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清洗移动的移液管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6529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化学实验器材领域,提供了一种方便清洗移动的移液管架。所述液管架包括转轴,所述转轴固定垂直安装于底座中心,其从上至下依次设有T型手把、定位板、托板、集液槽,定位板和托板可拆卸安装,集液槽有三个,均为扇形,并通过固定旋转片固定和拆卸,便于清洁,这些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清洗移动的移液管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化学实验器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方便清洗移动的移液管架。
技术介绍
移液管是化学、微生物实验室里很常见的仪器。关于移液管架的专利有很多,如申请号CN201120498701.4、授权公告号为CN202356116U的技术专利“一种移液管架”,申请号CN201620250942.X、授权公告号为CN205435798U的技术专利“一种新型移液管架”,这些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只是单一对移液管架进行改进,改进后的移液管架还是只能专用于移液管,与移液管相配合使用的洗耳球还是得单独放置,移动移液管架也麻烦,并且对移液管里残留液也没有进行处理。申请号CN201621459634.4、授权公告号为CN206454680U的技术专利“移液管架”,对移液管里的残留液只是对其收集,集液槽不能拆卸,清理麻烦;并且定位孔和梯形孔内均设置有橡胶,在取移液管时因为会用力,增大了定位孔内橡胶与移液管壁的摩擦力,使得移液管可能在定位孔中卡住,虽然减少了移液管晃动带来的损害,但造成了使用时的不便等。并且现有移液架上的定位板与托板孔中残留的废液或者污染物清洁不方便,容易造成后续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清洗移动的移液管架。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方便清洗移动的移液管架,包括底座、集液槽、转轴、托板、定位板、T型手把、螺旋接头、螺丝、固定旋转片、螺丝帽,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槽有三个,均为扇形且可拆卸安装,位于所述底座的上方和托板的下方;所述螺丝、固定旋转片、螺丝帽各位三个,并共同作用于集液槽,协作集液槽的拆卸固定,均位于底座上,分别对应着集液槽中部;所述转轴固定垂直安装于底座中心,其顶部为T型,所述定位板开设有多个定位孔和三个梯形洗耳球孔,所述托板上开设有定位孔相对应的梯形孔,梯形孔的底部设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上开设有多个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在使用移液管时,首先转动螺丝帽,旋转固定旋转片,使得固定旋转片垂直于底座,固定集液槽的位置,后将移液管穿过定位孔,当移液管的嘴部抵靠在梯形孔底部的橡胶圈上,可以防止移液管的嘴部损坏,因为橡胶圈软且具有弹性,这时移液管里残留的液体会从移液管嘴部流出,接下来残液就从透孔中流入集液槽中;当放置洗耳球时,先将洗耳球管状部分放入洗耳球孔中,如在之前使用洗耳球时吸入液体,液体会从管状部分流入到集液槽中。由于集液槽可拆卸,当液体过多时,转动螺丝帽,旋转固定旋转片,使得固定旋转片平行于底座,集液槽就可拆卸清理,当定位板或者托板孔中残留污染物多时,直接通过螺旋接头拆卸清洗。优选的,所述转轴上的螺旋接头可拆卸可安装定位板和托板。优选的,所述集液槽通过固定旋转片取出和固定。优选的,所述固定旋转片高于集液槽0.5厘米,并且通过螺丝安装于底座中,并且通过旋转螺丝帽来调节固定旋转片与集液槽的固定与否关系。优选的,所述移液管架为塑料所制。优选的,所述转轴顶部为T型手把。T型手把上套有橡胶套筒,在移动移液架的时候可以让人抓得更紧,避免滑落造成移液管和移液架的损坏。优选的,所述定位板和托板可以拆卸安装,使得孔中残留的废液或者污染物方便清洁,不易造成后续污染。优选的,所述托板直径小于定位板直径,底座直径大于定位板直径,使得洗耳球里的液体流入集液槽中,避免滴落到托板上外溅。优选的,所述三个集液槽位于底座上方,且三个集液槽对应着三个洗耳球孔,使得洗耳球和移液管中残留的液体都能流入集液槽中,集液槽可拆卸与固定,使得对残留液能进行有效处理。