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显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65456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6: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实现图像或影像的显示性能和非显示状态下作为车窗的视觉识别性的车辆用显示系统。车辆用显示系统(1A)包括:安装在车辆上的透明板即车窗(2);液晶部(10A),其设置在车窗(2)的车辆内侧,能够切换透明度;投影仪(5),其用于向液晶部(10A)投影图像或影像;以及控制部(4),其对液晶部(10A)及投影仪(5)进行控制,控制部(4)以使液晶部(10A)为半透明的状态下对投影仪(5)进行控制,在液晶部(10A)上显示图像或影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显示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显示系统。
技术介绍
作为向车辆的车窗投影影像等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下述内容:在夹层玻璃之间设置影像投影膜,使车辆外部的人视觉识别以对焦方式投影在影像投影膜上的影像。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211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该技术中,在影像投影膜的透明度较高的情况下,作为车窗的视觉识别性提高但影像的视觉识别性降低,在影像投影膜的透明度较低的情况下,影像的视觉识别性提高但作为车窗的视觉识别性降低。本专利技术是鉴于所述问题提出的,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实现图像或影像的显示性能和非显示状态下作为车窗的视觉识别性。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显示系统包括:车窗,其为安装在车辆上的透明板;液晶部,其设置在所述车窗的车辆内侧,能够切换透明度;投影仪,其用于向所述液晶部投影图像或影像;以及控制部,其对所述液晶部及所述投影仪进行控制,所述控制部通过在使所述液晶部为半透明的状态下对所述投影仪进行控制,使所述液晶部显示图像或影像。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同时实现图像或影像的显示性能和非显示状态下作为车窗的视觉识别性。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显示系统的框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显示系统的框图。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显示系统的框图。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显示系统中的显示部位的图。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显示系统的框图。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显示系统中的显示部位的图。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显示系统的框图。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显示系统的框图。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显示系统的框图。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室内镜的构造的剖视图。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第一设置例的图。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第二设置例的图。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第三设置例的图。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第四设置例的图。图15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第五设置例的图。图16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第六设置例的图。图17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第七设置例的图。图18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第八设置例的图。图19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第九设置例的图。图20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第十设置例的图。图2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第十一设置例的图。图2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第十二设置例的图。图2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第十三设置例的图。图24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第十四设置例的图。图25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第十五设置例的图。图26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第十六设置例的图。图27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第十七设置例的图。图28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第十八设置例的图。