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行走轮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66545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4:37
一种新型行走轮系统,涉及车辆行走技术领域。包括轮轴连接件和动力传输装置。轮轴连接件的第一轴体同第一传动件活动连接,第二轴体同第二传动件活动连接,和/或,沿第二轴体的周向,第二轴体同第一轴体活动连接。动力传输装置的第一配合子的外壁同第一配合槽的槽壁相抵,和/或,第二配合子的外壁同第二配合槽的槽壁相抵。第一配合子和第二配合子用于同槽壁相抵的壁面为球面,以使第二动力传输件能够沿第一传动件绕第一轴体摆动的平面进行摆动,和/或,使第二动力传输件能够沿第一传动件绕第二轴体摆动的平面进行摆动。其平稳性高,地形适应性好,转弯方便,灵敏度高,并且适用于运动器材类的车辆结构,有助于发挥运动特性,提升带入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行走轮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行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行走轮系统。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车辆行走结构中,特别是小型车辆(例如:普通滑板、越野滑板、婴儿车),在使用过程中,当路面凹凸不平时,转弯非常困难而且转弯精度低,经常出现车轮乱转的问题。而在平时行进过程中,一旦路况不佳,又经常出现颠簸的问题。而对于越野滑板这类机构,现有的结构稳定性和地形适应性差,且现有的转弯机构形式单一,无法有效地将转弯过程同越野滑板本身的运动特性进行结合,用户体验较差。有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行走轮系统,其行进平稳性高,地形适应性好,转弯方便,灵敏度高,转弯方向精确可控,并且适用于运动器材类的车辆结构,有助于发挥运动特性,提升带入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行走轮系统,其包括:基座、动力装置、转动轮、转轴、轮轴连接件和动力传输装置。轮轴连接件包括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和连接件。连接件包括相连的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第一轴体同第二轴体垂直。第一传动件具有用于容纳连接件的内腔,第一轴体嵌设于第一传动件,沿第一轴体的周向,第一轴体同第一传动件活动连接。第一传动件具有供第二轴体穿过的调节孔,调节孔由内腔的内壁贯穿至第一传动件的外壁,且调节孔沿第一轴体的周向延伸,第二轴体穿过调节孔并同第二传动件连接。第一传动件的远离第二传动件的一端同转轴连接,第二传动件的远离第一传动件的一端同转动轮连接。其中,沿第二轴体的周向,第二轴体同第二传动件活动连接,和/或,沿第二轴体的周向,第二轴体同第一轴体活动连接。动力传输装置包括第一动力传输件和第二动力传输件。第一动力传输件具有第一配合槽和第二配合槽,第一配合槽和第二配合槽均由第一动力传输件的同一端壁沿轴向凹陷形成,第一配合槽的靠近第二配合槽的槽壁贯通至第二配合槽,第一配合槽的轴心线同第一动力传输件的转动轴心线重合设置。动力装置和第一动力传输件均设于基座,第一动力传输件的另一端同动力装置传动连接。第二动力传输件一端设有第一配合子和第二配合子,第一配合子同第二动力传输件连接,且第一配合子的轴心线同第二动力传输件的转动轴心线重合设置,第二配合子连接于第一配合子并沿第二动力传输件的径向延伸。第二动力传输件另一端同转轴连接。沿第一动力传输件的轴向,第一配合子可滑动地容置于第一配合槽,第二配合子可滑动地容置于第二配合槽。第一配合子的外壁同第一配合槽的槽壁相抵,和/或,第二配合子的外壁同第二配合槽的槽壁相抵,以使第一配合子或第二配合子在第一动力传输件的径向上同第一动力传输件固定连接。其中,第一配合子和第二配合子用于同槽壁相抵的壁面为球面,以使第二动力传输件能够沿第一传动件绕第一轴体摆动的平面进行摆动,和/或,使第二动力传输件能够沿第一传动件绕第二轴体摆动的平面进行摆动。进一步地,第一轴体贯穿第一传动件,第一轴体开设有供第二轴体穿过的径向通孔以及同径向通孔连通的轴向通孔。轴向通孔可拆卸地配合有紧固螺杆,以使紧固螺杆将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相对固定。沿第二轴体的周向,第二轴体同第二传动件活动连接。第一传动件呈球状,第二传动件具有用于容纳第一传动件的凹陷部,凹陷部的凹面呈球面状,且凹面所对应的球体的半径略大于第一传动件所对应的球体的半径。凹陷部开设有用于同第二轴体配合的定位通孔,定位通孔的内径略大于第二轴体的外径。进一步地,第二传动件用于同转动轮连接的一端呈杆状且可拆卸地套设有凸块,第二传动件还包括定位销,定位销同时贯穿第二传动件和凸块并可拆卸地沿第二传动件的径向设置。第二传动件还具有外螺纹,外螺纹位于凸块的远离第一传动件的一侧。转动轮具有用于同第二传动件配合的轮轴孔,轮轴孔的端部还开设有用于同凸块配合的凹槽。当凸块配合于凹槽时,沿转动轮的周向,凸块同转动轮固定连接,且凹槽的槽壁将定位销封堵于凸块和第二传动件当中。进一步地,第二传动件还套设有轴承,轴承位于凸块的靠近凹陷部的一侧,轴承的外圈还套设并固定连接有定位套,定位套具有用于安装转弯助力装置、转向架或车轴定位装置中至少一者的安装部。进一步地,新型行走轮系统还包括:转向件、第一转向杆、第二转向杆和第三转向杆。