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可调气阻蹬腿训练健身器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6134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智能可调气阻蹬腿训练健身器械,包括底座,在底座上连接有前连接架和后连接架,在前连接架和后连接架之间连接有轨道、内限位杆和外限位杆,轨道与前连接架和后连接架固定连接,内限位杆和外限位杆活动连接,在轨道上安装有坐垫架,在坐垫架上安装有坐垫、背垫和头垫,在坐垫架前方的底座上安装连接架,在连接架上连接有脚踏架,在脚踏架上安装有脚踏,在脚踏架上连接有连杆的一端,在连杆连接有转动架,转动架与气缸的头部连接压缩气缸产生阻力,内限位杆的两侧通过连接片与限位调节杆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阻力稳定,能够更好的保护使用者,适应不同身材的训练者,适用性强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可调气阻蹬腿训练健身器械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训练装置,特别是一种智能可调气阻蹬腿训练健身器械。
技术介绍
传统的蹬腿训练是通过选择片或铃片作为负载,通过蹬腿动作来训练股四头,腘绳肌,臀肌;然而这种阻力会随着训练者的运动而变化。这种变化在训练时会对腿部的关节造成冲击伤害,同时在运动过程中阻力最大发力点和肌肉最大发力点不同步,训练效果也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力量型器械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为肌肉提供稳定不变的阻力,让阻力最大发力点和腿部肌肉最大发力点同步,大大提高训练效果的智能可调气阻蹬腿训练健身器械。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智能可调气阻蹬腿训练健身器械,包括底座,在所述底座上连接有前连接架和后连接架,在所述前连接架和后连接架之间连接有轨道、内限位杆和外限位杆,所述轨道与前连接架和后连接架固定连接,所述内限位杆与前连接架和后连接架活动连接,所述外限位杆与前连接架和后连接架固定连接,在所述轨道上安装有坐垫架,在所述坐垫架上安装有坐垫、背垫和头垫,在所述坐垫架前方的底座上安装连接架,在所述连接架上连接有脚踏架,在所述脚踏架上安装有脚踏,在所述脚踏架上连接有连杆的一端,在所述连杆连接有转动架,所述转动架与气缸的头部连接压缩气缸产生阻力,所述内限位杆的两侧通过连接片与限位调节杆相连,在所述坐垫架的两侧对称连接有充气手柄和放气手柄。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存储器、显示装置、用户识别模块和网络连接设备。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所述底座的下端对称连接有多组高度可调底脚。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高度可调底脚与底座螺纹连接。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内限位杆为Z形杆,在非使用状态时所述内限位杆的前端抵住连接架。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坐垫架上的背垫与头垫的幅度可调。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本装置提供的阻力很稳定,采用机械联动装置代替以前的线缆系统来提供适当的直线牵引力,本装置所提供的阻力开始和结束的力量较小,能够更好的保护使用者,适应不同身材的训练者,具有坐垫可调节机构,适用性强,训练者可以根据自身身高,通过拉动坐垫架调节扳手,调节适合自己训练的最佳位置。适应不同身材的训练者,具有坐垫可调节机构,适用性强,训练者可以根据自身身高,通过拉动坐垫架调节扳手,调节适合自己训练的最佳位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运动幅度图;图中标号:1-底座,2-后连接架,3-连接架,4-前连接架,5-脚踏架,7-气缸,9-坐垫,10-背垫,11-头垫,12-坐垫架,13-轨道,14-转动架,15-连杆,16-1-内限位杆,16-2-外限位杆,17-限位调节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如图1-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可调气阻蹬腿训练健身器械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底座1,在所述底座1上连接有前连接架4和后连接架2,在所述前连接架4和后连接架2之间连接有轨道13、内限位杆16-1和外限位杆16-2,所述轨道13与前连接架4和后连接架2固定连接,所述内限位杆16-1与前连接架4和后连接架2活动连接,所述外限位杆16-2与前连接架4和后连接架2固定连接,在所述轨道13上安装有坐垫架12,在所述坐垫架12上安装有坐垫9、背垫10和头垫11,在所述坐垫架12前方的底座1上安装连接架3,在所述连接架3上连接有脚踏架5,在所述脚踏架5上安装有脚踏,在所述脚踏架5上连接有连杆15的一端,在所述连杆15连接有转动架14,所述转动架14与气缸7的头部连接压缩气缸产生阻力,所述内限位杆16-1的两侧通过连接片与限位调节杆17相连,在所述坐垫架12的两侧对称连接有充气手柄和放气手柄;还包括存储器、显示装置、用户识别模块和网络连接设备;在所述底座1的下端对称连接有多组高度可调底脚;所述高度可调底脚与底座1螺纹连接;所述内限位杆16-1为Z形杆,在非使用状态时所述内限位杆16-1的前端抵住连接架3,所述坐垫架12上的背垫10与头垫11的幅度可调。