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JUKI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缝纫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7230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6: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缝纫机,其通过已有的缝纫机进行细密缝制。缝纫机(10)具有:进给调节体(62),其设置于缝纫机架(20)的内部,与转动角度相应地使进给间距变化;以及反向进给杆(72),其设置于缝纫机架的外部,与进给调节体连结,在缝纫机(10)中具有:致动器(81),其用于经由反向进给杆(72)使进给调节体进行转动以使得成为细密缝制的进给间距;以及传递体(82、83),其将致动器的输出传递至反向进给杆,将致动器和传递体配置于缝纫机架的外部。由此,仅通过在缝纫机架的外部安装致动器、传递体,就能够实现细密缝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缝纫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进给调节体对被缝制物的进给量进行调节的缝纫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缝纫机具有:上下进给机构,其从缝纫机电动机向进给齿传递上下方向的往复动作;以及水平进给机构,其传递水平方向的往复动作,水平进给机构具有进给调节体,该进给调节体能够与转动角度相应地改变水平方向的往复动作的行程。而且,在该进给调节体连结有进给调节转盘、反向进给杆等,该进给调节转盘通过手动的旋转操作使进给调节体的转动角度变化而对被缝制物的进给间距进行调节,该反向进给杆通过手动操作使进给调节体的转动角度变化而使被缝制物的进给方向逆转(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2008-194134号公报另外,近年的缝纫机要求将在缝制的结束位置进行切线后的布料残留的线的残留端尽可能缩短,实施了将切线切刀配置为与针孔接近等的改良。另一方面,如果在切线后的布料残留的线的残留端变短,则线容易从最终打结点脱落发生绽开,因此为了预防该现象,研究出在缝制的结束位置将进给间距设为最小宽度而进行实施多针缝制的细密缝制。此外,在已有的缝纫机中进行细密缝制时,需要在缝纫机新装备切换机构,该切换机构用于在任意的定时将进给间距切换为最小宽度,但在将切换机构新配置于缝纫机架的内部时,难以确保其配置空间,在外置时,需要在缝纫机架的外部形成开口,该开口供向缝纫机架内的进给调节体传递转动动作的部件经过,改造费事,存在有可能从开口发生润滑油泄漏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从已有的缝纫机容易地形成能够进行细密缝制的缝纫机。技术方案1记载的专利技术是一种缝纫机,其具有:进给调节体,其设置于缝纫机架的内部,与转动角度相应地使进给间距变化;以及反向进给杆,其设置于缝纫机架的外部,与所述进给调节体连结,该缝纫机的特征在于,具有:致动器,其用于经由所述反向进给杆使所述进给调节体转动,以使得成为细密缝制的进给间距;以及传递体,其将所述致动器的输出传递至所述反向进给杆,将所述致动器和所述传递体配置于所述缝纫机架的外部。技术方案2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缝纫机中,所述传递体经由长孔而与所述反向进给杆连结。技术方案3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2记载的缝纫机中,所述传递体具有:第一传递体,其与所述反向进给杆连结;以及第二传递体,其将所述致动器的输出传递至所述第一传递体。技术方案4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3记载的缝纫机中,所述第二传递体由偏心轴能够转动地支撑,通过所述偏心轴的旋转操作,能够对从所述致动器向所述反向进给杆传递的操作量进行调节。技术方案5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4记载的缝纫机中,在所述反向进给杆设置有凸出的销,所述销以松散嵌合状态与在所述第一传递体的一端部形成的所述长孔连结,所述第一传递体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二传递体的一端部连结,所述第二传递体的另一端部与所述致动器连结,在所述第二传递体的中央部,所述偏心轴能够转动地被支撑。技术方案6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中,具有调节构造,该调节构造对从所述致动器向所述反向进给杆传递的操作量进行调节。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能够从已有的缝纫机容易地形成能够进行细密缝制的缝纫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缝纫机的正视图。图2是在俯视观察时仅将缝纫机底座部内的要部结构图示出的结构图。图3是进给调节机构的斜视图。图4是将电动机盖拆下的缝纫机的右侧视图。图5是将电动机盖拆下的缝纫机的右端部的斜视图。