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色饱和浸渍无纺布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50224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4: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色饱和浸渍无纺布生产工艺,包括步骤S1梳理成网;步骤S2配制浸渍粘合液:每500kg浸渍粘合液中含有10‑20kg的树脂胶、20‑30kg的聚乙烯醇、25‑35kg的玉米淀粉和190‑210kg的大红色浆料;将树脂胶、聚乙烯醇、玉米淀粉和大红色浆料加入水中搅拌均匀;步骤S3纤维网浸渍;步骤S4、烘干粘合。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一种红色饱和浸渍无纺布生产工艺,采用含有树脂胶、玉米淀粉、聚乙烯醇以及色浆的特制浸渍粘合液。树脂胶使得所制备红色无纺布在具备一定拒水的能力,玉米淀粉还可增加对水性书写材料的亲和力。而且浸渍粘合液使得红色无纺布表面光滑,有利于书写。使用了聚乙烯醇克服了浸渍无纺布表面起毛的问题,更加有利于毛笔书写。

A Production Process of Red Saturated Impregnated Nonwoven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oduction process of red saturated impregnated non-woven fabric, which includes carding into a web; 2. Preparing impregnating binder: every 500 kg impregnating binder contains 10 20 kg resin gum, 20 30 kg polyvinyl alcohol, 25 kg corn starch and 190 kg large red size; and mixing resin gum, polyvinyl alcohol, corn starch and large red size into water. Uniform; Fiber mesh impregnation; 4. Drying and bonding.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red saturated impregnated nonwoven production process, which adopts a special impregnating adhesive containing resin gum, corn starch, polyvinyl alcohol and color paste. Resin gum makes the prepared red nonwovens have a certain water repellent ability, and corn starch can also increase the affinity of water-based writing materials. And impregnating adhesive makes the surface of red non-woven fabric smooth, which is conducive to writing. The use of polyvinyl alcohol overcomes the problem of surface fuzzing of impregnated non-woven fabrics and is more conducive to brush wri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色饱和浸渍无纺布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纺布生产
