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气织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8127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23
本技术涉及服饰领域,提供了一种透气织带,包括织带本体;织带本体设置有第一连接区、第二连接区和透气区,第一连接区和/或第二连接区设置有翻盖部,第一连接区的翻盖部与第二连接区的翻盖部断续连接形成多个接连部,或者翻盖部与织带本体之间断续连接形成多个接连部,接连部与翻盖部之间一体编织设置,或者接连部与翻盖部之间缝制连接。在织带本体的透气区密度相对织带本体的其它位置较为疏松,提高通风透气性能,在透气区的正面上设置有翻盖部,可以对透气区部位进行遮挡并随穿着者的运动状态而不同程度的张开,从而使得透气性可调通过接连部断续连接翻盖部,既避免翻盖部翻折或翘起,又能保证透气区的透气性可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服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透气织带


技术介绍

1、随着社会的发展,服饰也变得多样化和功能化,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其中,在较为炎热的环境或天气的情况下,对于衣服的透气效果,则会具有较大的需求。

2、在申请号为cn202121411594.7,名称为“一种透气排汗织带”中记载了,可以拆卸的透气网格织带,并通过拉链的方式将翻边连接,使得翻边可以连接在一起,形成完全的覆盖等。透气网格织带通过魔术贴的方式粘接在连接带,达到损坏时进行更换的目的。但是,粘贴的方式,在清洗时容易掉落,使得透气网格织带容易遗失或损坏,使用不便。

3、或者,在申请号为cn201922028945.5,名称为“一种透气的防领口变形polo衫”中记载了:一款应用在polo衫中的透气织带,该透气织带具有不易变形的特点,并在织带边缘开设透气孔,再通过装饰条的粘贴,对透气孔进行遮挡。该方案,也是通过粘贴的方式。因此,对polo衫进行清洗时,容易发生装饰条的脱落,导致polo衫的使用寿命较低,或者外观较为不美观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气织带,旨在改善现有的透气织带采用拼接或可拆的结构设计,易于在清洗时发生脱落,或者缝制在服装上容易翘起,导致外观上较为不美观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透气织带,包括织带本体;

3、所述织带本体设置有第一连接区、第二连接区和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区和所述第二连接区的透气区,所述第一连接区和所述第二连接区的密度大于所述透气区的密度;

4、所述第一连接区和/或第二连接区设置有层叠式遮盖所述透气区的翻盖部,所述第一连接区的翻盖部与所述第二连接区的翻盖部断续连接形成多个接连部,或者,所述翻盖部与所述织带本体之间断续连接形成多个接连部;

5、所述接连部与所述翻盖部之间一体编织设置,或者,所述接连部与所述翻盖部之间缝制连接。

6、优选的,所述透气区为网格式的透气孔。

7、优选的,所述透气孔为矩形孔、正多边形孔或椭圆形孔。

8、优选的,所述接连部与相邻所述接连部之间的间距为60~70mm。

9、优选的,所述透气区的宽度值与所述织带本体的宽度值的比值为0.25~0.5。

10、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区的翻盖部与所述第二连接区的翻盖部之间设置有透气间隙,或者,所述翻盖部与所述织带本体之间设置有透气间隙。

11、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区和所述第二连接区的厚度大于所述透气区的厚度。

12、优选的,所述透气区的气孔宽度或长度为1~1.5mm。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4、1、在织带本体上沿着织带长度方向且在中部设置透气区,透气区处的密度相对织带本体的其它位置较为疏松,即在该透气区中形成气孔,使得透气区部位的透气效果良好。

15、2、为了提高织带本体整体的美观度,在透气区的正面上设置有翻盖部,翻盖部可以对透气区部位进行遮挡并随穿着者的运动状态而不同程度的张开,从而使得透气性可调,再通过接连部断续连接翻盖部,既避免翻盖部翻折或翘起,使得织带保持一体性,保证外观的美观度又能根据人体的运动幅度,形成“窗口”式的展开效果,达到减速透气的效果,保证透气区的透气性可调。

16、3、多个接连部通过断续的结构进行设置,以保证翻盖部不会产生翻折或翘起的情况,同时间距在30~70m之间可以保证透气区的窗口长度,以确保织带的透气性。

17、4、第一连接区的翻盖部与第二连接区的翻盖部之间预留透气间隙,可以避免在穿戴多层服装时翻盖部贴附在透气区上,造成透气区的透气性效果较差的情况;即,通过透气间隙可以保证织带本体的透气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气织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织带本体(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气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区(103)为网格式的透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气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为矩形孔、正多边形孔或椭圆形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气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连部(1012)与相邻所述接连部(1012)之间的间距为60~7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气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区(103)的宽度值与所述织带本体(10)的宽度值的比值为0.25~0.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气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区(101)的翻盖部(1011)与所述第二连接区(102)的翻盖部(1011)之间设置有透气间隙(1013),或者,所述翻盖部(1011)与所述织带本体(10)之间设置有透气间隙(10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气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区(101)和所述第二连接区(102)的厚度大于所述透气区(103)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气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区(103)的气孔宽度或长度为1~1.5m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气织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织带本体(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气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区(103)为网格式的透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气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为矩形孔、正多边形孔或椭圆形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气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连部(1012)与相邻所述接连部(1012)之间的间距为60~7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气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区(103)的宽度值与所述织带本体(10)的宽度值的比值为0.2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瑞增何哲雄田友如金锦
申请(专利权)人:三六一度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