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Q-保持系的杂交小麦品种选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66159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4 15: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杂交小麦制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使用Q‑保持系的杂交小麦品种选育方法,使用小麦高产新品种川农25(川审麦2007009)为母本,中国的秦岭黑麦为父本做远缘杂交,通过染色体工程新方法,得到新型的纯合1RS.1BL初级易位系(2n=42,1"1RS.1BL);利用该易位系与普通小麦杂交,建立“新型秦岭系1RS.1BL易位系育种群体”,从中选育优秀的品系用作“Q‑保持系”,与川农27的雄性不育细胞质配合,选育“Q‑保持系‑不育系对”,其它有恢复能力的小麦品种做恢复系,应用“三系配套”模式,选育杂交小麦新品种(组合)。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选育方法,育成的杂交小麦新品种,种子饱满、发芽力强、不产生单倍体植株,因此能够用于生产商业化的杂种种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杂交小麦制种,具体涉及一种使用q-保持系的杂交小麦品种选育方法。


技术介绍

1、杂交优势利用是作物增产的重要方法,迄今世界上成功地利用杂交优势的作物有玉米、水稻、高粱、黑麦等粮食作物和许多其它经济植物。和常规的作物品种不同,利用杂交优势的作物品种,必须具有两个关键的性质:第一是能够适应杂种种子(f1种子)的商业化生产方法;第二是产生足够的杂交优势实现生产效益。

2、目前,世界上作物杂种种子的商业化生产模式主要有下列几种。对于那些用种量小、繁殖系数高的作物,可直接用“人工杂交”的模式:即首先选育两个具杂交优势的品种组合成为一个“杂交品种”,然后对母本人工去雄,并授予父本的花粉,生产杂种f1种子。但是,对于那些用种量较大的粮食作物,这种“人工杂交”方式生产的种子成本太高,因此必须采用其它能够大量生产杂种种子的模式。迄今,世界上粮食作物的杂种种子的商业化生产模式,主要有“三系法”、“二系法”和“化学杀雄”等等。

3、迄今杂交小麦新品种选育的主要问题:世界上,迄今深入研究的“三系配套”杂交小麦新品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t型杂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使用Q-保持系的杂交小麦品种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小麦高产新品种川农25为母本,中国的秦岭黑麦为父本做远缘杂交,通过染色体工程新方法,培育纯合的秦岭系1RS.1BL初级易位系;再使用该初级易位系与普通小麦杂交,在其后代群体中选育含该1RS.1BL易位染色体的衍生系;该初级易位系和衍生易位系形成的育种群体,统称为“秦岭系1RS.1BL易位系”;用它们选育的保持系,称为“Q-保持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Q-保持系的杂交小麦品种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使用Q-保持系的杂交小麦品种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使用q-保持系的杂交小麦品种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小麦高产新品种川农25为母本,中国的秦岭黑麦为父本做远缘杂交,通过染色体工程新方法,培育纯合的秦岭系1rs.1bl初级易位系;再使用该初级易位系与普通小麦杂交,在其后代群体中选育含该1rs.1bl易位染色体的衍生系;该初级易位系和衍生易位系形成的育种群体,统称为“秦岭系1rs.1bl易位系”;用它们选育的保持系,称为“q-保持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q-保持系的杂交小麦品种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使用q-保持系的杂交小麦品种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使用q-保持系的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天恒任正隆张怀琼李治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