转向件可转动地设于基座且其转动轴心线沿基座的前后方向设置。第一转向杆的一端铰接于基座,另一端由万向铰接件铰接于定位套的底部。第二转向杆的一端由万向铰接件铰接于基座,另一端也由万向铰接件铰接于定位套的后部。第三转向杆的一端铰接于转向件,另一端由万向铰接件铰接于定位套的顶部。第一转向杆和第三转向杆二者远离转动轮的铰接点的转动轴心线均同转向件的转动轴心线平行设置。转动转向件时,位于转向件转向的一侧的转动轮在第三转向杆的推动下其顶部和前部朝远离基座的一侧偏转,位于转向件背离的一侧的转动轮在第三转向杆的拉动下其顶部和前部朝基座偏转。进一步地,基座还设有用于驱动转向件复位的弹性件,弹性件分设于转向件的两侧并抵接于基座和转向件之间。自然状态下,转向件保持平衡,转动轮处于直行状态。进一步地,基座还设有减震器,减震器架设于基座和第一转向杆之间。进一步地,基座还具有呈V型的平衡臂,平衡臂的V型底部铰接于基座且其转动轴心线平行于转向件的转动轴心线,平衡臂的两端分别与减震器铰接。进一步地,第一配合槽呈圆柱状,第一配合子呈球状并同第一配合槽的槽壁相抵。第一配合槽的槽壁还具有让位凹陷区,让位凹陷区贯穿至第一配合槽的口部,让位凹陷区的凹面呈圆锥壁状,且让位凹陷区的宽度由第一配合槽的口部朝向其底部的方向递减。进一步地,第一配合子具有贯穿其自身的安装孔,安装孔可滑动地容置有安装杆,第二配合子具有用于同安装杆的端部可拆卸连接的卡合槽。安装孔呈圆柱状,安装杆也呈圆柱状,安装杆的外径略小于安装孔的内径,沿安装孔的周向,第一配合子同安装杆活动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行走轮系统利用轮轴连接件和动力传输装置相互配合,使得转轴和转动轮的灵活性大大提高,整个系统对震动的缓冲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非常适用于对震动敏感和减震要求较高的情况(例如:婴儿车、越野滑板、普通滑板、平衡车、某些越野汽车等)总体而言,新型行走轮系统行进平稳性高,地形适应性好,转弯方便,灵敏度高,转弯方向精确可控,并且适用于运动器材类的车辆结构,有助于发挥运动特性,提升带入感。总体而言,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行走轮系统行进平稳性高,地形适应性好,转弯方便,灵敏度高,转弯方向精确可控,并且适用于运动器材类的车辆结构,有助于发挥运动特性,提升带入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行走轮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新型行走轮系统未安装减震器和动力装置时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新型行走轮系统的另一视角示意图;图4为图1中新型行走轮系统的动力装置和动力传输装置的配合示意图;图5为图1中新型行走轮系统的轮轴连接件的示意图;图6为图5中A区域的放大图;图7为图1中新型行走轮系统的轮轴配合示意图;图8为图7中B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行走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动力装置、转动轮、转轴、轮轴连接件和动力传输装置;所述轮轴连接件包括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相连的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所述第一轴体同所述第二轴体垂直;所述第一传动件具有用于容纳所述连接件的内腔,所述第一轴体嵌设于所述第一传动件,沿所述第一轴体的周向,所述第一轴体同所述第一传动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具有供所述第二轴体穿过的调节孔,所述调节孔由所述内腔的内壁贯穿至所述第一传动件的外壁,且所述调节孔沿所述第一轴体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二轴体穿过所述调节孔并同所述第二传动件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的远离所述第二传动件的一端同转轴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的远离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一端同转动轮连接;其中,沿所述第二轴体的周向,所述第二轴体同所述第二传动件活动连接,和/或,沿所述第二轴体的周向,所述第二轴体同所述第一轴体活动连接;所述动力传输装置包括第一动力传输件和第二动力传输件;所述第一动力传输件具有第一配合槽和第二配合槽,所述第一配合槽和所述第二配合槽均由所述第一动力传输件的同一端壁沿轴向凹陷形成,所述第一配合槽的靠近所述第二配合槽的槽壁贯通至所述第二配合槽,所述第一配合槽的轴心线同所述第一动力传输件的转动轴心线重合设置;所述动力装置和所述第一动力传输件均设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一动力传输件的另一端同所述动力装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动力传输件一端设有第一配合子和第二配合子,所述第一配合子同所述第二动力传输件连接,且所述第一配合子的轴心线同所述第二动力传输件的转动轴心线重合设置,所述第二配合子连接于所述第一配合子并沿所述第二动力传输件的径向延伸;所述第二动力传输件另一端同所述转轴连接;沿所述第一动力传输件