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kV电网线路的清洁维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6650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4: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330kV电网线路的清洁维护装置。该装置包括电力支撑模块、一次洁污模块、行走模块、二次洁污模块和控制模块;电力支撑模块为中心,行走模块分别套在四分裂的超高压电力线上,其向着模块中心的一侧挡板与电力支撑模块相连,其向外的侧壁穿过一次洁污模块,同一超高压电力线上的两个行走模块之间为二次洁污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四分裂超高压电力线为基准设计洁污模块,提高运行效率、节省材料,减轻超高压电力线负重,提高了装置的经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330kV电网线路的清洁维护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力传输领域,具体为一种330kV电网线路的清洁维护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国力的大幅提升及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作为事关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一环,其输电容量与距离不断扩大,我国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先后建成多条超高压电力线路,超高压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为330kV至750kV。分裂导线指超高压输电线路为抑制电晕放电和减少线路电抗所采取的一种导线架设方式,即每相导线由几根直径较小的分导线组成,各分导线间隔一定距离并按对称多角形排列,而且布置在正多边形的顶点上。一般是220kV为2分裂,500kV为4分裂,西北电网750kV为6分裂,1000kV为8分裂。分裂电力线传送能力高,产生电晕少,不可避免的成为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的首选方案。但由于超高压电力线路广泛分布在野外,受自然环境影响,不易维护,运行风险因素较多,例如雷击、污闪、风偏、覆冰等。由此引起电力事故的影响巨大,所以电力巡检十分必要,然而超高压电力线所处位置偏僻,自然环境险恶,大大增加了巡检人员的工作难度。如果能够准确地对故障点预警,并定时对线路进行洁污,则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相间短路等故障,同时减轻维护人员的工作压力。且超高压四分裂电力线通常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绞合而成,于是在其表面形成螺旋前进的纹路,对其的洁污需要进行专门的设计。目前,现有的自动洁污的装置多指向有中低压电力线,且多以单根电力线为支撑。致使电力线承重压力大,机械效率低,洁污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为针对当前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330kV电网线路的清洁维护装置。该装置采用一中心多支撑的电力支撑结构,利用整体上的单一控制,多线并行的思想进行巡检洁污,在报警模块触发后加入装置自身的应答;并将毛刷改进为多个螺旋式往复运动的刷头,除障模块改进为更加轻便的链锁剪结构,多次使用可伸缩的支撑结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方便高效,可同时对多条电力线进行自动巡检洁污的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解决为:一种330kV电网线路的清洁维护装置,该装置包括电力支撑模块、一次洁污模块、行走模块、二次洁污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的电力支撑模块的中心为等棱的十四面体,所述的十四面体的结构为:上、下表面为两个水平的正方形,且二者投影重合;中部四个竖直的正方形表面依次相连,环绕在上、下表面之间。并且每个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顶点分别和上、下表面的正方形的一个顶点重合,另外两个顶点分别和左右的正方形的顶点重合;六个相同的正方形相邻之间的棱线形成了8个相同的正三角形表面,其中,四个在上半部,四个在下半部;所述的8个正三角形表面中,每个三角形表面的中心都垂直于表面固定有一个相同大小的固定支撑杆;固定支撑杆的另一端的内壁贴合有滑动支撑杆,固定旋钮位于其端口;每个滑动支撑杆的顶端,均固定有一个行走模块;所述的上下两个正方形面上中,上表面为自动挡板;其下部为空腔结构,空腔内安装有控制模块;所述的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和电源;电源分别与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