图29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第十九设置例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1A~1G车辆用显示系统2、2A~2C车窗2a第一车窗层(车窗)10A~10C液晶部10X第一液晶部、第三液晶部10Y第二液晶部、第四液晶部4控制部5投影仪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在说明中,对相同的要素标注同一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并且,各图中以箭头所示的“前后”表示车身前后方向,“上下”表示车身上下方向,“左右”表示从驾驶席观察的左右方向(车宽方向)。<第一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显示系统1A包括车窗2(2A)、液晶部10A、存储部3、控制部4和投影仪5。<车窗>车窗2是设置在车辆的前表面等上的透明玻璃制或透明树脂制的板状部件。作为车窗2,例如能够列举以下所示的部件。·设置在车辆的前表面的前部车窗·无法开闭地设置在车辆的侧面且在前座(驾驶席、副驾驶席)用侧门的前端部的前部三角窗·能够开闭地设置在车辆的侧面且在前座(驾驶席、副驾驶席)用侧门的前门车窗·能够开闭地设置在车辆的侧面且在后座用侧门的后车窗·无法开闭地设置在车辆的侧面且在后座用侧门的后端部的后三角窗·设置在车辆顶棚面的车顶车窗·设置在车辆后表面的后车窗·设置在车辆后表面且在后车窗下侧的外窗其中,例如作为前部车窗等的车窗2A包括车辆外侧的第一车窗层2a、车辆内侧的第二车窗层2b、设置在爱第一车窗层2a与第二车窗层2b之间的中间膜2c。第一车窗层2a及第二车窗层2b分别是透明玻璃制或透明树脂制的板状部件。中间膜2c是比各车窗层2a、2b薄的透明树脂制的薄膜。<液晶部>液晶部10A设置在车窗2的车辆内侧面(在前部车窗等的情况下是第二车窗层2b的车辆内侧面)整个面上,包括:液晶层11;一对透明电极层12、12,其设置在液晶层11的两面;以及一对封固层13、13,其以夹着透明电极层12、12的方式设置。液晶层11通过使液晶分子分散在高分子聚合物内而形成。透明电极层12是由例如导电性涂料等形成的无色透明的导电层。封固层13是由例如绝缘性树脂(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resin)等)等形成的无色透明的绝缘层。在本实施方式中,液晶部10A构成为常黑型。即,液晶部10A在经由一对透明电极层向液晶层11施加电压的状态下(通电时)为无色透明(透明度:高)。另外,液晶部10A在未施加电压的状态下(未通电时)为白色半透明或灰色半透明(透明度:低)。并且,在液晶部10A构成为常白型的情况下,通电控制相反。<存储部>存储部3例如由硬盘构成。存储部3中存储有用于显示图像或影像的显示用数据。<控制部>控制部4由CPU(CentralProcessingUnit)、ROM(Read-OnlyMemory)、RAM(RandomAccessMemory)、输入输出电路等构成。控制部4基于点火开关等的操作结果对液晶部10A进行控制。另外,控制部4使用在存储部3中存储的显示用数据、或从外部装置获取的显示用数据对投影仪5进行控制。<投影仪>投影仪5设置在车辆的车室内或车室外,向液晶部10A投影图像或影像。投影仪5可以设置多个,也可以是能够变更投影目标位置的可动式。另外,投影仪5可以使用能够在车室内自行行驶的机器人构成。投影仪5的设置场所的具体例子如后详细说明。另外,车辆用显示系统1A具有向液晶部10A及投影仪5供给电力的电源。电源可以是车辆用显示系统1A专用的电池,也可以是车辆的发动机起动用的电池。另外,应用车辆用显示系统1A的车辆可以是汽油车辆、HEV(HybridElectricVehicle)、PHEV(Plug-inHybridElectricVehicle)、EV(ElectricVehicle)中的任一种,优选在车身上设置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口。<控制例>控制部4通过对液晶部10A进行控制,将该液晶部10A设为无色透明(通电打开),将该液晶部10A设为白色半透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窗,其为安装在车辆上的透明板;液晶部,其设置在所述车窗的车辆内侧,能够切换透明度;投影仪,其用于向所述液晶部投影图像或影像;以及控制部,其对所述液晶部及所述投影仪进行控制,所述控制部通过在使所述液晶部为半透明的状态下对所述投影仪进行控制,使所述液晶部显示图像或影像。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9.11 JP 2017-1744101.一种车辆用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窗,其为安装在车辆上的透明板;液晶部,其设置在所述车窗的车辆内侧,能够切换透明度;投影仪,其用于向所述液晶部投影图像或影像;以及控制部,其对所述液晶部及所述投影仪进行控制,所述控制部通过在使所述液晶部为半透明的状态下对所述投影仪进行控制,使所述液晶部显示图像或影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部包括;第一液晶部,其设置在所述车窗的车辆内侧;以及第二液晶部,其在所述第一液晶部的车辆内侧与该第一液晶部分离设置,所述控制部对所述第一液晶部及所述第二液晶部进行控制,并且通过在使所述第二液晶部为半透明的状态下对所述投影仪进行控制,使所述第二液晶部显示图像或影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晶部能够设定比所述第二液晶部暗的暗色或低透明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为所述车窗的前部车窗;以及后视镜,其设置在所述前部车窗的后方,所述后视镜能够以沿着所述车辆的顶棚面的方式收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为所述车窗的前门车窗;以及后方撮影部,其对所述车辆的后方进行撮影,所述液晶部包括:第三液晶部,其设置在所述前门车窗的车辆内侧;以及第四液晶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三液晶部的一部分的车辆内侧;所述控制部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口丰也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