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金棒专利>正文

智能化的可变负重力量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6134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化的可变负重力量训练器,包括可变负重装置和用于监测人体生理数据的监测装置,所述可变负重装置包括负重机架、负重盘、竖直方向单自由度滑动连接于负重机架外侧的滑座、固设于滑座上方的托举把手、铰接于滑座的第一钩体、铰接于滑座的第二钩体、弹性元件Ⅰ、弹性元件Ⅱ,第一钩体和第二钩体之间留有间距,所述第一钩体和第二钩体转动方向相反且转动时滑座对其有限位作用,还包固定连接于负重机架外侧的支撑座、铰接于支撑座的第三钩体用于复位第三钩体的弹性元件Ⅲ,所述第三钩体能够转动且转动时支撑座对其有限位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负重变换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并且本发明专利技术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化的可变负重力量训练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化的可变负重力量训练器和适用于该方法的电机,属超声电机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全民健身意识的增强,前往健身房锻炼的人越来越多,力量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训练项目,力量训练的器械都是负重器械,靠克服负重的重力达到锻炼效果。目前,现有力量训练器多为单纯负重机械,其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有教练员的训练者,教练员给训练者增加负重或增加时间进行训练,目的是为了让使训练者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教练员缺少做出上述判断的依据,做出的判断多是根据经验而做出的,但对于训练者来说个体差异较大往往不能达到上述目的。又如,对于初学者,在没有教练指导的情况下,部分训练者往往有想挑战自己的极限的冲动,在训练中后期自己刻意的没有依据的任意增加负重,稍有不慎往往给训练者的人身带来不可逆的伤害。再如,其负重多为恒定的,不能达到逐步科学增加负重,逐步提高;其也有负重是可变,但需要人工安装负重,负重改变不方便导致使用不方便,训练者体验感差。因此,有必要对现有单纯负重机械的力量训练器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化的可变负重力量训练器,具体而言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智能化的可变负重力量训练器,包括可变负重装置和用于监测人体生理数据的监测装置,所述可变负重装置包括负重机架、负重盘、竖直方向单自由度滑动连接于负重机架外侧的滑座、固设于滑座上方的托举把手、铰接于滑座的第一钩体、铰接于滑座的第二钩体、用于复位第一钩体的弹性元件Ⅰ、用于复位第二钩体的弹性元件Ⅱ,第一钩体和第二钩体之间留有间距,所述第一钩体和第二钩体转动方向相反且转动时滑座对其有限位作用,还包固定连接于负重机架外侧的支撑座、铰接于支撑座的第三钩体用于复位第三钩体的弹性元件Ⅲ,所述第三钩体能够转动且转动时支撑座对其有限位作用;所述监测装置包括主控单元、与主控单元连接的传感装置和人机对话触摸屏。进一步,还包括负重控制装置,其包括负重控制单元和用于升降负重盘的执行机构,所述主控单元经通信模块向负重控制单元传输信息。进一步,所述执行机构包括设置于负重机架内部的导柱、设置于导柱之间的电动推杆。进一步,所述负重盘设置有多个码装于负重机架内,负重盘码垛上层和下层的负重盘为铁盘、中间层的负重盘为铅盘。进一步,还包括运动装置,所述运动装置包括设置于负重机架上端的悬臂支架、设置于悬臂支架弯折处的导轮、沿导轮绕行的绳索以及下拉把手,所述绳索两端分别连接于滑座与下拉把手。进一步,所述主控单元和触摸屏封装于壳体,所述传感装置经导线连接于壳体外部,所述壳体设置于悬臂支架下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可变负重装置在训练者训练时可以根据方便的实现加码,使用不方便,有利于提升训练者体验感。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人体生理数据监测装置配合负重控制装置可以根据检测到人体实时生理参数在负重控制装置控制下使得可变负重装置无法成功添加负重盘,有效杜绝了训练者肆意添加负重盘的现象,有利于保护训练者。所述在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有益效果将结合下文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滑座竖直截面全剖视图;图3为负重机架结构示意图;图4为滑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智能化的可变负重力量训练器,包括可变负重装置和用于监测人体生理数据的监测装置,所述可变负重装置包括负重机架1、负重盘2、竖直方向单自由度滑动连接于负重机架1外侧的滑座3、固设于滑座3上方的托举把手4、铰接于滑座3的第一钩体5、铰接于滑座3的第二钩体6、用于复位第一钩体5的弹性元件Ⅰ10、用于复位第二钩体6的弹性元件Ⅱ11,第一钩体5和第二钩体6之间留有间距,所述第一钩体5和第二钩体6转动方向相反且转动时滑座3对其有限位作用,还包固定连接于负重机架1外侧的支撑座7、铰接于支撑座7的第三钩体8和用于复位第三钩体8的弹性元件Ⅲ9,所述第三钩体8能够转动且转动时支撑座7对其有限位作用;所述监测装置包括主控单元、与主控单元连接的传感装置和人机对话触摸屏。