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礼斌专利>正文

一种折叠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3073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2 2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叠床,包括:两根可折叠且平行设置的长杆,多组相互交叉铰接形成交叉点的第一支承脚和第二支承脚,每组的第一支承脚的上端点与一个长杆转动连接,第二支承脚的上端点与另一根长杆转动连接;还包括压平杆,压平杆的一端铰接在第一支承脚上并且形成第一铰接点,第一铰接点位于交叉点的上部;啮合板,啮合板固定在交叉点上部的第二支承脚上,啮合板的表面具有第一齿部;套管,套管套定在压平杆上,套管的一侧固定有限位板,限位板的表面具有第二齿部,第二齿部与第一齿部啮合。此种折叠床便于固定撑开,防止手的伤害。

A folding bed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folding bed, which comprises two foldable and parallel long rods, a plurality of groups of cross-articulated first and second supporting feet, the upper end points of the first supporting feet of each group are rotated and connected with one long rod, the upper end points of the second supporting feet are rotated and connected with another long rod, and the flat rod is also rotated and hinged at one end of the flat rod. The first hinged joint is formed on one bearing foot, and the first hinged joint is located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intersection point; the meshing plate is fixed on the second supporting foot at the upper part of the intersection point, and the surface of the meshing plate has the first tooth part; the sleeve and the sleeve are fixed on the flattening rod, and the finite position plate is fixed on one side of the sleeve, and the surface of the limit plate has the second tooth part, and the second tooth is meshed with the first tooth part. The folding bed is easy to be fixed and extended to prevent hand inju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床
本技术涉及折叠床,具体涉及一种折叠床。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折叠床,起初是在两端支架撑开以后,通过与一个支架铰接的铰接杆的另一端上开设有U型槽,然后通过U型槽与支架杆卡接配合固定。此种固定方式效果一般,并且U型槽口的存在,很容易弄伤人们的手部,存在安全隐患,因此能够提供一种便于固定且不会伤人手部的折叠床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折叠床在安装固定的时候容易弄伤人们的手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叠床来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床,包括:两根可折叠且平行设置的长杆,多组相互交叉铰接形成交叉点的第一支承脚和第二支承脚,每组的第一支承脚的上端点与一个长杆转动连接,第二支承脚的上端点与另一根长杆转动连接;还包括压平杆,所述压平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支承脚上并且形成第一铰接点,所述第一铰接点位于所述交叉点的上部;啮合板,所述啮合板固定在所述交叉点上部的所述第二支承脚上,所述啮合板的表面具有第一齿部;套管,所述套管套定在所述压平杆上,所述套管的一侧固定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表面具有第二齿部,所述第二齿部与所述第一齿部啮合。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齿部的上表面向所述交叉点倾斜。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板一侧固定有隔板。作为优选,所述隔板上开设有工艺口。作为优选,所述长杆包括三端连接头、两个直杆和两个L形连接头;所述三端连接头包括两个T形端头,所述T形端头的第一长端的横截面呈弧形状,两个所述T形端头的第一长端形成第一管部,一个所述T形端头的第一短端与另一个所述T形端头的第一短端形成第一铰接部;一个所述直杆的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一铰接部铰接,另一个所述直杆的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第一铰接部铰接;所述L形连接头包括两个L形端头,所述L形端头的第二长端的横截面呈弧形状,两个所述L形端头的第二长端形成第二管部,一个所述L形端头的第二短端与另一个所述L形端头的第二短端形成第二铰接部;一个所述直杆对应一个所述第二铰接部,所述直杆的自由端部与所述第二铰接部铰接。作为优选,相互交叉铰接形成所述交叉点的所述第一支承脚和所述第二支承脚具有三组;其中一组中的所述第一支承脚的上端点插接在位于一个所述长杆上的所述第一管部中,所述第二支承脚的上端点插接在位于另一个所述长杆上的所述第一管部中;其余两组中,两个所述第一支承脚分别插接在位于一个所述长杆上的两个所述第二管部中,两个所述第二支承脚分别插接在位于另一个所述长杆上的两个所述第二管部中;三个所述第一支承脚互相平行。