相连;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结构相同;第一控制模块的子模块包括自转轴驱动模块、温度检测模块、距离检测模块、开关、湿度检测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分别与三个检测模块、自转轴驱动模块、开关相连;并且,三个检测模块的探测部分、开关的按键及数据处理模块的指示灯通过通孔设置在中部一个正方形面上,该面与中部相邻的一个面上的通孔显露出第一自转轴驱动模块的电机中心轴;第二控制模块的三个检测模块的探测部分、开关的按键、数据处理模块的指示灯、第二自转轴驱动模块的电机中心轴的位置与第一控制模块中对应的模块关于十四面体的对称中心呈对称分布;控制模块中的所有子模块与电源相连;所述的一次洁污模块为一把可以自动咬合的链锁剪;该链锁剪包括2个切割刀片,2个受力刀柄和一个势能弹簧,其中,2个切割刀片通过刀片铰钉交叉铰接在一起;2个受力刀柄通过刀柄铰钉交叉铰接在一起;每个切割刀片尾部与一个受力刀柄头部通过连接铰钉进行铰接;两个连接铰钉分别和势能弹簧的两端相连;所述的行走模块以超高压电力线为轴对称,行走模块框架上下两部分由框架侧壁整合夹具固定;上下两挡板内部均固定底座螺杆的一端,底座螺杆的另一端固定有滚轮底座,中部套有调距弹簧;滚轮底座上安装有行走滚轮;所述的行走模块框架两侧的正方形挡板中心含有圆形通孔,通孔内穿过超高压电力线,且外侧的通孔在超高压电力线的左右两侧,同时通过一个一次洁污模块,一次洁污模块的受力刀柄的尾部分别与上下两个滚轮底座的同侧铰接;所述的每个滚轮底座的侧壁还装有行走驱动模块;所述的行走模块框架的外侧的挡板上安装有报警模块;行走驱动模块、报警模块均分别与电力支撑模块中的电源及两个控制模块中的数据处理模块连接;电力支撑模块上的八个滑动支撑杆对应八个上述行走模块,同一条超高压电力线的两个行走模块关于超高压电力线成轴对称,四条超高压电力线同一侧的四个行走模块的中心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的二次洁污模块包括自转轴、自转方管、位移滑动杆、位移弹簧、换向直角钉、换向铰钉,位移方管、刷头杆、柱面刷、卡位杆、紧固旋钮;其中卡位杆为圆柱形中空杆,其两端通过紧固旋钮,各自连接有刷头杆;刷头杆的另一端为柱面刷;位移方管为四棱空心柱,套在卡位杆中部,其中的一面与换向直角钉的一个直角面通过换向铰钉连接,换向直角钉的另一个直角面固定有位移弹簧,位移弹簧的另一端与自转方管的端口连接,位移滑动杆穿过上述两个部件同样固定在换向直角钉的直角面上;自转方管表面固定有自转轴,自转轴的另一端与自转轴驱动模块中的电机中心轴连接;其中整个柱面刷由圆柱外壳所包裹,该外壳由两面可开合的半圆柱组成,两半圆柱的一条母线边由开合轴连接,另一条母线边在柱面刷闭合后形成开合缝。圆柱外壳一个端口的内部设计了环柱面圆凸起的轨道。旋转底座外侧对应凸起的轨道设有凹槽,内侧则根据超高压电力线扭转的缝隙设置光滑的卡位球,其处于柱面刷内部的侧壁均匀分布柱形刷头底座,底座之上安装有可拆卸的柱形刷头。所述的自动挡板包括挡板门、动力丝杠、支撑门柱、开关合页、挡板门合页。其中,挡板门与十四面体由挡板门合页连接,其内部由开关合页连接至支撑门柱上,支撑门柱的另一端同样由开关合页连接至动力丝杠之上,动力丝杠分别与电源、第一、二控制模块中的数据处理模块电连接。所述动力丝杠具体为直线推杆电动机。本技术的要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装置实现了自动二次洁污。一次洁污模块为整个装置的先行部分,可用于去除、破碎较大的污垢、障碍物等,二次洁污模块为整体包裹超高压电力线的柱面刷,于一次洁污模块完成工作之后,在此进行全方位的细节清扫。二次洁污模块的柱形刷头不仅往复运动,同时多个柱形刷环绕超高压电力线运动。此设计使得整个装置洁污的力度大大提升。2本装置在除污清灰的同时,加入温度检测模块定时对超高压电力线进行温度测量,在巡检过程中及时察觉超高压电力线的异常,引起维护人员注意,避免由于高温造成电力事故。3本装置的检测模块及数据处理模块设计在四分裂超高压电力线横截面的中心,并以此为中心,以四分裂超高压电力线为基准设计洁污模块,提高运行效率、节省材料,减轻超高压电力线负重,提高了装置的经济性。4本装置多次使用了弹簧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330kV电网线路的清洁维护装置,其特征为该装置包括电力支撑模块、一次洁污模块、行走模块、二次洁污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的电力支撑模块的中心为等棱的十四面体,所述的十四面体的结构为:上、下表面为两个水平的正方形,且二者投影重合;中部四个竖直的正方形表面依次相连,环绕在上、下表面之间,并且每个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顶点分别和上、下表面的正方形的一个顶点重合,另外两个顶点分别和左右的正方形的顶点重合;六个相同的正方形相邻之间的棱线形成了8个相同的正三角形表面,其中,四个在上半部,四个在下半部;所述的8个正三角形表面中,每个三角形表面的中心都垂直于表面固定有一个相同大小的固定支撑杆;固定支撑杆的另一端的内壁贴合有滑动支撑杆,固定旋钮位于其端口;每个滑动支撑杆的顶端,均固定有一个行走模块;所述的上下两个正方形面上中,上表面为自动挡板;其下部为空腔结构,空腔内安装有控制模块;所述的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