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预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622925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14: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集材料数据,并对材料数据进行预处理后得到总样本集,将分为测试集样本和训练集样本;步骤2:根据步骤1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步骤3:在BP神经网络模型中选择传递函数、训练函数和学习函数,并对各项参数进行初始化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准确地预测含Li、Na、Mg、Al等元素的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性能,再根据预测的结果,对其相应的成分和结构进行制备,可以减少电极材料设计过程中的盲目性,节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A Prediction Method of Ion Conductivity of Solid Electrolyte Based on BP Neural Network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predicting ionic conductivity of solid electrolyte based on BP neural network,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following steps: step 1: collecting material data and preprocessing material data to obtain the total sample set, which will be divided into test set samples and training set samples; step 2: building BP neural network model according to step 1; step 3: building BP neural network model in step 3 Transfer function, training function and learning function are selected, and the parameters are initialized. The invention can accurately predict the ionic conductivity performance of solid electrolyte containing Li, Na, Mg, Al and other elements, and then prepare the corresponding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according to the predicted results, which can reduce blindness in the design process of electrode materials and save a lot of time and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预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人工智能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预测方法。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因其能量密度高,倍率特性好而广泛应用。但因电解液存在安全隐患,使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固态电解质材料可以抑制负极处锂枝晶的生长,且具有不可燃烧的特性,可以在根本上解决锂电池使用安全问题,是下一代锂电池关键材料。传统材料研制主要采用“试错”实验方法,按照“提出假设-实验验证”的方式进行大量的重复迭代实验,从而使实验材料不断逼近目标材料。但是这种方法效率较低,新材料开发速度远远落后于新产品开发速度。20世纪以来,一种新材料从研发开始到实际应用需要大约10年,已无法满足诸如锂电池等领域对新材料的需求。随着近年来出现了使用机器学习预测材料性质的技术,如使用支持向量机预测合金的形成玻璃能力、使用逻辑回归预测固态电解质的导电能力等,均已经获得初步成效。但是,上述技术任存在如下缺陷:一、在数据量非常大的时候,支持向量机训练对硬件设备的需求常常过大。二、逻辑回归模型容易欠拟合,分类精度可能不高。三、以上两种数学模型均只适合预测特定的材料性质,不具有普遍适用性。因此,找到一种能实现对多类数据、不同硬件普遍适用的高精准率材料预测模型便是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预测方法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集数据,预处理后得到BP神经网络模型所需要的总样本,将总样本集以2:8的比例随机划分为测试集样本和训练集样本;其中,预处理的步骤如下:(1.1)在采集的每组数据中提取化学式、原子坐标、晶格长度、体积字段作为输入参量;(1.2)根据得到的输入参量计算出每组数据的10个特征;该10个特征包括平均原子体积,锂离子临近原子个数的标准偏差,锂离子键标准偏差,锂离子键平均值,锂离子临近原子个数的平均值,亚晶格的平均化学键离子性,平均亚晶格相邻原子数,阴离子结构配位数,阴离子体积,以及平均最小锂离子间隔距离;步骤2:根据步骤1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步骤如下:(2.1)构建输入层和输出层,并计算用于组成输入层和输出层的神经元个数;其中,输入层和输出层的神经元个数计算用公式为:Tout=f(Tin1,Tin2,…,Tinn)式中:Tout是神经网络需要预测的数据值,Tin1~Tinn分别是神经网络输入层输入的n个数据值;根据该公式将输入层的神经元设定为10个,输出层神经元设定为2个;(2.2)构建隐含层,且隐含层包括第一隐含层和第二隐含层;计算用于组成第一隐含层和第二隐含层的神经元个数,其隐含层的神经元个数使用下式来确定:式中,h为隐含层神经元数目,m为输入层神经元数目,n为输出层神经元数目,a为1~10之间的神经元常数;根据该公式将第一隐含层的神经元设定为64个,第二隐含层的神经元设定为32个;(2.3)根据步骤(2.1)和步骤(2.2)得到的入层、隐含层、输出层和每层神经元个数,并通过公式Y=Sigmoid[W2*Sigmoid(W1*X-O1)-O2],得到BP神经网络模型;式中:X为BP神经网络输入矩阵;Y为BP神经网络输出矩阵;W1和W2分别为BP神经网络中输入层到隐层、隐含层到输出层的连接权值矩阵;O1、O2为BP神经网络中输入层到隐层、隐含层输出层的阈值矩阵,Sigmoid为各层激励函数;步骤3:在BP神经网络模型中选择传递函数、训练函数和学习函数,并对BP神经网络模型中各项参数进行初始化;步骤4:在初始化参数中选取学习参数,并使用高斯分布对学习参数初始化,得到初始的权值和偏差;其中,所述学习参数包括学习率、阈值、训练次数、训练步长、激活函数、以及学习算法;步骤5:利用现有的“输入-输出”训练集样本数据对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并对所