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缓冲吸能的连杆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7617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械缓冲吸能的连杆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内芯导向轴、缓冲轴、第一弹簧、第二弹簧、调节压盖、接叉;外壳的左侧的内螺纹孔与内芯导向轴的一端螺纹固定连接;内芯导向轴的另一端伸入到所述缓冲轴内设置的缓冲轴内孔中,缓冲轴与外壳之间设置第一弹簧;外壳的右侧设置调节压盖;在调节压盖与内芯导向轴之间设置第二弹簧;内芯导向轴的右侧伸出调节压盖;并与接叉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能抗较大的轴向冲击载荷,保护连杆在受较大轴向压力时,而不至失稳弯曲,且能保护驱动动力不至受损,提高了集装箱吊具旋锁机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缓冲吸能的连杆接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缓冲吸能的连杆接头,特别是涉及集装箱吊具旋锁机构,用以控制旋锁开闭作业的连杆的接头。
技术介绍
集装箱吊具是装卸集装箱的专用索具,旋锁机构是吊具的重要组成机构。通过其上面的四角的旋锁与集装箱的顶角配件连接,由司机操作或自动控制旋锁的开闭作业。旋锁机构由动力驱动、连杆、转柄、旋锁螺母、推力关节轴承、旋锁、限位撞块、顶销等组成。旋锁采用悬挂方式支承,通过旋锁螺母支承在推力关节轴承上。推力关节轴承的上半球形支承面作用在凹球面上,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摆动,从而使吊具旋锁在一定范围的空间上实现全方位的“浮动”。这样,吊具旋锁能使旋锁容易的被插入集装箱上的角配件孔中。然而,这种“浮动”区间较小,在集装箱变形较大,旋锁在插入集装箱上的角配件孔中产生了冲击偏摆,旋锁机构的转柄、连杆就会产生较大的轴向冲击载荷,而使连杆受压失稳弯曲,更有损坏动力驱动的现象发生。为解决此:驱动动力为油缸或推杆的,一般采用增大推力关节轴承的摆动范围。但增大的幅度较为有限。因为如摆动幅度较大,旋锁的锁定能力相对下降,可靠性降低。而且,集装箱变形幅度无论何时均比关节轴承增加摆动的幅度要大得多。驱动动力为减速电机的,在驱动的减速机输出轴系设有扭矩限制装置。当输出轴受轴向冲击载荷超过设定值时,扭矩限制装置空转打滑,从而保护连杆不至受冲击压力失稳。但该装置打滑时局部温升较高,极易失效,可靠性低。因此,设计一种能抗较大的轴向冲击载荷,保护连杆在受较大轴向压力时,而不至失稳弯曲,且能保护驱动动力的装置,是提高集装箱吊具旋锁机构可靠性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目的实现一种机械缓冲吸能的连杆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内芯导向轴、缓冲轴、第一弹簧、第二弹簧、调节压盖、接叉;所述的外壳的左侧的内螺纹孔与所述的内芯导向轴的一端螺纹固定连接;所述的内芯导向轴的另一端伸入到所述缓冲轴内设置的缓冲轴内孔中,所述的缓冲轴与所述的外壳之间设置第一弹簧;所述的外壳的右侧设置调节压盖;在调节压盖与所述的内芯导向轴之间设置第二弹簧;所述的内芯导向轴的右侧伸出所述的调节压盖;并与接叉螺纹连接。进一步,所述的内芯导向轴与外壳、缓冲轴同轴,缓冲轴内孔可沿内芯导向轴轴向滑动。进一步,所述的接叉一端的外螺纹与所述的缓冲轴的右侧轴端的内螺纹相耦合,另一端的叉形与连杆端头相连。进一步,所述的第二弹簧设置在外壳内腔底面、外壳的内圆柱面与缓冲轴左侧面围成的空间内,第一弹簧设置在外壳内圆柱面、缓冲轴的右侧面与调节压盖围成的环形腔内。进一步,所述的外壳是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圆管;封闭的一端设有与内芯导向轴连接的内螺纹孔,开口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的调节压盖连接的螺纹;所述的外壳的管体内孔与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外径相偶配合。进一步,在所述的外壳上纵向设置一定位螺钉,在所述的外壳与内芯导向轴的螺纹接口处设置一轴向定位螺钉。进一步;所述的接叉与缓冲轴的螺纹连接处纵向设置防脱定位螺钉。进一步;所述的调节压盖与外壳的螺纹连接处上、下纵向各设置一定位螺钉。