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2927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2 23:10
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器,上级过滤器和下级过滤器的上级滤筒和下级滤筒贯穿安装于罐壁上,上级滤筒和下级滤筒的进气端位于罐壁外部;上级过滤器通过上后导管连接下级过滤器,下级过滤器通过下后导管连接出气管;上级过滤器和下级过滤器的上级滤筒和下级滤筒下部分别连接上导管和下导管,上导管和下导管贯穿并固定于罐壁上,上导管端口连接三通阀,三通阀的一个端口连接进气管,另一个端口连接上阀门,下导管连接下阀门;罐体下部连接导管,导管连接进汽三通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器,通过对发酵罐结构的改进,解决了灭菌不彻底、形成死角等问题。

Liquid strain culture apparatus for edible fungi

The upper and lower filter barrels of the upper and lower filters are installed on the tank wall, and the air inlet ends of the upper and lower filter barrels are located outside the tank wall; the upper filter is connected to the lower filter through the upper and lower ducts, and the lower filter is connected to the trachea through the lower ducts; the upper filter and the lower filter are connected to the upper filter barrel and the lower filter through the lower ducts. The lower part of the filter cartridge is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and lower conduits respectively. The upper and lower conduits run through and are fixed on the tank wall. The upper conduit po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three-way valve. One end of the three-way valve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take pipe,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valve and the lower condu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valve. The lower part of the tank body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duit and the condu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take three-way valve. By improving the structure of fermentation tank,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s of incomplete sterilization and dead angle form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器
本技术涉及食用菌
,尤其涉及一种菌种发酵罐。
技术介绍
