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宝军专利>正文

实验室用新型组合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3426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3 0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实验室用新型组合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板、设于两支撑板之间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具有并行设置的比色管安装部和移液管安装部,所述比色管安装部的顶面开设有若干比色管插口,所述移液管安装部的顶面开设有若干移液管插口,所述比色管安装部的顶面邻近每一所述比色管插口设置有第一标识区,所述移液管安装部的顶面邻近每一所述移液管插口设置有第二标识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实验室用新型组合架旨在避免实验过程中比色管和移液管的相互干扰和污染,提高操作人员的可识别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实验室用新型组合架
本技术涉及比色管与移液管组合架
,特别涉及一种实验室用新型组合架。
技术介绍
环境检测行业中国家标准分析方法均采用绘制标准曲线测定预测组分的含量。在实际配置标准曲线和样品工作过程中,比色管是常用的容量器皿。而比色管架是放置比色管重要的辅助管架。现有比色管架功能单一,只能放置比色管,如需放置移液管则需另外一个移液管架,而为了节省成本,一般实验室的移液管架都只是用来放置和晾干干净的移液管架,这就会导致在实验过程中已使用过和正在使用的移液管混乱,造成混用或干扰,这就给实验操作带来极大不便。同时,在配置标准曲线和分析较多数量的样品时,现有比色管架由于放置位置没有顺序标识,很容易混乱,也给分析测定带来许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实验室用新型组合架,旨在避免实验过程中比色管和移液管的相互干扰和污染,提高操作人员的可识别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实验室用新型组合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板、设于两支撑板之间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具有并行设置的比色管安装部和移液管安装部,所述比色管安装部的顶面开设有若干比色管插口,所述移液管安装部的顶面开设有若干移液管插口,所述比色管安装部的顶面邻近每一所述比色管插口设置有第一标识区,所述移液管安装部的顶面邻近每一所述移液管插口设置有第二标识区。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标识区包括第一标签贴,所述第一标签贴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比色管安装部的顶面;且/或,所述第二标识区包括第二标签贴,所述第二标签贴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移液管安装部的顶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标识区包括设于所述比色管安装部的顶面的第一透明板及第一标签贴,所述第一透明板与所述比色管安装部的顶面合围形成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标签贴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明板的侧边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容纳腔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透明板于所述第一开口处的侧边凹设形成第一避让区,所述第一避让区与所述第一容纳腔和第一开口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标识区包括设于所述比色管安装部的顶面的第二透明板及第二标签贴,所述第二透明板与所述比色管安装部的顶面合围形成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标签贴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透明板的侧边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容纳腔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透明板于所述第二开口处的侧边凹设形成第二避让区,所述第二避让区与所述第二容纳腔和第二开口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架包括若干平行设置的横板,若干所述横板间隔且层叠设置,每一所述横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板活动连接,每一横板具有并行设置的比色管安装部和移液管安装部。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支撑板面向所述安装架的一侧均凸设有凸柱,每一横板的两端分别凹设有与凸柱匹配的燕尾槽,所述横板通过所述燕尾槽在所述凸柱上滑动。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支撑板均设置有握手部;所述握手部为开设于所述支撑板的条形通孔;或,所述握手部为凸设于所述支撑板背向所述安装架一侧的凸耳;或,所述握手部为设于所述支撑板的提手。进一步地,所述比色管插口的孔径大于所述移液管插口的孔径;且/或,所述比色管插口的孔径为1mm~5mm;且/或,所述移液管插口的孔径为0.2mm~0.8mm。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安装架上并行设置比色管安装部和移液管安装部,并在比色管安装部的顶面开设有若干比色管插口,在移液管安装部的顶面开设有若干移液管插口,方便同时在安装架放置比色管和移液管,有利于方便快捷取用;进一步地,通过在比色管安装部的顶面邻近每一比色管插口设置有第一标识区,在移液管安装部的顶面邻近每一移液管插口设置有第二标识区,有利于避免多个比色管和/或多个移液管之间相互混用,造成干扰和污染。本技术提出的实验室用新型组合架同时兼具比色管架和移液管架功能的,节省了实验室的台面空间,同时对应每个插口设置标识区,有利于实验操作的顺利进行,避免了不必要的操作失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验室用新型组合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验室用新型组合架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横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A向的剖视图。附图标号说明: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实验室用新型组合架100。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该实验室用新型组合架10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板10、设于两支撑板10之间的安装架20,安装架20具有并行设置的比色管安装部20a和移液管安装部20b,比色管安装部20a的顶面开设有若干比色管插口21a,移液管安装部20b的顶面开设有若干移液管插口21b,比色管安装部20a的顶面邻近每一比色管插口21a设置有第一标识区22a,移液管安装部20b的顶面邻近每一移液管插口21b设置有第二标识区22b。具体地,支撑板10起到支撑固定安装架20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10为板状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板10也可以是柱状结构,在此不做限定。安装架20用于安装和固定实验室用比色管和移液管,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架20上并行设置的比色管安装部20a和移液管安装部20b。可以理解的,比色管安装部20a用于放置比色管,移液管安装部20b用于放置移液管。参阅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比色管安装部20a和移液管安装部20b分为两个独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验室用新型组合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板、设于两支撑板之间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具有并行设置的比色管安装部和移液管安装部,所述比色管安装部的顶面开设有若干比色管插口,所述移液管安装部的顶面开设有若干移液管插口,所述比色管安装部的顶面邻近每一所述比色管插口设置有第一标识区,所述移液管安装部的顶面邻近每一所述移液管插口设置有第二标识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室用新型组合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板、设于两支撑板之间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具有并行设置的比色管安装部和移液管安装部,所述比色管安装部的顶面开设有若干比色管插口,所述移液管安装部的顶面开设有若干移液管插口,所述比色管安装部的顶面邻近每一所述比色管插口设置有第一标识区,所述移液管安装部的顶面邻近每一所述移液管插口设置有第二标识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用新型组合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识区包括第一标签贴,所述第一标签贴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比色管安装部的顶面;且/或,所述第二标识区包括第二标签贴,所述第二标签贴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移液管安装部的顶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用新型组合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识区包括设于所述比色管安装部的顶面的第一透明板及第一标签贴,所述第一透明板与所述比色管安装部的顶面合围形成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标签贴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验室用新型组合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板的侧边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容纳腔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透明板于所述第一开口处的侧边凹设形成第一避让区,所述第一避让区与所述第一容纳腔和第一开口连通。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实验室用新型组合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标识区包括设于所述比色管安装部的顶面的第二透明板及第二标签贴,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宝军柳建伟吕颖
申请(专利权)人:张宝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