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小吊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7627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用小吊机,包括:立架、“n”形底座、动力装置以及吊臂;其中,所述底座包括连接柱以及一端固定至连接柱上的两安装柱,底座下部设置有若干万向移动轮;所述立架包括支撑架、移动座以及两铰接架,所述支撑架下端固定至移动座中部,所述移动座包括伸缩部以及分别铰接至伸缩部端部的两连接槽,两安装柱上均匀分布有一排第一安装孔,两连接槽上均开设有与第一安装孔对应的两第二安装孔,两连接槽分别与一安装柱通过连接销可拆卸连接,且两连接槽均能在各自所在的安装柱导向下沿安装柱移动,两铰接架一端均铰接至连接柱上,另一端铰接至支撑架上部;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第一安装座以及安装于吊臂和支撑架之间的液压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小吊机
本技术涉及建筑吊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用小吊机。
技术介绍
小吊机又称为小型吊运机、便携式吊运机。是一种使用方便、应用广泛的小型机械设备,尤其适用于高层建筑的吊运作业,例如各种建筑材料,各种装潢材料吊运。相比于大型吊机,小吊机重量较小便于移动、吊运省力省时,在承重小的场合能发挥出意料之外的作用。现有技术中,小吊机底座呈“n”形,容易受使用场地的限制,若底座被墙体阻挡则小吊机吊臂就不能吊到货物,而货物比较重也不方便移动,若将底座长度设计较短则不能保证小吊机整体的稳定性,现有的小吊机还存在一些其他不足之处,例如小吊机的起吊高度较小,不能将被吊材料吊起更大的高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是当前小吊机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场地制约的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建筑用小吊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小吊机,包括:立架、“n”形底座、动力装置以及吊臂;其中,所述底座包括连接柱以及一端固定至连接柱上的两安装柱,底座下部设置有若干万向移动轮;所述立架包括支撑架、移动座以及两铰接架,所述支撑架下端固定至移动座中部,所述移动座包括伸缩部以及分别铰接至伸缩部端部的两连接槽,两安装柱上均匀分布有一排第一安装孔,两连接槽上均开设有与第一安装孔对应的两第二安装孔,两连接槽分别与一安装柱通过连接销可拆卸连接,且两连接槽均能在各自所在的安装柱导向下沿安装柱移动,两铰接架一端均铰接至连接柱上,另一端铰接至支撑架上部;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第一安装座以及安装于吊臂和支撑架之间的液压缸;所述吊臂上开设有一排均匀分布的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一铰接座通过连接销与吊臂下部可拆卸连接,所述吊臂包括套管和部分设置于套管内的内管,所述内管上分布有与第三安装孔对应的两第四安装孔,且内管通过连接销与套管连接,内管端部安装有吊索并当拔下连接销后内管能在套管内移动,所述套管一端与支撑架上端铰接,以当液压缸伸缩时套管能以铰接端为圆心转动一定角度以提起重物。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还包括第二安装座,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一排第五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座上亦开设有与第五安装孔对应的第六安装孔,且第二安装座通过连接销可拆卸安装于支撑架上。进一步地,所述伸缩部包括固定部和套在固定部两端的移动部,两移动部远离固定部的端部与连接槽铰接。进一步地,所述两连接槽底部均安装有一万向移动轮。进一步地,所述套管上部安装有“个”字形加强架。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座与第二安装座均呈“H”形。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具有吊臂能伸缩、移动座能移动的功能,能够使得吊臂能伸入货车的车斗内,同时移动座移动后能保证吊臂吊起重物保持平衡,使得重物更方便从高处吊下,适应范围更广;2、通过调整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的位置以改变液压缸的位置,最终能够改变吊臂的高度,这样能够使得吊臂高度更大,能将地面的重物吊起更高,增加了小吊机的适用性。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移动座局部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移动座俯视图。附图标记:立架1、支撑架11、移动座12、伸缩部121、连接槽122、铰接架13、第二安装座14、底座2、连接柱21、安装柱22、万向移动轮23、动力装置3、第一安装座31、液压缸32、吊臂4、套管41、内管42、加强架43。