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鞋底和具有该鞋底的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5944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鞋底,所述鞋底本体设有若干个内凹部,在鞋底本体的底部边缘形成波浪形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具有该鞋底的鞋,包括鞋帮面,还包括有如上所述的一种鞋底,所述的鞋底与鞋帮面固定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鞋底,既有利于力的传递,又具有优异的易弯折性且无需在足掌底部开设横向凹槽,以延长鞋底寿命且提升运动性能;进一步地鞋底能稳定支撑及抗扭转之外,还实现了柔顺过渡和减震的效果,保证了鞋底整体的舒适度和功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鞋底和具有该鞋底的鞋
本技术涉及鞋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鞋底和具有该鞋底的鞋。
技术介绍
由于现代人们经常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行走或站立,因此穿着一双舒适且方便运动的鞋子是必须的。现有的技术方案,通常是在鞋底底面的足掌位置开设多个横向凹槽,以使鞋底更易弯折,来提高鞋底的穿着舒适度。但是,大量横向凹槽的开设会降低鞋底的结构强度,使得鞋底的支撑力减弱;同时运动弯折过程中,设置在足掌位置的横向凹槽容易嵌入石子,使鞋底的支撑和运动功能进一步降低。为了满足鞋子方便运动的需求,现有的技术方案,通常使用密度低、高回弹的材料来增强鞋底的高回弹缓冲性能,但同时也导致了鞋底稳定性降低和抗扭转效果减弱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可在鞋底表面的中腰部设置一个腰片,但是腰片多为硬质TPU材质,无法实现鞋底后跟与前掌之间的柔顺过渡,降低了鞋底穿着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鞋底,既有利于力的传递,又具有优异的易弯折性且无需在足掌底部开设横向凹槽,以延长鞋底寿命且提升运动性能;进一步地鞋底能稳定支撑及抗扭转之外,还实现了柔顺过渡和减震的效果,保证了鞋底整体的舒适度和功能性。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鞋底,包括鞋底本体,所述鞋底本体设有若干个内凹部,在鞋底本体的底部边缘形成波浪形结构。基于上述第一技术方案,还设有第二技术方案,在第二技术方案中,所述若干个内凹部设于鞋底本体的底部侧边,所述内凹部向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内凹且与鞋底本体的其他部分平滑过渡基于上述第一或第二技术方案,还设有第三技术方案,在第三技术方案中,所述若干个内凹部分别设于鞋底本体的底部侧边的足掌、中腰、足跟的其中一个或多个位置。设于中腰位置的所述内凹部的开口弧度比设于足掌位置和足跟位置的内凹部大。基于上述第一技术方案,还设有第四技术方案,在第四技术方案中,所述鞋底本体上表面部设有若干横向贯通的第二横向凹槽。基于上述第四技术方案,还设有第五技术方案,在第五技术方案中,所述鞋底本体的底部设有第一横向凹槽,所述第一横向凹槽的截面呈平滑曲线,且与鞋底本体的其他部分平滑过渡,所述第一横向凹槽和第二横向凹槽错位设置。基于上述第四技术方案,还设有第六技术方案,在第六技术方案中,所述鞋底还包括支撑片,所述支撑片包括连为一体的支撑片本体和两个以上的延伸部;所述支撑片本体设于鞋底本体上表面部,且跨设于所述第二横向凹槽,以与所述第二横向凹槽形成横向的镂空结构;所述支撑片的延伸部,沿鞋底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鞋底本体上表面部设有与所述延伸部相匹配的若干竖向凹槽,所述的延伸部设于所述竖向凹槽。基于上述第六技术方案,还设有第七技术方案,在第七技术方案中,所述每个延伸部下表面设有竖向加强筋。基于上述第一技术方案,还设有第八技术方案,在第八技术方案中,所述鞋底还包括一片式的耐磨贴底,所述耐磨贴底的底部边缘与所述鞋底本体的底部边缘吻合一致。一种鞋,包括鞋帮面,还包括如第一至第八技术方案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鞋底,所述的鞋底与鞋帮面固定连接。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鞋底本体设有若干个内凹部,所述内凹部平滑过渡连接形成了波浪形结构。所述鞋底本体底部边缘形成的波浪形结构,使得人体在行走过程中,因人体的重量而产生的压力更好地分散于鞋底与地面的接触面,从而降低单位面积的承重力,以提升穿着鞋底本体的舒适度,即更好地实现了力的传递;且鞋底本体边缘为波浪形结构使得鞋底本体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的延展性得到了提升。若干个内凹部设于底部侧边,因此行走中鞋底接触面不会卡入异物,大大提高了实用性;内凹部与其他部分平滑过渡,使得鞋底本体的结构强度更大,产生更好的支撑效果;内凹部使鞋底本体的边缘形成了波浪形结构以实现力的传递。