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车体准静态压缩试验的加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4849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车体准静态压缩试验的加载装置,包括车体强度试验台、横梁支撑架、横梁托板、加载横梁、止反力横梁、纵向拉杆;加载横梁和止反力横梁分别布置于车体两个端墙的外侧并分别通过横梁托板连接有横梁支撑架,横梁支撑架设置于车体强度试验台的丝杠上;加载横梁和止反力横梁均通过滑移连接结构相对横梁托板可滑移连接;纵向拉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加载横梁和止反力横梁,形成封闭式框架结构;加载横梁设有伺服液压缸,止反力横梁设有与伺服液压缸同轴布置的止反力丝杠。本方案采用力的相对平衡原理和封闭式框架结构,具有很高的强度以及便捷的现场装配条件,无需庞大的地面反力座结构,适用于不同的试验车体,提高试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车体准静态压缩试验的加载装置
本技术涉及轨道车辆试验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车体准静态压缩试验的加载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对车辆的各种部件结构有了多样化、快捷化的设计需求,车体作为车辆的主要承载部件,在设计制造过程中面临着轻量化、高强度、结构复杂化的诸多难点。同时,新车型试制后需要对车体的强度、刚度进行大量的试验验证来支撑车辆设计。车体的准静态强度、刚度试验是车体试验验证中的重要理论支撑及强度校核方法。车体准静态加载点处于车辆端部垂向高度很高的位置,纵向加载过程中,因加载载荷、加载力臂均较大,如果使用传统止反力加载方式,需设计超大的反力基础,在试验周期及经济性等方面无法满足,故急需设计一种加载装置来满足车体结构的准静态加载试验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车体准静态压缩试验的加载装置,用来进行高速动车组、城际动车组、地铁车辆等轨道车辆的车体准静态压缩试验研究,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车体准静态压缩试验的加载装置,包括:车体强度试验台、横梁支撑架、横梁托板、加载横梁、止反力横梁、纵向拉杆;其中,所述加载横梁用于布置于车体的第一端墙的外侧,所述止反力横梁用于布置于所述车体的第二端墙的外侧,所述加载横梁的下方和所述止反力横梁的下方均分别通过所述横梁托板连接有所述横梁支撑架,所述横梁支撑架设置于所述车体强度试验台的丝杠上方;所述横梁托板设有滑移连接结构,所述加载横梁和所述止反力横梁均能够通过所述滑移连接结构相对所述横梁托板沿所述车体的前后方向滑移;所述纵向拉杆有多个且在所述车体左右方向上对称布置,每个所述纵向拉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加载横梁和所述止反力横梁;所述加载横梁设有用于对所述第一端墙施加压力的伺服液压缸,所述伺服液压缸连接有液压伺服加载系统,所述止反力横梁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二端墙的止反力丝杠,所述伺服液压缸的轴线与所述止反力丝杠的轴线重合。优选地,在上述加载装置中,所述滑移连接结构包括长圆孔结构和可滑移地贯穿于所述长圆孔结构的连接柱。优选地,在上述加载装置中,所述长圆孔结构设置于所述加载横梁以及所述止反力横梁上,和/或所述长圆孔结构设置于所述横梁托板上。优选地,在上述加载装置中,所述连接柱包括连接螺柱和连接于所述连接螺柱端部的卡接螺母。优选地,每个所述纵向拉杆的下方均布置有多个垂向支撑杆,所述垂向支撑杆的下端连接于所述车体强度试验台,所述垂向支撑杆的上端设置有用于承托所述纵向拉杆的纵向拉杆托架,所述纵向拉杆能够沿自身轴向相对所述纵向拉杆托架滑移。优选地,在上述加载装置中,所述垂向支撑杆的上端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纵向拉杆托架的高度的微调结构。优选地,每个所述纵向拉杆包括多根依次连接固定的分段拉杆,所述分段拉杆的端部设有法兰座和加强板。优选地,所述伺服液压缸的末端设置有用于抵接所述第一端墙的加载头总成,所述加载头总成与所述伺服液压缸之间设置有力传感器,所述力传感器连接于所述液压伺服加载系统。优选地,所述纵向拉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纵向拉杆平行布置于所述车体的左右两侧,所述伺服液压缸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伺服液压缸在所述车体左右方向上对称布置。优选地,所述横梁支撑架通过底部支撑横梁以及丝杠锁紧座设置于所述车体强度试验台的丝杠上。本技术提供的基于车体准静态压缩试验的加载装置,包括:车体强度试验台、横梁支撑架、横梁托板、加载横梁、止反力横梁、纵向拉杆;其中,加载横梁和止反力横梁分别布置于车体两个端墙的外侧并分别通过横梁托板连接有横梁支撑架,横梁支撑架设置于车体强度试验台的丝杠上;加载横梁和止反力横梁均通过滑移连接结构相对横梁托板可滑移连接;纵向拉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加载横梁和止反力横梁,形成封闭式框架结构;加载横梁设有伺服液压缸,止反力横梁设有与伺服液压缸同轴布置的止反力丝杠。试验时,将车体固定在封闭式框架结构的中心,利用伺服液压缸对车体施加压缩载荷,与另一侧的止反力丝杠共同压紧车体,在反作用力下,纵向拉杆受到与压缩载荷相同大小的拉力作用,从而完成载荷的施加。滑移连接结构用于释放加载横梁与止反力横梁在加载过程中的沿纵向的位移,保证车体的压缩载荷能够均匀施加。本技术采用了力的相对平衡原理和封闭式框架结构,在结构上具有很高的强度以及便捷的现场装配条件,无需庞大的地面反力座结构,能够适配不同的试验车体,提高了试验的效率;加载源采用伺服液压缸可实现车体准静态加载载荷的均匀施加,可精确地控制加载的力及加载速度、加载位移等参数;加载系统采用闭环控制,能够采用力控制或者位移控制模式对车辆进行加载及实现参数的监控与采集。本技术可以用于进行高速动车组、城际动车组、地铁车辆等车体的准静态压缩试验研究。