图6是表示通过偏心轴实现的从细密缝制螺线管传递至反向进给杆的操作量的调节动作的说明图。图7(A)至图7(C)是依次表示细密缝制的进给间距的调节方法的说明图。图8(A)至图8(C)是依次表示紧接着图7(C)的细密缝制的进给间距的调节方法的说明图。标号的说明10缝纫机20缝纫机架21缝纫机底座部22直立机体部23缝纫机臂部30釜机构40布料进给机构41进给齿43上下进给轴46水平进给轴60进给调节机构62进给调节体64进给盘69倒缝螺线管72反向进给杆721反向进给板80细密缝制切换机构81细密缝制螺线管(致动器)811柱塞82第一传递体821长孔83第二传递体84托架85偏心轴851轴主体852支轴部86固定螺钉212机构盖T工作台T1开口部具体实施方式[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下面,基于图1至图8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缝纫机10的正视图,图2是在俯视观察时将缝纫机架20内的布料进给机构40及进给调节机构60图示出的结构图,图3是进给调节机构60的斜视图。上述缝纫机10具有:未图示的缝针上下移动机构,其使缝针上下移动;未图示的缝纫机电动机,其成为缝针上下移动机构的驱动源;釜机构30,其通过全旋转釜31将下线与插入至缝针的缝线缠绕;布料进给机构40,其与缝针的上下移动相匹配地对作为针板上的被缝制物的衣料进行输送;进给调节机构60,其对布料进给机构40的进给量进行调节;以及缝纫机架20,其对上述各结构进行支撑。[缝纫机架]缝纫机架20具有:缝纫机底座部21,其在缝纫机10的整体位于下部;纵向机体部22,其在缝纫机底座部2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后面记述的右侧)向上方直立设置;以及未图示的缝纫机臂部23,其从纵向机体部22的上端部向与缝纫机底座部21相同的方向延伸设置(参照图3)。另外,在纵向机体部22的单侧(缝纫机臂部23的相反侧),能够装卸地装备有将缝纫机电动机覆盖的电动机盖221。在该电动机盖221的正面侧,装备有用于进行与缝纫机10的缝制动作相关的各种设定输入的操作面板222。此外,在将缝纫机10设置于水平的工作台T的上表面的状态下,缝纫机底座部21的长度方向成为水平。而且,在下面的说明中,将缝纫机底座部21的长度方向设为Y轴方向,将水平且与Y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与X轴及Y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Z轴方向。另外,对于Z轴方向上的一个方向而言,将上侧设为“上”,将下侧设为“下”,对于X轴方向上的一个方向而言,将操作者相对于缝纫机所处的方向设为“近端侧”(或布料进给方向上游侧),将其相反侧设为“远端侧”(或布料进给方向下游侧),对于Y轴方向上的一个方向而言,从操作者侧观察将左侧设为“左”,将右侧设为“右”。缝纫机10设置于具有对缝纫机底座部21进行储存的开口部T1的工作台T。工作台T的开口部T1与缝纫机底座部21的俯视观察时的形状大致相等,在将缝纫机底座部21储存于开口部T1的状态下工作台T的上表面和缝纫机底座部21的上表面成为大致在同一水平面上排列的状态。在工作台T的下表面侧且开口部T1的下方,固定装备有缝纫机的底盖211和后面记述的细密缝制切换机构80的机构盖212。缝纫机10在工作台T的开口部T1中储存有缝纫机底座部21的状态下,缝纫机底座部21的下部被底盖211覆盖,细密缝制切换机构80储存于机构盖212。此外,缝纫机10在工作台T上,能够绕Y轴向远端侧歪倒,在该情况下,成为缝纫机底座部21的底部从工作台T的开口部T1露出,细密缝制切换机构80整体也从机构盖212露出的状态,它们成为朝向操作者侧的状态,能够进行针对它们的维护作业。[缝针上下移动机构及缝纫机电动机]缝针上下移动机构具有:上轴,其配置在缝纫机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缝纫机,其具有:进给调节体,其设置于缝纫机架的内部,与转动角度相应地使进给间距变化;以及反向进给杆,其设置于缝纫机架的外部,与所述进给调节体连结,该缝纫机的特征在于,具有:致动器,其用于经由所述反向进给杆使所述进给调节体转动,以使得成为细密缝制的进给间距;以及传递体,其将所述致动器的输出传递至所述反向进给杆,将所述致动器和所述传递体配置于所述缝纫机架的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9.20 JP 2017-1797081.一种缝纫机,其具有:进给调节体,其设置于缝纫机架的内部,与转动角度相应地使进给间距变化;以及反向进给杆,其设置于缝纫机架的外部,与所述进给调节体连结,该缝纫机的特征在于,具有:致动器,其用于经由所述反向进给杆使所述进给调节体转动,以使得成为细密缝制的进给间距;以及传递体,其将所述致动器的输出传递至所述反向进给杆,将所述致动器和所述传递体配置于所述缝纫机架的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体经由长孔而与所述反向进给杆连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体具有:第一传递体,其与所述反向进给杆连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博嗣
申请(专利权)人:JUKI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