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水体净化过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641994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景观水体净化过滤系统,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景观水体净化效果差的问题。本景观水体净化过滤系统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初次过滤室、曝气增氧室和砂滤净化室,所述的初次过滤室设有与景观水体连接的进水管,所述的曝气增氧室连接有曝气装置,所述的砂滤净化室设有与景观水体连接的出水机构,且在砂滤净化室内设有若干净水滤料层。本系统投入成本低,设备轻巧易更换,运行维护简便,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景观水体净化过滤系统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涉及一种景观水体净化过滤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观赏性的小型景观水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小型景观水池一般多用在公园、学校、政府企事业单位等的室外小池塘,多放置观赏鱼类和浮水植物等一些观赏性植物等,具有美观观赏的功能。但由于水池的规模较小且为封闭水体,鱼的排泄、落叶等杂物积累腐化等因素影响,池水变质速度较快,特别是在光照强烈时,造成藻类大量繁殖,沉积的藻类与其他有机沉积物会腐烂发酵、产气上浮,使水变浑、变黑、散发出腥臭,导致清澈透亮的池水富营养化。富营养化的主因是指碳、氮、磷等营养元素超标而导致水体恶化,因此控制住碳、氮、磷的浓度就可以防止水质发臭变质。现有景观水池常规的治理方法主要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包括换水、加药、过滤、吸附等,但都难以克服弊病,且单纯靠传统单一的技术处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质问题的。换水要很频繁,浪费水源,且代价较高;加药杀菌虽能短期净化水质,但危害鱼虾和水生植物的生存环境;使用吸附剂容易饱和失效,更换频繁;过滤澄清要经常反冲洗再生;水生植物要多植才有效,而且具有季节性。由于小型景观水池本身就是一个小的生态系统,因此水体感官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物理因素(悬浮物颗粒、色度)、藻类因素(蓝绿藻类)、微生物因素(细菌、真菌)、化学因素(溶解氧、氨氮、COD),而传统技术方法只能治理单一因素污染,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景观水体净化过滤系统。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景观水体净化过滤系统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初次过滤室、曝气增氧室和砂滤净化室,所述的初次过滤室设有与景观水体连接的进水管,所述的曝气增氧室连接有曝气装置,所述的砂滤净化室设有与景观水体连接的出水机构,且在砂滤净化室内设有若干净水滤料层。本系统投入成本低,设备轻巧易更换,运行维护简便,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物。将景观水体的水依次通过初次过滤、曝气增氧和砂滤净化等过程对景观水体进行净化,净化处理的水再次排入景观水体,形成循环水过程,满足对景观水体的净化,降低碳、氮、磷元素和悬浮物的浓度,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在上述的景观水体净化过滤系统中,所述的初次过滤室内设有与进水管连接过滤袋,且所述的污水通过过滤袋进入初次过滤室内。设置过滤袋,可以截留较大的悬浮物杂质,起到初步净化效果。在上述的景观水体净化过滤系统中,所述的初次过滤室内还设有纤维球滤料且纤维球滤料位于过滤袋的外侧。设置纤维球滤料,可以吸附大量浮游杂质,也可增加沉降效果,满足初次过滤要求。在上述的景观水体净化过滤系统中,所述的曝气装置包括若干个设于曝气增氧室底部的曝气盘,所述的曝气盘与风机连接。设置曝气装置,满足曝气充氧的要求,通过好氧微生物对污染物进行好氧生物深度处理,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去除碳、氮、磷等元素。在上述的景观水体净化过滤系统中,所述的曝气增氧室内还设有呈球形的生物填料。设置呈球形的生物填料,增加好氧生物与水的接触表面积,微生物更易附着,能够让微生物充分接触氧气进行有氧呼吸来消化、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在上述的景观水体净化过滤系统中,所述的净水滤料层包括依次设置的鹅软石类滤料层、专用透水砖层、碎石滤料层、瓜子片滤料层和砂芯滤层且上述净水滤料层粒径依次递减。设置多层净水滤料,可以截留污染物,降低悬浮物含量,砂滤更充分,净化效果更好。在上述的景观水体净化过滤系统中,所述的净水滤料层的上方设有布水管,在布水管周向外侧设有通孔。设置布水管,水可以更分散地进入砂滤净化室,砂滤更充分。净化效果更好。在上述的景观水体净化过滤系统中,所述的曝气增氧室还设有与布水管连接的导流管。在上述的景观水体净化过滤系统中,所述的出水机构包括与景观水体连接的出水总管,出水总管上并联有若干根与砂滤净化室连接的出水收集管。设置多根出水收集管,增加出水效率。在上述的景观水体净化过滤系统中,所述的砂滤净化室底部还设有排空管。设置排空管,用于排空室内水和反冲洗用,防止滤料堵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景观水体净化过滤系统具有以下几点优点:1.