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集使用二次函数拟合,得到最佳的预测网络;其二次函数拟合公式如下:式中:Wmax为初始训练集,Wmin为最终训练集,Kmax为最大迭代次数,k为当前迭代次数;步骤6:判断训练集拟合度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否,重新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是,执行步骤7;步骤7:利用现有的“输入-输出”测试集样本数据对BP神经网络模型的拟合度进行测试;步骤8:在经过拟合度测试后的BP神经网络模型中输入待预测样本进行预测,得到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采集643组材料数据,每组数据包含10个特征、1个标签;对643组材料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得到643组总样本集,将624组总样本集以2:8的比例随机划分为测试集样本和训练集样本;所述步骤3中BP神经网络模型的各项参数包括:将sigmoid作为激活函数、交叉熵作为损失函数、梯度下降法作为损失函数。再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的学习速率设置为0.0003,阈值设置为0.5、训练次数设置为2500次、训练步长设置为100,学习算法使用交叉熵和梯度下降。所述步骤6中对BP神经网络模型的拟合度进行测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测试集样本作为输入样本,并在经过步骤5的训练调整之后的网络层连接权值及神经元阀值条件下,通过正向传播,由输入层-第一隐含层-第二隐含层-输出层进行计算,输出值同为标签,对比输出层的实际输出标签值与训练样本中的标签值,即可计算出训练好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测试集样本的拟合度。本专利技术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可以准确地预测含Li、Na、Mg、Al等元素的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性能,再根据预测的结果,对其相应的成分和结构进行制备,可以减少电极材料设计过程中的盲目性,节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人工神经网络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从材料数据库中采集643组材料数据,每组数据包含10个特征、1个标签;对643组材料数据进行归一化预处理后得到643组总样本集,将624组总样本集以2:8的比例随机划分为测试集样本和训练集样本;具体的,在采集的材料数据后的一化预处理包括提取每组数据中化学式、原子坐标、晶格长度、体积字段作为输入参量,并根据输入参量计算出每组数据的10个特征;该10个特征包括平均原子体积,锂离子临近原子个数的标准偏差,锂离子键标准偏差,锂离子键平均值,锂离子临近原子个数的平均值,亚晶格的平均化学键离子性,平均亚晶格相邻原子数,阴离子结构配位数,阴离子体积,以及平均最小锂离子间隔距离。其中,10个特征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标签值则为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出。步骤2:根据步骤1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具体的,如图1所示,首先构建输入层和输出层,并确定组成输入层和输出层的神经元个数;其中,输入层和输出层的神经元个数计算用公式为:Tout=f(Tin1,Tin2,…,Tinn)该式中:Tout是神经网络需要预测的数据值,Tin1~Tinn分别是神经网络输入层输入的n个数据值。其中,通过预训练,比较BP神经网络收敛精度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集数据,预处理后得到BP神经网络模型所需要的总样本,将总样本集以2:8的比例随机划分为测试集样本和训练集样本;步骤2:根据步骤1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步骤如下:(2.1)构建输入层和输出层,并计算用于组成输入层和输出层的神经元个数;其中,输入层和输出层的神经元个数计算用公式为:Tout=f(Tin1,Tin2,…,Tinn)式中:Tout是神经网络需要预测的数据值,Tin1~Tinn分别是神经网络输入层输入的n个数据值;根据该公式将输入层的神经元设定为10个,输出层神经元设定为2个;(2.2)构建隐含层,且隐含层包括第一隐含层和第二隐含层;计算用于组成第一隐含层和第二隐含层的神经元个数,其隐含层的神经元个数使用下式来确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固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集数据,预处理后得到BP神经网络模型所需要的总样本,将总样本集以2:8的比例随机划分为测试集样本和训练集样本;步骤2:根据步骤1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步骤如下:(2.1)构建输入层和输出层,并计算用于组成输入层和输出层的神经元个数;其中,输入层和输出层的神经元个数计算用公式为:Tout=f(Tin1,Tin2,…,Tinn)式中:Tout是神经网络需要预测的数据值,Tin1~Tinn分别是神经网络输入层输入的n个数据值;根据该公式将输入层的神经元设定为10个,输出层神经元设定为2个;(2.2)构建隐含层,且隐含层包括第一隐含层和第二隐含层;计算用于组成第一隐含层和第二隐含层的神经元个数,其隐含层的神经元个数使用下式来确定:式中,h为隐含层神经元数目,m为输入层神经元数目,n为输出层神经元数目,a为1~10之间的神经元常数;根据该公式将第一隐含层的神经元设定为64个,第二隐含层的神经元设定为32个;(2.3)根据步骤(2.1)和步骤(2.2)得到的入层、隐含层、输出层和每层神经元个数,并通过公式Y=Sigmoid[W2*Sigmoid(W1*X-O1)-O2],得到BP神经网络模型;式中:X为BP神经网络输入矩阵;Y为BP神经网络输出矩阵;W1和W2分别为BP神经网络中输入层到隐层、隐含层到输出层的连接权值矩阵;O1、O2为BP神经网络中输入层到隐层、隐含层输出层的阈值矩阵,Sigmoid为各层激励函数;步骤3:在BP神经网络模型中选择传递函数、训练函数和学习函数,并对BP神经网络模型中各项参数进行初始化;步骤4:在初始化参数中选取学习参数,并使用高斯分布对学习参数初始化,得到初始的权值和偏差;其中,所述学习参数包括学习率、阈值、训练次数、训练步长、激活函数、以及学习算法;步骤5:利用现有的“输入-输出”训练集样本数据对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并对所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集使用二次函数拟合,得到最佳的预测网络;其二次函数拟合公式如下:式中:Wmax为初始训练集,Wmin为最终训练集,Kmax为最大迭代次数,k为当前迭代次数;步骤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俊杰朱焱麟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云材智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