现代食用菌栽培中实用的液体菌种培养器,液体菌种培养灭菌过程中都是把过滤器取出单独灭菌或外置过滤器、操作复杂灭菌不彻底,圆形罐底封头不利于培养基均匀、悬浮、极易沉淀,蒸汽灭菌过程噪音极大、汽泡分布不均也导致灭菌不彻底,这都直接给生产带来了不稳定因数。设计机构不合理、常常导致安装使用操作复杂、并且存有灭菌不彻底的死角、因此菌种培养易感染杂菌,从而给菌种生产造成极大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的液体菌种培养器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器。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器,罐体5上口42上安装法兰1,法兰1处设有压力表41,上口42处设有排气管,罐体5上设有接种口4,其特征在于:罐体5的罐壁12内安装过滤器、过滤器一端连接外部的进气口,过滤器另一端连接位于罐体5内部的进气管路,过滤器包括上级过滤器6和下级过滤器7,上级过滤器6的上级滤筒39内部设有上级滤芯18,下级过滤器7的下级滤筒38内设有下级滤芯35,上级滤筒39和下级滤筒38贯穿安装于罐壁12上,上级滤筒39和下级滤筒38的进气端位于罐壁12外部;上级过滤器6通过上后导管20连接下级过滤器7,下级过滤器7通过下后导管26连接出气管10,下后导管26与下滤芯导管27之间的管路上设有单向阀25;上级过滤器6和下级过滤器7的上级滤筒39和下级滤筒38下部分别连接上导管21和下导管37,上导管21和下导管37贯穿并固定于罐壁12上,上导管21和下导管37的端口位于罐壁12外部,上导管21端口连接三通阀32,三通阀32的一个端口连接进气管30,三通阀32的另一个端口连接上阀门33,下导管37连接下阀门36;罐体5下部连接导管9,导管9连接进汽三通阀8。罐体5上部为上圆形封头、罐体5下部为锥形封头11,锥形封头11下部为连接导管9,下后导管23下部的出气管10为与锥形封头11内壁相同倾斜角度的安装结构,出气管10的出气口正对罐底锥角下导管9的内口上。所述排气管为排气弯管3,排气弯管3一端连接排气软管40,排气弯管3的出气端连接排气阀门2,排气弯管3的出气口为朝下结构。所述上级过滤器6的上滤芯导管15通过上软管14连接上内导管13;下级过滤器7的下滤芯导管27通过下前软管26连接单向阀25一端,单向阀25另一端通过下后软管24连接下内导管22,所述上软管14、下前软管26和下后软管24的两端均为锥形面结构。所述罐体5上位于中线上部安装上视镜43,罐体5上位于中线下部安装下视镜44。所述罐体5下部设有支腿47,支腿47下部连接万向脚轮45,至少一个角轮45为带有刹车结构的刹车脚轮;支腿47与罐体5之间设有护腿筋板46,护腿筋板46一端连接支腿47,护腿筋板46另一端连接罐体5的锥形封头11。本技术的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器,通过对发酵罐结构的改进,解决了灭菌不彻底、形成死角等问题。将排气口方向有向上排气改变成通过弯管使排气口向下防止料液沉淀形成沉淀死角;将罐内出气管口方向直接朝向锥形罐底锥角处,以防止培养基沉入导管内形成死角料;将下底导管外端阀门改成三通使其一管多用,解决了接种管路直接安装在下底导管侧端存有接种口死角问题;过滤器内装软管解决了在升温灭菌时而损伤滤芯及单向阀、导致灭菌不彻底制种感染杂菌的问题;上过滤器排污导管直接连接三通对进气起到缓冲作用避免了直接连阀门对滤芯的损坏,同时三通另一端始终控制在微开状以保证冷凝水排除,下过器排污导管始终微开,不但解决冷凝水的排除,同时始终可以随时检查单向阀是否损坏漏料有利及早发现隐患,以上方法同时改变了定期对排污阀开启的复杂操作程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器整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器过滤部分结构图。图中:1、法兰,2、排气阀门,3、排气弯管,4、接种口,5、罐体,6、上级过滤器,7、下级过滤器,8、进汽三通阀,9、导管,10、出气管,11、锥形封头,12、罐壁,13、上内导管,14、上软管,15、上滤芯导管,16、上滤芯盖,17、上盖扣,18、上级滤芯,19、上快开门,20、上后导管,21、上导管,22、下内导管,23、下后导管,24、下后软管,25、单向阀,26、下前软管,27、滤芯导管,28、下滤芯盖,29、下盖扣,30、进气管,31、气门快接,32、三通阀,33、上阀门,34、下快开门,35、下级滤芯,36、下阀门,37、下导管,38、下级滤筒,39、上级滤筒,40、排气软管,41、压力表,42、上口,43、上视镜,44、下视镜,45、脚轮,46、护腿筋板,47、支腿。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器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在罐体5外有排气弯管3及进汽三通阀8、在发酵罐内有出气管10、在发酵罐罐壁12上有双级过滤器;首先通过进汽三通阀8为发酵罐灭菌,然后通过双级过滤为发酵罐输入纯净空气,灭菌、培养过程的排气及排汽通过弯管2排出、取样、排料、出种有三通输出。排气弯管3是安装在法兰1上,排气弯管3出气口朝下方,上过滤器6、下过滤器7同罐壁为一体,内出气管10出气口正对和罐底锥角下导管9内口上、导管9另一端连进汽三通阀8。罐体5上位于中线上部安装上视镜43,罐体5上位于中线下部安装下视镜44,罐体5下部设有支腿47,支腿47下部连接万向脚轮45,至少一个角轮45为带有刹车结构的刹车脚轮;支腿47与罐体5之间设有护腿筋板46,护腿筋板46一端连接支腿47,护腿筋板46另一端连接罐体5的锥形封头11。