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藻类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42504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藻类培养装置,包括可向下方释放营养液的进营养液装置,进营养液装置下方设有用于盛放藻种的培养管,培养管下端密封连接有底座,底座的出液口与管件连接,管件设有能够进行封堵的第一球阀和能够将管件内的藻液输送至外部的输送泵;还包括能够向培养管中输送二氧化碳的二氧化碳补气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藻类培养装置能够为藻类提供培养的空间、生长所需的营养以及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实现了藻类的培养过程。且该装置操作自动化,能够节省人力,还具有不易污染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藻类培养装置
本技术涉及藻类中继培养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藻类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微藻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为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作为海水养殖的优质生物饵料和饵料添加剂、提取生物活性物质等。藻类的高密度稳定培养技术及相关装备的开发有助于提升藻类的应用价值。由于应用价值广泛,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往往需要培养大量高密度的澡液来供应生产性培养接种使用。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能够进行藻类高密度培养的培养装置,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藻类培养装置,能够完成对藻类的高密度中继培养。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藻类培养装置,包括可向下方释放营养液的进营养液装置,所述进营养液装置下方设有用于盛放藻种的培养管,所述培养管下端密封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出液口与管件连接,所述管件设有能够封堵所述管件的第一球阀和能够将所述管件内的藻液输送至外部的输送泵;还包括能够向所述培养管中输送二氧化碳的二氧化碳补气装置。优选的,所述二氧化碳补气装置包括能够伸入至藻液中的细化器和与所述细化器连接的二氧化碳罐。优选的,所述细化器和所述二氧化碳罐之间设有加热减压器。优选的,所述培养管的外侧设有用于补充光源的灯管。优选的,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细化器、所述进营养液装置和所述灯管的支架。优选的,所述支架为镀锌钢制件。优选的,所述培养管为亚克力圆管;或,所述输送泵为离心泵。优选的,所述底座为方便藻液排出的锥形底座。优选的,所述培养管至少有两个,各所述培养管的底端均设有所述底座,各所述出液口和所述管件之间均设有第二球阀。优选的,所述出液口和所述第二球阀之间密封连接有弯头,所述第二球阀与三通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三通的另外两端与所述管件连通。本技术提供的藻类培养装置包括可向下方释放营养液的进营养液装置、位于进营养液装置下方的培养管、与培养管下端密封连接的底座、与底座出液口连接的管件以及能够向培养管中输送二氧化碳的二氧化碳补气装置。其中,管件设有能够进行封堵的第一球阀和能够将管件内的藻液输送至外部的输送泵。在工作过程中,培养管中放置有待培养的藻类,进营养液装置向培养管中注入营养液,同时第一球阀关闭,使藻类处于培养管中进行培养。当培养完毕后,打开第一球阀,同时启动输送泵,使培养管中的藻类进入下一级培养池或者直接使用,完成藻类的培养过程。同时,在培养过程中,还可以利用二氧化碳补气装置向藻液中吹入二氧化碳,从而保障藻类的光合作用。本申请提供的藻类培养装置能够为藻类提供培养的空间、生长所需的营养以及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实现了藻类的培养过程。且该装置操作自动化,能够节省人力,还具有不易污染的特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藻类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中的附图标记为:培养管1、底座2、支架3、进营养液装置4、灯管5、气管6、细化器7、管件8、第一球阀9、输送泵10、二氧化碳罐11;底座本体21、弯头22、第二球阀23、三通2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藻类培养装置,能够完成对藻类的高密度中继培养。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藻类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一种藻类培养装置,包括可向下方释放营养液的进营养液装置4,进营养液装置4下方设有用于盛放藻种的培养管1,培养管1下端密封连接有底座2,底座2的出液口与管件8连接,管件8设有能够封堵管件8的第一球阀9和能够将管件8内的藻液输送至外部的输送泵10;还包括能够向培养管1中输送二氧化碳的二氧化碳补气装置。具体的,进营养液装置4可以具体为输送管;培养管1可以具体为亚克力或其他透光材料制成的管状制件,培养管1上端开口、且培养管1位于输送管管口的下方,向输送管通入营养液即可将营养液送至培养管1中。