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流管理用运输传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1253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1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物流管理用运输传送装置,其结构包括机体、支撑板、散热孔、支撑平台、控制器、钣金块、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传送带机构和清洗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物流管理用运输传送装置,本设计提出传送带机构设计,解决了使用过程中碾辊转动效率低问题,其中电机旋转带动主动齿轮旋转,带动从动齿轮转动通过转轴带动第一带轮使传送带周转,传送带顶面与碾辊外侧表面橡胶套摩擦提升了碾辊转动效率;本设计提出清洗装置设计,解决了长期使用支撑平台表面积累过多灰尘难以进行清洗问题,其中水泵接水运行后,水泵将水通过连接管输送至喷管从喷口喷出,达到了简易对支撑平台进行简易清洗的有益效果。

A Transportation Transport Device for Logistics Managemen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ransport conveyor for logistics management, which comprises a body, a support plate, a heat sink, a support platform, a controller, a sheet metal block, an electric motor, an active gear, a driven gear, a conveyor belt mechanism and a clean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transport conveyor device for logistics management. The design proposes a conveyor belt mechanism design, which solves the grinding problem in the use process. Roller rotation efficiency is low, in which the motor rotation drives the driving gear to rotate and the driven gear to rotate through the rotating shaft to drive the first pulley to make the conveyor belt turn around, and the friction between the top surface of the conveyor belt and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roller enhances the rotating efficiency of the roller. After the operation of the water pump, the water is conveyed to the nozzle through the connecting pipe and ejected from the nozzle, which achieves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simple cleaning of the supporting plat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物流管理用运输传送装置
本技术涉及传送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物流管理用运输传送装置。
技术介绍
美国开始应用架空索道传送散状物料;19世纪中叶,各种现代结构的传送带输送机相继出现,1868年,在英国出现了皮带式传送带输送机,长期使用支撑平台表面积累过多灰尘难以进行清洗,导致工作人员清洗费时费力,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送装置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使用过程中碾辊转动效率低,长期使用支撑平台表面积累过多灰尘难以进行清洗。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物流管理用运输传送装置,解决了使用过程中碾辊转动效率低,长期使用支撑平台表面积累过多灰尘难以进行清洗的问题,达到了提升了碾辊转动效率,并且简易对支撑平台进行简易清洗的有益效果。