和电源;电源分别与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相连;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结构相同;第一控制模块的子模块包括自转轴驱动模块、温度检测模块、距离检测模块、开关、湿度检测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分别与三个检测模块、自转轴驱动模块、开关相连;并且,三个检测模块的探测部分、开关的按键及数据处理模块的指示灯通过通孔设置在中部一个正方形面上,该面与中部相邻的一个面上的通孔显露出第一自转轴驱动模块的电机中心轴;第二控制模块的三个检测模块的探测部分、开关的按键、数据处理模块的指示灯、第二自转轴驱动模块的电机中心轴的位置与第一控制模块中对应的模块关于十四面体的对称中心呈对称分布;控制模块中的所有子模块与电源相连;所述的一次洁污模块为链锁剪;所述的行走模块以超高压电力线为轴对称,行走模块框架上下两部分由框架侧壁整合夹具固定;上下两挡板内部均固定底座螺杆的一端,底座螺杆的另一端固定有滚轮底座,中部套有调距弹簧;滚轮底座上安装有行走滚轮;所述的行走模块框架两侧的正方形挡板中心含有圆形通孔,通孔内穿过超高压电力线,且外侧的通孔在超高压电力线的左右两侧,同时通过一个一次洁污模块,一次洁污模块的受力刀柄的尾部分别与上下两个滚轮底座的同侧铰接;所述的每个滚轮底座的侧壁还装有行走驱动模块;所述的行走模块框架的外侧的挡板上安装有报警模块;行走驱动模块、报警模块均分别与电力支撑模块中的电源及两个控制模块中的数据处理模块连接;电力支撑模块上的八个滑动支撑杆对应八个上述行走模块,同一条超高压电力线的两个行走模块关于超高压电力线成轴对称,四条超高压电力线同一侧的四个行走模块的中心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的二次洁污模块包括自转轴、自转方管、位移滑动杆、位移弹簧、换向直角钉、换向铰钉,位移方管、刷头杆、柱面刷、卡位杆、紧固旋钮;其中卡位杆为圆柱形中空杆,其两端通过紧固旋钮,各自连接有刷头杆;刷头杆的另一端为柱面刷;位移方管为四棱空心柱,套在卡位杆中部,其中的一面与换向直角钉的一个直角面通过换向铰钉连接,换向直角钉的另一个直角面固定有位移弹簧,位移弹簧的另一端与自转方管的端口连接,位移滑动杆穿过位移弹簧和自转方管,同样固定在换向直角钉的直角面上;自转方管表面固定有自转轴,自转轴的另一端与自转轴驱动模块中的电机中心轴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330kV电网线路的清洁维护装置,其特征为该装置包括电力支撑模块、一次洁污模块、行走模块、二次洁污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的电力支撑模块的中心为等棱的十四面体,所述的十四面体的结构为:上、下表面为两个水平的正方形,且二者投影重合;中部四个竖直的正方形表面依次相连,环绕在上、下表面之间,并且每个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顶点分别和上、下表面的正方形的一个顶点重合,另外两个顶点分别和左右的正方形的顶点重合;六个相同的正方形相邻之间的棱线形成了8个相同的正三角形表面,其中,四个在上半部,四个在下半部;所述的8个正三角形表面中,每个三角形表面的中心都垂直于表面固定有一个相同大小的固定支撑杆;固定支撑杆的另一端的内壁贴合有滑动支撑杆,固定旋钮位于其端口;每个滑动支撑杆的顶端,均固定有一个行走模块;所述的上下两个正方形面上中,上表面为自动挡板;其下部为空腔结构,空腔内安装有控制模块;所述的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和电源;电源分别与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相连;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结构相同;第一控制模块的子模块包括自转轴驱动模块、温度检测模块、距离检测模块、开关、湿度检测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分别与三个检测模块、自转轴驱动模块、开关相连;并且,三个检测模块的探测部分、开关的按键及数据处理模块的指示灯通过通孔设置在中部一个正方形面上,该面与中部相邻的一个面上的通孔显露出第一自转轴驱动模块的电机中心轴;第二控制模块的三个检测模块的探测部分、开关的按键、数据处理模块的指示灯、第二自转轴驱动模块的电机中心轴的位置与第一控制模块中对应的模块关于十四面体的对称中心呈对称分布;控制模块中的所有子模块与电源相连;所述的一次洁污模块为链锁剪;所述的行走模块以超高压电力线为轴对称,行走模块框架上下两部分由框架侧壁整合夹具固定;上下两挡板内部均固定底座螺杆的一端,底座螺杆的另一端固定有滚轮底座,中部套有调距弹簧;滚轮底座上安装有行走滚轮;所述的行走模块框架两侧的正方形挡板中心含有圆形通孔,通孔内穿过超高压电力线,且外侧的通孔在超高压电力线的左右两侧,同时通过一个一次洁污模块,一次洁污模块的受力刀柄的尾部分别与上下两个滚轮底座的同侧铰接;所述的每个滚轮底座的侧壁还装有行走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艺迪李华赵文泽竹映铖丰玉帆李玲玲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