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引导式工作器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5137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5:18
手引导式工作器械,其具有风机轮(7)。风机轮(7)借助于螺母(6)摩擦力锁合地防止旋转地保持在轴(3)上。螺纹摩擦力矩(MA)能够经由在螺母(6)与轴(3)之间的螺纹区段(11)传递。第一摩擦力矩(M1)能够经由在螺母(6)与风机轮(7)之间的第一摩擦接触面(12)传递。如此构造第一摩擦接触面(12),使得在螺母(6)的最小拧紧力矩下,第一摩擦力矩(M1)大于螺纹摩擦力矩(MA)。由此,在工作器械(1)运行时在风机轮(7)与轴(3)相对运动时,风机轮(7)携动螺母(6)。螺母(6)抵靠轴(3)再压紧风机轮(7)。第二摩擦接触面(13)相对于旋转轴线(4)锥形地伸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引导式工作器械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引导式工作器械。
技术介绍
已知能够手引导的鼓风机,所述鼓风机包括具有容纳在其中的内燃机的壳体以及布置在所述壳体处的风机轮。所述风机轮布置在由驱动马达来驱动的轴上并且借助于螺母抵靠轴肩以夹紧的方式紧固在所述轴上被保持。这样的鼓风机的缺点是,难以实现该风机轮的拆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基于的任务是,实现一种手引导式工作器械,该工作器械的风机轮紧固结构使得该风机轮的简单拆除成为可能。这个任务通过下述手引导式工作器械得到解决,该手引导式工作器械具有驱动马达、由所述驱动马达围绕旋转轴线旋转地驱动的轴和风机轮,其中,所述风机轮借助于螺母摩擦力锁合地防止旋转地保持在所述轴上,其中,所述螺母和所述轴经由螺纹区段接触,围绕所述旋转轴线起作用的螺纹摩擦力矩能够在所述螺母与所述轴之间经由所述螺纹区段传递,其中,所述螺母与所述风机轮经由第一摩擦接触面接触,围绕所述旋转轴线起作用的第一摩擦力矩能够在所述螺母与所述风机轮之间经由所述第一摩擦接触面传递,并且其中,所述风机轮与所述轴经由第二摩擦接触面接触,其中,如此构造所述第一摩擦接触面,使得在所述螺母的最小拧紧力矩下,能够经由所述第一摩擦接触面在所述螺母与所述风机轮之间传递的第一摩擦力矩大于所述起作用的螺纹摩擦力矩,所述最小拧紧力矩处在运行扭矩的10%与100%之间,从而使得在所述工作器械运行时在所述风机轮与所述轴相对运动时,所述风机轮经由在所述第一摩擦接触面处起作用的第一摩擦力矩携动所述螺母,从而使得所述螺母抵靠所述轴经由所述第二摩擦接触面再压紧所述风机轮,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摩擦接触面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锥形地伸展。设置了,在所述工作器械运行时,所述风机轮借助于螺母摩擦力锁合地通过该螺母的起作用的最后的拧紧力矩防止旋转地保持在所述轴上。围绕所述旋转轴线起作用的螺纹摩擦力矩能够在所述螺母与所述轴之间经由螺纹区段传递。围绕所述旋转轴线起作用的第一摩擦力矩能够在所述螺母与所述风机轮之间经由第一摩擦接触面传递。如此构造所述第一摩擦接触面,使得在所述螺母的最小拧紧力矩下,所述能够传递的第一摩擦力矩大于所述起作用的螺纹摩擦力矩,其中,所述最小拧紧力矩处在运行扭矩的10%与100%之间。由此,在所述工作器械运行时在所述风机轮与所述轴相对运动时,所述风机轮经由在所述摩擦接触面处起作用的第一摩擦力矩携动所述螺母。由此,所述螺母抵靠所述轴经由所述第二摩擦接触面再压紧所述风机轮。所述第二摩擦接触面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锥形地伸展。在所述工作器械运行时在无操作者协助的情况下再上紧该螺母。使得操作者能够只利用小的拧紧力矩经由所述风机轮抵靠所述轴上紧所述螺母。所述螺母根据需求参照在该工作器械运行时出现的负荷来再上紧所述风机轮。