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腹腔术后负压引流器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6284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4: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胸腹腔术后负压引流器固定装置,涉及护理器材技术领域,解决现有辅助固定负压球的装置固定方式单一,不能实现两种固定方式相互转换的不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胸腹腔术后负压引流器固定装置,包括腰带和系带,具有展开和折叠两种使用状态,在展开状态下:腰带呈长条状,腰带两侧设置通孔,腰带的两端设置的粘扣结构,粘接后可直接固定病人腰部,负压球悬挂于通孔内固定;腰带在宽度方向上设置N条横折痕,N为1、3、5或7,在折叠状态下:腰带沿横折痕折叠形成顶部为开口、两侧由系带缝合、底部为横折痕的负压球容纳腔,系带在穿出后相连并形成背带,可竖挎或斜跨于肩部,实现两种使用方式,且结构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胸腹腔术后负压引流器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护理器材
,具体是一种胸腹腔术后负压引流器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在外科胸腹腔手术后,通常需要针对术中造成的出血、渗出物等物质进行引流,引流时候需安置负压引流器。安装负压引流器的病人下床活动时,需要将负压引流器固定于病人的身上。负压引流器的固定包括两个方面的固定,一方面是将引流管打圈,然后粘贴固定于病人的皮肤上;另一方面是将负压球的防滑夹固定于病人的衣服上,或者通过其他辅助固定装置对负压球进行固定,以对抗引流物的重力及牵拉。现有的辅助固定负压球的装置很多,总体来看,分为两种:第一种辅助固定装置是像衣服一样进行穿戴,再将负压球固定于辅助固定装置上。例如公告日为CN205867170U,公告日为2017年1月11日的专利公开的头颈外科负压引流球固定专用背心。第二种辅助固定是像腰带一样套于病人的腰部,再将负压球固定于辅助固定装置上。例如公告号为CN204995864U,公告日为2016年1月27日的专利公开的可调节式负压引流瓶腰带。上述两种方案的辅助固定装置均只存在单一使用方式,即要么穿戴后固定负压球,要么固定于腰部,再固定负压球,并不既实现穿戴固定,又实现腰带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胸腹腔术后负压引流器固定装置,解决现有辅助固定负压球的装置固定方式单一,不能实现两种固定方式相互转换的不足。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胸腹腔术后负压引流器固定装置,包括腰带和系带,具有展开和折叠两种使用状态,在展开状态下:腰带呈长条状,腰带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分别设置连续的通孔,腰带的两端内外侧分别设置适配的粘扣结构;腰带在宽度方向上设置N条横折痕,N为1、3、5或7,相邻两条横折痕的翻折方向相反;在折叠状态下:腰带沿横折痕折叠形成层结构的袋体,袋体两侧的通孔重合,重合的通孔内穿设系带,袋体形成顶部为开口、两侧由系带缝合、底部为横折痕的负压球容纳腔,负压球容纳腔的数量为个,袋体两侧的系带在负压球容纳腔顶部开口处穿出、相连并形成背带。在展开状态下,腰带的两端内外侧设置粘扣结构,粘接后可直接固定病人的腰部,再将负压球通过挂钩或其他悬挂件固定于通孔内,即可固定负压球。在折叠状态下,系带连接形成背带,使袋体和背带整体呈单肩包状,可竖挎或斜跨于肩部,负压球放置于袋体的负压球容纳腔内进行固定。进一步的是:所述负压球容纳腔的两侧壁靠近顶部的位置设置适配的粘扣。进一步的是:N的取值为3、5或7,相邻两条横折痕之间的距离相等。进一步的是:所述负压球容纳腔的任一侧壁靠近顶部的位置设置引流管固定袢,引流管固定袢一端固定于腰带,另一活动端设置粘扣,侧壁对应处设置与活动端适配的粘扣。进一步的是:所述负压球容纳腔靠近外界的侧壁上设置开口窗。更进一步的是:所述开口窗处设置透明塑料或者透视网布。进一步的是:在折叠状态下,腰带的一端翻折,形成袋体的扣盖,腰带的两端通过粘扣结构粘接,扣盖将负压球容纳腔的顶部开口封闭。进一步的是:所述背带上设置长度调整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展开状态下,腰带可直接固定于病人的腰部,再将负压球通过挂钩或其他悬挂件固定于通孔内,通过腰带两端的粘接位置,可以方便地调整大小,此外还可以将系带穿于腰带的通孔内或连接于腰带的一端,增加腰带长度,适应不同腰围病人的使用。在折叠状态下,腰带折叠形成袋体,并且连接有背带,可像单肩包一样竖挎或斜跨于肩部,提高美感。胸腹腔术后负压引流器固定装置实现了两种使用方式,且结构美观。引流管固定袢可固定引流管道,保持稳固。通过开口窗,便于直接观察到负压球,便于观察记录引流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胸腹腔术后负压引流器固定装置展开状态下腰带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胸腹腔术后负压引流器固定装置折叠状态下的示意图。