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有效减少出砂口磨损的立式砂仓底部漏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1719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1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有效减少出砂口磨损的立式砂仓底部漏斗结构,包括出砂短管、耐磨隔板、金属陶瓷复合管、主放砂管控制阀、主放砂管、备用清洗管、备用放砂管控制阀、备用洗砂管、备用放砂管、立式砂仓底部漏斗,所述立式砂仓底部漏斗之底部出料口处设置出砂短管;所述出砂短管之内部设置金属陶瓷复合管;所述出砂短管与立式砂仓底部漏斗之间设置耐磨隔板;所述出砂短管之下方设置主放砂管;所述出砂短管与主放砂管之间设置主放砂管控制阀;所述立式砂仓底部漏斗之下端部分别设置备用洗砂管及备用放砂管;所述备用放砂管上设置备用放砂管控制阀;所述备用放砂管控制阀上设置备用清洗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减少立式砂仓底部漏斗出砂口的磨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有效减少出砂口磨损的立式砂仓底部漏斗结构
本技术属于矿山设备
,进一步属于充填采矿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维修方便,使用可靠,能够有效减少出砂口磨损的立式砂仓底部漏斗结构。
技术介绍
在矿山开采中,充填采矿法是较常用的采矿方法。充填采矿法属人工支护采矿法。在矿房或矿块中,随着回采工作面的推进,向采空区送入充填材料,以进行地压管理、控制围岩崩落和地表移动,并在形成的充填体上或在其保护下进行回采。充填法的优点是适应性强,矿石回采率高,贫化率低,作业较安全,能利用工业废料,保护地表等;缺点是工艺复杂,成本高,劳动生产率和矿块生产能力都较低。在对采空区进行充填的工艺中,立式砂仓是主要的设备。立式砂仓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种用于水砂充填的主要构筑物,通常由直径8~10m、高度18~20m的圆柱形与及底部半球体或带一定锥角的锥体组成。立式砂仓能连续地均匀地放出较高浓度的砂浆(重量浓度60~70%),便于进行井下高浓度矿浆充填,砂仓有效容积大,有效利用率可达70~80%。使立式砂仓尾砂充填在矿山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目前的立式砂仓存在以下不足:1、立式砂仓底部漏斗磨损严重。尾砂通过自重下沉,重力运输,通过砂仓底部漏斗放到下端充填系统中,浓度高达70%以上的尾砂矿浆具有极强的磨损力,砂仓底部漏斗钢板(δ=20mm)经过3.5年的使用,被冲刷磨损,厚度不到10mm。2、由于主放砂管采用普通无缝钢管,并且主放砂管上端头与立式砂仓底部漏斗的下料口焊接,造成主放砂管磨损严重。3、由于立式砂仓底部漏斗口与主放砂管磨损严重,经常出现针眼状喷射漏砂,存在大量泄漏的风险。为此,研究开发一种结构简单,维修方便,使用可靠,能够有效减少出砂口磨损的立式砂仓底部漏斗结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维修方便,使用可靠,能够有效减少出砂口磨损的立式砂仓底部漏斗结构。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出砂短管、耐磨隔板、金属陶瓷复合管、主放砂管控制阀、主放砂管、备用清洗管、备用放砂管控制阀、备用洗砂管、备用放砂管、立式砂仓底部漏斗,所述的立式砂仓底部漏斗之底部出料口处设置出砂短管;所述的出砂短管之内部设置金属陶瓷复合管;所述的出砂短管与立式砂仓底部漏斗之间设置耐磨隔板;所述的出砂短管之下方设置主放砂管;所述的出砂短管与主放砂管之间设置主放砂管控制阀;所述的立式砂仓底部漏斗之下端部分别设置备用洗砂管及备用放砂管;所述的备用放砂管上设置备用放砂管控制阀;所述的备用放砂管控制阀上设置备用清洗管。本技术在立式砂仓底部漏斗的底部出料口处设置出砂短管,出砂短管的内部设置金属陶瓷复合管,金属陶瓷复合管具有很强的抗磨损性,使用寿命长;在出砂短管与立式砂仓底部漏斗之间设置耐磨隔板,用以隔离立式砂仓底部漏斗的最底部,使立式砂仓底部漏斗的最底部形成真空区域,避免了尾砂的冲刷磨损;在出砂短管的下方设置主放砂管,出砂短管与主放砂管之间设置主放砂管控制阀,作为正常的放砂通道;在立式砂仓底部漏斗的下端部设置备用洗砂管,用以清洗立式砂仓底部漏斗内的部分残余尾砂,避免尾砂固结在砂仓底部;在立式砂仓底部漏斗的下端部设置备用放砂管,备用放砂管上设置备用放砂管控制阀,在备用放砂管控制阀上设置备用清洗管,其作用是清洗备用放砂管内尾砂,防止尾砂固结在管道内,备用清洗管在每次充填结束后使用。本技术有效的减少了立式砂仓底部漏斗、主放砂管的磨损,避免了尾砂泄漏,遏制了尾砂泄漏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减少了生产中检修、维护频次,提高了生产效率。