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支承脚包括上短杆、下短杆和两个Z形连接片,两个所述Z形连接片平行设置,所述Z形连接片包括两个互相平行的固定片以及连接两个所述固定片的连接部;两个所述连接部分别上下贴合在所述第一支承脚上并且三者相互铰接在同一点,所述下短杆的上端与两个所述固定片固定连接,所述上短杆的下端与另外两个所述固定片固定连接并且该上端点插接在所述第二管部中;所述啮合板固定在所述上短杆上。作为优选,所述下短杆和所述第一支承脚的下端分别固定有护脚垫。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此种折叠床,首先,通过能够折叠的长杆配合能够折叠的第一支承脚和第二支承脚,实现固定支承的效果;其次,通过压平杆的作用,实现撑紧第一支承脚以及第二支承脚的效果;再而,通过啮合板上的第一齿部与套管一侧的限位板上的第二齿部相互啮合,实现对于压平杆的锁紧固定的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折叠床的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2在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2在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套管的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啮合板的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带有挂布的一种折叠床的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Z形连接片的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一种折叠床呈收拢状态的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长杆,11、直杆,12、第一长端,13、第一短端,14、第二长端,15、第二短端,2、第一支承脚,21、交叉点,3、第二支承脚,31、上短杆,32、下短杆,33、Z形连接片,331、固定片,332、连接部,4、压平杆,41、第一铰接点,5、啮合板,51、第一齿部,6、套管,61、限位板,62、第二齿部,63、隔板,64、工艺口,7、护脚垫,8、U型槽,9、三端连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相反,本技术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技术的实施例所属
的技术人员所理解。如图1~10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叠床,包括:两根可折叠且平行设置的长杆1,多组相互交叉铰接形成交叉点21的第一支承脚2和第二支承脚3,每组的第一支承脚2的上端点与一个长杆1转动连接,第二支承脚的上端点与另一根长杆1转动连接;此种折叠床还包括压平杆4,压平杆4的一端铰接在第一支承脚2上并且形成第一铰接点41,第一铰接点41位于交叉点21的上部;啮合板5,啮合板5固定在交叉点21上部的第二支承脚3上,啮合板5的表面具有第一齿部51;套管6,套管6套定在压平杆4上,套管6的一侧固定有限位板61,限位板61的表面具有第二齿部62,第二齿部62与第一齿部51啮合。此中可以在所有的第一支承脚2上都铰接一个压平杆4,也可以只在位于最外面的两侧的两个第一支承脚2上设置压平杆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床,包括:两根可折叠且平行设置的长杆,多组相互交叉铰接形成交叉点的第一支承脚和第二支承脚,每组的第一支承脚的上端点与一个长杆转动连接,第二支承脚的上端点与另一根长杆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平杆,所述压平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支承脚上并且形成第一铰接点,所述第一铰接点位于所述交叉点的上部;啮合板,所述啮合板固定在所述交叉点上部的所述第二支承脚上,所述啮合板的表面具有第一齿部;套管,所述套管套定在所述压平杆上,所述套管的一侧固定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表面具有第二齿部,所述第二齿部与所述第一齿部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床,包括:两根可折叠且平行设置的长杆,多组相互交叉铰接形成交叉点的第一支承脚和第二支承脚,每组的第一支承脚的上端点与一个长杆转动连接,第二支承脚的上端点与另一根长杆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平杆,所述压平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支承脚上并且形成第一铰接点,所述第一铰接点位于所述交叉点的上部;啮合板,所述啮合板固定在所述交叉点上部的所述第二支承脚上,所述啮合板的表面具有第一齿部;套管,所述套管套定在所述压平杆上,所述套管的一侧固定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表面具有第二齿部,所述第二齿部与所述第一齿部啮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部的上表面向所述交叉点倾斜。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一侧固定有隔板。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上开设有工艺口。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杆包括三端连接头、两个直杆和两个L形连接头;所述三端连接头包括两个T形端头,所述T形端头的第一长端的横截面呈弧形状,两个所述T形端头的第一长端形成第一管部,一个所述T形端头的第一短端与另一个所述T形端头的第一短端形成第一铰接部;一个所述直杆的一端与一个所述第一铰接部铰接,另一个所述直杆的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第一铰接部铰接;所述L形连接头包括两个L形端头,所述L形端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礼斌孔庆磊
申请(专利权)人:陈礼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