有带第二单向止回阀(13)的排水管(14),排水管(14)与河道连通;所述景观湿地(16)由调蓄单元(4)、位于调蓄单元(4)上端的钢制穿孔顶板(15)、位于钢制穿孔顶板(15)上方的湿地基质层(2)以及种植在湿地基质层(2)上的湿地植物构成,所述调蓄单元(4)内填装纤维载体填料,纤维载体填料采用钢丝绳固定在单元内,填装密度为12%,所述钢制穿孔顶板(15)的开孔率65‑75%,孔隙直径4‑6mm,所述调蓄单元(4)内底面通过转轴安装有活动挡板(12),所述活动挡板(12)的下底面通过弹簧件(11)与所述调蓄单元(4)的内底面固接,所述活动挡板(12)设置在第二单向止回阀(13)的入水侧,用于控制排水管(14)的排水时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动力河岸景观湿地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建在驳岸(5)内侧的格栅井(6)和景观湿地(16),所述格栅井(6)设置在驳岸(5)与所述景观湿地(16)之间,且与所述景观湿地(16)下低端相连通,所述驳岸(5)上设有一进水管(8),所述进水管(8)的前端穿过所述驳岸(5)与河道连通,且所述进水管(8)横截面的中心位于常水位处,所述进水管(8)的后端穿过所述驳岸(5)与所述格栅井(6)连通,且后端内设置有第一单向止回阀(9),所述格栅井(6)顶部的入水口布置有粗格栅(1),内部倾斜布置有细格栅(7),底部布置有滤石滤层(10);所述景观湿地(16)的两端设有挡墙(3),前端的挡墙(3)下部设有与格栅井(6)相连通的通孔,后端的挡墙(3)下方布置有带第二单向止回阀(13)的排水管(14),排水管(14)与河道连通;所述景观湿地(16)由调蓄单元(4)、位于调蓄单元(4)上端的钢制穿孔顶板(15)、位于钢制穿孔顶板(15)上方的湿地基质层(2)以及种植在湿地基质层(2)上的湿地植物构成,所述调蓄单元(4)内填装纤维载体填料,纤维载体填料采用钢丝绳固定在单元内,填装密度为12%,所述钢制穿孔顶板(15)的开孔率65-75%,孔隙直径4-6mm,所述调蓄单元(4)内底面通过转轴安装有活动挡板(12),所述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艳张琬巍李宁马瑞岐聂玲哈清琦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