(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物流管理用运输传送装置,包括机体、支撑板、散热孔、支撑平台、控制器、钣金块、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传送带机构和清洗装置,所述机体外侧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右端面右下侧设置有散热孔,所述支撑板顶端面设置有支撑平台,所述支撑板后端内侧与控制器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支撑平台顶端与钣金块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支撑板内部与电机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电机外侧与主动齿轮进行插接,所述主动齿轮顶端与从动齿轮相啮合,所述主动齿轮后端设置有传送带机构,所述支撑平台顶端设置有清洗装置,所述送带机构由第一带轮、传送带、第二带轮、第三带轮、转轮、碾辊和橡胶套组成,所述第一带轮外侧通过传送带与第二带轮进行插接,所述第二带轮右上端通过传送带与第三带轮进行插接,所述传送带顶端面设置有橡胶套,所述橡胶套内侧与碾辊进行插接,所述碾辊前端面与转轮进行插接,所述碾辊前端面端面与钣金块进行插接,所述清洗装置由喷管、喷口、连接管、喷水口、水泵和继电器组成,所述喷管表面设置有喷口,所述喷管底端左侧与连接管进行插接,所述连接管与喷水口进行插接,所述喷水口底端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顶端面安装有继电器,所述喷管外侧与支撑平台进行插接,所述控制器与电机和水泵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钣金块形状为L形状,并且钣金块内侧设置有通孔且孔径与碾辊外径尺寸均一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带轮的齿轮体积大于第二带轮和第三带轮,并且第一带轮、第二带轮和第三带轮内侧凹槽宽度深度均相同。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带轮设置有五个,并且五个第三带轮尺寸均相同,五个第三带轮相平行。进一步的,所述碾辊外径小于橡胶套内部内径,并且橡胶套贴合于传送带表面。进一步的,所述喷管表面设置有33个通孔,并且33个通孔孔径为5mm。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型号为msp430g2。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型号为Y-160M。进一步的,所述水泵型号为NBG80-65。(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解决使用过程中碾辊转动效率低的问题,本设计提出传送带机构设计,解决了使用过程中碾辊转动效率低问题,其中电机旋转带动主动齿轮旋转,带动从动齿轮转动通过转轴带动第一带轮使传送带周转,传送带顶面与碾辊外侧表面橡胶套摩擦提升了碾辊转动效率,达到了提升了碾辊转动效率的有益效果;2)、为解决长期使用支撑平台表面积累过多灰尘难以进行清洗的问题,本设计提出清洗装置设计,解决了长期使用支撑平台表面积累过多灰尘难以进行清洗问题,其中水泵接水运行后,水泵将水通过连接管输送至喷管从喷口喷出,对支撑平台表面进行清洗,达到了简易对支撑平台进行简易清洗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传送带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清洗装置结构正视图;图中:机体-1、支撑板-2、散热孔-3、支撑平台-4、控制器-5、钣金块-6、电机-7、主动齿轮-8、从动齿轮-9、传送带机构-10、清洗装置-11、第一带轮-101、传送带-102、第二带轮-103、第三带轮-104、转轮-105、碾辊-106、橡胶套-107、喷管-111、喷口-112、连接管-113、喷水口-114、水泵-115、继电器-116。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方案中:传送带机构10、清洗装置11、第一带轮101、传送带102、第二带轮103、第三带轮104、转轮105、碾辊106、橡胶套107、喷管111、喷口112、连接管113、喷水口114、水泵115、继电器116为本技术含有实质创新性构件。机体1、支撑板2、散热孔3、支撑平台4、控制器5、钣金块6、电机7、主动齿轮8、从动齿轮9为实现本技术技术方案必不可少的连接性构件。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物流管理用运输传送装置:包括机体1、支撑板2、散热孔3、支撑平台4、控制器5、钣金块6、电机7、主动齿轮8、从动齿轮9、传送带机构10和清洗装置11,机体1外侧设置有支撑板2,支撑板2右端面右下侧设置有散热孔3,支撑板2顶端面设置有支撑平台4,支撑板2后端内侧与控制器5进行螺栓连接,支撑平台4顶端与钣金块6进行螺栓连接,支撑板2内部与电机7进行螺栓连接,电机7外侧与主动齿轮8进行插接,主动齿轮8顶端与从动齿轮9相啮合,主动齿轮8后端设置有传送带机构10,支撑平台4顶端设置有清洗装置11,传送带机构10由第一带轮101、传送带102、第二带轮103、第三带轮104、转轮105、碾辊106和橡胶套107组成,第一带轮101外侧通过传送带102与第二带轮103进行插接,第二带轮103右上端通过传送带102与第三带轮104进行插接,传送带102顶端面设置有橡胶套107,橡胶套107内侧与碾辊106进行插接,碾辊106前端面与转轮105进行插接,碾辊106前端面端面与钣金块6进行插接,清洗装置11由喷管111、喷口112、连接管113、喷水口114、水泵115和继电器116组成,喷管111表面设置有喷口112,喷管111底端左侧与连接管113进行插接,连接管113与喷水口114进行插接,喷水口114底端设置有水泵115,水泵115顶端面安装有继电器116,喷管111外侧与支撑平台4进行插接,控制器5与电机7和水泵115电连接。