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腰带1、通孔11、粘扣结构12、横折痕13、负压球容纳腔14、引流管固定袢15、开口窗16、系带2、背带2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胸腹腔术后负压引流器固定装置,包括腰带1和系带2,具有展开和折叠两种使用状态。如图1所示,在展开状态下:腰带1呈长条状,摊平后呈矩形,腰带1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分别设置连续的通孔11,通孔11可用于悬挂固定负压球。将系带2穿设于展开的腰带1的通孔11内,或者系带2连接于腰带1的一端,可增加腰带1的长度,满足不同腰围的病人使用。腰带1的两端内外侧分别设置适配的粘扣结构12,粘扣结构包括暗扣、魔术贴或者纽扣,用于固定于病人的腰部。腰带1在宽度方向上设置N条横折痕13,N为1、3、5或7,此外N也可为其他奇数。当N取1时,腰带1对折形成单层结构的袋体;当N取3、5或7时,相邻两条横折痕13的翻折方向相反,腰带1折叠形成2、3或4层结构的袋体。其中,图1所示为设置三条横折痕13。在折叠状态下:腰带1沿N条横折痕13折叠形成层结构的袋体,袋体两侧的通孔11重合,重合的通孔11内穿设系带2,袋体形成顶部为开口、两侧由系带2缝合、底部为横折痕13的负压球容纳腔14,负压球容纳腔14的数量相应为个。袋体两侧的系带2在负压球容纳腔14顶部开口处穿出、相连并形成背带21。袋体和背带21整体呈单肩包状,可竖挎或斜跨于病人的肩部,负压球放置于袋体的负压球容纳腔14内进行固定。背带21上还可设置长度调整结构,例如日字扣,以便于调整背带21的长度。如图2所示,袋体为双层结构,即具有两个负压球容纳腔14。负压球容纳腔14的任一侧壁靠近顶部的位置设置引流管固定袢15,引流管固定袢15用于固定引流管。引流管固定袢15一端固定于腰带1,即固定于负压球容纳腔14的任一侧壁,另一端为活动端,活动端设置粘扣,侧壁对应处设置与活动端适配的粘扣。腰带1折叠形成的各个负压球容纳腔14的两侧壁的深度一致。为了保证N取3、5或7时,各个负压球容纳腔14的深度一致,相邻两条横折痕13之间的距离相等。负压球容纳腔14用于放入负压球,负压球容纳腔14的顶部呈开口状,或者封闭状。第一种封闭方式是:负压球容纳腔14的两侧壁靠近顶部的位置设置适配的粘扣,该粘扣为负压球容纳腔14的封口粘扣,通过粘扣可将负压球容纳腔14的顶部开口封闭,增加负压球放置的稳固性。第二种封闭方式是:如图1和2所示,在折叠状态下,腰带1的一端翻折,形成袋体的扣盖,腰带1的两端通过粘扣结构12粘接,扣盖将负压球容纳腔14的顶部开口封闭。为了便于观察负压球容纳腔14内的负压球引流情况,负压球容纳腔14靠近外界的侧壁上设置开口窗16。开口窗16的尺寸小于负压球的尺寸,避免负压球滑出,或者开口窗16处设置透明塑料或者透视网布。胸腹腔术后负压引流器固定装置在展开状态下,折叠状态下均可使用,实现了两种使用状态,且结构美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胸腹腔术后负压引流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腰带(1)和系带(2),具有展开和折叠两种使用状态,在展开状态下:腰带(1)呈长条状,腰带(1)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分别设置连续的通孔(11),腰带(1)的两端内外侧分别设置适配的粘扣结构(12);腰带(1)在宽度方向上设置N条横折痕(13),N为1、3、5或7,相邻两条横折痕(13)的翻折方向相反;在折叠状态下:腰带(1)沿横折痕(13)折叠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1.胸腹腔术后负压引流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腰带(1)和系带(2),具有展开和折叠两种使用状态,在展开状态下:腰带(1)呈长条状,腰带(1)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分别设置连续的通孔(11),腰带(1)的两端内外侧分别设置适配的粘扣结构(12);腰带(1)在宽度方向上设置N条横折痕(13),N为1、3、5或7,相邻两条横折痕(13)的翻折方向相反;在折叠状态下:腰带(1)沿横折痕(13)折叠形成层结构的袋体,袋体两侧的通孔(11)重合,重合的通孔(11)内穿设系带(2),袋体形成顶部为开口、两侧由系带(2)缝合、底部为横折痕(13)的负压球容纳腔(14),负压球容纳腔(14)的数量为个,袋体两侧的系带(2)在负压球容纳腔(14)顶部开口处穿出、相连并形成背带(2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腹腔术后负压引流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球容纳腔(14)的两侧壁靠近顶部的位置设置适配的粘扣。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腹腔术后负压引流器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红梅翁玲玲李梦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