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异重流体的超重力流场模拟实验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流体流场模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异重流体的超重力流场模拟实验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对于大尺度的异重流体对流现象,当前多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模拟和预测。由于异重流体的对流多同时涉及粘性力和重力,故需要同时满足雷诺相似准则和弗洛德相似准则,而实验室内尺度的模拟实验,受1g重力不可变的限制,多不具备较好的相似性,无法直接用于指导现场流体规律。近年来,超重力离心机的应用,使得重力在试验中成为一个可调节的变量,基于超重力离心机的土工实验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国内外相关研究中,亦有少量涉及流体的实验(包括渗流实验、土石坝管泳溃坝实验、近海结构稳定实验),但其中流体的角色多作为一种边界条件,研究人员更关注在水的作用下,土、石、结构的变形应力特性,所设计的土工试验思路多为水作用于土。对于流体本身的流动规律则基本上没有相关研究。实际上,纯流体的流动规律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本专利技术即是结合超重力离心机的重力可变的特性,提供一种可以大幅度提高流体缩尺实验相似性的实验思路和装置,为人类更好的认识大尺度流体规律提供研究方法和思路。专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异重流体的超重力流场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中枢、离心机、第一流体注入装置、第二流体注入装置、模拟实验腔、溢流箱和流场‑浓度场监测系统等;所述第一流体的密度小于第二流体;所述第一流体注入装置、第二流体注入装置、模拟实验腔、溢流箱和流场‑浓度场监测系统均置于离心机上;所述第一流体注入装置、第二流体注入装置、溢流箱均通过各自的管路与模拟实验腔连通;所述控制中枢控制第一流体注入装置、第二流体注入装置的注入行为,包括开闭时间及注入流量;所述流场‑浓度场监测系统用于实时采集模拟实验腔中流场变化图像,并传输给控制中枢分析流场和浓度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异重流体的超重力流场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中枢、离心机、第一流体注入装置、第二流体注入装置、模拟实验腔、溢流箱和流场-浓度场监测系统等;所述第一流体的密度小于第二流体;所述第一流体注入装置、第二流体注入装置、模拟实验腔、溢流箱和流场-浓度场监测系统均置于离心机上;所述第一流体注入装置、第二流体注入装置、溢流箱均通过各自的管路与模拟实验腔连通;所述控制中枢控制第一流体注入装置、第二流体注入装置的注入行为,包括开闭时间及注入流量;所述流场-浓度场监测系统用于实时采集模拟实验腔中流场变化图像,并传输给控制中枢分析流场和浓度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重流体的超重力流场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机采用臂式土工离心机,离心机的对侧吊篮上设置配重块,配重块采用铁块或者铅块,用于维持离心机两侧的质量平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重流体的超重力流场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注入装置、第二流体注入装置、模拟实验腔、溢流箱和流场-浓度场监测系统均置于底板上,底板安装在离心机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重流体的超重力流场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实验腔上设置第一流体注入管、第二流体注入管和溢流管;所述第一流体注入管为可更换的不锈钢射流管,与第一流体注入装置连接,用于向模拟实验腔内注入第一流体,通过更换射流管,调整射流实验的射流管口尺寸参数;所述第二流体注入管置于模拟实验腔的底部,与第二流体注入装置连接,用于向模拟实验腔内注入第二流体;所述溢流管置于模拟实验腔的顶部附近,与溢流箱连接,用于排出模拟实验腔内高于溢流管的流体,以保证模拟实验腔的液面稳定。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异重流体的超重力流场模拟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注入装置包括第一流体储存箱、步进电机、螺旋推杆、活塞筒、固定支架、三通转接头、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步进电机和活塞筒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在底板上,所述步进电机与活塞筒通过螺旋推杆相连,所述螺旋推杆的行进方向平行于离心机产生的超重力方向,以利用离心机运转产生的超重力场降低螺旋推杆的推力需求,所述活塞筒与三通转接头的第一接头通过管路连通,三通转接头的第二接头通过管路连通第一流体储存箱,在管路设有第一单向阀,第一流体可以从第一流体储存箱流向活塞筒,三通转接头的第三接头通过管路连通模拟实验腔,在管路上设有第二单向阀,第一流体可以从活塞筒流向模拟实验腔;所述步进电机通过离心机的导电滑环与控制中枢相连,接收来自控制中枢的转速、转数及转动方向指令,以精准控制螺旋推杆的行进速度和距离,可以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龙,徐文杰,詹良通,陈云敏,李珂,胡英涛,唐耀,李俊超,郑建靖,张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