其中,所述钣金块6形状为L形状,并且钣金块6内侧设置有通孔且孔径与碾辊106外径尺寸均一致,利于连接固定碾辊106。其中,所述第一带轮101的齿轮体积大于第二带轮103和第三带轮104,并且第一带轮101、第二带轮103和第三带轮104内侧凹槽宽度深度均相同,利于使传送带102进行周转。其中,所述第三带轮104设置有五个,并且五个第三带轮104尺寸均相同,五个第三带轮104相平行,利于减少传送带102与支撑板2表面摩擦。其中,所述碾辊106外径小于橡胶套107内部内径,并且橡胶套107贴合于传送带102表面,利于提升橡胶套107与传送带102表面的摩擦力。其中,所述喷管111表面设置有33个通孔,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物流管理用运输传送装置,包括机体(1)、支撑板(2)、散热孔(3)、支撑平台(4)、控制器(5)、钣金块(6)、电机(7)、主动齿轮(8)和从动齿轮(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送带机构(10)和清洗装置(11),所述机体(1)外侧设置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右端面右下侧设置有散热孔(3),所述支撑板(2)顶端面设置有支撑平台(4),所述支撑板(2)后端内侧与控制器(5)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支撑平台(4)顶端与钣金块(6)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支撑板(2)内部与电机(7)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电机(7)外侧与主动齿轮(8)进行插接,所述主动齿轮(8)顶端与从动齿轮(9)相啮合,所述主动齿轮(8)后端设置有传送带机构(10),所述支撑平台(4)顶端设置有清洗装置(11),所述传送带机构(10)由第一带轮(101)、传送带(102)、第二带轮(103)、第三带轮(104)、转轮(105)、碾辊(106)和橡胶套(107)组成,所述第一带轮(101)外侧通过传送带(102)与第二带轮(103)进行插接,所述第二带轮(103)右上端通过传送带(102)与第三带轮(104)进行插接,所述传送带(102)顶端面设置有橡胶套(107),所述橡胶套(107)内侧与碾辊(106)进行插接,所述碾辊(106)前端面与转轮(105)进行插接,所述碾辊(106)前端面端面与钣金块(6)进行插接,所述清洗装置(11)由喷管(111)、喷口(112)、连接管(113)、喷水口(114)、水泵(115)和继电器(116)组成,所述喷管(111)表面设置有喷口(112),所述喷管(111)底端左侧与连接管(113)进行插接,所述连接管(113)与喷水口(114)进行插接,所述喷水口(114)底端设置有水泵(115),所述水泵(115)顶端面安装有继电器(116),所述喷管(111)外侧与支撑平台(4)进行插接,所述控制器(5)与电机(7)和水泵(115)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流管理用运输传送装置,包括机体(1)、支撑板(2)、散热孔(3)、支撑平台(4)、控制器(5)、钣金块(6)、电机(7)、主动齿轮(8)和从动齿轮(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送带机构(10)和清洗装置(11),所述机体(1)外侧设置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右端面右下侧设置有散热孔(3),所述支撑板(2)顶端面设置有支撑平台(4),所述支撑板(2)后端内侧与控制器(5)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支撑平台(4)顶端与钣金块(6)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支撑板(2)内部与电机(7)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电机(7)外侧与主动齿轮(8)进行插接,所述主动齿轮(8)顶端与从动齿轮(9)相啮合,所述主动齿轮(8)后端设置有传送带机构(10),所述支撑平台(4)顶端设置有清洗装置(11),所述传送带机构(10)由第一带轮(101)、传送带(102)、第二带轮(103)、第三带轮(104)、转轮(105)、碾辊(106)和橡胶套(107)组成,所述第一带轮(101)外侧通过传送带(102)与第二带轮(103)进行插接,所述第二带轮(103)右上端通过传送带(102)与第三带轮(104)进行插接,所述传送带(102)顶端面设置有橡胶套(107),所述橡胶套(107)内侧与碾辊(106)进行插接,所述碾辊(106)前端面与转轮(105)进行插接,所述碾辊(106)前端面端面与钣金块(6)进行插接,所述清洗装置(11)由喷管(111)、喷口(112)、连接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光伟张俊霖张恺旎黄镕泽黄亦菲黄元恺
申请(专利权)人:石狮市阜康集装箱储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