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固定旋转片,三个固定旋转片分别对应着集液槽中部,当集液槽内废液过多需清洁时,通过拧松螺丝帽旋转固定片平行于底座取出集液槽,当在移动或者使用时,通过拧紧螺丝帽旋转固定片垂直于底座固定集液槽位置,防止晃动使废液溅出,污染实验台污染环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一个仪器架上能同时放移液管和洗耳球,螺旋接头的设置让定位板和托板可拆卸可安装,便于清洗,集液槽通过固定旋转片可拆卸与固定,使得对残留液能进行有效处理,提高工作效率;只是在梯形孔中设置了橡胶圈,有效的降低了移液管的嘴部撞碎,并且取移液管时更方便;并且将转轴顶部设置成T型手把,方便移动移液管架。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液管架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定位板的安装示意图。其中,1、底座;2、集液槽;3、转轴;4、托板;5、定位板;6、“T”型手把;7、螺旋接头;8、长螺丝;9、固定旋转片;10、螺丝帽;401、梯形孔;4011、橡胶圈;4012、通孔;501、三个梯形洗耳球孔;502、定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首先将实施例置于实验室环境中,如图1所示,当在使用移液管时,首先转动螺丝帽10,旋转固定旋转片9,使得固定旋转片9垂直于底座1,固定集液槽2的位置,后将移液管穿过定位孔502,当移液管的嘴部抵靠在梯形孔401底部的橡胶圈4011上,可以防止移液管的嘴部损坏,因为橡胶圈4011软且具有弹性,这时移液管里残留的液体会从移液管嘴部流出,接下来残液就从通孔4012中流入集液槽2中;当放置洗耳球时,先将洗耳球管状部分放入洗耳球孔501中,如在之前使用洗耳球时吸入液体,液体会从管状部分流入到集液槽2中。由于集液槽2可拆卸,当液体过多时,转动螺丝帽10,旋转固定旋转片9,使得固定旋转片9平行于底座1,集液槽2就可拆卸清理,当定位板5或者托板4孔中残留污染物多时,直接通过螺旋接头7拆卸清洗。此外,所述接头7可拆卸地安装定位板5和托板4,由于定位板5和托板4为可拆卸的,因此便于拆下清洗。所述集液槽2通过所述固定旋转片9固定。例如具体的固定方式可以是: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三个固定旋转片9,三个固定旋转片9的一端分别通过螺丝帽10固定在所述底座上,固定旋转片9的另一端压在所述集液槽2上,以实现固定所述集液槽2,此时固定旋转片9与底座1边缘相互垂直。当集液槽2内废液过多需清洁时,可以通过拧松螺丝帽10并旋转固定旋转片9,使固定旋转片9平行于底座1边缘,此时固定旋转片9不再压在集液槽2上,而释放出集液槽2,即可取出集液槽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该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便清洗移动的移液管架,包括底座(1)、集液槽(2)、转轴(3)、托板(4)、定位板(5)、T型手把(6)、螺旋接头(7)、螺丝(8)、固定旋转片(9)、螺丝帽(10),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槽(2)有三个,均为扇形且可拆卸安装,位于所述底座(1)的上方和托板(4)的下方;所述螺丝(8)、固定旋转片(9)、螺丝帽(10)各为三个,并共同作用于集液槽(2),协作集液槽(2)的拆卸固定,均位于底座(1)上,分别对应着集液槽(2)中部;所述转轴(3)固定垂直安装于底座(1)中心,其顶部为T型,所述定位板(5)开设有多个定位孔(502)和三个梯形洗耳球孔(501),所述托板(4)上开设有与定位孔(502)相对应的梯形孔(401),梯形孔(401)的底部设有橡胶圈(4011),所述橡胶圈(4011)上开设有多个通孔(40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清洗移动的移液管架,包括底座(1)、集液槽(2)、转轴(3)、托板(4)、定位板(5)、T型手把(6)、螺旋接头(7)、螺丝(8)、固定旋转片(9)、螺丝帽(10),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槽(2)有三个,均为扇形且可拆卸安装,位于所述底座(1)的上方和托板(4)的下方;所述螺丝(8)、固定旋转片(9)、螺丝帽(10)各为三个,并共同作用于集液槽(2),协作集液槽(2)的拆卸固定,均位于底座(1)上,分别对应着集液槽(2)中部;所述转轴(3)固定垂直安装于底座(1)中心,其顶部为T型,所述定位板(5)开设有多个定位孔(502)和三个梯形洗耳球孔(501),所述托板(4)上开设有与定位孔(502)相对应的梯形孔(401),梯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应龙黄丽娟张飞飞曹昌伟王依石艳平段正星李彦红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