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广升专利>正文

一种下水道臭气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64567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及一种下水道臭气处理装置,包括箱型或桶型结构的本体,所述本体由上顶网、下底网以及位于所述上顶网和下底网之间的侧壁网组成,所述上顶网、下底网和侧壁网上均布有网孔,所述侧壁网上匀布设有三个以上固定件,所述本体内填充有臭气处理填充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臭气处理装置安装容易,更换方便,安装在下水道井口,四周留有空隙,不影响下水井的排放,内部填充臭气处理填充剂,可以有效的将下水道中溢出的臭气吸收转化为无害物质,降低下水道中有毒有害气体向大气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水道臭气处理装置
本技术及一种下水道臭气处理装置及其填充剂和制备方法,属于环境保护领域。
技术介绍
城市排水管网系由下水道口以及地下管道组成的排水系统,我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下水道井口都处于与大气直接对接状态。目前,通常在下水道口盖上钢铁材质的透气隔板,污水从下水道口进入,由于水冲厕所导致大量的粪尿以及餐厨泔水这些有机物也会全部进入地下管道,而地下管网长期处于缺氧氧状态,厌氧微生物不断的产生具有臭味的有毒有害气体,比如CH4、H2S和NH3,直接排向大气给大气污染的治理增加了巨大的压力。现有技术中,对于下水道井口臭气溢出研究较少,无法控制下水道臭气的24小时排放,因此技术一种下水道臭气处理装置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下水道臭气处理装置,可以有效降低下水道井口的臭气溢出,并同时提供臭气处理装置的填充剂的制备方法。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下水道臭气处理装置,包括箱型或桶型结构的本体,所述本体由上顶网、下底网以及位于所述上顶网和下底网之间的侧壁网组成,所述上顶网、下底网和侧壁网上均布有网孔,所述侧壁网上匀布设有三个以上固定件,所述本体内填充有臭气处理填充剂。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固定件选自挂耳、挂环、挂链或挂钩。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固定件包括安装座、固设于所述安装座上的压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和压板之间的挂耳。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下底网上设有向下凸起的网柱,所述网柱内腔和所述本体内腔相通。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上顶网、下底网和侧壁网为80目网。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所提供的臭气处理装置安装容易,更换方便,安装在下水道井口,四周留有空隙,不影响下水井的排放,内部填充臭气处理填充剂,可以有效的将下水道中溢出的臭气吸收转化为无害物质,降低下水道中有毒有害气体向大气排放,降低臭气对环境的污染,值得推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臭气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臭气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臭气处理装置的安装示意图;在本技术中:1本体、2上顶网、3下底网、4侧壁网、5固定件、501安装座、502压板、503挂耳、7网柱、8扣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技术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实施例1桶型臭气处理装置如图1所示的一种下水道臭气处理装置,包括桶型结构的本体1,所述本体1由上顶网2、下底网3以及位于所述上顶网2和下底网3之间的侧壁网4组成,所述上顶网2、下底网3和侧壁网4上均布有网孔,所述侧壁网4上匀布设有四个固定件5,所述本体1内填充有臭气处理填充剂。本实施例中的固定件5为安装在侧壁网4上的挂耳结构,具体结构为焊接在侧壁网4上的安装座501、固设于所述安装座501上的压板502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座501和压板502之间的可上下摆动的挂耳503,挂耳503用于挂在下水道内壁的钩钉101上。本实施例本体的材质为锈钢,除此之外,还可以为竹塑,木塑,碳纤维板等材质,上顶网2、下底网3和侧壁网4为80目网,可以避免填充剂外流,同时利于气体通过。本实施例的使用方式是,打开上顶网2将臭气处理填充剂放入本体1内,扣和上顶网2通过扣板固定。如附图3所示,在下水道内壁100用钉枪打入挂钩,将臭气处理装置放入井内,然后将挂耳503挂在内壁100的挂钩101上即可,上部盖上井盖200,井盖200和本体1的距离为2cm,维修更换方便。本实施例的本体1四周和下水道侧壁之间设置有空隙,上顶网和下水道井口之间设置有2公分空隙,方便水向下排放。实施例2箱型臭气处理装置如附图2所示的一种下水道臭气处理装置,包括箱型结构的本体1,所述本体1由上顶网2、下底网3以及位于所述上顶网2和下底网3之间的侧壁网4组成,所述上顶网2、下底网3和侧壁网4上均布有网孔,所述侧壁网4上匀布设有四个上固定件5,上顶网2一侧与所述侧壁网4铰连,另一侧通过扣板8与所述侧壁网4固定。所述本体1内填充有臭气处理填充剂。本实施例中的固定件5为安装在侧壁网4上的挂耳结构,具体结构为焊接在侧壁网4上的安装座501、固设于所述安装座501上的压板502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座501和压板502之间的可上下摆动的挂耳503,挂耳503用于挂在下水道内壁的钩钉101上。本实施例中的下底网3上设有向下凸起的网柱7,所述网柱7内腔和所述本体1内腔相通,利于增大接触面积并助于空气流通。本实施例本体的材质为锈钢,还可以为竹塑,木塑,碳纤维板等材质,上顶网2、下底网3和侧壁网4为80目网,可以避免填充剂外流,同时利于气体通过。本实施例的使用方式是,打开上顶网2将臭气处理填充剂放入本体1内,扣和上顶网2通过扣板固定,然后在下水道内壁用钉枪打入挂钩,将臭气处理装置放入井内,然后将挂环挂在挂钩上即可,维修更换方便。本实施例的本体1四周和下水道侧壁之间设置有空隙,上顶网和下水道井口之间设置有2公分空隙,方便水向下排放。实施例3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臭气处理填充剂的制备将6Kg碎木屑粉碎成粒径为1~5mm的碎屑,加入4Kg的菌粉剂混合即得。上述的菌粉剂通过如下步骤制备:S1:发酵基料发酵基料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玉米6Kg和麦麸4Kg,将两种成分混合,粉碎,搅拌均匀;S2:发酵向S1的发酵基料中加入水至物料含水量60%,接入发酵基料的0.1Kg的益生菌粉(所述菌粉剂包含枯草芽孢杆菌20%、地衣芽孢杆菌10%、侧孢芽孢杆菌10%、放线菌10%、酵母菌10%、光合菌20%和乳酸菌10%),覆盖避光,温度在20±2℃之间,覆盖物透气,堆垛高度<1m,3天翻动一次,发酵七天,得到发酵物。S3:驯化将S2得到的发酵物林下堆放野生驯化2个月,制成粉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的装置除了可以用到下水道口还可以用于地漏口,可以用于地下垃圾处理时的通风口,以上结构在抽气处理中的使用,应当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水道臭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型或桶型结构的本体(1),所述本体(1)由上顶网(2)、下底网(3)以及位于所述上顶网(2)和下底网(3)之间的侧壁网(4)组成,所述上顶网(2)、下底网(3)和侧壁网(4)上均布有网孔,所述侧壁网(4)上匀布设有三个以上固定件(5),所述本体(1)内填充有臭气处理填充剂(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水道臭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型或桶型结构的本体(1),所述本体(1)由上顶网(2)、下底网(3)以及位于所述上顶网(2)和下底网(3)之间的侧壁网(4)组成,所述上顶网(2)、下底网(3)和侧壁网(4)上均布有网孔,所述侧壁网(4)上匀布设有三个以上固定件(5),所述本体(1)内填充有臭气处理填充剂(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水道臭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5)选自挂耳、挂环、挂链或挂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广升王骞
申请(专利权)人:王广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