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加载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加载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加载装置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加载横梁与伺服液压缸连接的局部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止反力横梁与止反力丝杠连接的局部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纵向拉杆的结构示意图。图1至图6中:1-液压伺服加载系统、2-四通道液压模块、3-加载横梁、4-伺服液压缸、5-力传感器、6-加载头总成、7-纵向拉杆、8-止反力横梁、9-止反力丝杠、10-丝杠锁紧螺母、11-法兰座、12-加强板、13-垂向支撑杆、14-横梁托板、15-底部支撑横梁、16-丝杠锁紧座、17-车体强度试验台、18-车体、19-纵向拉杆托架、20-横梁支撑架、21-丝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照图1至图6,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加载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加载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加载装置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加载横梁与伺服液压缸连接的局部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止反力横梁与止反力丝杠连接的局部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纵向拉杆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结合车体强度试验台17,设计了一种基于车体准静态压缩试验的加载装置,用于进行高速动车组、城际动车组、地铁车辆等车体的准静态压缩车体强度、刚度试验的研究。该加载装置包括:车体强度试验台17、横梁支撑架20、横梁托板14、加载横梁3、止反力横梁8、纵向拉杆7。各个部件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如下:其中,加载横梁3用于布置于车体18的第一端墙的外侧,止反力横梁8用于布置于车体18的第二端墙的外侧,加载横梁3的下方和止反力横梁8的下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车体准静态压缩试验的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强度试验台(17)、横梁支撑架(20)、横梁托板(14)、加载横梁(3)、止反力横梁(8)、纵向拉杆(7);其中,所述加载横梁(3)用于布置于车体(18)的第一端墙的外侧,所述止反力横梁(8)用于布置于所述车体(18)的第二端墙的外侧,所述加载横梁(3)的下方和所述止反力横梁(8)的下方均分别通过所述横梁托板(14)连接有所述横梁支撑架(20),所述横梁支撑架(20)设置于所述车体强度试验台(17)的丝杠上方;所述横梁托板(14)设有滑移连接结构,所述加载横梁(3)和所述止反力横梁(8)均能够通过所述滑移连接结构相对所述横梁托板(14)沿所述车体(18)的前后方向滑移;所述纵向拉杆(7)有多个且在所述车体(18)左右方向上对称布置,每个所述纵向拉杆(7)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加载横梁(3)和所述止反力横梁(8);所述加载横梁(3)设有用于对所述第一端墙施加压力的伺服液压缸(4),所述伺服液压缸(4)连接有液压伺服加载系统(1),所述止反力横梁(8)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二端墙的止反力丝杠(9),所述伺服液压缸(4)的轴线与所述止反力丝杠(9)的轴线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车体准静态压缩试验的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强度试验台(17)、横梁支撑架(20)、横梁托板(14)、加载横梁(3)、止反力横梁(8)、纵向拉杆(7);其中,所述加载横梁(3)用于布置于车体(18)的第一端墙的外侧,所述止反力横梁(8)用于布置于所述车体(18)的第二端墙的外侧,所述加载横梁(3)的下方和所述止反力横梁(8)的下方均分别通过所述横梁托板(14)连接有所述横梁支撑架(20),所述横梁支撑架(20)设置于所述车体强度试验台(17)的丝杠上方;所述横梁托板(14)设有滑移连接结构,所述加载横梁(3)和所述止反力横梁(8)均能够通过所述滑移连接结构相对所述横梁托板(14)沿所述车体(18)的前后方向滑移;所述纵向拉杆(7)有多个且在所述车体(18)左右方向上对称布置,每个所述纵向拉杆(7)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加载横梁(3)和所述止反力横梁(8);所述加载横梁(3)设有用于对所述第一端墙施加压力的伺服液压缸(4),所述伺服液压缸(4)连接有液压伺服加载系统(1),所述止反力横梁(8)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二端墙的止反力丝杠(9),所述伺服液压缸(4)的轴线与所述止反力丝杠(9)的轴线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连接结构包括长圆孔结构和可滑移地贯穿于所述长圆孔结构的连接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圆孔结构设置于所述加载横梁(3)以及所述止反力横梁(8)上,和/或所述长圆孔结构设置于所述横梁托板(14)上。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王伟华王万静张培胜陈一萍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