发酵罐内设有上级过滤器6和下级过滤器7构成双级过滤,上级滤筒39、下级滤筒38及上导管21、下导管37固定连接通过罐壁12上;上级滤筒39、下级滤筒38及上导管21、下导管37在罐内部分大于罐外部分,并且进口在罐外、安装使用操作均在罐外进行。上过滤器6内的上软管14一端和上内导管13连接,另一端和上滤芯导管15连接,下过滤器7的单向阀25一端通过软管下后软管与下后导管24连接、另一端通过下前软管26和下滤芯导管27连接。上导管21外端连接三通、下导管37外端连接阀门。发酵罐的出气管10出气管口对应在罐内下封头导管9锥形口上,使用时气量调节到进气气流能和蒸汽气流发生触及破碎。发酵罐导管9外口接有三通8,当进汽或出料使用时、通过三通8完成。发酵罐法兰1上有出气管4、阀门2和排气弯管3、排气弯管3连接排气软管40。双级过滤器是由上级过滤器6和下级过滤器7构成,由上过滤器6的外进气管30进气,通过快接31、三通阀32、上级滤芯18、上软管14、上内导管13上后导管20进入下过滤器7内,然后由下级滤芯35、下前软管26、单向阀25、下后软管24、下后导管23经由出气管10出气;进气时先微开上阀门23,下阀门36。上级过滤器6是滤筒39、上快开门19、上内导管13、上后导管20、上软管14、滤芯导管15、滤芯盖16盖扣17上级滤芯18、上导管21组成,进气时先微开上阀门23;下级过滤器7是有滤筒38、下快开门34、下内导管22、下后导管23、下后软管24单项阀25下前软管26、滤芯导管27、滤芯盖28盖扣29下级滤芯35下快开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器,罐体(5)上口(42)上安装法兰(1),法兰(1)处设有压力表(41),上口(42)处设有排气管,罐体(5)上设有接种口(4),其特征在于:罐体(5)的罐壁(12)内安装过滤器,过滤器一端连接外部的进气口,过滤器另一端连接位于罐体(5)内部的进气管路,过滤器包括上级过滤器(6)和下级过滤器(7),上级过滤器(6)的上级滤筒(39)内部设有上级滤芯(18),下级过滤器(7)的下级滤筒(38)内设有下级滤芯(35),上级滤筒(39)和下级滤筒(38)贯穿安装于罐壁(12)上,上级滤筒(39)和下级滤筒(38)的进气端位于罐壁(12)外部;上级过滤器(6)通过上后导管(20)连接下级过滤器(7),下级过滤器(7)通过下后导管(23)连接出气管(10),下后导管(23)与下滤芯导管(27)之间的管路上设有单向阀(25);上级过滤器(6)和下级过滤器(7)的上级滤筒(39)和下级滤筒(38)下部分别连接上导管(21)和下导管(37),上导管(21)和下导管(37)贯穿并固定于罐壁(12)上,上导管(21)和下导管(37)的端口位于罐壁(12)外部,上导管(21)端口连接三通阀(32),三通阀(32)的一个端口连接进气管(30),三通阀(32)的另一个端口连接上阀门(33)并保持微开状,下导管(37)连接下阀门(36);罐体(5)下部连接导管(9),导管(9)连接进汽三通阀(8)。...

【技术特征摘要】
1.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器,罐体(5)上口(42)上安装法兰(1),法兰(1)处设有压力表(41),上口(42)处设有排气管,罐体(5)上设有接种口(4),其特征在于:罐体(5)的罐壁(12)内安装过滤器,过滤器一端连接外部的进气口,过滤器另一端连接位于罐体(5)内部的进气管路,过滤器包括上级过滤器(6)和下级过滤器(7),上级过滤器(6)的上级滤筒(39)内部设有上级滤芯(18),下级过滤器(7)的下级滤筒(38)内设有下级滤芯(35),上级滤筒(39)和下级滤筒(38)贯穿安装于罐壁(12)上,上级滤筒(39)和下级滤筒(38)的进气端位于罐壁(12)外部;上级过滤器(6)通过上后导管(20)连接下级过滤器(7),下级过滤器(7)通过下后导管(23)连接出气管(10),下后导管(23)与下滤芯导管(27)之间的管路上设有单向阀(25);上级过滤器(6)和下级过滤器(7)的上级滤筒(39)和下级滤筒(38)下部分别连接上导管(21)和下导管(37),上导管(21)和下导管(37)贯穿并固定于罐壁(12)上,上导管(21)和下导管(37)的端口位于罐壁(12)外部,上导管(21)端口连接三通阀(32),三通阀(32)的一个端口连接进气管(30),三通阀(32)的另一个端口连接上阀门(33)并保持微开状,下导管(37)连接下阀门(36);罐体(5)下部连接导管(9),导管(9)连接进汽三通阀(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连富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富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