由此,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由操作者在装配该风机轮时选择的过高的拧紧力矩。附加地,操作者在装配该风机轮时能够不考虑通常常见的安全因素,所述安全因素应该避免该风机轮的松脱。所述螺母单独构造。通过单独地构造该螺母和该风机轮产生下述优点,即用于拆除该螺母和该风机轮的总松开力矩被划分为该螺母的松开力矩和该风机轮的松开力矩。由此,该螺母的松开力矩比较小,由此能够更容易地从所述轴上松开所述螺母。能够由操作者在装配该风机轮时施加的最小拧紧力矩能够选择得如此大,使得在所述螺母与所述风机轮之间产生摩擦接触,在这个摩擦接触中、即在所述第一摩擦接触面中能够传递所述第一摩擦力矩。在此,当最小拧紧力矩至少是该运行扭矩的10%,有利至少是20%,尤其是至少30%时,已经实现了该风机轮的自动再上紧。所述运行扭矩是在该工作器械运行时能够在所述轴与所述风机轮之间传递的力矩。当由操作者施加的最小拧紧力矩有利地处在该运行扭矩的10%至90%之间,尤其处在30%至80%之间时,产生该风机轮的自动再上紧。所述运行扭矩有利地至少是80Nm,尤其至少是100Nm。由于通过所述螺母将所述风机轮再压紧到所述轴处,将所述拧紧力矩根据需要选择得与在该工作器械运行时为固定该风机轮所需的拧紧力矩一样大。由此避免过高的拧紧力矩。锥形摩擦力在该旋转轴线的周向上与该旋转轴线有间距地作用在锥形地伸展的第二摩擦接触面中。所述锥形摩擦力是下述摩擦接触力。在所述第二摩擦接触面中的锥形摩擦力由于其与所述旋转轴线的间距而产生围绕所述旋转轴线起作用的第二摩擦力矩。通过该第二摩擦接触面的锥度(Konizität)而产生楔形效应(Keileffekt)。这个楔形效应相对于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线伸展的摩擦接触面引起在轴与风机轮之间的第二摩擦接触面中的摩擦接触力的增加,从而使得在锥形地伸展的第二摩擦接触面中能够传递高摩擦力矩。由此,当拧紧力矩较低时,在所述第二摩擦接触面中的第二摩擦力矩已经足以将所述风机轮摩擦锁合地无滑动地保持在所述轴上。由于高的第二摩擦力矩的可传递性,该第二摩擦接触面的锥度也能够减小该轴在所述锥体处的直径。由此,所述轴的尺寸能够较小,并且能够节省结构空间。相对于在径向上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伸展的、在风机轮与轴之间的接触面,该第二摩擦接触面的锥度引起该接触面的增大。由此,在所述第二摩擦接触面中的表面压力减小,并且避免轴与风机轮之间的可能的冷焊接。由此,能够容易地将该风机轮从所述轴上拆除。在所述第二摩擦接触面中的第二摩擦力矩有利地大于在所述螺纹区段中的螺纹摩擦力矩。所述第二摩擦力矩有利地至少对应于该螺纹摩擦力矩的1.3倍,尤其是至少1.5倍。有利地设置了,产生所述第一摩擦力矩的切向力在所述第一摩擦接触面处与所述旋转轴线在该旋转轴线的周向上有间距地起作用。与所述旋转轴线的间距有利地至少对应于该螺母在所述螺纹区段处的内半径的1.5倍。所述切向力对应于在所述第一摩擦接触面中的合成的摩擦接触力。所述切向力由于其与所述旋转轴线有间距而产生所述第一摩擦力矩,该第一摩擦力矩围绕所述旋转轴线起作用。当该第一摩擦力矩的直径增大时,起作用的切向力与所述旋转轴线之间的间距增加。在此,也增加所述第一摩擦力矩。有利地设置了,所述第二摩擦接触面与所述旋转轴线围成至少为15°的角度,有利地围成至少为20°的角度,尤其是围成至少为25°的角度。有利地,所述第二摩擦接触面与所述旋转轴线围成最高为80°的角度,有利地围成最高为75°的角度,尤其是围成最高为70°的角度。有利地,如此构造和布置所述第二摩擦接触面,使得在所述第二摩擦接触面中在所述风机轮与所述螺母之间不存在自锁。随着在所述第二摩擦接触面与所述旋转轴线之间的角度的减小,在拧紧力矩不变的情况下,所述轴与所述风机轮之间的接触力增加,进而在所述第二摩擦接触面中的锥形摩擦力也增加。因此,所述第二摩擦力矩也增加。由于风机轮与轴之间的楔形效应和由此产生的该锥形摩擦力的增强,能够减小所述拧紧力矩,并且仍然能够产生足够大的第二摩擦力矩,从而使得所述风机轮在所述运行时无滑动地摩擦锁合地保持在所述轴上。由此,在将该风机轮从所述轴上拆除时,该螺母的松开力矩被减小。如果所述第二摩擦接触面与所述旋转轴线之间的角度有利地至少是15°,则该锥体的在该旋转轴线的方向上测量的长度与自锁的锥体的长度相比较小。