当然本专利技术还包括座椅和扶手等辅助元件。所述传感装置包括心率监测模块和血压监测模块,当然还可以包括其他生理监测模块。优先的,可以将心率监测模块和血压监测模块集成于智能手环内,所述智能手环可以蓝牙模块将所述生理数据传输给主控单元,并通过触摸屏显示。所述主控单元可以是PLC、也可是单片机,所述的心率监测模块和血压监测模块是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使用时,打开电源,将智能手环置于手臂上,训练者坐于座椅上,然后手握托举把手4,上下托举初始配重。经过一段时间后,当然这个时间可以有教练员通过人机对话来设定,训练者热身完成。可以增加负重,此时综合经心率监测模块和血压监测模块监测的数据,可视在触摸屏上,量化该训练者人体生理参数。教练员即可以根据可视化的结果来科学的判断是否要让训练者增加负重和增加负重的时机。进一步的,所述增加负重的具体过程是,当需要增加负重时,训练者放开托举把手4,则滑座3在初始配重的作用下下行,下行的过程中,初始负重被第三钩体8能钩吊。训练者再向下拉动托举把手4则滑座3继续下行,在继续下行的过程,第二钩体6由于没有初始负重盘2压迫在弹性元件Ⅱ11的复位作用下向外转动并且被滑座3限位,而第一钩体5在接触待增加的负重盘2后在其迫使下向内运动之后越过最顶层的负重盘2并在弹性元件Ⅰ10复位向外运动且被滑座3限位,第一钩体5插入最顶层和次顶层负重盘2之间,于此同时向外向转过得且被滑座3限位限位了的第二钩体6下端面于最顶层负重盘2的上表面。这样训练者再向下拉动托举把手4,由于有第二钩体6的作用而滑座3无法再继续下行,之后训练者向上拖动托举把手4,则上述最上层的负重盘2被第一钩体5吊取这向上运动且于第二钩体6下端面有了间距。滑座3继续上行,第二钩体6被初始负重盘2压迫向内用于,此时可避让上述最上层的负重盘2。滑座3再继续上行,上述最上层的负重盘2对初始负重盘2有向上的支撑作用而和初始负重盘2一起向上运动,则上述最上层的负重盘2迫使第三钩体8向内运动且越过第三钩体8与初始负重盘2融为一体增加配种完成。若需要增加其它负重盘2时重复上述过程即可,在此不再赘述。由上述可知,本专利技术可以方便自动增加负重,使用方便,训练者体验感好,同时教练员可以通过上述人体生理参数监测装置经触摸屏对具体的训练者生理参数可视化给训练带来了合理的科学的判断。在上方案基础上,本实施例所述的智能化的可变负重力量训练器还包括负重控制装置,其包括负重控制单元和用于升降负重盘2的执行机构,所述主控单元经通信模块向负重控制单元传输信息。进一步的,所述执行机构可以是下述的电动推杆12,当然还可以是气缸、液氧缸或丝杠配合相应安装座组合的其他的直线驱动机构。通信模块可以是Wifi通信模块或蓝牙通信模块等等,所述负重控制单元优先选用8051系列单片机具有通信功能的某一种。本实施例在使用前,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通过触摸屏将统计的不同体重、身高的训练者所能够承受的安全极限的人体生理数据存储于系统。所述智能化的可变负重力量训练器,其负重控制单元经通信模块同步共享监测装置的生理参数数据,当负重控制单元获得到人体参数实时参数时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化的可变负重力量训练器,包括可变负重装置和用于监测人体生理数据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负重装置包括负重机架(1)、负重盘(2)、竖直方向单自由度滑动连接于负重机架(1)外侧的滑座(3)、固设于滑座(3)上方的托举把手(4)、铰接于滑座(3)的第一钩体(5)、铰接于滑座(3)的第二钩体(6)、用于复位第一钩体(5)的弹性元件Ⅰ(10)、用于复位第二钩体(6)的弹性元件Ⅱ(11),第一钩体(5)和第二钩体(6)之间留有间距,所述第一钩体(5)和第二钩体(6)转动方向相反且转动时滑座(3)对其有限位作用,还包固定连接于负重机架(1)外侧的支撑座(7)、铰接于支撑座(7)的第三钩体(8)和用于复位第三钩体(8)的弹性元件Ⅲ(9),所述第三钩体(8)能够转动且转动时支撑座(7)对其有限位作用;所述监测装置包括主控单元、与主控单元连接的传感装置和人机对话触摸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化的可变负重力量训练器,包括可变负重装置和用于监测人体生理数据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负重装置包括负重机架(1)、负重盘(2)、竖直方向单自由度滑动连接于负重机架(1)外侧的滑座(3)、固设于滑座(3)上方的托举把手(4)、铰接于滑座(3)的第一钩体(5)、铰接于滑座(3)的第二钩体(6)、用于复位第一钩体(5)的弹性元件Ⅰ(10)、用于复位第二钩体(6)的弹性元件Ⅱ(11),第一钩体(5)和第二钩体(6)之间留有间距,所述第一钩体(5)和第二钩体(6)转动方向相反且转动时滑座(3)对其有限位作用,还包固定连接于负重机架(1)外侧的支撑座(7)、铰接于支撑座(7)的第三钩体(8)和用于复位第三钩体(8)的弹性元件Ⅲ(9),所述第三钩体(8)能够转动且转动时支撑座(7)对其有限位作用;所述监测装置包括主控单元、与主控单元连接的传感装置和人机对话触摸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的可变负重力量训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负重控制装置,其包括负重控制单元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金棒
申请(专利权)人:朱金棒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