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研磨珠的分离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6981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研磨珠的分离治具,用于分离研磨珠和研磨珠所研磨的轴类工件,研磨珠的分离治具包括箱体和隔板,箱体包括底板和侧板组件,底板与侧板组件连接形成容置空间,隔板与侧板组件连接并将容置空间上下分隔为上料腔和分离腔,隔板上设有用于供研磨珠从上料腔进入分离腔的分离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能够实现轴类工件与研磨珠的分离,结构简单,分离效率高,大大减少了工时,加工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研磨珠的分离治具
本技术涉及机械表面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研磨珠的分离治具。
技术介绍
目前,轴类物件有很多,比如我们常见的马达轴,圆柱销等;为了保证它们的使用需求,在加工制造中,轴类产品光洁度的要求比较高,一般为Ra1.0mm以内,故对轴类产品的表面处理要求变得格外重要。目前通用的表面处理工艺有研磨,抛光等。研磨工艺的设备一般为普通漏缸机,里面装有一定数量的研磨珠、一定量的清水和清洁剂等。该设备可以将光洁度很粗的轴类产品研磨至Ra1.0mm以内的成品,以保证产品的顺利有效的发挥其功效。在研磨加工过程中,将轴类物件和研磨珠分离时,传统方式是手工一一挑选研磨珠实现轴类物件和研磨珠的分离,分离效率比较低,容易浪费工时,产品的利润微乎其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研磨珠的分离治具,其能够实现轴类工件与研磨珠的分离,结构简单,分离效率高,大大减少了工时,加工成本低。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研磨珠的分离治具,用于分离研磨珠和研磨珠所研磨的轴类工件,所述研磨珠的分离治具包括箱体和隔板,所述箱体包括底板和侧板组件,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组件连接形成容置空间,所述隔板与所述侧板组件连接并将所述容置空间上下分隔为上料腔和分离腔,所述隔板上设有用于供研磨珠从所述上料腔进入所述分离腔的分离孔。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供研磨珠从所述分离腔排出的卸料槽。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组件之间设有卸料槽。进一步地,所述隔板包括打孔部和与所述卸料槽对应设置的盖合部,所述分离孔设于所述打孔部上。进一步地,所述分离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分离孔呈阵列设置。进一步地,所述侧板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三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板之远离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和所述第三侧板之远离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均设有扶手。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板之远离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设有第一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第四侧板之远离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设有第二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上料腔的深度大于所述分离腔的深度。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与所述底板平行。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轴类工件研磨完毕后,研磨珠和轴类工件进入上述研磨珠的分离治具的上料腔,摇动分离治具,研磨珠会从上料腔经分离孔进入分离腔,而轴类工件则仍位于上料腔中,进而实现轴类工件与研磨珠的分离,结构简单,操作灵活、轻松、简单,工装容易实现,分离效率高,大大减少了工时,加工成本低;而且安全性好,不会有工伤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研磨珠的分离治具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研磨珠的分离治具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图1中研磨珠的分离治具的剖视图。图中:10、箱体;11、底板;12、侧板组件;121、第一侧板;122、第二侧板;1221、第一加强筋;123、第三侧板;124、第四侧板;1241、第二加强筋;13、上料腔;14、分离腔;15、卸料槽;16、扶手;20、隔板;21、分离孔;22、打孔部;23、盖合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请参照图1-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研磨珠的分离治具,用于分离研磨珠和研磨珠所研磨的轴类工件,研磨珠的分离治具包括箱体10和隔板20,箱体10包括底板11和侧板组件12,底板11与侧板组件12连接形成容置空间(未标示),隔板20与侧板组件12连接并将容置空间上下分隔为上料腔13和分离腔14,隔板20上设有用于供研磨珠从上料腔13进入分离腔14的分离孔21。在轴类工件研磨完毕后,研磨珠和轴类工件进入上述实施例中的研磨珠的分离治具的上料腔,摇动分离治具,研磨珠会从上料腔13经分离孔21进入分离腔14,而轴类工件则仍位于上料腔13中,进而实现轴类工件与研磨珠的分离,结构简单,操作灵活、轻松、简单,工装容易实现,分离效率高,大大减少了工时,加工成本低;而且安全性好,不会有工伤风险。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底板11上设有用于供研磨珠从分离腔14排出的卸料槽15,以方便分离腔14中的研磨珠排出。在另一实施例中,卸料槽15也可以设于底板11和侧板组件12之间。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隔板20包括打孔部22和与卸料槽15对应设置的盖合部23,分离孔21设于打孔部22上,这种结构能够避免轴类工件经分离孔21、分离腔14和卸料槽15而排出而降低分离效率的问题。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分离孔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分离孔21呈阵列设置。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侧板组件1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121、第二侧板122、第三侧板123和第四侧板124,第一侧板121与第三侧板123相对设置,第二侧板122和第四侧板124相对设置,第一侧板121之远离容置空间的一侧和第三侧板123之远离容置空间的一侧均设有扶手16,当需要分离研磨珠和轴类工件时,将研磨珠和轴类工件置于上料腔13上,自动化设备摇动研磨珠的分离治具或操作人员手握住两端的扶手16摇动研磨珠的分离治具,研磨珠经分离孔21进入分离腔14中,分离腔14中的研磨珠在摇晃过程中经卸料槽15排出至外界;而轴类工件会平躺在隔板20上或者带一定斜度的插在分离孔21中,仍位于上料腔13上,进而实现轴类工件与研磨珠的分离,结构简单,操作灵活、轻松、简单,工装容易实现,分离效率高,大大减少了工时,加工成本低;而且安全性好,不会有工伤风险。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侧板122之远离容置空间的一侧设有第一加强筋1221。第四侧板124之远离容置空间的一侧设有第二加强筋1241。这种结构设置能够增加箱体10的强度,避免箱体10在使用过程中因强度不足而损坏,提高了研磨珠的分离治具的分离效率。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上料腔13的深度大于分离腔14的深度,以实现容置更多的轴类工件和分离珠,提高分离效率。在具体实施例中,隔板20与底板11平行,以便于研磨珠的分离排出。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研磨珠的分离治具,用于分离研磨珠和研磨珠所研磨的轴类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珠的分离治具包括箱体和隔板,所述箱体包括底板和侧板组件,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组件连接形成容置空间,所述隔板与所述侧板组件连接并将所述容置空间上下分隔为上料腔和分离腔,所述隔板上设有用于供研磨珠从所述上料腔进入所述分离腔的分离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研磨珠的分离治具,用于分离研磨珠和研磨珠所研磨的轴类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珠的分离治具包括箱体和隔板,所述箱体包括底板和侧板组件,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组件连接形成容置空间,所述隔板与所述侧板组件连接并将所述容置空间上下分隔为上料腔和分离腔,所述隔板上设有用于供研磨珠从所述上料腔进入所述分离腔的分离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珠的分离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供研磨珠从所述分离腔排出的卸料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珠的分离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组件之间设有卸料槽。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研磨珠的分离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打孔部和与所述卸料槽对应设置的盖合部,所述分离孔设于所述打孔部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珠的分离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孔的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威李光亮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盛源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