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能抗较大的轴向冲击载荷,保护连杆在受较大轴向压力时,而不至失稳弯曲,且能保护驱动动力不至受损,提高了集装箱吊具旋锁机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中一种机械缓冲吸能的连杆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结合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械缓冲吸能的连杆接头,包括外壳100、内芯导向轴200、缓冲轴300、第一弹簧4、第二弹簧41、调节压盖500、接叉7;外壳100的左侧的内螺纹孔101与内芯导向轴200的一端螺纹固定连接;内芯导向轴200的另一端伸入到缓冲轴300内设置的缓冲轴内孔201中,缓冲轴200与外壳100之间设置第一弹簧4;外壳100的右侧设置调节压盖500;在调节压盖500与内芯导向轴200之间设置第二弹簧41;内芯导向轴200的右侧伸出调节压盖500;并与接叉7螺纹连接。上述结构,能够抗较大的轴向冲击载荷,保护连杆在受较大轴向压力时,而不至失稳弯曲,且能保护驱动动力;且能保护驱动动力不至受损,提高了集装箱吊具旋锁机构可靠性。结合附图1所示,内芯导向轴200与外壳100、缓冲轴300同轴,且内芯导向轴200一端外圆插入缓冲轴500的缓冲轴内孔201内,缓冲轴500可沿内芯导向轴200轴向滑动。结合附图1所示;接叉7一端的外螺纹71与缓冲轴300的右侧轴端的内螺纹301相耦合,另一端的叉形72与连杆端头相连;第二弹簧41设置在外壳100的内腔底面、外壳100的内圆柱面与缓冲轴300左侧面围成的空间内,第一弹簧4设置在外壳100内圆柱面、缓冲轴300的右侧面与调节压盖500围成的环形腔内。结合附图2所示,外壳100是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圆管;封闭的一端设有与内芯导向轴200连接的内螺纹孔105,开口的一端设有与调节压盖500连接的螺纹103;外壳100的管体内孔与第一弹簧4和第二弹簧41的外径相偶配合。结合附图1、附图2所示,在外壳100上纵向设置一定位螺钉孔104,在外壳100与内芯导向轴200的螺纹接口处设置一轴向定位螺钉102。结合附图1所示,接叉7与缓冲轴300的螺纹连接处纵向设置防脱定位螺钉6。上述的结构,保证了机械缓冲吸能的连杆接头在抗较大的轴向冲击载荷,保护连杆在受较大轴向压力时,而不至失稳弯曲,且能保护驱动动力;且能保护驱动动力不至受损,提高了集装箱吊具旋锁机构可靠性。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也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械缓冲吸能的连杆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内芯导向轴、缓冲轴、第一弹簧、第二弹簧、调节压盖、接叉;所述的外壳的左侧的内螺纹孔与所述的内芯导向轴的一端螺纹固定连接;所述的内芯导向轴的另一端伸入到所述缓冲轴内设置的缓冲轴内孔中,所述的缓冲轴与所述的外壳之间设置第一弹簧;所述的外壳的右侧设置调节压盖;在调节压盖与所述的内芯导向轴之间设置第二弹簧;所述的内芯导向轴的右侧伸出所述的调节压盖;并与接叉螺纹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缓冲吸能的连杆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内芯导向轴、缓冲轴、第一弹簧、第二弹簧、调节压盖、接叉;所述的外壳的左侧的内螺纹孔与所述的内芯导向轴的一端螺纹固定连接;所述的内芯导向轴的另一端伸入到所述缓冲轴内设置的缓冲轴内孔中,所述的缓冲轴与所述的外壳之间设置第一弹簧;所述的外壳的右侧设置调节压盖;在调节压盖与所述的内芯导向轴之间设置第二弹簧;所述的内芯导向轴的右侧伸出所述的调节压盖;并与接叉螺纹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缓冲吸能的连杆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芯导向轴与外壳、缓冲轴同轴,缓冲轴内孔可沿内芯导向轴轴向滑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缓冲吸能的连杆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叉一端的外螺纹与所述的缓冲轴的右侧轴端的内螺纹相耦合,另一端的叉形与连杆端头相连。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缓冲吸能的连杆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六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久能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