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外壳镐光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6985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手机外壳镐光固定装置,包括斜槽、转轴、外圈、弹簧以及固定槽,斜槽设置在槽座中,转轴穿过侧柱上端并可转动,该设计实现了固定装置的转动功能,外圈左端与右端连接在转轴上随转轴转动,弹簧套在连接柱上,弹簧上端抵住外圈下端,弹簧下端抵住上夹块上端,固定槽与连接柱下端相连,该设计实现了该设设备对所生产产品的固定功能与对不同尺寸产品的调节功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奇特,组装简单方便,固定夹紧性能好,生产效率高,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机外壳镐光固定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手机外壳镐光固定装置,属于手机外壳镐光加工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手机是人们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子产品之一,手机产品的外观工艺及效果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因素之一,现有的手机各部件使用的材料及加工工艺多种多样,近两年来,采用金属材料来制造手机外壳成为当今消费市场的新趋势,金属手机外壳的边框一般会采用镐光加工技术进行加工,通过镐光加工的手机外壳边框表面均匀且具有亮度,使手机外壳更加美观随着手机款式的多样化,不同款式的手机外壳需要镐光处理,手机外壳的镐光处理的难点在于镐光加工前对手机外壳的固定,如果手机外壳没有固定好的话,镐光加工出来的手机外壳表面会不均匀且具有明显的刀纹,而且亮度效果不明显,特别是在镐光加工手机外壳两端的时候,很难对手机外壳进行固定,而且手机外壳结构相对轻薄,一般的压紧固定夹具容易使手机外壳造成损坏,在现有的技术中通常采用人工的固定方式来对手机外壳进行压紧固定,人工的方式不但会增加生产成本耗费劳动力,而且镐光加工出来的产品会出现明显的震刀纹和镐光大小不均匀的问题,使得手机外壳不能达到外观要求,因此急需一种手机外壳镐光固定装置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机外壳镐光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结构新颖奇特,组装简单方便,固定夹紧性能好,生产效率高,实用性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手机外壳镐光固定装置,包括底座机构、固定机构以及限动圈,所述固定机构固定并装夹在底座机构中心,所述限动圈设置在底座机构左端与右端,所述底座机构包括槽座、斜槽、转轴以及侧柱,所述斜槽设置在槽座中,所述转轴设置在侧柱上,所述转轴穿过侧柱上端并可转动,所述侧柱下端与槽座上端相固定,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外圈、连接柱、圆柱槽、拉块、弹簧、固定槽、上夹块、下夹块、夹块横槽、夹块竖槽、侧夹块以及侧块槽,所述外圈左端与右端连接在转轴上随转轴转动,所述连接柱穿过外圈上端圆柱槽,所述拉块下端与连接柱上端相固定,所述连接柱下端通过上夹块上端固定槽与其相连,所述弹簧套在连接柱上,所述弹簧上端抵住外圈下端,所述弹簧下端抵住上夹块上端,所述下夹块下端与外圈下端面上部相固定,所述夹块横槽设置在下夹块上端,所述夹块竖槽设置在下夹块上端,所述侧夹块设置在外圈内侧左端面与右端面上,所述侧块槽设置在侧夹块左侧端面与右侧端面上。进一步地,所述限动圈安装在转轴环形侧面。进一步地,所述转轴与侧柱均为两组,两组所述转轴规格相同,两组所述侧柱规格相同,所述连接柱、圆柱槽、弹簧、固定槽均为两组,两组所述连接柱规格相同,两组所述圆柱槽规格相同,两组所述弹簧规格相同,两组所述固定槽规格相同。进一步地,所述夹块横槽与夹块竖槽交叉并呈十字型。进一步地,所述斜槽呈内凹型坡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手机外壳镐光固定装置,因本技术添加了槽座、斜槽、转轴以及侧柱,该设计实现了固定装置的转动功能,固定机构能通过转轴在其中自由转动,解决了固定机构方向不能转变的问题。因本技术添加了外圈、连接柱、圆柱槽、拉块、弹簧、固定槽、上夹块、下夹块、夹块横槽、夹块竖槽、侧夹块以及侧块槽,该设计实现了该设备对所生产产品的固定功能与对不同尺寸产品的调节功能,产品根据尺寸被固定,解决了产品尺寸固定单一而难以固定的问题。因本技术添加了限动圈,该设计便于对转轴转动的限制,在加工时可使转轴不转动,因本技术添加了夹块横槽与夹块竖槽,该设计便于手机外壳产品的多种方式固定,本技术结构新颖奇特,组装简单方便,固定夹紧性能好,生产效率高,实用性强。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手机外壳镐光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手机外壳镐光固定装置中底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手机外壳镐光固定装置中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手机外壳镐光固定装置中固定机构A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机构、2-固定机构、3-限动圈、11-槽座、12-斜槽、13-转轴、14-侧柱、21-外圈、22-连接柱、23-圆柱槽、24-拉块、25-弹簧、26-固定槽、27-上夹块、28-下夹块、29-夹块横槽、210-夹块竖槽、211-侧夹块、212-侧块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手机外壳镐光固定装置,包括底座机构1、固定机构2以及限动圈3,固定机构2固定并装夹在底座机构1中心,限动圈3设置在底座机构1左端与右端。