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一种建筑用小吊机,参见图1,包括:立架1、“n”形底座2、动力装置3以及吊臂4;其中,所述底座2包括连接柱21以及一端固定至连接柱21上的两安装柱22,底座2下部设置有若干万向移动轮23;所述立架1包括支撑架11、移动座12以及两铰接架13,所述支撑架11下端固定至移动座12中部,如图2以及图3所示,所述移动座12包括伸缩部121以及分别铰接至伸缩部121端部的两连接槽122,由于两安装柱22非平行设置,故而设计伸缩部121,伸缩部121能在连接槽122沿着安装柱22移动时跟随伸缩,两安装柱22上均匀分布有一排第一安装孔,两连接槽122上均开设有与第一安装孔对应的两第二安装孔,这样两连接槽122便能在两安装柱22上选择不同的位置固定,两连接槽122分别与一安装柱22通过连接销可拆卸连接,且两连接槽122均能在各自所在的安装柱22导向下沿安装柱22移动,两铰接架13一端均铰接至连接柱21上,另一端铰接至支撑架11上部,铰接架13的设置目的是防止支撑架11因为吊起重物过重而倾斜;所述动力装置3包括第一安装座31以及安装于吊臂4和支撑架11之间的液压缸32,操作者能够在操控液压缸32实现吊臂4围绕支撑架11铰接端转动,以吊起重物,由于为现有技术,故此处不再赘述;所述吊臂4上开设有一排均匀分布的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一铰接座通过连接销与吊臂4下部可拆卸连接,所述吊臂4包括套管41和部分设置于套管41内的内管42,所述内管42上分布有与第三安装孔对应的两第四安装孔,且内管42通过连接销与套管41连接,内管42端部安装有吊索并当拔下连接销后内管42能在套管41内移动,这样通过将内管42在套管41内移动一定距离,便可以改变吊臂4整体长度,所述套管41一端与支撑架11上端铰接,以当液压缸32伸缩时套管41能以铰接端为圆心转动一定角度以提起重物。需要卸下货车的运输货物时,由于有时货物距离小吊机较远,而现有技术中的小吊机并不能吊起货物,需要人为将重型货物移近小吊机,非常费时麻烦,同时设置移动座12的目的在于,当吊臂4长度变大时,将移动座12移近挂钩能保证整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防止小吊机倾翻。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11还包括第二安装座14,所述支撑架11上设置有一排第五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座14上亦开设有与第五安装孔对应的第六安装孔,且第二安装座14通过连接销可拆卸安装于支撑架11上,这样液压缸32上端能在吊臂4上沿吊臂4调节固定,而液压缸32下端的第二安装座14能在支撑架11上沿着第五安装孔调节后固定,以将重物吊起更高,或者将更高处的重物吊下,使得本技术的小吊机适用范围更广。进一步地,所述伸缩部121包括固定部和套在固定部两端的移动部,两移动部远离固定部的端部与连接槽122铰接,此为伸缩部121具体的伸缩方式,固定部两端均设置有限制固定部于移动部脱离的限位台阶。进一步地,所述两连接槽122底部均安装有一万向移动轮23,这样能防止为安装柱22减轻压力,同时能防止用于连接连接槽122的连接销变形。进一步地,所述套管41上部安装有“个”字形加强架43,加强架43用于防止套管41变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座31与第二安装座14均呈“H”形,这样的结构稳定性更好,强度更高。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用小吊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架(1)、“n”形底座(2)、动力装置(3)以及吊臂(4);其中,所述底座(2)包括连接柱(21)以及一端固定至连接柱(21)上的两安装柱(22),底座(2)下部设置有若干万向移动轮(23);所述立架(1)包括支撑架(11)、移动座(12)以及两铰接架(13),所述支撑架(11)下端固定至移动座(12)中部,所述移动座(12)包括伸缩部(121)以及分别铰接至伸缩部(121)端部的两连接槽(122),两安装柱(22)上均匀分布有一排第一安装孔,两连接槽(122)上均开设有与第一安装孔对应的两第二安装孔,两连接槽(122)分别与一安装柱(22)通过连接销可拆卸连接,且两连接槽(122)均能在各自所在的安装柱(22)导向下沿安装柱(22)移动,两铰接架(13)一端均铰接至连接柱(21)上,另一端铰接至支撑架(11)上部;所述动力装置(3)包括第一安装座(31)以及安装于吊臂(4)和支撑架(11)之间的液压缸(32);所述吊臂(4)上开设有一排均匀分布的第三安装孔,第一铰接座通过连接销与吊臂(4)下部可拆卸连接,所述吊臂(4)包括套管(41)和部分设置于套管(41)内的内管(42),所述内管(42)上分布有与第三安装孔对应的两第四安装孔,且内管(42)通过连接销与套管(41)连接,内管(42)端部安装有吊索并当拔下连接销后内管(42)能在套管(41)内移动,所述套管(41)一端与支撑架(11)上端铰接,以当液压缸(32)伸缩时套管(41)能以铰接端为圆心转动一定角度以提起重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小吊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架(1)、“n”形底座(2)、动力装置(3)以及吊臂(4);其中,所述底座(2)包括连接柱(21)以及一端固定至连接柱(21)上的两安装柱(22),底座(2)下部设置有若干万向移动轮(23);所述立架(1)包括支撑架(11)、移动座(12)以及两铰接架(13),所述支撑架(11)下端固定至移动座(12)中部,所述移动座(12)包括伸缩部(121)以及分别铰接至伸缩部(121)端部的两连接槽(122),两安装柱(22)上均匀分布有一排第一安装孔,两连接槽(122)上均开设有与第一安装孔对应的两第二安装孔,两连接槽(122)分别与一安装柱(22)通过连接销可拆卸连接,且两连接槽(122)均能在各自所在的安装柱(22)导向下沿安装柱(22)移动,两铰接架(13)一端均铰接至连接柱(21)上,另一端铰接至支撑架(11)上部;所述动力装置(3)包括第一安装座(31)以及安装于吊臂(4)和支撑架(11)之间的液压缸(32);所述吊臂(4)上开设有一排均匀分布的第三安装孔,第一铰接座通过连接销与吊臂(4)下部可拆卸连接,所述吊臂(4)包括套管(41)和部分设置于套管(41)内的内管(42),所述内管(42)上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兴华郑丽明宋俞庆李圣郝爱辉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宜业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