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5388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6: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扬声器箱,其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单体、透气隔离件以及由所述壳体内侧延伸形成的夹壁,所述发声单体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为前腔和后腔,所述透气隔离件插设固定于所述夹壁并与所述夹壁共同将所述后腔分隔为相连通的第一后腔和第二后腔,所述发声单体位于所述第一后腔,所述第二后腔内填充吸音颗粒,所述透气隔离件将所述吸音颗粒封装于所述第二后腔内,所述透气隔离件包括中间部和由所述中间部的周缘延伸形成的周缘部,所述中间部设有贯穿其上的透气结构,所述周缘部插设固定于所述夹壁。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扬声器箱扩大了音腔通道,提高了产品的声学性能,同时改善了量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扬声器箱
本技术涉及声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扬声器箱。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移动设备的数量不断上升。而在众多移动设备之中,手机无疑是最常见、最便携的移动终端设备。目前,手机的功能极其多样,其中之一便是高品质的音乐功能,因此,用于播放声音的扬声器箱被大量应用到现在的智能移动设备之中。相关技术的所述扬声器箱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单体、透气隔离组件以及由所述壳体内侧延伸形成的夹壁,所述发声单体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为前腔和后腔,所述透气隔离组件插设固定于所述夹壁并与所述夹壁共同将所述后腔分隔为相连通的第一后腔和第二后腔,所述发声单体位于所述第一后腔,所述第二后腔内填充吸音颗粒,所述透气隔离组件将所述吸音颗粒封装于所述第二后腔内,所述透气隔离组件包括支架和透气隔离件。然而,相关技术的所述扬声器箱中,所述支架采用塑料材料,这种方案下由于插板塑料边宽较宽,致使实际后腔通道过小,影响产品性能;其他形式的插板要么不符合量产性,要么性能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扬声器箱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音腔通道大、量产性高的扬声器箱。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扬声器箱,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单体、透气隔离件以及由所述壳体内侧延伸形成的夹壁,所述发声单体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为前腔和后腔,所述透气隔离件插设固定于所述夹壁并与所述夹壁共同将所述后腔分隔为相连通的第一后腔和第二后腔,所述发声单体位于所述第一后腔,所述第二后腔内填充吸音颗粒,所述透气隔离件将所述吸音颗粒封装于所述第二后腔内,所述透气隔离件包括中间部和由所述中间部的周缘延伸形成的周缘部,所述中间部设有贯穿其上的透气结构,所述周缘部插设固定于所述夹壁。优选的,所述透气隔离件为不锈钢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透气结构包括多个贯穿其上的通孔且多个所述通孔呈栅栏状排布。优选的,所述透气结构为蚀刻或激光切槽工艺制成。优选的,所述中间部表面凹陷形成凹槽,多个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凹槽设置。优选的,所述周缘部的宽度为0.3mm。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扬声器箱的所述透气隔离件包括中间部和由所述中间部的周缘延伸形成的周缘部,所述中间部设有贯穿其上的透气结构,所述透气隔离件为不锈钢材料,所述周缘部插设固定于所述夹壁,该结构扩大了后腔通道,提升了产品的声学性能;与之前贴mesh比,所述透气隔离件支架为一体结构,省去了贴装mesh的工序,改善了量产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扬声器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扬声器箱的立体结构分解图;图3为沿图1中A-A线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扬声器箱的部分立体结构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扬声器箱的透气隔离件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同时参图1-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扬声器箱100,包括壳体1、发声单体2、夹壁3以及透气隔离件4。所述壳体1具有收容空间10,所述壳体1可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分体结构,比如,所述壳体1包括下盖11、所述与所述下盖11盖合并共同围成所述收容空间10的上盖12。所述发声单体2收容于所述壳体1的所述收容空间10内,并且所述发声单体2将所述收容空间10分隔成前腔5和后腔6。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声单体2与所述上盖12间隔设置共同围成所述前腔5;所述发声单体2与所述上盖12及所述下盖11共同围成所述后腔6。所述后腔6用于改善所述扬声器箱100的低频声学性能。所述夹壁3由所述壳体1的内侧延伸而成。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夹壁3由所述上盖12向所述下盖11方向延伸并抵接于所述下盖11。所述透气隔离件4的周缘部固定夹持于所述夹壁3并与所述夹壁3共同将所述后腔6分隔为相连通的第一后腔61和第二后腔6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后腔61与所述第二后腔62连通是指二者空气连通。所述发声单体2位于所述第一后腔61,所述第二后腔62内填充吸音颗粒(未图示),用于形成虚拟声腔(即D-Bass声腔),以改善低频声学性能,所述透气隔离件4将所述吸音颗粒封装于所述第二后腔62内。所述透气隔离件4包括中间部42和由所述中间部42的周缘延伸形成的周缘部41,所述中间部42设有贯穿其上的透气结构(图未示),所述周缘部41插设固定于所述夹壁3。所述透气隔离件4为不锈钢材料制成,其上的所述周缘部41与相关技术采用塑料支架比,形成的后腔通道更大,有助于提升扬声器箱100的声学性能。所述中间部42设有贯穿其上的透气结构,所述透气结构包括多个贯穿其上的通孔且多个所述通孔呈栅栏状排布。所述透气结构为蚀刻或激光切槽工艺制成,该结构能扩大音腔通道,提升产品的声学性能;与之前的贴装mesh工艺比,省去了贴mesh工序,精简了工艺,有利于量产化。当然,所述透气结构的形成方式并非一种,还可以由所述透气隔离件先蚀刻出中间台阶,再经激光处理形成所述透气结构,所产生的效果均一致。更优的,所述中间部42表面凹陷形成凹槽,多个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凹槽设置。所述周缘部41的宽度为0.3mm,该结构下能极大地提高所述后腔6的空间,优化产品的声学性能。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扬声器箱100的所述透气隔离件4包括中间部42和由所述中间部42的周缘延伸形成的周缘部41,所述中间部42设有贯穿其上的透气结构,所述透气隔离件4为不锈钢材料,所述周缘部41插设固定于所述夹壁3,该结构扩大了后腔通道,提升了产品的声学性能;与之前贴mesh比,所述透气隔离件支架为一体结构,省去了贴装mesh的工序,改善了量产性。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扬声器箱,其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单体、透气隔离件以及由所述壳体内侧延伸形成的夹壁,所述发声单体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为前腔和后腔,所述透气隔离件插设固定于所述夹壁并与所述夹壁共同将所述后腔分隔为相连通的第一后腔和第二后腔,所述发声单体位于所述第一后腔,所述第二后腔内填充吸音颗粒,所述透气隔离件将所述吸音颗粒封装于所述第二后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隔离件包括中间部和由所述中间部的周缘延伸形成的周缘部,所述中间部设有贯穿其上的透气结构,所述周缘部插设固定于所述夹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扬声器箱,其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单体、透气隔离件以及由所述壳体内侧延伸形成的夹壁,所述发声单体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为前腔和后腔,所述透气隔离件插设固定于所述夹壁并与所述夹壁共同将所述后腔分隔为相连通的第一后腔和第二后腔,所述发声单体位于所述第一后腔,所述第二后腔内填充吸音颗粒,所述透气隔离件将所述吸音颗粒封装于所述第二后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隔离件包括中间部和由所述中间部的周缘延伸形成的周缘部,所述中间部设有贯穿其上的透气结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臣魏威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加坡,SG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