本景观水体净化过滤系统投入成本低、设备轻巧易更换、运行维护简便、不产生二次污染物。2.本景观水体净化过滤系统通过设置水循环净化过程,满足对景观水体的净化,降低碳、氮、磷元素和悬浮物的浓度,防止水体富营养化。3.本景观水体净化过滤系统砂滤充分,净化更充分。附图说明图1是本景观水体净化过滤系统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初次过滤室和曝气增氧室的侧视示意图。图3是曝气增氧室和砂滤净化室的侧视示意图。图中,1、初次过滤室;11、过滤袋;12、纤维球滤料;2、曝气增氧室;21、生物填料;22、导流管;3、砂滤净化室;31、鹅软石类滤料层;32、专用透水砖层;33、碎石滤料层;34、瓜子片滤料层;35、砂芯滤层;4、进水管;5、曝气装置;51、曝气盘;52、风机;6、出水机构;61、出水总管;62、出水收集管;7、布水管;71、通孔;8、排空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景观水体的水由进水管4进入初次过滤室1,水先经过滤袋11进行初次过滤,可以截留较大的悬浮物杂质,起到净化效果。同时,初次过滤室1内放置有纤维球滤料12,可以吸附大量浮游杂质,也可增加沉降效果,满足初次过滤要求。过滤袋11放置在进水处的卡槽处,卡槽被固定在净化装置的内壁上,这样可以方便更换过滤袋11。经初次过滤室1过滤的水进入曝气增氧室2,曝气增氧室2内底部安装有曝气装置5,所述的曝气装置5包括安装在曝气增氧室2内底部的曝气盘51,所述的曝气盘51与风机52连接,可满足曝气充氧的要求,通过好氧微生物对污染物进行好氧生物深度处理,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去除碳、氮、磷等元素。进一步地,为了使好氧生物与水的接触表面积增大,微生物更易附着,让微生物充分接触氧气进行有氧呼吸来消化、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室内放置有特制的生物填料21,且生态填料为球形体,比表面积较大。另外,在室内一侧设置有斜板,在曝气的同时可以使生物填料21在水中呈悬浮翻滚状态,形成椭圆形的运动轨迹,增大曝气增氧的效果,有利于好氧微生物更好的接触氧气,增加好氧处理效果。经曝气增氧室2的水通过导流管22进入布水管7内,布水管7上分布有通孔71,当管内水满后由通孔71溢出从而进入砂滤净化室3。在砂滤净化室3内且位于布水管7下方填充有多层净水滤料层,共分有五层滤料且滤料粒径依次递减,第一层为鹅软石类滤料层31,粒径较大,主要截滤大粒径的污染物;第二层为专用透水砖层32,主要发挥透水效果,过滤一部分污染物杂质;第三层为碎石滤料层33,碎石滤料层33粒径较鹅软石类滤料层31粒径小,可截留粒径较小的悬浮物;第四层为瓜子片滤料层34,瓜子片滤料层34粒径较碎石滤料层33粒径小,进一步过滤水体;第五层为砂芯滤层35,砂芯滤层35粒径相对前几种滤料层最小,可以过滤更细小的污染物。在砂滤净化室内设有出水机构6,所述的出水机构6包括在滤料层上部铺设有出水收集管62,收集管上分布有小孔,利于收集出水,收集管满后由出水总管61排出,同时在砂滤净化室3底部铺设有排空管8,用于排空室内水和反冲洗用,防止滤料堵塞。景观水体的水经过景观水体净化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景观水体净化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本系统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初次过滤室(1)、曝气增氧室(2)和砂滤净化室(3),所述的初次过滤室(1)连接有进水管(4),所述的曝气增氧室(2)连接有曝气装置(5),所述的砂滤净化室(3)设有与景观水体连接的出水机构(6),且在砂滤净化室(3)内设有若干净水滤料层。

【技术特征摘要】
1.景观水体净化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本系统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初次过滤室(1)、曝气增氧室(2)和砂滤净化室(3),所述的初次过滤室(1)连接有进水管(4),所述的曝气增氧室(2)连接有曝气装置(5),所述的砂滤净化室(3)设有与景观水体连接的出水机构(6),且在砂滤净化室(3)内设有若干净水滤料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观水体净化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次过滤室(1)内设有与进水管(4)连接过滤袋(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景观水体净化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次过滤室(1)内还设有纤维球滤料(12)且纤维球滤料(12)位于过滤袋(11)的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观水体净化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曝气装置(5)包括若干个设于曝气增氧室(2)底部的曝气盘(51),所述的曝气盘(51)与风机(52)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观水体净化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曝气增氧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耀辉王杰陆学梅胡凯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爱迪曼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