,尤其是一种红色饱和浸渍无纺布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在作为横幅、挽联或小旗帜的编织布,经常需要使用毛笔墨水书写或使用墨水印刷等水性印刷材料,现有所使用的编织布只适合印刷涂胶,不适合水性印刷材料,使用墨水等水性材料时会在编织布容易化开,出现渗透的现象。而且编织布的价格较无纺布高。故针对上述问题,开发了一种可作为横幅、挽联或小旗帜等使用的,而且墨水不会化开渗透的无纺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红色饱和浸渍无纺布生产工艺,能够生产出使用墨水书写时墨水不会化开渗透的无纺布。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一种红色饱和浸渍无纺布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梳理成网:采用机械梳理铺网方式,对红色涤纶纤维进行梳理成网;步骤S2、配制浸渍粘合液:每500kg浸渍粘合液中含有10-20kg的树脂胶、20-30kg的聚乙烯醇、25-35kg的玉米淀粉和190-210kg的大红色浆料;将树脂胶、聚乙烯醇、玉米淀粉和大红色浆料加入水中搅拌均匀;步骤S3、纤维网浸渍:将配制的浸渍粘合液放进浸渍槽内,纤维网通过浸渍槽内的浸渍粘合液,并使用压辊进行挤压,使得纤维网的带液率为50-80%;步骤S4、烘干粘合:采用烘筒对经过压辊挤压的纤维网进行烘干;所制备无纺布克重的范围为45-47g/m2。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步骤S1中,机械梳理采用三道夫输出梳理机;所形成的纤维网的布面条纹呈一个方向排列。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步骤S2中,每500kg浸渍粘合液中含有15kg的树脂胶、25kg的聚乙烯醇、30kg的玉米淀粉和2000kg的大红色浆料。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一种红色饱和浸渍无纺布生产工艺,采用含有树脂胶、玉米淀粉、聚乙烯醇以及色浆的特制浸渍粘合液。树脂胶使得所制备红色无纺布在具备一定拒水的能力,玉米淀粉还可增加对水性书写材料的亲和力。而且浸渍粘合液使得红色无纺布表面光滑,有利于书写。使用了聚乙烯醇克服了浸渍无纺布表面起毛的问题,更加有利于毛笔书写。而且浸渍无纺布的价格远低于编织布,具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一种红色饱和浸渍无纺布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梳理成网、步骤S2配制浸渍粘合液、步骤S3纤维网浸渍、步骤S4烘干粘合。在步骤S1梳理成网中,采用机械梳理铺网方式,对红色涤纶纤维进行梳理成网。机械梳理采用三道夫输出梳理机;所形成的纤维网的布面条纹呈一个方向排列。使用三道夫输出梳理机,对于薄型的无纺布来讲,可以较大幅度的提高纤维的均匀性,亦可提高纤维成网的速度。经过测试可使得纤维网的面密度不匀率降低了50%。常规的梳理机是采用二道夫输出纤维网的方式。无纺输出梳理机一般包括依次衔接的喂毛机构、梳理机构以及剥取机构,梳理机构具有大锡林。目前大锡林一般配置有两个道夫,两个道夫一上一下布置,此种梳理结构制成的纤维网普遍存在着纤维网不够均匀,质量较差的缺陷。在本专利技术使用单锡林三道夫输出梳理机,大锡林配置三个道夫,分别为上道夫、中道夫和下道夫,而且每个道夫后均设置有两个杂乱辊。此种结构的梳理机可有效提高了制得纤维网的成品质量,同时为了提高梳理机的运行速度,在三个道夫的后方均设置有杂乱组,进一步提高了制得纤维网的成品质量。锡林的转速为30-35Hz,上道夫的转速为20Hz,中道夫的转速为21Hz和下道夫的转速22Hz,与上道夫相相邻的杂乱辊的转速为29Hz,另一杂乱辊的转速为19Hz;与中道夫相相邻的杂乱辊的转速为30Hz,另一杂乱辊的转速为20Hz;与下道夫相相邻的杂乱辊的转速为31Hz,另一杂乱辊的转速为21Hz。梳理机中的锡林与上道夫、中道夫和下道夫的隔距分别为21丝、15丝和10丝。在步骤S2配制浸渍粘合液中,每500kg浸渍粘合液中含有10-20kg的树脂胶、20-30kg的聚乙烯醇、25-35kg的玉米淀粉和190-210kg的大红色浆料;将树脂胶、聚乙烯醇、玉米淀粉和大红色浆料加入水中搅拌均匀。在步骤S3纤维网浸渍中,将配制的浸渍粘合液放进浸渍槽内,纤维网通过浸渍槽内的浸渍粘合液,并使用压辊进行挤压,使得纤维网的带液率为50-80%。在步骤S4烘干粘合中,采用烘筒对经过压辊挤压的纤维网进行烘干。对于烘干后的红色浸渍无纺布的厚度要求控制在0.22-0.28mm。如果厚度太厚在书写时无纺布不容易着墨,太薄墨水会出现渗透的现象,均对于书写不利。经过上述工艺所制备无纺布克重的范围为45-47g/m2。