培养管1的下端与底座2的上端通过树脂或其他粘结剂密封连接,底座2设置有出液口,且出液口与管件8连接。第一球阀9能够控制管件8的关断;输送泵10可具体选用离心泵或其他种类的水泵。在工作过程中,培养管1中放置有待培养的藻液,营养液通过输送管进入培养管1中,对培养管1内部的藻液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在藻液培养时管件8上的第一球阀9处于关闭状态,使藻液保留在底座2及培养管1内部。当藻细胞培养完成后,打开第一球阀9使藻液进入管件8,而后利用输送泵10将管件8内部的藻液抽取至下一培养池或直接使用。同时,在培养过程中,二氧化碳补气装置能够向藻液中吹入二氧化碳,提高藻类光合作用的效率。本申请提供的藻类培养装置能够为藻类提供培养的空间、生长所需的营养以及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实现了藻类的培养过程。且该装置操作自动化,能够节省人力,还具有不易污染、便于制作与维护的特点。进一步的,为了优化藻类培养装置的使用效果,本实施例中,二氧化碳补气装置包括能够伸入至藻液中的细化器7和与细化器7连接的二氧化碳罐11。具体的,细化器7位于藻液中,同时细化器7通过气管6与二氧化碳罐11的出气口连接,细化器7能够使进入藻液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更加细腻,加强二氧化碳与藻液的混合效果。进一步的,考虑到二氧化碳罐11中通常存储低温液态的二氧化碳,因此为了保障二氧化碳能够充分溶于藻液中,细化器7和二氧化碳罐11之间设有加热减压器。加热减压器能够调节出气压力并加热气体,使液态二氧化碳升温汽化,从而提高其溶于藻液的效率。可选的,考虑到阴雨天气光照强度较弱,不利于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本实施例中,培养管1的外侧设有用于补充光源的灯管5。当光照强度不足时灯管5为培养管1补充光源,提高藻类的生长速度。可选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了方便对各部件进行安装与固定,本实施例中,藻类培养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细化器7、进营养液装置4和灯管5的支架3。支架3可以具体采用镀锌钢材料或其他耐腐蚀的材料制成。支架3包括固定连接的横梁和竖梁,其中竖梁固定于培养室的地面上,横梁的上侧与进营养液装置4固定连接,横梁的下侧与灯管5固定,同时气管6也可通过管卡固定在横梁上。支架3将灯管5、进营养液装置4、气管6等部件固定成为一个整体,提高藻类培养装置的整体性。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培养管1中的藻类排出,本实施例中,底座2呈锥形。底座2截面积由上至下逐渐减小,底座2的内侧壁可以呈锥形或半球形,出液口设置在底座2的下端,从而使底座2内部的液体能够全部排出。进一步的,为了提高藻类的培养量,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藻类培养装置的培养管1至少有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藻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向下方释放营养液的进营养液装置(4),所述进营养液装置(4)下方设有用于盛放藻种的培养管(1),所述培养管(1)下端密封连接有底座(2),所述底座(2)的出液口与管件(8)连接,所述管件(8)设有能够封堵所述管件(8)的第一球阀(9)和能够将所述管件(8)内的藻液输送至外部的输送泵(10);还包括能够向所述培养管(1)中输送二氧化碳的二氧化碳补气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藻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向下方释放营养液的进营养液装置(4),所述进营养液装置(4)下方设有用于盛放藻种的培养管(1),所述培养管(1)下端密封连接有底座(2),所述底座(2)的出液口与管件(8)连接,所述管件(8)设有能够封堵所述管件(8)的第一球阀(9)和能够将所述管件(8)内的藻液输送至外部的输送泵(10);还包括能够向所述培养管(1)中输送二氧化碳的二氧化碳补气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藻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碳补气装置包括能够伸入至藻液中的细化器(7)和与所述细化器(7)连接的二氧化碳罐(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藻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化器(7)和所述二氧化碳罐(11)之间设有加热减压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藻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管(1)的外侧设有用于补充光源的灯管(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藻类培养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常君徐斌种道永蔡胜郭泽远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海兴农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海兴农集团有限公司湛江海兴农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