本技术结构简单,维修方便,使用可靠,能够有效减少立式砂仓底部漏斗出砂口的磨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之工作状态示意图;图中:1-出砂短管,2-耐磨隔板,3-金属陶瓷复合管,4-主放砂管控制阀,5-主放砂管,6-备用清洗管,7-备用放砂管控制阀,8-备用洗砂管,9-备用放砂管,10-立式砂仓底部漏斗,11-立式砂仓主体,12-立式砂仓壁座,13-主供水管,14-主供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均落入本技术保护范围。如图1~2所示,本技术包括出砂短管1,耐磨隔板2,金属陶瓷复合管3,主放砂管控制阀4,主放砂管5,备用清洗管6,备用放砂管控制阀7,备用洗砂管8,备用放砂管9,立式砂仓底部漏斗10,所述的立式砂仓底部漏斗10之底部出料口处设置出砂短管1;所述的出砂短管1之内部设置金属陶瓷复合管3;所述的出砂短管1与立式砂仓底部漏斗10之间设置耐磨隔板2;所述的出砂短管1之下方设置主放砂管5;所述的出砂短管1与主放砂管5之间设置主放砂管控制阀4;所述的立式砂仓底部漏斗10之下端部分别设置备用洗砂管8及备用放砂管9;所述的备用放砂管9上设置备用放砂管控制阀7;所述的备用放砂管控制阀7上设置备用清洗管6。所述的出砂短管1伸入立式砂仓底部漏斗10内,伸入段的长度为100~200mm。所述的出砂短管1之外径为φ273,壁厚为20mm。所述的出砂短管1与立式砂仓底部漏斗10之间采用耐磨焊条焊接。所述的耐磨隔板2之材质为Q345-B。所述的耐磨隔板2之厚度为30mm~45mm。所述的耐磨隔板2与出砂短管1及立式砂仓底部漏斗10之间采用耐磨焊条焊接。所述的备用清洗管6之外径为φ89mm。所述的备用放砂管9之公称直径为DN125mm~DN150mm。所述的备用放砂管9为双金属复合管。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本技术在立式砂仓底部漏斗10的底部出料口处设置出砂短管1,出砂短管1的内部设置金属陶瓷复合管3,金属陶瓷复合管3具有很强的抗磨损性,使用寿命长;在出砂短管1与立式砂仓底部漏斗10之间设置耐磨隔板2,用以隔离立式砂仓底部漏斗10的最底部,使立式砂仓底部漏斗10的最底部形成真空区域,避免了尾砂的冲刷磨损;在出砂短管1的下方设置主放砂管5,出砂短管1与主放砂管5之间设置主放砂管控制阀4,作为正常的放砂通道;在立式砂仓底部漏斗10的下端部设置备用洗砂管8,用以清洗立式砂仓底部漏斗10内的部分残余尾砂,避免尾砂固结在砂仓底部;在立式砂仓底部漏斗10的下端部设置备用放砂管9,备用放砂管9上设置备用放砂管控制阀7,在备用放砂管控制阀7上设置备用清洗管6,其作用是清洗备用放砂管9内尾砂,防止尾砂固结在管道内,备用清洗管6在每次充填结束后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够有效减少出砂口磨损的立式砂仓底部漏斗结构,包括出砂短管(1)、耐磨隔板(2)、金属陶瓷复合管(3)、主放砂管控制阀(4)、主放砂管(5)、备用清洗管(6)、备用放砂管控制阀(7)、备用洗砂管(8)、备用放砂管(9)、立式砂仓底部漏斗(10),其特征是:所述的立式砂仓底部漏斗(10)之底部出料口处设置出砂短管(1);所述的出砂短管(1)之内部设置金属陶瓷复合管(3);所述的出砂短管(1)与立式砂仓底部漏斗(10)之间设置耐磨隔板(2);所述的出砂短管(1)之下方设置主放砂管(5);所述的出砂短管(1)与主放砂管(5)之间设置主放砂管控制阀(4);所述的立式砂仓底部漏斗(10)之下端部分别设置备用洗砂管(8)及备用放砂管(9);所述的备用放砂管(9)上设置备用放砂管控制阀(7);所述的备用放砂管控制阀(7)上设置备用清洗管(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有效减少出砂口磨损的立式砂仓底部漏斗结构,包括出砂短管(1)、耐磨隔板(2)、金属陶瓷复合管(3)、主放砂管控制阀(4)、主放砂管(5)、备用清洗管(6)、备用放砂管控制阀(7)、备用洗砂管(8)、备用放砂管(9)、立式砂仓底部漏斗(10),其特征是:所述的立式砂仓底部漏斗(10)之底部出料口处设置出砂短管(1);所述的出砂短管(1)之内部设置金属陶瓷复合管(3);所述的出砂短管(1)与立式砂仓底部漏斗(10)之间设置耐磨隔板(2);所述的出砂短管(1)之下方设置主放砂管(5);所述的出砂短管(1)与主放砂管(5)之间设置主放砂管控制阀(4);所述的立式砂仓底部漏斗(10)之下端部分别设置备用洗砂管(8)及备用放砂管(9);所述的备用放砂管(9)上设置备用放砂管控制阀(7);所述的备用放砂管控制阀(7)上设置备用清洗管(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有效减少出砂口磨损的立式砂仓底部漏斗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出砂短管(1)伸入立式砂仓底部漏斗(10)内,伸入段的长度为100~20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有效减少出砂口磨损的立式砂仓底部漏斗结构,其特征是: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艳方麦宗华孙卫陈浩钱正乾
申请(专利权)人: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