的轴向,所述第一配合子可滑动地容置于所述第一配合槽,所述第二配合子可滑动地容置于所述第二配合槽;所述第一配合子的外壁同所述第一配合槽的槽壁相抵,和/或,所述第二配合子的外壁同所述第二配合槽的槽壁相抵,以使所述第一配合子或所述第二配合子在所述第一动力传输件的径向上同所述第一动力传输件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配合子和所述第二配合子用于同槽壁相抵的壁面为球面,以使所述第二动力传输件能够沿所述第一传动件绕所述第一轴体摆动的平面进行摆动,和/或,使所述第二动力传输件能够沿所述第一传动件绕所述第二轴体摆动的平面进行摆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行走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动力装置、转动轮、转轴、轮轴连接件和动力传输装置;所述轮轴连接件包括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相连的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所述第一轴体同所述第二轴体垂直;所述第一传动件具有用于容纳所述连接件的内腔,所述第一轴体嵌设于所述第一传动件,沿所述第一轴体的周向,所述第一轴体同所述第一传动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具有供所述第二轴体穿过的调节孔,所述调节孔由所述内腔的内壁贯穿至所述第一传动件的外壁,且所述调节孔沿所述第一轴体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二轴体穿过所述调节孔并同所述第二传动件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的远离所述第二传动件的一端同转轴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的远离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一端同转动轮连接;其中,沿所述第二轴体的周向,所述第二轴体同所述第二传动件活动连接,和/或,沿所述第二轴体的周向,所述第二轴体同所述第一轴体活动连接;所述动力传输装置包括第一动力传输件和第二动力传输件;所述第一动力传输件具有第一配合槽和第二配合槽,所述第一配合槽和所述第二配合槽均由所述第一动力传输件的同一端壁沿轴向凹陷形成,所述第一配合槽的靠近所述第二配合槽的槽壁贯通至所述第二配合槽,所述第一配合槽的轴心线同所述第一动力传输件的转动轴心线重合设置;所述动力装置和所述第一动力传输件均设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一动力传输件的另一端同所述动力装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动力传输件一端设有第一配合子和第二配合子,所述第一配合子同所述第二动力传输件连接,且所述第一配合子的轴心线同所述第二动力传输件的转动轴心线重合设置,所述第二配合子连接于所述第一配合子并沿所述第二动力传输件的径向延伸;所述第二动力传输件另一端同所述转轴连接;沿所述第一动力传输件的轴向,所述第一配合子可滑动地容置于所述第一配合槽,所述第二配合子可滑动地容置于所述第二配合槽;所述第一配合子的外壁同所述第一配合槽的槽壁相抵,和/或,所述第二配合子的外壁同所述第二配合槽的槽壁相抵,以使所述第一配合子或所述第二配合子在所述第一动力传输件的径向上同所述第一动力传输件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配合子和所述第二配合子用于同槽壁相抵的壁面为球面,以使所述第二动力传输件能够沿所述第一传动件绕所述第一轴体摆动的平面进行摆动,和/或,使所述第二动力传输件能够沿所述第一传动件绕所述第二轴体摆动的平面进行摆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行走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体贯穿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一轴体开设有供所述第二轴体穿过的径向通孔以及同所述径向通孔连通的轴向通孔;所述轴向通孔可拆卸地配合有紧固螺杆,以使所述紧固螺杆将所述第一轴体和所述第二轴体相对固定;沿所述第二轴体的周向,所述第二轴体同所述第二传动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呈球状,所述第二传动件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传动件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凹面呈球面状,且所述凹面所对应的球体的半径略大于所述第一传动件所对应的球体的半径;所述凹陷部开设有用于同所述第二轴体配合的定位通孔,所述定位通孔的内径略大于所述第二轴体的外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行走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件用于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亚历山德·罗诺切利李子平
申请(专利权)人:巴哈勃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