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斑蛙养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2954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2 2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黑斑蛙养殖装置,包括将黑斑蛙养殖场地围住的围网;所述围网上方安装有遮阳网;遮阳网之间及遮阳网与围网之间通过卡接装置连接;黑斑蛙养殖场内放置有弹性喂食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增加了黑斑蛙的活动时间和饮食此时,降低了其养殖周期,并且拆装方便,提高了养殖收益。

A Breeding Device for Rana nigromaculata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lack-spotted frog cultivat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fence enclosed by a black-spotted frog cultivation site; a sunshade net is installed above the fence; a clamping device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sunshade nets and between the sunshade nets and the fence; and a flexible feeding device is placed in the black-spotted frog cultivation fiel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use, increases the activity time and diet time of the black-spotted frog, reduces its breeding cycle, convenient disassembly and assembly, and improves the breeding inco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黑斑蛙养殖装置
本技术属于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黑斑蛙养殖装置。
技术介绍
黑斑蛙是一种可以作为人们食物的蛙类,目前通常通过人工养殖来满足市场的需求。黑斑蛙成年后体重通常为50-100克,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喜群居,营水陆两栖生活,通常白天休息,黄昏后、夜间出来取食活动。黑斑蛙活动频繁,快速繁殖及生长旺盛的季节通常在4-9月份。但是在4-9月份期间,属于长日照时期,因此黑斑蛙的取食时间变短而休眠时间变长,这不利于黑斑蛙的繁殖和快速生长。但是现有的黑斑蛙养殖通常是在泥沼外围一层防跳网即算作黑斑蛙的养殖装置,限制了黑斑蛙的快速生长。此外,其防跳网围和固定后通常通过线缝在一起,导致拆开时或人们需要进入其内捕捉黑斑蛙时会对此外,蛙类的眼睛属于动态视力,因此对于投食后的静止的食物无法识别,造成投食后黑斑蛙取食效率慢,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黑斑蛙养殖装置。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增加了黑斑蛙的活动时间和饮食此时,降低了其养殖周期,并且拆装方便,提高了养殖收益。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黑斑蛙养殖装置,包括将黑斑蛙养殖场地围住的围网;所述围网上方安装有遮阳网;遮阳网之间及遮阳网与围网之间通过卡接装置连接;黑斑蛙养殖场内放置有弹性喂食装置;所述卡接装置包括上卡盘和下卡盘;上卡盘和下卡盘通过连接带相连;所述上卡盘上部成形有第一固定柱,下部成形有第一固定孔;所述下卡盘下部成形有与第一固定柱配合的第二固定孔,上部成形有与第一固定孔配合的第二固定柱;上卡盘和下卡盘中一个成形有卡口,另一个成形有与卡口配合的卡柱,卡柱上成形有锥形弹性卡肩;所述弹性喂食装置;包括下底板和上顶板;下底板上固定有滑杆,上顶板上成形有与滑杆配合的导向孔;上顶板与下底板之间固定有弹簧,弹簧环套在滑杆外。进一步的改进,多个卡接装置相互交替卡接形成链状卡接结构将相邻的遮阳网卡接固定在一起。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黑斑蛙养殖场地外周固定有固定柱,固定柱上固定有引虫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总体示意图;图2为卡接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相邻遮阳网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遮阳网与围网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弹性喂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且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具体说明。实施例1如图1-5所示的一种黑斑蛙养殖装置,包括将黑斑蛙养殖场地围住的围网1;所述围网1上方安装有遮阳网2;遮阳网2之间及遮阳网2与围网1之间通过卡接装置3连接。这样通过设置遮阳网,降低了养殖区域的光照强度,增加了黑斑蛙的活动、繁殖和进食时间,从而加快了其养殖周期,增加了养殖收入。此外,也防止了太阳直射导致温度过高造成黑斑蛙死亡的概率。由于遮阳网在晚上最好拆卸,以吸引外部昆虫进入黑斑蛙养殖场地内供黑斑蛙进食,因此通过卡接装置连接遮阳网及围网。具体的,如图2所示,卡接装置3包括上卡盘31和下卡盘32;上卡盘31和下卡盘32通过连接带33相连;所述上卡盘31上部成形有第一固定柱34,下部成形有第一固定孔35;所述下卡盘32下部成形有与第一固定柱34配合的第二固定孔36,上部成形有与第一固定孔35配合的第二固定柱37;上卡盘31和下卡盘32中一个成形有卡口38,另一个成形有与卡口38配合的卡柱39,卡柱39上成形有锥形弹性卡肩310。这样对于遮阳网之间如图3所示多个卡接装置3相互交替卡接形成链状卡接结构将相邻的遮阳网2卡接固定在一起。对于遮阳网和围网之间,如图4所示,通过同一个卡接装置3的上卡盘31和下卡盘32相互对接时间固定。这样当晚上需要去掉遮阳网,通过黑斑蛙养殖场地外周固定的固定柱5上固定的引虫灯6吸引昆虫进入黑斑蛙养殖场地时,可以快速将遮阳网拆掉,而且基本不会对遮阳网和围网造成损伤。白天昆虫很少活动,因此白天的饮食,通过在黑斑蛙养殖场内放置的弹性喂食装置4进行,具体的如图5所示,弹性喂食装置4;包括下底板41和上顶板42;下底板41上固定有滑杆43,上顶板42上成形有与滑杆43配合的导向孔44;上顶板42与下底板41之间固定有弹簧45,弹簧45环套在滑杆43外。这样将食物放置在上顶板42上,通过弹簧的弹性,食物实现上下运动,从而便于黑斑蛙发现并取食。上述仅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导向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的行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黑斑蛙养殖装置,包括将黑斑蛙养殖场地围住的围网(1);其特征在于,所述围网(1)上方安装有遮阳网(2);遮阳网(2)之间及遮阳网(2)与围网(1)之间通过卡接装置(3)连接;黑斑蛙养殖场内放置有弹性喂食装置(4);所述卡接装置(3)包括上卡盘(31)和下卡盘(32);上卡盘(31)和下卡盘(32)通过连接带(33)相连;所述上卡盘(31)上部成形有第一固定柱(34),下部成形有第一固定孔(35);所述下卡盘(32)下部成形有与第一固定柱(34)配合的第二固定孔(36),上部成形有与第一固定孔(35)配合的第二固定柱(37);上卡盘(31)和下卡盘(32)中一个成形有卡口(38),另一个成形有与卡口(38)配合的卡柱(39),卡柱(39)上成形有锥形弹性卡肩(310);所述弹性喂食装置(4);包括下底板(41)和上顶板(42);下底板(41)上固定有滑杆(43),上顶板(42)上成形有与滑杆(43)配合的导向孔(44);上顶板(42)与下底板(41)之间固定有弹簧(45),弹簧(45)环套在滑杆(43)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黑斑蛙养殖装置,包括将黑斑蛙养殖场地围住的围网(1);其特征在于,所述围网(1)上方安装有遮阳网(2);遮阳网(2)之间及遮阳网(2)与围网(1)之间通过卡接装置(3)连接;黑斑蛙养殖场内放置有弹性喂食装置(4);所述卡接装置(3)包括上卡盘(31)和下卡盘(32);上卡盘(31)和下卡盘(32)通过连接带(33)相连;所述上卡盘(31)上部成形有第一固定柱(34),下部成形有第一固定孔(35);所述下卡盘(32)下部成形有与第一固定柱(34)配合的第二固定孔(36),上部成形有与第一固定孔(35)配合的第二固定柱(37);上卡盘(31)和下卡盘(32)中一个成形有卡口(3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南星陈伟新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南星养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