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一种红色饱和浸渍无纺布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梳理成网、步骤S2配制浸渍粘合液、步骤S3纤维网浸渍、步骤S4烘干粘合。在步骤S1梳理成网中,采用机械梳理铺网方式,对红色涤纶纤维进行梳理成网。机械梳理采用三道夫输出梳理机;所形成的纤维网的布面条纹呈一个方向排列。锡林的转速为30Hz,上道夫的转速为20Hz,中道夫的转速为21Hz和下道夫的转速22Hz,与上道夫相相邻的杂乱辊的转速为29Hz,另一杂乱辊的转速为19Hz;与中道夫相相邻的杂乱辊的转速为30Hz,另一杂乱辊的转速为20Hz;与下道夫相相邻的杂乱辊的转速为31Hz,另一杂乱辊的转速为21Hz。梳理机中的锡林与上道夫、中道夫和下道夫的隔距分别为21丝、15丝和10丝。在步骤S2配制浸渍粘合液中,每500kg浸渍粘合液中含有10kg的树脂胶、20kg的聚乙烯醇、25kg的玉米淀粉和190kg的大红色浆料;将树脂胶、聚乙烯醇、玉米淀粉和大红色浆料加入水中搅拌均匀。在步骤S3纤维网浸渍中,将配制的浸渍粘合液放进浸渍槽内,纤维网通过浸渍槽内的浸渍粘合液,并使用压辊进行挤压,使得纤维网的带液率为50%。在步骤S4烘干粘合中,采用烘筒对经过压辊挤压的纤维网进行烘干。对于烘干后的红色浸渍无纺布的厚度要求控制在0.22mm。经过上述工艺所制备无纺布克重的范围为45g/m2。实施例二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一种红色饱和浸渍无纺布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梳理成网、步骤S2配制浸渍粘合液、步骤S3纤维网浸渍、步骤S4烘干粘合。在步骤S1梳理成网中,采用机械梳理铺网方式,对红色涤纶纤维进行梳理成网,所形成的纤维网克重的范围为46g/m3。机械梳理采用三道夫输出梳理机;所形成的纤维网的布面条纹呈一个方向排列。锡林的转速为33Hz,上道夫的转速为20Hz,中道夫的转速为21Hz和下道夫的转速22Hz,与上道夫相相邻的杂乱辊的转速为29Hz,另一杂乱辊的转速为19Hz;与中道夫相相邻的杂乱辊的转速为30Hz,另一杂乱辊的转速为20Hz;与下道夫相相邻的杂乱辊的转速为31Hz,另一杂乱辊的转速为21Hz。梳理机中的锡林与上道夫、中道夫和下道夫的隔距分别为21丝、15丝和10丝。在步骤S2配制浸渍粘合液中,每500kg浸渍粘合液中含有15kg的树脂胶、25kg的聚乙烯醇、30kg的玉米淀粉和200kg的大红色浆料;将树脂胶、聚乙烯醇、玉米淀粉和大红色浆料加入水中搅拌均匀。在步骤S3纤维网浸渍中,将配制的浸渍粘合液放进浸渍槽内,纤维网通过浸渍槽内的浸渍粘合液,并使用压辊进行挤压,使得纤维网的带液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色饱和浸渍无纺布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梳理成网:采用机械梳理铺网方式,对红色涤纶纤维进行梳理成网;步骤S2、配制浸渍粘合液:每500kg浸渍粘合液中含有10‑20kg的树脂胶、20‑30kg的聚乙烯醇、25‑35kg的玉米淀粉和190‑210kg的大红色浆料;将树脂胶、聚乙烯醇、玉米淀粉和大红色浆料加入水中搅拌均匀;步骤S3、纤维网浸渍:将配制的浸渍粘合液放进浸渍槽内,纤维网通过浸渍槽内的浸渍粘合液,并使用压辊进行挤压,使得纤维网的带液率为50‑80%;步骤S4、烘干粘合:采用烘筒对经过压辊挤压的纤维网进行烘干;所制备无纺布克重的范围为45‑47g/m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色饱和浸渍无纺布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梳理成网:采用机械梳理铺网方式,对红色涤纶纤维进行梳理成网;步骤S2、配制浸渍粘合液:每500kg浸渍粘合液中含有10-20kg的树脂胶、20-30kg的聚乙烯醇、25-35kg的玉米淀粉和190-210kg的大红色浆料;将树脂胶、聚乙烯醇、玉米淀粉和大红色浆料加入水中搅拌均匀;步骤S3、纤维网浸渍:将配制的浸渍粘合液放进浸渍槽内,纤维网通过浸渍槽内的浸渍粘合液,并使用压辊进行挤压,使得纤维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三郎张祖峰夏向阳马青燕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永光无纺衬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