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纤维抗菌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1325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1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再生纤维抗菌面料,由经纱和纬纱交叉编织而成,经纱包括抗菌纤维和涤纶纤维,抗菌纤维和涤纶纤维的截面均为正六边形,抗菌纤维的外壁的每一面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一凹槽,抗菌纤维中心处设有截面为正六边形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每一面都为内凹的弧形面,涤纶纤维的外壁端部抵在第一通孔的内凹的弧形面的中间处,纬纱包括竹炭纤维和棉纤维,竹炭纤维截面为正六边形,竹炭纤维的外壁的每一面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二凹槽,竹炭纤维中心处设有截面为圆形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外缘周向均布向内的凸起,棉纤维的截面为圆形,棉纤维的外壁抵接在凸起的外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柔软性,保暖性和抗菌性均较好。

A Recycled Fiber Antibacterial Fabric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ntimicrobial fabric of regenerated fibers, which is cross-knitted by warp and weft yarns. The warp yarn includes antimicrobial fibers and polyester fibers. The cross sections of antimicrobial fibers and polyester fibers are regular hexagonal. Each side of the outer wall of the antimicrobial fibers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groove along its length direction, and the center of the antimicrobial fibers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through hole of regular hexagonal The weft yarn includes bamboo charcoal fiber and cotton fiber. The cross section of bamboo charcoal fiber is hexagonal. Each side of the outer wall of bamboo charcoal fiber has a second groove along its length direction. The center of bamboo charcoal fiber has a second through hole with a circular cross section, and the outer edge of the second through hole is uniform. The cross-section of cotton fibers is circular, and the outer wall of cotton fibers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er edge of the convex. The invention has good softness, warmth retention and antimicrobial proper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再生纤维抗菌面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
,尤其是涉及一种再生纤维抗菌面料。
技术介绍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在生活、工作中的压力日益增加,人们对穿着服装也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服装面料性能已成为人们极为关注的问题之一。由于服装面料的各项物理特性既影响着装人体衣内微气候温度与湿度的变化,又影响着装人体舒适感的主观评价,且有些服装面料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故服装面料的各项物理特性对着装人体感觉舒适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服装面料的柔软性、保暖性、抗菌性等直接影响人体的感觉。而现有的服装面料,由于采用的纤维品种单一,无法集合各类纤维的显著特性,已无法满足消费者的要求,急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再生纤维抗菌面料,柔软性,保暖性和抗菌性均较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再生纤维抗菌面料,由经纱和纬纱交叉编织而成,所述经纱包括外层的抗菌纤维和内层的涤纶纤维,所述抗菌纤维和涤纶纤维的截面均为正六边形,抗菌纤维的外壁的每一面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一凹槽,抗菌纤维中心处设有截面为正六边形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每一面都为内凹的弧形面,所述涤纶纤维的外壁端部抵在第一通孔的内凹的弧形面的中间处,所述纬纱包括外层的竹炭纤维和内层的棉纤维,所述竹炭纤维截面为正六边形,竹炭纤维的外壁的每一面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二凹槽,竹炭纤维中心处设有截面为圆形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外缘周向均布向内的凸起,所述棉纤维的截面为圆形,棉纤维的外壁抵接在凸起的外缘。所述抗菌纤维由纳米银离子纤维和聚酰胺纤维混纺制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弹性、保暖性和吸湿透气性好,同时具备抗菌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经纱的A-A向的剖视图;图3为图1中的纬纱的B-B向的剖视图。图中:经纱1、纬纱2、抗菌纤维3、第一凹槽4、第一通孔5、涤纶纤维6、竹炭纤维7、第二凹槽8、第二通孔9、凸起10、棉纤维1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如图1~图3所示,一种再生纤维抗菌面料,由经纱1和纬纱2交叉编织而成,经纱1包括外层的抗菌纤维3和内层的涤纶纤维6,所述抗菌纤维3由纳米银离子纤维和聚酰胺纤维混纺制成,纳米银离子纤维和聚酰胺纤维的质量比为2:5,抗菌纤维3具有强效持久的抗菌功效。所述抗菌纤维3和涤纶纤维6的截面均为正六边形,抗菌纤维3的外壁的每一面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一凹槽4,第一凹槽4的设置加强了本专利技术的吸湿排汗性。抗菌纤维3中心处设有截面为正六边形第一通孔5,第一通孔5的每一面都和抗菌纤维3外壁的对应面相平行,这样使得整个抗菌纤维3的各个面受力均匀。所述第一通孔5的每一面都为内凹的弧形面,该设置增大了第一通孔5的表面积且每个面之间的“沟槽”更加尖利,吸湿排汗性更好。所述涤纶纤维6的外壁端部抵在第一通孔5的内凹的弧形面的中间处,使得涤纶纤维6将第一通孔5分隔形成多个可以包容静止空气的空腔,保暖性好且可以防止抗菌纤维3过度的弹性形变。所述纬纱2包括外层的竹炭纤维7和内层的棉纤维11,竹炭纤维7是取毛竹为原料,采用了纯氧高温及氮气阻隔延时的煅烧新工艺和新技术,使得竹炭天生具有的微孔更细化和蜂窝化,然后再与具有蜂窝状微孔结构趋势的聚酯改性切片熔融纺丝而制成的,具有吸湿透气、抑菌抗菌、冬暖夏凉、绿色环保等特点。所述竹炭纤维7截面为正六边形,竹炭纤维7的外壁的每一面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二凹槽8,第二凹槽8的设置加强了本专利技术的吸湿排汗性。竹炭纤维7中心处设有截面为圆形的第二通孔9,所述第二通孔9外缘周向均布向内的凸起10,所述棉纤维11的截面为圆形,棉纤维11的外壁抵接在凸起10的外缘,棉纤维11将第二通孔9分隔形成多个可以包容静止空气的空腔,保暖性好,且棉纤维11和凸起10配合可以防止竹炭纤维7过度的弹性形变。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再生纤维抗菌面料,由经纱(1)和纬纱(2)交叉编织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1)包括外层的抗菌纤维(3)和内层的涤纶纤维(6),所述抗菌纤维(3)和涤纶纤维(6)的截面均为正六边形,抗菌纤维(3)的外壁的每一面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一凹槽(4),抗菌纤维(3)中心处设有截面为正六边形第一通孔(5),所述第一通孔(5)的每一面都为内凹的弧形面,所述涤纶纤维(6)的外壁端部抵在第一通孔(5)的内凹的弧形面的中间处,所述纬纱(2)包括外层的竹炭纤维(7)和内层的棉纤维(11),所述竹炭纤维(7)截面为正六边形,竹炭纤维(7)的外壁的每一面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二凹槽(8),竹炭纤维(7)中心处设有截面为圆形的第二通孔(9),所述第二通孔(9)外缘周向均布向内的凸起(10),所述棉纤维(11)的截面为圆形,棉纤维(11)的外壁抵接在凸起(10)的外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再生纤维抗菌面料,由经纱(1)和纬纱(2)交叉编织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1)包括外层的抗菌纤维(3)和内层的涤纶纤维(6),所述抗菌纤维(3)和涤纶纤维(6)的截面均为正六边形,抗菌纤维(3)的外壁的每一面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一凹槽(4),抗菌纤维(3)中心处设有截面为正六边形第一通孔(5),所述第一通孔(5)的每一面都为内凹的弧形面,所述涤纶纤维(6)的外壁端部抵在第一通孔(5)的内凹的弧形面的中间处,所述纬纱(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红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首典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