因此,摩擦接触面与所述旋转轴线之间的角度能够节省结构空间地将该风机轮在该旋转轴线的轴向和径向方向上紧固在所述轴上。由于在风机轮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手引导式工作器械,其具有驱动马达(2)、由所述驱动马达(14)围绕旋转轴线(4)旋转地驱动的轴(3)和风机轮(7),其中,所述风机轮(7)借助于螺母(6)摩擦力锁合地防止旋转地保持在所述轴(3)上,其中,所述螺母(6)和所述轴(3)经由螺纹区段(11)接触,并且围绕所述旋转轴线(4)起作用的螺纹摩擦力矩(MA)能够在所述螺母(6)与所述轴(3)之间经由所述螺纹区段(11)传递,其中,所述螺母(6)与所述风机轮(7)经由第一摩擦接触面(12)接触,并且围绕所述旋转轴线(4)起作用的第一摩擦力矩(M1)能够在所述螺母(6)与所述风机轮(7)之间经由所述第一摩擦接触面传递,并且其中,所述风机轮(7)与所述轴(3)经由第二摩擦接触面(13)接触,其特征在于,如此构造所述第一摩擦接触面(12),使得在所述螺母(6)的最小拧紧力矩下,能够经由所述第一摩擦接触面(12)在所述螺母(6)与所述风机轮(7)之间传递的第一摩擦力矩(M1)大于所述起作用的螺纹摩擦力矩(MA),所述最小拧紧力矩处在运行扭矩的10%与100%之间,从而使得在所述工作器械(1)运行时在所述风机轮(7)与所述轴(3)相对运动时,所述风机轮(7)经由在所述第一摩擦接触面(12)处起作用的第一摩擦力矩(M1)携动所述螺母(6),从而使得所述螺母(6)抵靠所述轴(3)经由所述第二摩擦接触面(13)再压紧所述风机轮(7),并且所述第二摩擦接触面(13)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4)锥形地伸展。...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9.15 EP 17001545.71.手引导式工作器械,其具有驱动马达(2)、由所述驱动马达(14)围绕旋转轴线(4)旋转地驱动的轴(3)和风机轮(7),其中,所述风机轮(7)借助于螺母(6)摩擦力锁合地防止旋转地保持在所述轴(3)上,其中,所述螺母(6)和所述轴(3)经由螺纹区段(11)接触,并且围绕所述旋转轴线(4)起作用的螺纹摩擦力矩(MA)能够在所述螺母(6)与所述轴(3)之间经由所述螺纹区段(11)传递,其中,所述螺母(6)与所述风机轮(7)经由第一摩擦接触面(12)接触,并且围绕所述旋转轴线(4)起作用的第一摩擦力矩(M1)能够在所述螺母(6)与所述风机轮(7)之间经由所述第一摩擦接触面传递,并且其中,所述风机轮(7)与所述轴(3)经由第二摩擦接触面(13)接触,其特征在于,如此构造所述第一摩擦接触面(12),使得在所述螺母(6)的最小拧紧力矩下,能够经由所述第一摩擦接触面(12)在所述螺母(6)与所述风机轮(7)之间传递的第一摩擦力矩(M1)大于所述起作用的螺纹摩擦力矩(MA),所述最小拧紧力矩处在运行扭矩的10%与100%之间,从而使得在所述工作器械(1)运行时在所述风机轮(7)与所述轴(3)相对运动时,所述风机轮(7)经由在所述第一摩擦接触面(12)处起作用的第一摩擦力矩(M1)携动所述螺母(6),从而使得所述螺母(6)抵靠所述轴(3)经由所述第二摩擦接触面(13)再压紧所述风机轮(7),并且所述第二摩擦接触面(13)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4)锥形地伸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械,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第一摩擦力矩(M1)的切向力(FT)在所述第一摩擦接触面(12)处以在所述旋转轴线(4)的周向上与所述旋转轴线(4)相距间距(s)地起作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邓斯博恩H施利曼R科内尔森W魏泽尔特
申请(专利权)人:安德烈·斯蒂尔股份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