本专利技术本智能可调气阻蹬腿训练器就是为了克服这种缺陷而设计出来的,通过气压作为阻力源,在运动的过程中为肌肉提供稳定不变的阻力。其次,由于运动过程中阻力稳定,通过机械连杆的精确计算,让阻力最大发力点和腿部肌肉最大发力点同步,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训练效果,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训练需求,通过充气手柄和放气手柄,实现对阻力进行调整。上图2是配重(铃片)阻力训练与气压阻力训练时的作用力的对比曲线;线1是气压阻力训练时的作用力曲线,线2是配重阻力训练时所产生的作用力曲线。每条线的上半部分都是腿部发力时所产生的力量,下半部分是腿部放松回到初始位置所产生的力量;从图2中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气动技术提供的阻力很稳定,而传统的配重在某一运动范围内所产生的阻力变化很大,这种变化会对用户的关节和结缔组识造成极大的伤害。本专利技术是采用机械联动装置代替以前的线缆系统来提供适当的直线牵引力,提供的的阻力曲线是经过精确测量、计算而设计出来的。可以从图2中看出,开始和结束的力量较小,中间某一角度的力最大,这是因为在开始和结束位置是发力的开始和结束点,用户在训练时最易受伤,因此需要小一点,中间一段的阻力逐渐增大,这一段是最适合发力的一段;本专利技术适应不同身材的训练者,具有坐垫可调节机构,适用性强,训练者可以根据自身身高,通过拉动坐垫架调节扳手,调节适合自己训练的最佳位置;本专利技术安装了可调式脚垫,即使地面不平整,也可以通过脚垫调整,达到稳定状态。申请人又一声明,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现方法及装置结构,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即不意味着本专利技术必须依赖上述方法及结构才能实施。所属
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改进,对本专利技术所选用实现方法等效替换及步骤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和公开的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采用和本专利技术相似结构及其方法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所有方式,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可调气阻蹬腿训练健身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在所述底座(1)上连接有前连接架(4)和后连接架(2),在所述前连接架(4)和后连接架(2)之间连接有轨道(13)、内限位杆(16‑1)和外限位杆(16‑2),所述轨道(13)与前连接架(4)和后连接架(2)固定连接,所述内限位杆(16‑1)与前连接架(4)和后连接架(2)活动连接,所述外限位杆(16‑2)与前连接架(4)和后连接架(2)固定连接,在所述轨道(13)上安装有坐垫架(12),在所述坐垫架(12)上安装有坐垫(9)、背垫(10)和头垫(11),在所述坐垫架(12)前方的底座(1)上安装连接架(3),在所述连接架(3)上连接有脚踏架(5),在所述脚踏架(5)上安装有脚踏,在所述脚踏架(5)上连接有连杆(15)的一端,在所述连杆(15)连接有转动架(14),所述转动架(14)与气缸(7)的头部连接压缩气缸产生阻力,所述内限位杆(16‑1) 的两侧通过连接片与限位调节杆(17)相连,在所述坐垫架(12)的两侧对称连接有充气手柄和放气手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可调气阻蹬腿训练健身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在所述底座(1)上连接有前连接架(4)和后连接架(2),在所述前连接架(4)和后连接架(2)之间连接有轨道(13)、内限位杆(16-1)和外限位杆(16-2),所述轨道(13)与前连接架(4)和后连接架(2)固定连接,所述内限位杆(16-1)与前连接架(4)和后连接架(2)活动连接,所述外限位杆(16-2)与前连接架(4)和后连接架(2)固定连接,在所述轨道(13)上安装有坐垫架(12),在所述坐垫架(12)上安装有坐垫(9)、背垫(10)和头垫(11),在所述坐垫架(12)前方的底座(1)上安装连接架(3),在所述连接架(3)上连接有脚踏架(5),在所述脚踏架(5)上安装有脚踏,在所述脚踏架(5)上连接有连杆(15)的一端,在所述连杆(15)连接有转动架(14),所述转动架(14)与气缸(7)的头部连接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均康烨施建标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铁人运动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