鞋底本体的底部侧边在足掌位置设有若干内凹部,使得鞋底本体在行走过程中容易弯折以方便运动;鞋底本体的底部侧边在中腰位置同样设有内凹部,设于中腰位置的内凹部的开口弧度比设于足掌位置和足跟位置的内凹部大,用以实现鞋底在中腰位置易弯折且提高鞋底在运动步态下的形变能力,进一步地提升鞋底的穿着舒适度;鞋底本体的底部侧边在足跟位置同样设有内凹部,使得在足跟位置的鞋底本体边缘同样形成了波浪型曲线,与鞋底本体底部侧边在足掌及中腰位置的内凹部所形成的波浪形曲线相互连接为波浪形结构。鞋底本体的上表面设有第二横向凹槽,是为了实现鞋底本体的减震功能及保证运动时鞋底的稳定性。鞋底本体的底部设置第一横向凹槽,同样是使鞋底本体有减震效果,提升了运动性能;所述的第一横向凹槽与第二横向凹槽的错位设置,使鞋底本体的强度得到进一步增强。在鞋底本体上表面的足跟位置设有硬质TPU支撑片,为了保证鞋底本体的支撑稳定及抗扭转的效果;支撑片设有支撑片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沿鞋底的长度方向延伸,以实现鞋底本体在运动步态下的柔顺过渡;支撑片本体跨设于第二横向凹槽,即支撑片与第二横向凹槽之间形成了镂空间隙,所述镂空间隙起到了减震的效果;鞋底本体上表面设置的竖向凹槽,目的在于使支撑片更牢固地贴设于鞋底本体上表面,不易滑动。支撑片的延伸部底面设有竖向加强筋,以增强支撑片延伸部的强度,使支撑片更为耐用。鞋底还包括耐磨贴底,能保护鞋底本体并增大了鞋底的摩擦力,进一步地方便运动且延长使用寿命;耐磨贴底的底面设有中心十字,用于对准中心十字贴设于鞋底本体。一种相关的鞋,由鞋帮面和具有上述各项特征的鞋底组成,能保证鞋的易弯折性且又不会因为在足掌位置的底部开设横向凹槽而导致鞋底的寿命减短或性能下降;进一步地,鞋能稳定支撑及抗扭转之外,还实现了柔顺过渡和减震的功能,提升了鞋整体的舒适度并能方便运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鞋底本体的底部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鞋底本体的上表面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撑片的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耐磨贴片的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鞋底整体结构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鞋底本体1包括:鞋底本体底部10,包括:内凹部101,包括足掌位置内凹部1010、中腰位置内凹部1011、足跟位置内凹部1012;第一横向凹槽102、本体中心十字103;鞋底本体上表面部11,包括:第二横向凹槽110、竖向凹槽111;支撑片2,包括:支撑片本体20、支撑片延伸部21;耐磨贴底3,包括:防滑凸起30、贴底中心十字3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且不应被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基于本技术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本技术的权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鞋底,包括鞋底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本体设有若干个内凹部,在鞋底本体的底部边缘形成波浪形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鞋底,包括鞋底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本体设有若干个内凹部,在鞋底本体的底部边缘形成波浪形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内凹部设于鞋底本体的底部侧边,所述内凹部向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内凹且与鞋底本体的其他部分平滑过渡。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内凹部分别设于鞋底本体的底部侧边的足掌、中腰、足跟的其中一个或多个位置;设于中腰位置的所述内凹部的开口弧度比设于足掌位置和足跟位置的内凹部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本体上表面部设有若干横向贯通的第二横向凹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本体的底部设有第一横向凹槽,所述第一横向凹槽的截面呈平滑曲线,且与鞋底本体的其他部分平滑过渡,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燕飞
申请(专利权)人:三六一度中国有限公司三六一度福建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