底座机构1包括槽座11、斜槽12、转轴13以及侧柱14,所述斜槽12设置在槽座11中,转轴13设置在侧柱14上,转轴13穿过侧柱14上端并可转动,侧柱14下端与槽座11上端相固定。固定机构2包括外圈21、连接柱22、圆柱槽23、拉块24、弹簧25、固定槽26、上夹块27、下夹块28、夹块横槽29、夹块竖槽210、侧夹块211以及侧块槽212,外圈21左端与右端连接在转轴13上随转轴13转动,连接柱22穿过外圈21上端圆柱槽23,拉块24下端与连接柱22上端相固定,连接柱22下端通过上夹块27上端固定槽26与其相连,弹簧25套在连接柱22上,弹簧25上端抵住外圈21下端,弹簧下端抵住上夹块27上端,下夹块28下端与外圈21下端面上部相固定,夹块横槽29设置在下夹块28上端,夹块竖槽210设置在下夹块28上端,侧夹块211设置在外圈21内侧左端面与右端面上,侧块槽212设置在侧夹块211左侧端面与右侧端面上。限动圈3安装在转轴13环形侧面,转轴13与侧柱14均为两组,两组转轴13规格相同,两组侧柱14规格相同,连接柱22、圆柱槽23、弹簧25、固定槽26均为两组,两组连接柱22规格相同,两组所述圆柱槽23规格相同,两组弹簧25规格相同,两组固定槽26规格相同,夹块横槽29与夹块竖槽210交叉并呈十字型,斜槽12呈内凹型坡槽。具体实施方式:使用时,作业人员将侧夹块211设置在外圈21内侧左端面与右端面上,进而将下夹块28下端与外圈21下端面上部相固定,侧夹块211与下夹块28则实现了产品侧面与下端的固定,进而将连接柱22的下端通过固定槽26与上夹块27相固定,再而将弹簧25套在连接柱上,将连接柱22穿过圆柱槽23并使弹簧25上端抵住外圈21的下端,压缩弹簧25使连接柱22上端伸长并将连接柱22上端与拉块24的下端固定,此时弹簧25伸长,弹簧25的弹力使上夹块27能提供一个向下的力,外圈21内部的器件安装完毕,再将外圈21左端与右端连接在转轴13上并使其随转轴13转动,固定机构2安装完毕,从而实现了固定装置的转动功能,固定机构能通过转轴在其中自由转动,固定机构方向能随需要转变。当产品需要变换镐光的角度时,首先固定手机外壳,进而拉起拉块24,再将拉块24连着连接柱22压缩弹簧25使上夹块27上移,再而放入手机外壳,将手机外壳下端放入夹块横槽29中,手机外壳侧端放入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机外壳镐光固定装置,包括底座机构(1)、固定机构(2)以及限动圈(3),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2)固定并装夹在底座机构(1)中心,所述限动圈(3)设置在底座机构(1)左端与右端;所述底座机构(1)包括槽座(11)、斜槽(12)、转轴(13)以及侧柱(14),所述斜槽(12)设置在槽座(11)中,所述转轴(13)设置在侧柱(14)上,所述转轴(13)穿过侧柱(14)上端并可转动,所述侧柱(14)下端与槽座(11)上端相固定;所述固定机构(2)包括外圈(21)、连接柱(22)、圆柱槽(23)、拉块(24)、弹簧(25)、固定槽(26)、上夹块(27)、下夹块(28)、夹块横槽(29)、夹块竖槽(210)、侧夹块(211)以及侧块槽(212),所述外圈(21)左端与右端连接在转轴(13)上随转轴(13)转动,所述连接柱(22)穿过外圈(21)上端圆柱槽(23),所述拉块(24)下端与连接柱(22)上端相固定,所述连接柱(22)下端通过上夹块(27)上端固定槽(26)与其相连,所述弹簧(25)套在连接柱(22)上,所述弹簧(25)上端抵住外圈(21)下端,所述弹簧下端抵住上夹块(27)上端,所述下夹块(28)下端与外圈(21)下端面上部相固定,所述夹块横槽(29)设置在下夹块(28)上端,所述夹块竖槽(210)设置在下夹块(28)上端,所述侧夹块(211)设置在外圈(21)内侧左端面与右端面上,所述侧块槽(212)设置在侧夹块(211)左侧端面与右侧端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机外壳镐光固定装置,包括底座机构(1)、固定机构(2)以及限动圈(3),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2)固定并装夹在底座机构(1)中心,所述限动圈(3)设置在底座机构(1)左端与右端;所述底座机构(1)包括槽座(11)、斜槽(12)、转轴(13)以及侧柱(14),所述斜槽(12)设置在槽座(11)中,所述转轴(13)设置在侧柱(14)上,所述转轴(13)穿过侧柱(14)上端并可转动,所述侧柱(14)下端与槽座(11)上端相固定;所述固定机构(2)包括外圈(21)、连接柱(22)、圆柱槽(23)、拉块(24)、弹簧(25)、固定槽(26)、上夹块(27)、下夹块(28)、夹块横槽(29)、夹块竖槽(210)、侧夹块(211)以及侧块槽(212),所述外圈(21)左端与右端连接在转轴(13)上随转轴(13)转动,所述连接柱(22)穿过外圈(21)上端圆柱槽(23),所述拉块(24)下端与连接柱(22)上端相固定,所述连接柱(22)下端通过上夹块(27)上端固定槽(26)与其相连,所述弹簧(25)套在连接柱(22)上,所述弹簧(25)上端抵住外圈(21)下端,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景阳武立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纳想模具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